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冬雨出席活動,避而不談金馬獎影後頭銜,這昭示著什麼?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2016年,因為電影《七月與安生》,和馬思純一起獲得台灣金馬獎影後,也令自己事業上了一個大台階的周冬雨,最近出席各種活動時,已經悄然無聲地隱去了自己的」金馬影後「頭銜。

包括新出的一款網路綜藝,對她這位」演值團學姐「的介紹,也只提及了她曾獲得的華表新人獎,金雞影後提名,導演協會影後。

周冬雨出席活動,避而不談金馬獎影後頭銜,這昭示著什麼?

而且,這兩個月來,這樣做的明星藝人,也遠遠不止周冬雨一人。

2018年12年舉行的華表獎頒獎典禮,紅毯儀式上,依次介紹出席的眾多內地和香港電影人時,他們過往在金雞獎、百花獎、華表獎、 上海電影節,甚至是香港金像獎、長春電影節和澳門電影節的得獎提名經歷,全都有所提及, 唯獨一個字都不提台灣金馬獎。這種悄無聲息的直接無視,便是最好的信號。

甚至正式頒獎典禮上, 兩位主持人李冰冰和黃渤,明明他們此前最被眾多影評人看重的,無非就是金馬影後、金馬影帝頭銜,可此時同樣一字不提,反而由黃渤發聲,羨慕李冰冰曾獲得的華表影後。

周冬雨出席活動,避而不談金馬獎影後頭銜,這昭示著什麼?

此後當選新一屆中國影協主席的陳道明, 和章子怡三問三答後,莊嚴向在場影視圈的眾多後輩宣告:

中國電影三大獎,就是代表專業的金雞獎,代表觀眾的百花獎,而華表獎才是我們國家對中國電影人的最高表彰

周冬雨出席活動,避而不談金馬獎影後頭銜,這昭示著什麼?

央視電影頻道在華表獎頒獎結束之後,還緊接著放了一個香港電影人的愛國宣傳紀錄片,重點介紹的是曾獲得四屆香港金像影帝的梁家輝,而眾所周知, 梁家輝80年代率先來內地拍攝《垂簾聽政》,獲得了金像獎影帝,竟因此被當時的台灣當局封殺。

周冬雨出席活動,避而不談金馬獎影後頭銜,這昭示著什麼?

那時的香港電影還不能通過正規發行管道進入內地市場,因此嚴重依賴於台灣市場,導致堂堂新科影帝,竟沒有香港片商敢用,為生活所迫,去擺了一年地攤,然而,他終究不肯寫所謂「悔過書」,只因對祖國的一片丹心。

像梁家輝這樣,真正愛國,而不是沖著人民幣而自稱」愛國「的,才是真正大寫的中國影人,是當下所有港台藝人理應效仿的榜樣!

滄海桑田,今非昔比,內地現在是華語電影市場的絕對中心,可以說沒了內地電影市場,也就沒有了整個華語電影。

如今的台灣金馬獎,捨得給眾多內地最優秀影人們分一些獎項,真實目的從來不是什麼肯定和鼓勵,而僅僅就是借著他們的實力和成就,給這個獎項本身的權威性影響力去鍍金,當然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扶植親近他們的影人,以為將來人脈,在華語演藝圈置換更多更好的影視資源。

而另一方面,金馬獎每年都給台灣藝人自留了或多或少的提名名額,即所謂的「保護性提名」,對台灣電影人的扶植可謂是不遺餘力。那些台灣中青年藝人,獲得提名和獎項,更是輕而易舉,而接下來呢?

看看這些年到內地發展的台灣女星,有幾個沒有金馬影後的提名來鍍金?甚至以此來作為對其演技的肯定,更進一步去爭搶好的影視資源?而她們的演技,觀眾們都有目共睹,又能比我們哪怕那些常年演偶像劇的當紅小花強了多少?

比如若非查詢過往提名資料,誰能想像,《妖貓傳》那位混血「洋貴妃」居然提名過三次金馬影後,連《西虹市首富》那個演技極其違和、在影片中格格不入的女主角,靠著《我的少女時代》這種青春片,居然也能獲得金馬影後提名。

周冬雨出席活動,避而不談金馬獎影後頭銜,這昭示著什麼?

還有某個早年拍過多部情色影片,甚至是發行露點寫真的台灣女星,明明黑料無數,也完全沒有扛票房能力,年齡也早已過了四十歲,居然還能獲得一部接一部的頂級文藝片和商業大片女主資源,看看她的七次金馬影後提名,竟等於內地女星在金馬成績最好的周迅四次提名+章子怡三次提名之和。

周冬雨出席活動,避而不談金馬獎影後頭銜,這昭示著什麼?

——所以,為什麼時至今日,很多內地影片偏偏要容許港台資本的投資,塞一個或幾個令觀眾嚴重違和的台灣演員?有答案了吧。

事實上,如果金馬獎從來不曾年年力邀這些內地最優秀影人去捧場,那麼它近年的業內影響力又從何而來?無非就和現在的台灣金鐘獎一樣,在整個華語演藝圈,誰還會把這種小島上自娛自樂的東西當回事?隨便他們自己怎麼耍猴戲,也並沒人會在乎。所以,究竟是誰在沾誰的光,誰又需要誰?

《血觀音》《大佛普拉斯》之類台灣文藝影片,本身的藝術質量,確實不必否認,但若是沒有了占當今華語影壇絕對主導地位的內地電影的參與,只剩下這些影片,也不過是小眾影人的自娛自樂而已,又何來真正的星光和影響力可言?

一如90年代的內地電影,在歐洲三大電影節拿了摘金奪銀,拿了那麼多獎,藝術水準如何?又豈是在國際影壇籍籍無名的《血觀音》《大佛普拉斯》之流可比?

然而,這些影片在商業性上被錄像廳和DVD的港片爆成渣,各大院線都快死絕了,電影院都不知拆了多少,就靠張藝謀導演改弦更張,一部《英雄》開啟商業大片時代,才算是續命了,從 《泰囧》的12億到《戰狼2》的56.8億,方有今天的世界第二大電影市場。

周冬雨出席活動,避而不談金馬獎影後頭銜,這昭示著什麼?

既然如今的電影市場如此火爆,甚至是一個帶來巨大投資和市值的資本市場,難道我們竟能長久放任,允許一個台灣島內的電影獎項,來左右整個華語影壇的導向麼?

2018年11月的台灣金馬獎頒獎典禮,因為有李安、鞏俐、張藝謀、姜文等多位華語影壇大師出席,是以被無數華語電影人和影迷密切關注。然而,卻因為突發事件,最終變成了徹頭徹尾的鬧劇。

而此事同樣亦讓某些口蜜腹劍之徒、笑里藏刀之輩,妄圖通過把一個島內獎項行銷成「華語第一大獎」,妄圖通過力捧一群台灣藝人和導演走紅,掌控華語影視命脈的圖謀,就此【功虧一簣】!

用台灣明智影人自己的哀號:

周冬雨出席活動,避而不談金馬獎影後頭銜,這昭示著什麼?

直截了當地說出了金馬獎利用其影響力,這些年力捧的眾多如 《血觀音》《大佛普拉斯》 之類台灣影片的真實水準,不過就是」讓台灣不至於顏面無光「罷了。

而過往那些」影評人「和文青影迷們,一邊利用其話語權,去竭力貶低抹黑內地的各種全國性獎項,如華表獎、金雞獎、百花獎,一邊反而吹噓金馬獎的所謂「權威性」,如今他們竭力想要輕描淡寫地大事化小,同樣也沒有絲毫用處了。

由是亦可看出,前綴為【台灣】的金馬獎終究只是個台灣島獎,就算雲集了再多的電影大師,邀請了再多的華語明星,骨子里依然透著狹隘的小家子氣,縱然能竭力偽裝粉飾,欺瞞世人一時,終究「上不得台面」。

演藝界作為文化陣地的窗口性產業,在網路時代,於公眾中影響力愈發巨大,可說是短兵相接、寸土必爭的橋頭堡。不論中外,電影人亦從來不可能脫離社會大勢、家國天下而獨自存在。

當下的華語市場,早已是大勢在我,彼為魚肉,我制人而非受制於人。 如果廣大內地影人,真能團結一致,自信自愛,而非同室操戈,挾外自重,把台灣島電影界施舍的幾個獎項,看得比天還重,而是隨他們自己玩去,不關注,不在乎。

這便足以讓這些年嚴重依托內地電影市場、如藤蘿般吸血而生,方能維持其表面繁盛體面的金馬獎,變成死馬!

那時的台灣金馬獎, 立馬影響式微,難以為繼,大概也就類似現在的台灣金鐘獎一樣,回復省獎、島獎的地位,這才是真正屬於它的應有位置,更談何碰瓷和捆綁華表獎、金雞獎、百花獎、金爵獎等國家級獎項?

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才是真正的大贏家,實力永遠勝於一切鬼蜮伎倆,快哉快哉!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