體育市場前景廣闊,體育綜藝為何難逃曇花一現的命運?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導讀

2016年,體育綜藝確實曾為中國綜藝市場注入一股新力量,讓綜藝創作者看到了體育題材的潛力和可塑性。但之後的兩年泡沫期,難掩體育綜藝粉絲少、難出彩、不賺錢的現實。

來源:《電視指南》雜誌(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主管)

文/遲遲

法國時間10月16日,優酷在戛納秋季電視節上和福克斯傳媒集團正式簽署合作協議,後者買下優酷原創綜藝節目《這!就是灌籃》的模式版權,未來將在中國大陸以外的國家和地區進行模式的本土化開發,目前已確定將在台灣地區落地,標誌著國產原創綜藝出海邁出新一步。

體育+綜藝這兩大與大眾生活息息相關產業的結合,一直備受期待,尤其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大大提升了國民的體育意識。2014年國務院發布46號文件將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在體育成為朝陽產業的背景下,體育綜藝的發展似乎並沒有跟上大潮流。

中視節目創意研發基地模式創意總監譚震對《電視指南》記者解釋道:「體育有自己的賽制,綜藝也有自己的規則,如果不能將兩者融洽地置於統一邏輯下,是做不通的。」在他看來,體育綜藝想要出彩很難,因為體育雖然大眾化,但本身的綜藝感並不強,體育綜藝的好看與否取決於節目的具體操作設置。

體育市場前景廣闊,體育綜藝為何難逃曇花一現的命運? 娛樂 第1張

《這!就是灌籃》總監制王雲鵬從節目實際創作角度來看,用戶畫像的差異是最主要原因:「體育和綜藝的核心用戶群有一些差異,從觀賞性上來說也是有差異的。」她也表示,競技體育的魅力在於競技,而文藝作品的核心魅力在於人物、故事,並非所有的體育類型都適合製作成綜藝。

以時間節點為契機創作,

體育綜藝十年經歷了什麼?

相較其他綜藝內容,體育綜藝並沒有明顯的類型迭代,而是以時間節點為主要分界線,不同階段會相對集中地上線某個項目。

2008年前後「沖關類」。借2008北京奧運會的契機,衛視、地方頻道集中上線多檔闖關類綜藝,其中湖南衛視《智勇大沖關》、浙江衛視《沖關我最棒》、安徽衛視《男生女生向前沖》表現較為突出,尤其是《男生女生向前沖》今年已經製作到第十季,成為闖關綜藝常青樹。

2013年「跳水類」。國際的跳水綜藝熱度傳進國內,江蘇衛視引進德國模式製作了《星跳水立方》,浙江衛視則引進荷蘭模式製作了《中國星跳躍》。兩檔節目同題競爭、隔天播出,將跳水類綜藝迅速推向大眾市場,但節目效果不佳,難逃曇花一現的命運,跳水題材也被「束之高閣」。

體育市場前景廣闊,體育綜藝為何難逃曇花一現的命運? 娛樂 第2張

2016年「綜合類」和「冰雪類」。2016年時值巴西奧運會、歐洲杯、中國成功申辦2022年冬奧會契機,湧現出一大批體育綜藝,被稱為是體育綜藝的「元年」,浙江衛視《來吧冠軍》邀請冠軍運動員與明星嘉賓展開體育對抗;《極速前進》總制片人易驊從深圳衛視出走後製作了《非凡搭檔》,打造緊扣奧運主題的原創環球競技真人秀;天津衛視《冰雪奇跡》、黑龍江衛視《冰雪星動力》以及北京衛視於2017年初推出的《跨界冰雪王》探索「冰雪類」綜藝的可能性。

2018年「籃球類」。雖然2018年時值俄羅斯世界盃,但足球節目多演播室評論類型,反倒是由亞運會和奧運會新晉比賽項目3V3籃球賽延伸出的綜藝大放異彩,浙江衛視、優酷聯播的《這!就是灌籃》邀請周杰倫、李易峰、林書豪、郭艾倫擔任四大領隊組織籃球對戰,騰訊視頻《超級企鵝聯盟Super3》邀請NBA、CBA球員和吳亦凡、白敬亭等偶像們下場參與籃球比賽,兼具專業性和娛樂性,影響較大。

最熱血正能量的題材,

為什麼很難創作出有共鳴的節目?

2016年,體育綜藝確實曾為中國綜藝市場注入一股新力量,讓綜藝創作者看到了體育題材的潛力和可塑性。但之後的兩年泡沫期,難掩體育綜藝粉絲少、難出彩、不賺錢的現實。

究其原因,體育既是大眾題材,同時又因專業性具有一定的觀賞門檻,想要做好一檔體育綜藝,必須要想清楚三個問題:

1.題材選擇:是否門檻過高,觀眾參與度低。

多檔投入頗大的跳水、冰雪節目最終都沒能掀起多少波瀾,主要原因就在於門檻過高、與觀眾的關聯度弱,導致節目表現力不佳。同理還有,拳擊題材、台球題材、青少年足球養成類等。

反觀口碑較好的節目,除了聚焦於籃球的《這!就是灌籃》外,《來吧冠軍》涵蓋了足球、籃球、遊泳等大眾運動,《報告!教練》選擇了羽毛球、籃球、遊泳和足球這四項體育項目,都是觀眾能夠在現實生活中有所接觸的,在觀看節目時才會有所觸動。

其他領域的綜藝已經證明,小眾題材產生大眾影響力並非不可行,但是部分體育項目的操作難度決定了「過於小眾的項目缺少走向大眾的基因」,在王雲鵬看來,群眾基礎高是製作體育綜藝的必備條件之一。

2.內容製作:體育與綜藝的兩套邏輯。

從受眾需求層面來看,體育與綜藝的主要受眾是不兼容的,體育的男性受眾希望節目專業嚴謹,而綜藝的主要女性受眾群體的訴求則是觀賞娛樂,其背後是體育與綜藝兩個類別邏輯的不兼容。

譚震表示:「體育類節目的製作邏輯天然就會出現許多問題。」在他看來,體育綜藝根據模式內容大致可以分成專業展示、明星養成、半專業養成三大類。「專業展示」類比不像正式比賽「專業」,競技性不足,可看性減弱;「明星養成」類既無法達到專業級別,也很難出現真人秀的衝突;「半專業養成」類有實力很強而且尚有提升空間的半職業運動員,這些不懂綜藝「套路」的素人,為節目創造了新鮮素材。

比如典型的「半專業養成」類綜藝《這!就是灌籃》,通過極具對抗感的專業競技形式和劇情化真人秀的內容製作平衡男女觀眾審美需求。王雲鵬坦言:「節目主要關注的是選手的拼搏和命運感,最大篇幅是放在這些素人身上的。」既保證了體育賽事的規則,又在這個基礎上剪輯創作,形成兩種邏輯的自洽。

3.內涵傳播:關鍵在於能否感染觀眾。

縱觀《來吧冠軍》《這!就是灌籃》這些影響力較大的綜藝可以發現,節目能夠收獲口碑和流量的雙重肯定,靠的不僅是體育與娛樂的跨界互融,更是競技體育本真釋放出的熱血、向上的能量能夠感染到觀眾。

《來吧冠軍》雖然是一場明星與運動員的「不公平」對抗,但無論是中國女排、李娜、孫楊、蘇炳添等中國體育代表人物的現身,還是非專業與專業運動員的同台,都能夠激發觀眾的熱血情緒和期待感。《這!就是灌籃》中的普通籃球愛好者更是球場上常見的普通人,代入感自然比小眾題材、遠離生活的內容更能感染觀眾。

體育市場前景廣闊,

體育綜藝需要加速跑

體育綜藝經歷過跳水、冰雪等題材的同題競爭,也經歷過足球、籃球等內容的零星試水,但現實遠比想像殘酷,兩萬億的體育產業規模下,只有《這!就是灌籃》《來吧冠軍》等少數綜藝能夠獲得口碑與流量雙重認可,這讓體育題材成為大多數創作者、播出平台眼饞卻不敢下手的領域。

體育市場前景廣闊,體育綜藝為何難逃曇花一現的命運? 娛樂 第3張

尤其是目前中國整體的綜藝市場冰火兩重天,強資源、高投入的頭部綜藝做得風生水起,腰尾部綜藝則爭資源、爭市場。在這樣的背景下,綜藝要做的是行業的深度挖掘,在某個細分的領域或行業里,把資源和價值做到最大化,所以體育綜藝可能是未來一段時間的熱點。

《這!就是灌籃》第二季也已開始籌備,王雲鵬透露:「阿里有雙H戰略,即happiness和health,而體育本身就是快樂和健康的結合。明年《這!就是灌籃》會跟CUBA有比較深度融合的經營。此外優酷也會關注足球、攀巖、滑板等年輕人熱衷的體育題材。」

就製作而言,一方面,相較於真人秀的「劇本」,競技體育自帶戲劇性的內容,在一定範圍的限制中,強弱不代表絕對的輸贏,比如《這!就是灌籃》中就多次出現反轉情節,這些不確定也意味著過程與勝利同樣看點十足;另一方面,純明星真人秀受限、素人表現力弱的綜藝市場上,如果可以開發具有國民知名度,又有綜藝感的體育明星,不僅能夠為自己創造話題點,同樣可以推動體育綜藝的整體發展。

《體育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指出,到2020年中國體育產業總規模要超過三萬億,競賽表演業、體育傳媒業等將成為發展的重點行業,所以體育留給綜藝的拓展空間非常廣闊,就看製作人們是否準備好了。

體育市場前景廣闊,體育綜藝為何難逃曇花一現的命運? 娛樂 第4張

體育市場前景廣闊,體育綜藝為何難逃曇花一現的命運? 娛樂 第5張

體育市場前景廣闊,體育綜藝為何難逃曇花一現的命運? 娛樂 第6張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