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風在吼
馬在叫
黃河在咆哮
……
這首《黃河大合唱》
相信大家都聽過
它不僅是中華民族的抗戰史詩
也是各國樂團都熱衷演奏的名曲
(藝術無國界!美國樂團演奏《黃河大合唱》,報幕員用中文念出「保衛全中國」)
兩斤白糖的靈感
誕生於陜西窯洞的《黃河大合唱》 藝術家的靈感源泉離不開煙和酒。但冼星海的靈感源泉就很獨特了,居然是白糖! 據說,1939年早春,天氣還冷得很,躲進延安一處小窯洞里的冼星海準備幹一件大事:把好哥們光未然那首名為《黃河吟》的改成曲子!雖然小窯洞僻靜到沒有干擾,但條件要多簡陋有多簡陋。 沒有書桌,那就在土炕上架個小桌;沒有譜紙,那就在普通的紙上畫格子。但對於習慣邊吃甜點邊創作的冼星海來說,沒有甜點可怎麼行?靈感哪里來? 妻子錢韻玲想著,買點白糖代替甜點好了,然而她在街上找了許久也沒有買到白糖。一次偶然的機會,好哥們光未然知道了此事,就特意托人借了二斤白糖送給冼星海。創作的時候,冼星海每寫幾句就抓一把白糖放嘴里,在糖分的催化下他的靈感噴如泉湧,經過6天6夜,終於完成了《黃河大合唱》! 所以,如果沒有白糖,《黃河大合唱》還會出世嗎?
學霸的進階之路 「打卡」國內外著名音樂學府
作為一個資深學霸,即使沒有創作過這首絕唱,按照原有的人生劇本,他還是會揚名世界的。 1905年的一個深夜,澳門一家貧苦船工的破屋里生下一個男孩兒,母親按照丈夫生前的意願,為他取名星海一一繁星之海,多麼富有詩意的名字。人如其名,冼星海確實成為了飄洋過海的那顆星。 小星海6歲時,就跟著幫傭為生的母親漂泊南洋到新加坡了。那里深沉寬闊的水手之歌和優雅秀麗的南國之音令他迷而望歸。為了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母親在小星海十幾歲時把他送入了廣州的嶺南大學(現中山大學)學習小提琴,開始正規的音樂課程。 離開嶺南大學之後,冼星海又先後就讀過北大音樂傳習所、上海國立音專和巴黎音樂學院。求學巴黎音樂學院期間,冼星海創作出了《d小調奏鳴曲》《遊子吟》《中國古詩》《夜曲》《牧歌》《山中》《杜鵑》等充滿詩情畫意的作品。 偏偏造化弄人,1935年,因恩師突然病逝,冼星海決意帶著老師的音樂遺產回到祖國,用這份音樂力量拯救國家。假若繼續留在法國,他大有機會成為一個揚名世界的音樂家,但他仍然堅持回來了。 所以,如果冼星海沒有選擇回國,《黃河大合唱》還會出世嗎?
用音符打鬼子 「我要從南走到北」
回國後的這些年,冼先生一直就沒閒著。先是投入抗戰歌曲創作和救亡音樂活動,創作大量群眾歌曲,「八一三」事變之後,又參加了上海救亡演劇二隊,宣傳抗日。 受周總理和郭沫若邀請,冼星海於當年10月3日到達當時的抗戰中心武漢,投身10萬人參加的長江火炬歌詠大遊行。這是他最高產的階段。國家的存亡、民族的危難、大眾的疾苦,都激發了他的創作欲。僅僅一年時間,他就創作了《在太行山上》、《起重匠》等62首歌曲。 (電視劇《冼星海》劇照) 1938年冬,冼星海放棄優厚待遇,奔赴延安擔任魯迅藝術學院音樂系主任,並在延安「女大」兼課。在延安的一年半,他進入創作的巔峰期,譜寫了《軍民進行曲》、《生產運動大合唱》、《黃河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等作品。 1939年2月,冼星海因偶然的機會認識了光未然,並聽到了光未然的新詩作《黃河吟》。這首長詩來自他兩渡黃河及在黃河兩岸行軍打仗的親身感受。當聽到最後一句「向著全世界勞力的人民,發出戰鬥的警號」時,冼星海起身大步上前,一把抓過詩稿說:「我有把握把它譜好!我一定及時為你們趕出來!」所以呢,後來也就有了《黃河大合唱》和兩斤白糖的故事。 一路從南走到北,從上海到武漢,從武漢到延安……冼先生始終堅信,音符可以化成炮火武器,擊退敵人。 所以,如果冼星海沒有選擇去延安,《黃河大合唱》還會出世嗎? 因為沒有發生那些如果 所以才有了傳唱80年的《黃河大合唱》 遺憾的是 這首絕唱出世後的第6年 年僅40歲的冼星海畫上了生命休止符 倘若看到這部作品被世界傳唱 先生應該會很欣慰吧
撰文:南牆
五個步驟
歡迎星標關注世界音樂好內容
愛音樂、愛世界的你
不容錯過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