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2,知名女詩人的少女時代,為什麼被拍成了狗血合集?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女詩人艾米莉·狄金森(Emily Dickinson)的少女時代,被搬上了螢幕。

  第一集里頗多「狗血大尺度」元素,這位死後聲名鵲起的女詩人、一言不合就和兄弟之妻、自己青梅竹馬的女友在果園里擁吻。

豆瓣8.2,知名女詩人的少女時代,為什麼被拍成了狗血合集? 娛樂 第1張

  

豆瓣8.2,知名女詩人的少女時代,為什麼被拍成了狗血合集? 娛樂 第2張

  

  母親施壓甩鍋忙著推銷女兒「鍋碗瓢盆廚房才是女人一生的正經職業」,父親暴跳如雷大吼「女人公開發表詩歌、會讓家族世代蒙羞」。

  劇作似乎構建出了「人人與天才少女為敵」的格局,但與其說這是女詩人狄金森的故事,不如說這是借著她的皮相、畫了一個不上不下不古不今的叛逆少女的半吊子窘境。

  

豆瓣8.2,知名女詩人的少女時代,為什麼被拍成了狗血合集? 娛樂 第3張

  

  後世視角前置,細節單薄生硬

  一,角色的功能概括性,大於個體的有機獨特性。

  劇中艾米莉的母親,堅信女人應該體面做好家事、宿命和價值都在理家這一套事務中。

  艾米莉的妹妹嫉妒姐姐又恨嫁。

  爸爸希望所有孩子都不要離家、寵溺孩子們但又異常古板、事事扯上家族門楣。

  

豆瓣8.2,知名女詩人的少女時代,為什麼被拍成了狗血合集? 娛樂 第4張

  

  每個角色都高度臉譜化,每段劇情都高度模式化。

  可預知性強,重復度高。

  在親吻發生之前,戲里艾米莉(海莉·斯坦菲爾德飾)深夜被妹妹吵醒幹活,被媽媽安排相親,被不喜歡的人追慕,每個橋段都很老套,更重要的是呈現方式非常片段化。

  

豆瓣8.2,知名女詩人的少女時代,為什麼被拍成了狗血合集? 娛樂 第5張

  

  劇作似乎沒有連綿的有機的質感,而更像是不同大綱的拼湊,段落之間割裂感很嚴重。

  與其說看了完整的一集,不如說看了N個關於艾米莉狄金森的側面小視頻、按照順序列表播放。

  

豆瓣8.2,知名女詩人的少女時代,為什麼被拍成了狗血合集? 娛樂 第6張

  

  二,未來視角亂入、人物「標本」化。

  作為著名詩人的女主角,應該什麼樣?

  寫詩的樣子。

  怎麼拍她的詩比較好呢?不會。

  那就直接讓角色把詩歌念出來,把後世對她光芒萬丈的肯定、見縫插針塞進去。

  劇中將狄金森的詩作可視化,具象顯現出虛幻的馬車拉著「死亡」來與她相會

  

豆瓣8.2,知名女詩人的少女時代,為什麼被拍成了狗血合集? 娛樂 第7張

  

  死神和少女像是一對忘年交,自然熟絡換著煙抽,談話內容還自帶穿越未來的劇透屬性。

  死神一言不合就表示:兩百年以後你們家族這麼多Dickinson,只有你能被人記住。

  劇作滲透出的這個「後世視角」,有很一言難盡的干擾性。

  莫名以Death的名義加入一個全知全能的未來視角,但除此之外的內容又是平常的「現世」劇作模式,質感非常奇怪。

  

豆瓣8.2,知名女詩人的少女時代,為什麼被拍成了狗血合集? 娛樂 第8張

  

  這就好比一部寫曹雪芹的電視劇,正經生活戲份沒拍什麼,倒是拍了俞平伯、沈從文等一批擁躉來挨個握手「寫得好啊寫得好」。

  這是拍劇還是復制黏貼文學評論啊?

  

豆瓣8.2,知名女詩人的少女時代,為什麼被拍成了狗血合集? 娛樂 第9張

  

  一方面僵硬亂入「天選之女詩人」既視感,另一方面劇作又沒有能力呈現出她的獨特,無論是個性展示還是周邊人物塑造都非常格式化,千篇一律缺少細膩獨特的質感。

  你說那是狄金森也可以,說是Jane Austen也可以,同樣的劇情換一換臉說是李清照好像也沒什麼問題。

  

豆瓣8.2,知名女詩人的少女時代,為什麼被拍成了狗血合集? 娛樂 第10張

  

  三,碎片因素的離心力影響。

  劇作的背景音樂也蜜汁讓人出戲,明明是兩百多年前的衣著、背景、環境,卻一言不合就反復播放非常現代的背景音樂。

  種種細節里的碎片化因素,似乎都在拼命加劇劇作的「離心力」。

  畫風在正常畫風和「象徵性」的前衛隱喻表達之間來回搖擺,兩邊不靠、四不像。

  

豆瓣8.2,知名女詩人的少女時代,為什麼被拍成了狗血合集? 娛樂 第11張

  

  這背後的根本原因,或許是主創根本沒能自由闡釋一個完整、飽滿的「人物」艾米莉·狄金森,而是用故紙堆里的二三條款、拼湊一個支離破碎搖搖欲墜的人物骷髏

  與其說這是一個飽滿的人物角色,不如說只抓到了一半名望「標本」、一半普通不著調的平庸、抓不住重點。

  後世對人的評價是總結性、抽象化的,高度概括如同貼標籤,劇作要填充的部分應該是回溯式的、反向的,「在乾癟標籤里注入豐滿血肉」,但這部劇好像沒能力做好這個步驟,乾脆直接把標籤貼腦門上。

  

豆瓣8.2,知名女詩人的少女時代,為什麼被拍成了狗血合集? 娛樂 第12張

  

  歷史語境變遷,共情體驗薄弱

  一,虛、實之間的界限很跳躍。

  或許《狄金森》想通過泛華的「女性受制於環境和原生家庭」,來贏得更多當代觀眾的共情。

  問題是,這個共情體驗也非常糟糕。

  

豆瓣8.2,知名女詩人的少女時代,為什麼被拍成了狗血合集? 娛樂 第13張

  

  作為觀眾,我可以理解「小鎮女孩不想嫁人,懷揣著大大的夢想要打拼一番事業」,但我很難理解這個姑能一言不合就和死神聊「兩百年後你會是非常偉大的詩人」。

  角色既沒做好「艾米莉·狄金森」本人獨一無二的獨特調性,又沒能延展出「不如意女性群體」的普遍性。

  

豆瓣8.2,知名女詩人的少女時代,為什麼被拍成了狗血合集? 娛樂 第14張

  

  二,「彼時」「此時」的分割線太含混。

  劇作中種種阻力的設定,也讓人很難帶入。

  戲里艾米莉的詩作即將被公開發表,這在如今是喜提100w+爆款一般的好事情,當網紅當大V可以盡情鞭炮慶祝。

  但艾米莉的父親勃然大怒:你有辱門楣、你不知廉恥,你不能體會我收拾你爺爺的爛攤子恢復先祖名望有多含辛茹苦!

  就差說你無情無恥無理取鬧了!

  

豆瓣8.2,知名女詩人的少女時代,為什麼被拍成了狗血合集? 娛樂 第15張

  

  原本,劇作只要切入歷史語境、多強調「彼時」,這樣的不平等語境本該很容易被理解:人人知道過去對女性的束縛有多驚人。

  但劇作不論是配樂還是表達,都總試圖跳出「彼時」、跳出歷史語境、過度逼近「此時」靠近當下,這就讓「彼時歷史語境」的營造,完成度很低、很脆弱、很難有代入感。

  在這樣的情況下,老爹這一番吼,很容易讓人一臉懵:等等等一下,咱們究竟是哪個世紀的故事?

  跳進跳出,亂入亂出,整體觀感很怪異。

  

豆瓣8.2,知名女詩人的少女時代,為什麼被拍成了狗血合集? 娛樂 第16張

  

  三,抒情語體的適配度不夠。

  詩歌是相對抒情性的語言模式,縱使是敘事詩、畫風也比通常的影視劇口語體對話更抒情。

  但《狄金森》拍的就是女詩人,而且是著名女詩人,引用她的詩歌是必不可少的確定性因素。

  而這兩者之間很難調和。

  

豆瓣8.2,知名女詩人的少女時代,為什麼被拍成了狗血合集? 娛樂 第17張

  

  感覺女主上一秒還在問你吃了麼,下一秒就突然進入了另一個不同的次元結界,從語調到配樂到畫風都變了:

  不同風格黏合的適配度不夠。

  

豆瓣8.2,知名女詩人的少女時代,為什麼被拍成了狗血合集? 娛樂 第18張

  

  舒心結語

  如果要誇劇作「快節奏」,那確實相當「快」,第一集女主青梅竹馬的愛人就死了全家,生計無著、不得已要嫁女主的兄弟,而這兩位靈魂伴侶還藕斷絲連、濃情蜜意。

  同時女主感情上又被逼迫進入一次又一次相親,事業上發表詩歌的苗頭被父親狠狠掐斷。

  如果將劇作縮減為幾句劇情簡介,似乎很「對勁」,又大尺度又高能、戲劇衝突多激烈啊!但具體到劇作當中,完全不是一回事,進度條是跑得很快,但也很割裂、很單薄。

  是復原一個彼時的艾米莉,還是再造一個「此刻」的艾米莉?劇作卡在中間似乎兩端都想要,但可能一邊沒能抓住。

豆瓣8.2,知名女詩人的少女時代,為什麼被拍成了狗血合集? 娛樂 第19張

  【舒心醬原創文章,嚴禁抄襲轉載】

>豆瓣8.2,知名女詩人的少女時代,為什麼被拍成了狗血合集?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