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亦凡事件:這一次為什麼不是「占用公共資源」?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在這幾年的娛樂八卦新聞中,我們經常會見到一個表述叫「占用公共資源」。明星藝人在回應某個爭議、質疑或其他「負面事件」時,他們經常在文案開頭會說一句「抱歉占用公共資源」或「本不想占用公共資源」。當事人為「負面消息」出現的不是時候(比如影響了更重要的公共議題)而道歉,反之,當事人也經常借此作為一種策略,讓人們去關註其他議題,轉移注意力,並讓他們從是非中脫身。

或者當事人不說,網友也會說「別占用公共資源」。如果他們厭煩了某個藝人的八卦新聞,也可能說「不要占用公共資源」以表達不滿。

吳亦凡事件:這一次為什麼不是「占用公共資源」? 娛樂 第1張

7月19日全天、20日上午,關於吳亦凡事件的熱搜多達十幾條,高峰時段有近三十條。

自7月16日起,吳亦凡事件持續上熱搜(在此前已受到熱議),在19日達到巔峰。在讓人痛心的河南暴雨引起巨大關註後,吳亦凡事件暫時退出熱搜。22日晚,北京朝陽警方發布了情況通報,通報內容包括「都美竹通過網路反映受到侵害」和「吳亦凡一方報警稱被敲詐勒索」的調查結果(通報內容可見新京報報導 《警方通報吳亦凡事件:聚會飲酒後發生過性關係,同時牽出詐騙案》 ) 。

通報公布後,都美竹在個人微博上講述是怎樣被約見吳亦凡、被侵害的,回應的文字部分第一句是「不想再占用公共資源了」。這也是吳亦凡事件中當事人第一次用「公共資源」一詞,當然不可忽視這其中的前後脈絡。

吳亦凡事件:這一次為什麼不是「占用公共資源」? 娛樂 第2張

展開全文

都美竹7月22日晚微博。

實際上與以往不同,事件當事人和網友大多都沒有認為此次事件是「占用公共資源」。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為事件從娛樂新聞變成了社會新聞,或者進一步說,是法律新聞。何況,對於網友而言,由此引發的一個討論,也即地位懸殊帶來的「性侵害」,則是嚴肅的、需要不斷討論的公共議題,並不適用於「占用公共資源」一說。

吳亦凡事件:這一次為什麼不是「占用公共資源」? 娛樂 第3張

電影《嘉年華》(2017)電影劇照。

從網上的一般用法可以看到,「公共資源」意味著人們在此時此刻關註什麼、議論什麼。「公共資源」原本是人人可進入、可使用或可退出的,不受他人的影響、干預,應該並無「占用」一說。如果我們認為「公共資源」可能被占用,實際上是基於一個前提,那就是認為不同的議題(可能)存在輕重緩急之分。

如果人們在娛樂新聞那裡發現了某種具有公共性的社會議題,並願意借此推進議題的進展,不會有「占用公共資源」一說,相應地,當事人也無法以「抱歉占用公共資源」或「本不想占用公共資源」作為轉移注意力的策略,最終將不得不面對問題。那麼在理解這一切之前,我們在本文就從「公共資源」的前世今生說起。

撰文 | 李永博

01

「不想占用公共資源」,

這句話是如何火起來的?

吳亦凡事件:這一次為什麼不是「占用公共資源」? 娛樂 第4張

電影《甲方乙方》(1997)中希望過上「普通人」生活的當紅明星唐麗君。

這兩年來,網友最常聽到、也最反感的一句話,可能莫過於娛樂明星在各類聲明開頭的標準句式:「不想占用公共資源」。

這句短語前通常還會加上「無意」、 「本不願」、「抱歉」等短語,似乎在表達一種歉意。後面緊接著的往往是娛樂圈藝人對負面消息的澄清。有網友調侃道,搬出這句話,就像是被罵之前「手動狗頭」的表情包,簡直「生存欲」拉滿。

「不想占用公共資源」,這句話是如安在娛樂圈火起來的?

很多網友追溯到演員張亮的聲明事件。2019年11月29日,高以翔去世後第三天,張亮宣布自己與寇靜離婚,使用的句式是「本不想占用公共資訊資源」。

吳亦凡事件:這一次為什麼不是「占用公共資源」? 娛樂 第5張

張亮微博,「本不想占用公共資訊資源」。

然而,此類句式在更早之前的明星聲明中就有出現,比如梁靜茹回應離婚,高雲翔發文澄清舊事,以及嘉行傳媒發文回應楊冪、劉愷威離婚。更有細心的網友追溯到2011年,當時何炅在微博上回應時已經使用了類似句式。

吳亦凡事件:這一次為什麼不是「占用公共資源」? 娛樂 第6張

何炅微博,「為了不占用太多公眾資源」。

2020年新冠疫情的暴發,讓「不想占用公共資源」最終走紅。在疫情控制的初期,微博平臺成為了傳遞消息,實現互助的重要渠道。歌手阿蘭發微博,稱明星們應把公共資源讓出來,讓民眾能夠多多了解疫情。

吳亦凡事件:這一次為什麼不是「占用公共資源」? 娛樂 第7張

阿蘭微博。

自此之後,肖戰、羅志祥、鄭爽等明星在回應負面事件時都用過這個公關句式。反過來,網友使用這一說法指責某位明星「占用了過多的公共資源」,也會成為微博熱搜。

吳亦凡事件:這一次為什麼不是「占用公共資源」? 娛樂 第8張

羅志祥、鄭爽微博。

值得注意的是,「始作俑者」何炅當時使用這個句式所做的聲明,是在回應網路上的生日祝福。而近年來,使用「不想占用公共資源」句式的明星,往往都是澄清某個不利於自身的負面新聞,或是宣布離婚、分手之類產生負面情緒的消息。似乎任何負面話題,只要搬出這句話,就能堵住很多人的嘴。

02

明星的「公共資源」:

既用又怕

如果娛樂明星意識到,作為公眾人物,自己言行舉止的影響勢必會被放大,投射和影響到公共場域中的更多人。那麼為「占用公共資源」而道歉,這樣的說法也無可厚非。

真正吊詭的地方,是這句話的字面含義與事實層面嚴重分離。

讓很多網友反感的是,有些涉事娛樂圈藝人,平時為了獲得更多流量和關註,幾乎無所不用其極。而一旦出現負面新聞,卻為「占用公共資源」道歉,希望公眾減少關註。

鄭爽曾在節日中談及占用公共資源上熱搜的事情,自曝「(發)微博是一個很神奇的事情」,很多人一開始不知道她,發了微博之後,很多人就認識了她,片酬就會跟著漲。

換言之,在不少流量明星的眼中,「占用公共資源」不僅不是壞事,而且是自己打開財富大門的重要渠道。流量明星已經從中獲利良多,卻突然站出來為「占用公共資源」而道歉,多少有些言不由衷。「先說一句不想占用公共資源,反手再買一波熱搜。」類似的網友高讚評論也時常出現在明星的聲明之下。

「抱歉,不想占用公共資源」,以這樣的句式為首發表聲明,也讓人感到缺乏道歉的誠意。似乎值得道歉的只是「占用了公共資源」,而更重要的涉及公共話題的負面新聞並不需要道歉。這種「避重就輕」的做法,也會讓不少網友心生困惑:明星依托公共資源所獲得的,能不能與他們應承擔的義務相匹配?

反諷的是,「不想占用公共資源」的公關話術,通常出現在爭議性事件已經受到公眾的關註之後。盡管當事明星做出了道歉的姿態,但實際上此話一出,相幹討論必將繼續占用更多的流量,幾乎提前「預訂」好了熱搜位。

吳亦凡事件:這一次為什麼不是「占用公共資源」? 娛樂 第9張

描寫明星藝人生活的電影《戀愛告示》(2010)劇照。

明星口中的「公共資源」,是不少流量寵兒不斷攀升的財富密碼。但他們也害怕有一天「公共資源」成為反噬的力量。

當明星在說「不想占用公共資源」的時候,他的潛臺詞是說:請不要在為我的私事分散注意力了,公眾還有更加重要的事情值得關註。

什麼是更值得公眾關註的事情呢?微博上新冠疫情的情況通報與交流,顯然屬於這類更重要的事情。相比起明星「雞毛蒜皮」的私事,更大的公共議題被認為理所當然地不能受到娛樂八卦的干擾。

這並非基於單方面的考量。早在2016年,王寶強和馬蓉離婚風波引起全網熱議之時,人民網就發表了一篇《漫天飄過王寶強,媒體還能做些什麼?》的評論。

文章中提到,當明星婚變新聞成為街頭巷尾熱門談資的時候,許多人對「8·15」日本投降紀念日毫無發覺,「東西南北中都沉浸在‘寶寶’的悲喜當中。」文章表達擔憂,這一類真正重要的公共議題,「正在商業化媒體的浪潮下被沖刷得無影無蹤,被消解得無聲無息」。

「占用公共資源」的說法在此文發表之時還未流傳起來,但顯而易見的是,不在重要歷史事件的時間點、紀念日發表分手、結婚等聲明,已經成為娛樂圈的共識。

03

大眾眼中的「公共資源」:

我關註什麼,由誰來決定?

吳亦凡事件:這一次為什麼不是「占用公共資源」? 娛樂 第10張

網友吐槽汪小菲「不要再占著公共資源了」。

明星發表「不想占用公共資源」時的心理,上文對此做了一番妄自揣測。但普通「吃瓜大眾」看到這句話的第一反應,其實和明星大不相同。

在明星的類似聲明下,很多網友的評論是:「占用了誰的資源?」「不用道歉,公共資源還想接著聽後續。」

細想一下,「占用公共資源」這句話本身就讓人感到困惑。究竟什麼是「公共資源」?

吳亦凡事件:這一次為什麼不是「占用公共資源」? 娛樂 第11張

《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集體行動制度的演進》,[美]埃莉諾·奧斯特羅姆 著, 餘遜達、陳旭東 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12年3月。

「公共資源」的用法較早見於經濟學,後被廣泛運用到其他領域。美國公共選擇學派創始人埃莉諾·奧斯特羅姆劃定了「公共資源」的三個特征:消費上的「功用性」、使用上的「競爭性」、以及占用意義上的「非排他性」。

我們在使用公共資源(比如公共圖書館)的時候,並不會天然地排斥其他人使用(大家都可以借書),這是占有意義上的「非排他性」;但我們使用公共資源,就會增加其他人的使用成本(同一本書被借完了),這是使用上的「競爭性」。

明星聲明中的「不想占用公共資源」,顯然與「公共資源」的日常用法並不相同。明星想說的是,不想占用了公眾的注意力,吸引過多的關註,這更接近於傳媒經濟學中的「注意力資源」或「注意力經濟」。

1997年,傳媒經濟學家麥克·高爾德哈伯在《注意力購買者》中對「注意力經濟」做出了系統闡釋。他認為,在冗餘的資訊時代,人的注意力是非常有限的。隨著網路和自媒體的發展,「注意力」這種稀缺資源必將成為網路媒體爭奪的核心,甚至引發一種新形式的「公地悲劇」。

騰訊新聞旗下媒體「全媒派」曾撰文討論過公共資源(《 明星們常說不想占用的「公共資源」,是什麼資源?》),其中引用美國學者加勒特·哈丁的學說,指出網路上爭奪的注意力資源可能引發的悲劇:

「基於自我利益最大化的理性主義原則,無論是明星、KOL還是普通網友,都會最大限度地將平臺和渠道為我所用,進而生產更多的內容,掠奪本就有限的注意力資源……缺乏重要性、顯著性的資訊往往由於某種原因會受到更大關註進而占據熱搜榜單,而原本作為客觀的資訊活躍度呈現平臺的熱搜榜也因此成為了資本角逐跑馬圈地的領地。」

吳亦凡事件:這一次為什麼不是「占用公共資源」? 娛樂 第12張

《眾聲喧嘩:網路時代的個人表達與公共討論》,胡泳 著,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理想國,2008年9月。

作為國內規模最大的網路公共場域,新浪微博的熱搜,何嘗不是注意力競爭下的產物。

2020年微博熱搜榜的前20個人名,娛樂明星占據了半壁江山。搜狐印象工作室研究了去年上熱搜次數最多的100名明星,發現大多數熱搜的內容都是與明星的人際、造型相幹的私事:「XX為XX慶生」、「XX頭髮該剪了」;此外更有一些人哭笑不得、難以歸類的「奇怪的小事」,如「XX的貓掉毛」、「XX進不去家門」。

明星抱歉占用了公共資源,但公共場域早就成為了娛樂圈的撒歡地。當明星的「一隻掉毛的貓」都能擠掉其他話題,在抓取公眾眼球的競爭中勝出,很難想像作為「資訊和觀點的自由市場」的微博,為真正有價值的公共討論還留下了多少空間。

其實「吃瓜大眾」也有類似的矛盾心理:事件發酵之初,明星的「不想占用公共資源」言論讓更多的人一窺「八卦」,隨著事件的推進和時間的累積,原本「瓜吃得正香」的大眾發現,明星的私生活逐漸占據公共討論的全部,厭煩的心理讓「占用公共資源」又成了看客批評明星的理由。

這種前後態度的反差,背後流露出一種「被決定者」的無奈。身處資訊投喂的時代,面對資本和流量的裹挾,我們需要看什麼,究竟由誰來決定?網路上的公共場域總是被娛樂八卦占據,如果我不參與流量明星的緋聞和瑣事,又可以討論什麼呢?

吳亦凡事件:這一次為什麼不是「占用公共資源」? 娛樂 第13張

描寫明星藝人生活的電影《保鏢》( The Bodyguard 1992)劇照。

04

為什麼還值得關註?

明星私生活的公共面

在這樣的環境下,關註明星的爭議性事件還有多少價值?

在「隨機波動」的一期播客(《公共空間、當代愛情與政治正確 | 協同寫作003》)中,幾位主播就此提出了一種值得思考的觀點:「公眾對明星私生活的關註,當然有窺私欲的成分,但與此同時,愛情、性、親密關係本身都有公共的面向,能夠激發公共討論,引申出許多有意義的話題。」

藝人在踏入娛樂圈的開始,就在一定程度上犧牲自己的私人空間,作為一種交換,藝人可以獲得有別於普通人的關註,甚至成為頂流明星。但由於完成了從普通個人到公眾人物的身份轉變,藝人的一部分私人空間在事實上必然會進入公共領域,受到公眾的關註和評論。

私域-公域的模糊性,有時會給藝人帶來額外的困擾。為了滿足大眾的窺私欲,各類媒體對明星的追蹤、拍照、騷擾屢見不鮮。但另一方面,明星的私生活由於進入了公共領域,在一定程度上也具備了公共性。

很多明星沒有意識到,他們在社交平臺上發表公開的聲明、澄清、爭執、舉證甚至歇斯底裡的怒罵,這些私生活的話題,也與普通人的生活密切相幹,早已延伸至道德和法律的各個層面。和明星的困擾一樣,公眾也很想知道,怎樣的親密關係是正常的,哪種行為屬於「PUA」,如何應對「家暴」,「代孕」存在哪些風險和危害。

吳亦凡事件:這一次為什麼不是「占用公共資源」? 娛樂 第14張

《公共領域的結構轉型》,[德] 尤爾根·哈貝馬斯 著,曹衛東 等譯,學林出版社,1999年1月。

在消費主義盛行、娛樂至上主導的時代,在公共空間緊縮的當下,通過明星的爭議性公共事件的辯論和經常出現的「反轉」中,這些與每個人相幹的公共議題得以展開,即使有些觀點比較片面,部分討論還流於表面。

最近引發廣泛關註的吳亦凡事件也是如此。當明星的私生活涉及公共的面向,我們不想聽到「抱歉占用了公共資源」的說辭。這樣的討論,還請多來一些。

本文為獨家原創內容。作者:李永博;編輯:西西;校對:危卓。封面圖來自電影《明星夥伴》(2011)劇照。未經新京報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歡迎轉發至朋友圈。

點擊閱讀原文,進 我們的小鋪逛逛~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