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作者|顧 韓
編輯|李春暉
同一IP,不同班底,但凡有一部廣受認可的「珠玉」,之後的新版本多半會變成反向安利的「魚眼珠子」。
IP改編版本的混亂繁雜,不僅是《盜墓筆記》系列、《鬼吹燈》系列,如今看來,《法醫秦明》系列也一樣。最新版《無聲的證詞》一經上線,不少人就自發懷念起了2016年的初版《法醫秦明》,也就是張若昀版。當然,更多人壓根不知道有這樣一部作品上線,即便他們也曾聽說過、甚至追看過《法醫秦明》。
《法醫秦明》是網紅法醫秦明基於自身專業知識與一線經歷創作的系列小說,最初在微博與新浪部落格上連載,後轉戰天涯,最後出版成為暢銷書,目前為止已有兩卷八部。
這一IP可以說是既幸運又不幸。幸運的是趕上了國內第一波懸疑網劇熱潮,售出版權開花結果,已播加未播的相幹影視作品已多達12部。不幸的是該IP同樣遇到了分拆售賣的情況,六部劇集涉及到六套人馬、五家平臺,離譜程度更甚於《盜墓筆記》與《鬼吹燈》。
展開全文
若不細查資料,硬糖君都不知有這麼多「法醫秦明」。而在六劇六影的加持下,《法醫秦明》這個曾經冉冉升起的新銳IP卻被消耗地日漸形銷骨立。或許唯一的好處只剩:IP沒有盜筆響亮,因此倒沒人追罵,人們對它的記憶就停留在了2016年。
好牌的誕生
由於強情節、快節奏等特質,犯罪懸疑一向是各國影視創作中長盛不衰的類型。早在十餘年前,TVB的刑偵劇就曾在內地紅火一時,內地也有《重案六組》等經典系列。然而,隨著家庭倫理劇、愛情劇的興起,加上播出上的限制,懸疑探案劇沉寂了近十年,直到視訊網站崛起,試水內容自制。
早期網路環境較為寬鬆,視訊網站主打內容差異化,賺得就是電視臺播不了的題材紅利,便將目光投向一系列本土網路作家的懸疑作品。秦明與周浩暉、雷米在網友調侃中曾有過一個「獵兇者聯盟」的花名,後兩者的代表作,《死亡通知單》系列(劇版更名《暗黑者》)與《心理罪》系列,分別於2014年與2015年早一步迎來影視改編,成為國產網劇早期的關鍵作品。
《暗黑者》走美劇風,單元模式、組隊破案,是騰訊視訊早期的當家系列。《心理罪》則嘗試了電影手法,質感橫向碾壓,可以說是愛奇藝後來一系列懸疑短劇的雛形。
不過必須承認的是,當時許多懸疑網劇在創作或宣發上,或多或少都利用了網臺差異,販賣獵奇案件與大尺度場面,專業性則參差不齊。以至於懸疑題材既爆款頻出,又成為下架整改的重災區。
這也是為什麼《法醫秦明》在2016年來得正是時候,火得理所當然。一方面,法醫題材在懸疑劇中自成一派,且很有往職業劇操作的空間。另一方面,作者本人在現實中是資深法醫兼警界網紅,小說的專業性、真實性,改編劇的「正當性」都更有保障。
縱然該劇也有「油炸人手」等噱頭,但總體來說,第一部《法醫秦明》從案件選擇以及警局群像的呈現上,比許多同類作品多了一層現實關照。劇集播出之後,獲得了一批藍V、官媒的關註支持。此外,選角恰當加上演員的優秀演繹,該劇成功做到了不談情說愛也有萌點與人情味兒,打造出一組觀眾喜聞樂見的「鐵三角」。
多年過去,可能許多觀眾已經記不起案件的具體內容,但多半會記得張若昀的小公舉式叉腰,三人互懟互暖、吃吃喝喝等細節。
其實如今看來,《法醫秦明》鮮明的人物以及人物關係的深入人心,正是做季播的天然優勢。可惜後來做了季播,優勢卻並未保持住。
如何被打爛
在真人劇版令《法醫秦明》知名度與IP價值猛增的2016年,該系列小說僅有五部面世。其中,第一、第二部《屍語者》《無聲的證詞》被樂視買走,第三部、第四部《第十一根手指》《清道夫》則由中南博集天卷旗下影業聯合搜狐視訊開發,第五部《幸存者》在當時還沒有歸屬。
2016年,改編自《第十一根手指》的張若昀版率先拍攝完成,與觀眾見面。同年9月,樂視版(也就是羅雲熙版)網劇開機,通稿中也透露同名電影進入積極籌備階段,要對IP進行「網影聯動」的生態化運營。
但此後,樂視的劇版始終不見蹤影,影版則於2019年姍姍來遲,也就是嚴寬主演的《秦明·生死語者》。更令人沮喪的是,樂視也早已不是當年的樂視,影版也就沒能獲得一個完成了「小說——劇集——電影」三級跳的IP應有的生態化反排面。
2018年,有兩部《法醫秦明》劇版播出,但均沒能為IP加分,反而造成了第一季劇粉的流失,各界對於《法醫秦明》的影視化期待值降低。而最新的《無聲的證詞》與《讀心者》,根據資料顯示,並非改編自系列新作,而是小說前兩部版權到期後的重啟版。
版權分拆的問題已經被討論過許多次,容易造成IP內部拉踩、觀眾體感混亂,宣傳上的掣肘以及品牌的不必要消耗。不過,相比另外兩大知名受害者——《鬼吹燈》與《盜墓筆記》,分拆對《法醫秦明》系列的「破壞性」似乎還要更大一些。
這是因為,前兩者在小說階段已經(獨立或者在同人幫助下)做到情節豐富、人物鮮明、主角和故事都深入人心,即便演員變來變去,但總歸有一個穩定的紙片人作為參照。《法醫秦明》系列卻是邊寫邊摸索成型,案件與專業知識是夠的,人物塑造與情節設計,則能看出明顯的水平增長。
這也就導致,對於影視化來說,小說提供了充足的素材,但其他方面——選角、人設、故事、調性的彈性就比較大了。誰都知道現實中的秦明是個溫和專業又能講段子的中年胖子,但迄今為止沒有哪部真人版這樣去設定,哪怕是秦明本人擔任總編劇或總策劃的幾版。
不同的主創與主演創造出了一個個不同的秦明,前後卻不大能整合成一個人,而觀眾心中,本也沒有秦明這麼個人。張若昀版的主創賦予了秦明傲嬌、潔癖等時髦屬性,張若昀本身一裝X就自帶喜感,大部分觀眾還是可以接受的。可輪到其直系續集《清道夫》的主演劉冬沁,他94年生人,氣場不足一臉凝滯,就沒能接住這一棒。
2021年的張雨劍重拾裝X路線,趴在犯罪現場像低配卷福。但這位的觀眾緣又沒有張若昀好,特別是聯想到戲外種種,觀眾更是心生抵觸。
另外,播放平臺的更換,也會對劇集調性造成影響。搜狐視訊做懸疑劇一貫主打美劇風,騰訊視訊則劇集儲備廣泛,受眾偏全年齡化,《幸存者》主打的是原作者參與和專業性。芒果TV則是知名的青春化平臺,由其出品的《無聲的證詞》一上來就安排男女主同居,踩了職業劇談戀愛的大忌。許多笑點有不如無。
還能翻盤否
當然,除了作品本身的問題,我們還要看到市場風向的變動。
一方面,法醫題材不再像當初那麼新鮮。2016年之後,騰訊視訊曾推出一部真實人物改編的大女主法醫劇《骨語》,石原裡美主演的日劇《非自然死亡》也曾在國內紅火一時,近期則有古代背景的《禦賜小仵作》。法醫劇的題材紅利較當年有所消退。
另一方面,第一波懸疑網劇熱在2017年的《白夜追兇》達到頂峰,之後遲遲無法突破,產量高但爆款少。直到2020年,愛奇藝的迷霧劇場帶火短劇模式與紫金陳系列,也帶動懸疑劇轉向拼制作、拼表演、拼話題性與討論深度的社會派推理。主打神探與快節奏單元式破案的舊有模式沒有以往那麼吃香,頂多在年代或其他元素的加持下成為圈層爆款,如2020年的《民國奇探》。
事實上,秦明一方對於前幾部的混亂狀況並非沒有察覺,在今年5月份的一次拜訪中,他提到系列第二卷「眾生卷」將統一打包進行影視化包裝,不再像第一卷那樣版權花落多家,未來與影視制作方簽約的合同裡也要加入更多要求。
在「獵兇者聯盟」的老幾位中,秦明作為網紅大V的優勢其實是比較直觀的。只要「法醫秦明」的個人IP穩穩立住,《法醫秦明》的小說IP就很難倒。即便上文列出了一系列低口碑改編劇,秦明的微博評論區也沒有炸鍋(對比一下當初的天蠶土豆老師),有人惋惜有人控訴,也有人幫著解釋。
當然,《法醫秦明》系列也需要新的口碑之作來重整局面。在硬糖君看來,翻盤的希望不在於青春化或流量偶像,而在於回歸系列的核心賣點,即法醫專業與一線警察的樸實日常,甚至於,試著請中年實力派來呈現一個更貼近現實中秦明的秦明。不一定非要年輕帥氣,「張大民」的《神探狄仁傑》,不也是很多年輕人無法割捨的愛嗎?
最後再來聊聊「獵兇者聯盟」的其他兩位,雷米與周浩暉。雷米的改編運還是不錯的,《心理罪》劇版兩季保持了同一對主演,評分均在6分以上,兩部電影累計票房超過5億。2021年,由其短篇小說《智齒》改編的同名電影在柏林電影節上展映,獲得較高評價。
有趣的是,雷米在寫作上也在調整方向,曾經的《心理罪》系列非常男性向,女性角色相對刻板。其最新一部小說《人魚》則是一部「關註女性成長治愈,殘酷又溫情之作」,問世不久就出現在了騰訊視訊的最新片單中。
與警察專業、身有編制的秦明和雷米不同,清華學霸周浩暉是三人中參與影視圈最深的一位。2014、2015年左右,周浩暉曾與萬合天宜合作成立「揚州萬合浩暉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在萬合天宜傳統的喜劇、短劇之外開辟出一條驚悚懸疑網大的產品線。
這一過程中,周浩暉也逐漸從策劃、編劇,進一步嘗試導演影片。其導演作品最高分為2018年的《天方異談》(7.3分),系列第二部於2020年推出。不過在此之後,周浩暉在影視方面沒有更多新作。觀其微博,最近正在做劇本殺……某種程度上也是很典型的發展路徑了,感覺可以多和南派三叔交流心得。就是硬糖君還想多問一句,當初說過的《獵兇者聯盟》電影,還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