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長得好看的,都會喜歡我
給生活做減法,才知道什麼對自己最重要。
1
跟一個阿姨聊天,說到清明節和端午節。
阿姨說,他們老家那裡清明節吃粽子,端午節吃燕子(風俗的一種,節日面食)
聽著覺得好像不太對,我咦了一聲:不是清明吃燕子,端午吃粽子麼?
我笑說阿姨是不是說顛倒了?
阿姨堅持說,沒錯,我們那就是這樣,我們端午才不吃粽子呢,都是清明吃~
阿姨面對我的「質疑」,有點激動,聲音都有點拔高了,看到她的反應,我有點出乎意料,就揭過這個話題了
這個故事引起很多人的同感:
在跟婆婆或媽媽的交流裡,她們會有這樣過激的反應;
還有在朋友聊天時,也出現過這樣的狀況。
客觀來說,這只是指出個口誤,沒什麼大不了,錯了就承認說錯了,改了就是了。
那為什麼我們覺得很小的一件事,對方會反應這麼強烈呢?
也許對被指出方來說,可能是一種取笑,嘲諷,甚至是一種對TA尊嚴的挑釁。。。
2
我們先看看,這樣的事情通常發生在什麼狀況下?
綜合大家的經歷:
1. 在人多的場合裡,現場可能有對方很在意的人,太過於注意自己給這人留下的印象。被指出有錯,會讓TA有一種「要完了」的崩塌感。
2. 在具備等級屬性關係的交流場合裡,對方有強烈、敏感的自尊心。感覺被指出問題是一種被「抹面子」的挑釁,會讓TA威信力有下降的危險。
3. 在無等級屬性的交流(如朋友同學等)裡,指出的問題是對方早已知道卻很難改變的問題(口音問題、習慣口語、方言)。且與當前在討論的中心議題關聯不大,或影響不大。——會被對方認為是一種雞蛋裡挑骨頭的行為。
那分析清楚問題的產生原因,如何去規避呢?
這時候,我們就要考慮另一個問題:
我們指出來的目的,是讓對方察覺到自己的問題,還是想讓對方跟自己認錯?
如果你的答案是就要讓TA跟我認錯,或就是要笑話TA,那後面的就可以不用看了。
但大多數情況下,只是希望對方察覺到問題,以免在別人面前再犯,被別人笑話而已。
3
解讀出行為的真正目的,解決起來就很容易了。
首先一定要注意,我們的重點是在提醒,不是在證明對方的錯。
所以,保持一個相對輕松的口吻,加上合適的方式,就可以很多沖突的產生啦。
像朋友之間:men lan? 我沒聽懂,是門檻的意思麼?
而對於特別場合,真的不適合直接點到的時候,那不妨試試以下辦法:
1. 在多人場合下,尤其有特別關註的人時……可以將這個錯誤的說法,賦以特別的意義。如平時開玩笑時的說法,或是方言,或是提醒對方不要故意搞怪。
2. 如果對方是長輩,或是比較敏感的人,盡量避免直接指出。只要在接對方的話時,對TA前面說的話,做一個整體復述就可以了。
這樣對方既會感覺到你在認真聽,也會感覺到自己說錯了,知道你是在給他留面子。
END
>【原】好心提醒你說錯話,還反被冷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