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李家有女,人稱子柒。李子柒,這個「大山里的女人」火了,火遍全球,火得一塌糊塗。
2017年李子柒自行製作的美食視頻在全網播放量達到30億,微博粉絲數從10幾萬一路飆升到1000萬,被媒體稱為「2017第一網紅」和「美食網紅第一人」。截至2019年12月5日,李子柒在Youtube上的粉絲數是735萬,美國主流媒體之一CNN在Youtube上也才只有792萬粉絲,李子柒達到735萬粉絲只發了104個視頻,而CNN卻發了14萬條視頻,兩個帳號的粉絲黏度完全沒辦法比,李子柒一躍成為「國民級網紅」。
看了兩個李子柒的視頻,從不追網紅的我,對這樣的「網紅」實在討厭不起來,甚至稱得上喜歡。不得不承認,視頻里的時光是美好的,哪怕她是在演,我也願意相信世上有這樣一種生活,李子柒視頻里的田地、果園、山野和溪流……,是真實存在的、最美好的中國農村視角,是以最大的真實和誠意展示中國山村生活中的美好部分。
網紅:要有顏值,更要有貨「真」價「實」的真功夫
坦白說,李子柒的顏值在國內數不盡的網紅中實在不算出眾。她的異軍突起,恰恰說明了靠臉、靠嘩眾取寵的網紅時代被內力升級版淘汰是時代發展的必然。
李子柒的視頻,絲毫沒有網紅包袱,讓人覺得很真實。幹農活的好把式,切白菜就是切白菜,種黃豆就是用鋤頭翻地,做竹子床就是用鋸子鋸竹子,剁羊肉就是拿起刀開始剁肉,紅白案功夫的利落勁兒,絕不是一朝一夕能模仿出來的。
除了下廚,李子柒在視頻中展現的裁縫、蜀繡、木工手藝也都了得,真要是為了拍視頻從零學起,那也是下了一番苦功夫的。李子柒曾坦言,有些視頻一拍要拍8個月,中間許多技能是她後來學的,比如為了拍「活字印刷」,專門花了小半年時間去學,最後才拍出木活字的視頻。為了做拉面視頻,李子柒花了兩個月時間向師傅學習,終於以「二細」的標準完成視頻錄制。不僅如此,通過自學拍攝剪輯,自制短視頻,李子柒於2016年末在美拍上傳短視頻《自制蘭州拉面》,2017年《秋千》獲得近1000 萬的播放量,逐步形成獨特風格,以美食文化為主線,圍繞衣食住行四個方面製作了《手工造紙》《漢妝》《麵包窯》等代表作,收獲話題閱讀量過億,在微博做到了出圈。
這些肉眼可見的真實,正是李子柒獲得千萬粉絲青睞的重要原因。
成功的「高級文化輸出」,「沉淀蟄伏」的美麗意外
李子柒本人未必會把這些看作「文化輸出」,她不止一次坦白說過,自己的初衷就是為了能賺錢好好生活,孝順老人。在這個過程中,向全球推廣中國傳統美食,是一個特別美好的「順便」。
帶著「新鮮泥土氣息」的內容,加上精良上乘的製作,造就了李子柒的「無心插柳柳成蔭」。沒有宏大敘事,沒有預設目的和動機,憑借自身的勤勞與纖巧,通過短視頻直觀表現,李子柒展示出山村生活的美好部分:具有煙火氣和人情味的中國農村女孩形象,仁愛、勇敢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人文精神內核。而她的「人設」也非常簡單,對於國內受眾,她是田園生活美學的傳播者,對於海外市場,她身上又充滿著東方文化屬性的新鮮與神秘,不需要聽懂語言,只需通過畫面便可理解內容。
成功的根本原因源於熱愛,優秀的網紅往往是因為熱愛一件事物,全身心投入其中,甚至沉淀蟄伏多年,才最終做到爆發,甚至將興趣變成了職業甚至事業。在李子柒的視頻中,她把對生活的熱愛藏在親手做的佳肴、釀酒、造紙、采茶、織造蠶絲被、修橋、做梯子、做麵包窯、編扇子里,藏在一幀一幀的畫面里,就想把這些老底子的東西展現給大家看。
歪打正著的「講故事」:沒動用公權力的娓娓道來,是最好的中國故事范本
田野女孩李子柒,擅長以「古法風格」形式發布原創美食視頻。生活中,她背著竹籃穿梭在山林草野之間,走走停停,對各類食材的生長和製作過程了如指掌,處理起來如行雲流水,物盡其用。視頻里,李子柒用近乎白描的寫實,寫出了老家的滋味和芬芳,不僅改變了外人對農村舊式耕作和貧窮落後的刻板印象,而且滿足了大部分人對於淳樸自然生活的遐想。沒有過多言語,偶爾與奶奶之間的方言對話,卻將勤勞、孝順、溫和、樸素書寫在行動里,穿越國界打動了無數人。
在李子柒的視頻中,處處是中華傳統文化元素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身影,古典風格的著裝、取景、配樂,用時令鮮花制胭脂、釀酒,刺繡、砌窯、納千層底……,熱門視頻播放量超4000萬,有外國網友留言,「中國不為人知的一面」「重拾神秘的東方古國」……,如此穿透膚色和語言的情感共振,被央視評論為「沒有一個字說中國好,但是講好了中國故事」。
「講好中國故事」,是共同賽道
詩人汪國真曾說,看海和出海是兩種不同的人生境界,一種是把眼睛給了海,一種是把生命給了海。
像李子柒這樣的「網紅」,他們的故事充滿了真誠、堅韌和智慧,他們正是通過瑣碎的衣食住行,通過犁耙、鐮刀、石磨、笸籮、柴火灶、擂缽、鍋蓋窯等等這些鄉土物件「變」出糧食、家具、美食……,通過她與奶奶之間的深厚感情,通過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通過恬淡悠閒的生活狀態,讓傳統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等沒有絲毫察覺地融入了最普通的生活和生命之中,戳中笑點、淚點、痛點……
講好中國故事,是共同的賽道。總得戳中點什麼,才能打動人,才能傳播開。無疑,無論是中國還是這個時代,都需要更多的李子柒。
文/瀏海舒
>李子柒:沉淀蟄伏,為了更形神兼備地「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