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各位《四味毒叔》的觀眾朋友們大家好,我是上海新語相聲的李宏燁,今天我們來講講「科普相聲」到底是怎麼回事兒。
我上次做客《四味毒叔》的時候,我給大家推薦了一個我當時的作品,當時的上海正在實施垃圾分類,我們就做了一個垃圾分類主題的材料科普親子劇《我才不要亂扔》。主演是我女兒,當時剛好8歲。很多人都知道我一直在上海交大讀書,包括本科、碩士、博士,覺得學霸做科普那是理所應當的。
其實不然,真正提到跟科學有關的是在2015年,我當時博士畢業創業開始之後,我們想做一臺新語相聲粉絲專屬的春晚。當時我們主創人員坐在一起,開會討論這個選題,每人寫幾個選題,我們的郭敏郭老師就提出一個主題,叫做工業4.0。我們當時就在想這工業4.0,有什麼好笑的?我當時就想說他傻。後來轉念一想,連我們都不知道什麼是工業4.0,如果把它說得好笑了,就會讓更多人知道,這不是很有意義嗎?
於是我們就上網查各種資料,發現工業4.0就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意思,也就是智能制造的意思,所以寫了一段相聲叫《智能制造》。這段相聲還沒演出的時候,《中國科學報》的記者給我打電話,因為當時在相聲界出了一件事兒,董建春和李丁兩名演員演了一個相聲,用量子力學和廣義相對論來展開。名字我想不起來了,因為這是相聲歷史上最長的名字之一。當時那記者就問我這相聲怎麼樣?我正好看過一段,我就跟他提出了我的觀點。我說我覺得這個相聲是假借了量子力學和廣義相對論的名義,真正的量子力學、廣義相對論的科學知識不是這樣的。用這個噱頭是挺好的,但是你說它是一段科學的相聲,可能談不上。然後那個記者就急了,因為他是《中國科學報》的記者,他們領導讓他做這個選題,如果說這個相聲跟科學關係不大,那他就沒有辦法去寫這個報導。
展開全文
我就跟他說,我們最近剛寫了一段有關科學的相聲,叫《智能制造》,我們把這個工業1.0、2.0、3.0,都給大家講了講,做了一個科普。他說這個好。我當時就把稿子發給他了,發給他之後我們還沒演呢,我們演完之後第一時間我就把整個的錄音,發給他做參考。
從此我們就開始了「科普相聲」的道路。那之後不久我就加入了上海市的科普作家協會,在疫情開始爆發之前,我們科普作家協會開了一次年會,做了很多總結報告。當時我記得秘書長就說,我們中國今年的科普事業做的成果非常多,首當其沖的就是電影《流浪地球》,做了很多很多的科普。
回到我們之前說的那段相聲《智能制造》,不久之後就參加了上海市《誰是王牌詮釋者》的科普比賽,打進了決賽。在決賽現場,我待在旁邊錄像,我們的這段相聲應該說是12個節目中唯一一個讓現場的小朋友們,中學生、小學生們抬起頭,放下手機,認真看、認真笑的一個節目。可這個節目最後隻獲得了第11名,倒數第二名的成就。
很多的科普專家對它的評價就是,你隻講了幾個點,你沒講清楚它科學裡面的內容,如果你花時間去把內容講清楚的話,這個作品就會更加有科普效果。
可事實是這樣嗎?我們所謂的科普到底是要占用大家的課上時間,還是課餘時間呢?我覺得這個問題特別值得思考。比如你和一個小朋友說過來,我跟你講一個科普的東西,咱們一塊看看科普視訊。看完了嗎?看完了。懂了嗎?懂了。他說爸爸,我現在可以去看嗶哩嗶哩了吧?你們看,這個科普視訊占用了他的課上時間,可是文藝作品大部分都是給大家用來消耗時間的。如果你占用的都是課上的時間,那麼這個文藝作品的量級,它的宣傳程度就不在一個檔次上。後來我們又參加了兩次《誰是王牌詮釋者》的活動,我發現這個觀點,有所松動。這兩次比賽,一般都是三個評委評獎。我們經常遇到這樣一種情況,一個評委給了全場最高分,一個評委給了全場最低分,很顯然,給最高分的那個評委認為我們的傳播效果最好,而給最低分的那個評委認為我們科學講的不夠細致。科普科普,既要科,又要普嘛。
2019年,我去參加了一次中國曲藝家協會所舉辦的相聲作者的培訓班,在那個培訓班上,每個組會留一些作業,當時有一個選題就是給大家講講量子力學。我想這機會好呀,我就主動申請,把這個活兒接了下來。回到上海交大,我找了我們當時赫赫有名的袁祖平老師,他就是專門講量子力學的,講了好幾十年。我把他邀請過來,給我講了五個小時的量子力學,重溫了一下大學物理的課程。我學會了之後又在網上查了很多資料,寫了一段相聲,叫《薛定諤的貓》。在交大的校園裡面演出,效果很不錯。
前段時間,我偶然間點開小時候看的動畫片《黑貓警長》,特別驚訝的是我發現《黑貓警長》上面赫然地寫著科普文藝。一想也是,裡面講述了螳螂的交配方式,就是母螳螂把公螳螂給吃掉,然後才生了小螳螂,這個科學點到現在我都記得,它能不是一個科普作品嗎?如果一定要加上科普兩個字才能叫科普作品的作品,它本身就已經失敗了。
一段好的科普相聲,首先得是一段好的相聲。就像後來我們又寫過一段相聲叫做《我不知道》,講的是老年人阿爾茲海默症的故事,這段相聲,獲得了「馬季杯」的「風采才俊獎」。其實就是三等獎,決賽中比較弱的一個獎,但即便如此,在整個評獎過程中沒有人提過科普兩個字,它不需要提,因為這段相聲本身就足夠好了。我以後要繼續做好科普這件事兒,出更多的科普作品,讓它們能和那些普通的文藝作品一樣,受到老百姓的喜愛。希望更多的人參與科普事業,讓我們中國的老百姓具有更加多的科學知識,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