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劇中的「服化道」里有多少「門道」?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古裝宮廷劇《延禧攻略》自開播以來,不僅在劇情方面引發了熱議,同時劇中蘊含文化理念的服飾、妝化、道具和布景等也成為備受關注的一個新焦點。

除了擁有飽滿的情節劇情、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角色外,「服化道」的設計和應用已日益成為了影視劇攝制的核心環節,更代表了評判作品優秀與否的重要標準。尤其是承載著歷史文化底蘊的古裝影視劇,對於「服化道」的要求更為嚴格和具體。

所以,今天筆者將著重盤點國內大量古裝影視作品中「服化道」的應用,共同討論「服化道」這一概念背後的故事,並回顧與展望中國現代影視中「服化道」發展的歷程和未來。

何為「服化道」?

「服」,即服裝設計,「化」,即化妝,「道」,即道具與布景。作為影視劇製作的幕後工作,常常較少受到觀眾的關注。而隨著部分影視作品的「服化道」在劇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人們開始逐漸好奇這一領域為影視劇的成功做出的貢獻,也開始探討「服化道」在影視劇自身的商業意義之外更多的文化價值。

服裝

影視劇中的服裝不僅可以塑造角色的外部形象,更是體現演出風格、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之一。早期國內的影視服裝的特點在於它的裝飾性與誇張性,且角色的行當化和服裝的程式化關係密切。現在,中國影視劇中的「服化道」逐漸進入寫實化、生活化階段。

總體來說,影視劇中的服裝是源於生活服裝,又有別於生活服裝。影視劇服裝應能幫助演員塑造角色形象,有利於演員的表演和活動;設計應力求與全影視劇的演出風格統一,並且能滿足廣大觀眾的審美要求。隨著輕工業和藝術設計的發展,影視劇服裝也有了更高的表現力,能傳遞更多故事線內容之外的情緒和思想。

化妝

化妝師的分類很多,一般常常被分為普通化妝師及特效化妝師,主要工作不局限於演員妝面的塑造,還包括飾品、毛發、塑型、傷效等妝容製作。

影視劇的化妝除了進行人物形象的美化,也涵蓋了美化與醜化的人物「造型化」「角色化」「臉孔化」的方方面面,以及對膚色、胖瘦、傷口等細節屬性的仿真。常常有人評論說:「古裝劇里眼妝的變化就能彰顯人物形象的轉變、化妝師是將演員變成‘角色’的核心貢獻者。」

國際上,《哈利波特》里的伏地魔造型、《死神來了》中各種被燒傷、刺傷、挖眼等的效果都來源於化妝師的貢獻。在國內,經典電視劇《西遊記》孫悟空豬八戒以及眾多妖怪(獅子精,老虎精,大象精)的造型、魔幻電影《畫皮》中的小唯都是化妝師的傾心之作。

影視劇中的“服化道”裡有多少“門道”?

▲《西遊記》(1986)劇照

道具

影視劇的道具部門人員不僅要負責設計組織一部作品所需要的各種布光、布景和道具,也要負責編制道具預算,並對難以解決的特定道具進行監制與驗收。

要想為作品提供優秀的布景和道具,相關工作人員應同時具備文學藝術修養、歷史知識及電影藝術知識,才能保證道具符合事實與劇情,更貼近導演和演員想傳達的信息。

隨著影視科技的不斷發展革新,廣義上來講,後期製作與科幻場景的建立也被認為是系統化、全面化場景道具環節的一部分。

中國現代影視「服化道」發展回顧

80年代:探索期

古裝影視劇的攝制是對「服化道」水平的重大考驗。從大環境布景到小細節裝飾,從人物的頭飾到腳下的鞋履,都需要劇組的周全考慮。上世紀80年代初,內地攝制了新時期第一部古裝電視劇《武松》,開啟了古裝劇」服化道」探索的先河①。

這部作品服飾道具當下看來雖然粗糙,但是細節值得考究,基本上還原了北宋末年的社會風貌。作為先行者,《武松》的製作方開創了影視劇「服化道」製作尊重歷史和文化的先河。

隨著國內影視工業的起步,80年代中後期的劇作常常能以較小成本做到服飾妝容精致、華美與真實厚重,在道具布景上可以做到「一步一景有故事,一草一木總關情。」其中的典型代表是86版《西遊記》和87版《紅樓夢》,服化道的設計具有超高的考究意識和審美。

這兩部電視劇不僅考證了諸多關於特殊時代、不同文化背景的服飾的規範和禮儀,並通過運用特定的、具有不同符號的形制、色彩和紋樣向觀眾傳達角色的不同身份、地位以及隱喻的性格特徵。

影視劇中的“服化道”裡有多少“門道”?

▲《紅樓夢》(1987)劇照

90年代:寫意化與多元化

隨著觀影設備和電視機的普及,影視劇市場進入了高速擴張的時代。90年代的」服化道」更偏向寫意化的表達,注重在傳遞劇情的同時提供符合意趣特徵的服裝設計、道具及場景等。

這一期間影視劇迎來了高速發展期,不僅有《雍正王朝》等歷史正劇,也有《還珠格格》《鐵齒銅牙紀曉嵐》等戲說歷史劇,更有《霸王別姬》、《大話西遊》等有豐富年代感的深度影片。

劇情的豐富和觀影需求的快速上升使得廣大觀眾較少有人去深究」服化道」的精準還原或藝術設計,而更多是對人物與情節的談論。

影視劇中的“服化道”裡有多少“門道”?

▲《還珠格格》(1999)劇照

在這一時期,製作方在物料的選擇上也趨於更多元化,這很大程度歸功於輕工業的繁榮發展。「服化道」不再被當作單獨的存在,而被視作與影視劇融為一體的元素。多元風格的出現也成為了那個時代諸多突顯獨特風格影視劇作品的推進劑。

新世紀:「大餐」與「快餐」

進入21世紀,隨著文化市場的日益繁榮,國內觀眾對影視劇的需求顯著增長。影視製作工業的繁榮和高產量的作品輸出使得這一時期古裝劇精品不斷。許多歷史題材的劇集、電影例如《康熙王朝》《大明宮詞》《英雄》等不僅在劇情上引人入勝,優秀而宏大的場景布置、服飾化妝以及對於當時生活習俗等方面對歷史的還原度也很高。

以《大明宮詞》 為例,中西風格相互結合的劇情,場景布置的烘托,以及一些道具飾物的裝點,作品極具新式東方美感,為觀眾帶來滿漢全席般的盛大體驗。

這些作品的層出不窮也代表了這一時期的影視劇在進一步追求作品整體傳達的「寫意」概念,並注重」服化道」與視覺效果結合呈現。

影視劇中的“服化道”裡有多少“門道”?

▲《大明宮詞》(2001)劇照

當下:文化傳承與創新

近幾年來,伴隨經濟的發展、本土文化意識的增強、影視劇同質化趨勢的加劇及觀眾的評判標準的日趨嚴格,這些因素都進一步加大了制片方、觀眾對於卓越「服化道」設計的追求。

口碑優異的《延禧攻略》熱播後,不少觀眾對該劇的」服化道」給予好評。劇中「植入」了昆曲、緙絲、絨花、打樹花等多種非物質文化遺產,向觀眾傳遞了中華傳統文化之美。

例如劇中所用扇面和服飾都用到了江南歷史悠久的緙絲工藝,緙絲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素有「一寸緙絲一寸金」的評價,如今面臨失傳的境地,但本劇中太后與後宮妃子所握面扇,都高度仿制了清朝沙面貼絹仙鶴桃樹圖團扇等作品,體現了劇組對於「戲在文化里,文化在戲里」的追求②。當這些細節為更多人所關注時,其作品口碑及文化價值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影視劇中的“服化道”裡有多少“門道”?

▲《延禧攻略》中的團扇工藝

除了對於文化遺產的傳承和歷史的還原,不少佳作更是在」服化道」還原場景的基礎上,添加了創作者的主觀創新與藝術思維,讓「真實性」更有符合當代人審美的「藝術感」。

張藝謀導演的作品《影》便是這一思維的大成。在這部作品中,服裝造型與場景不僅盡力還原了時代的風貌,又在服裝色彩與環境風貌的控制上加入了更多情緒化的藝術元素,以素色、單色系去構建更加有國風、意境的場景。這種靈魂上的結合,創造了比純粹真實化場景更有感染力的畫面,讓無數觀眾驚嘆不已。

中國「服化道」行業的未來展望

隨著文化的創 新髮展和觀眾審美的進一步提升,不少公司開始初涉科幻類、多元文化類題材的作品。題材的變化和技術的進步,「服化道」設計也將展現一些新的趨勢。

更多元風格的結合

當前,國內業界對於中國風和古風藝術形態下的「服化道」已經有了較為成熟的應用能力。從早期的兒童劇《快樂星球》,到近幾年的電影《機器俠》、網劇《鎮魂街》等,新世紀十餘年來業內人士對於更多元風格的」服化道」設計始終在不斷探索。如何做到這些多元風格的」服化道」很好地與當代國人演員和內容自然地結合,還需要付出更多努力。

科技元素的加入

科技的發展會為影視「服化道」的發展提供新的引擎。一方面,以3D列印為代表的新製造技藝會更便捷地幫助劇組製作、還原特殊物件。另一方面,更為逼真的影視CG技術也大大的擴展了導演和製作人的想像空間,採用動作捕捉、綠幕構景等方式的新興技術在未來影視行業發展中也將有更廣泛的應用。

總結

在近幾十年國內影視行業的發展中,「服化道」既是見證者,又是參與者。在新時期,「服化道」的設計與應用正在呈現出新的特點。相信隨著製作方對該領域的更多投入和重視以及不斷創新,「服化道」將更進一步成為優秀作品的藝術之魂,成為傳統文化傳播的旗幟,成為更多影視劇走向成功的核心環節。

引用及參考資料

①鳳凰娛樂:《古裝劇」服化道」越來越退步了?》

②廣州日報:《「服化道」的「秘密」你了解多少?》

「廣電獨家」是廣電業界第一訂閱號,「影視獨家」深度透視影視產業規律,由北京中廣傳華影視文化咨詢有限公司經營,新版微信圖可直接訂閱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