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春節將至,年味兒漸濃,以安徽衛視春晚為代表的省級衛視春晚,近些年憑借鮮明的地方標簽,和人文關懷十足的接地氣質,給觀眾獻上了一桌桌暖心「家宴」。在此前安徽衛視春晚的錄制現場,一組安徽名小吃的路透照也讓不少徽籍遊子食指大動。原來,在今年安徽衛視春晚竟將一條小吃街搬上了晚會舞臺,為避免徽晚播出後物流放假,快遞堵塞,虎年徽晚的小吃清單請您立刻查收!
徽派年「味」小吃 制霸華夏的竟是「它」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據說每一個返鄉的淮南人,歸家第一頓,就是喝碗牛肉湯。淮南人對牛肉的加工頗有獨到之處,選用江淮一帶的黃牛為原料,秘制幾十種滋補藥材和鹵料,經傳統的工藝炮制久熬而成,還必須配上本地特產的粉絲、千張,豆餅,才可堪稱完美,而主持人也泄露了一個重要「知識點」,每天早晨的第一鍋湯,最是香鮮味濃。
熱搜上總是頻繁出現一個諧音梗「蚌埠住了」,如果隻甄選一種蚌埠小吃,則當屬在全國早餐界都享譽盛名的「燒餅夾裡脊」,這次登上徽晚小吃街的是蚌埠當地的小好鞋底燒餅夾裡脊。在酥香燒餅和精選裡脊的基礎上,輔助蔬菜、菌菇等炸物,再撒上甜辣醬與孜然,碳水與蛋白的碰撞,令舌尖味蕾仿如煙花般綻放。
話說徽州多山,早年山鄉非挑擔不能行,這黃山汪一挑餛飩也成名於此,小販舊時多用駱駝擔,支起爐灶、填入四時鮮佐,現包現煮,餛飩鮮、嫩、香、滑,問道黃山,觀景之餘,腹中饑餓如何解?尋訪名山時,享用一碗熱氣騰騰的鮮美餛飩,真比大餐更熨帖。
展開全文
縱覽全國各地小吃,無不以碳水為主,蓋因其最易令人生出滿足感。這次給安徽衛視小吃街壓軸的,正是一碗看似「平平無奇」的板面。安徽太和縣作為板面的發源地,板面師傅把太和飲食文化傳播到周邊河北、河南、山東等地,也讓板面成為皖北地區面食的一面旗幟。一碗標準的太和板面上桌:清湯、白面、綠菜、紅油,面條柔韌適度,湯汁香辣味美。食客無需多費錢財,就能吃得滿頭大汗,暢快淋漓,碳水天花板也就是這個模樣了。
徽晚溫暖開年 年俗記錄千年儀式感
一年一度的春晚,是億萬觀眾的文藝年夜飯,也是勾連百姓集體記憶的文化事件。就如今年安徽衛視春晚的「選菜員」們,可謂獨辟蹊徑,選取了當時隻道是尋常是家常小吃,但無論遠行的遊子,還是升鬥小民,家常恒久遠,最是暖人心。
春晚是主流電視媒體彰顯擔當、價值引領的好時機,每一年的安徽春晚,化不開的是濃濃鄉愁,更吸睛的則是背靠徽派文化,傳承千年來的節令儀式感。比如,晚會巧妙呈現了安徽的文房四寶:宣筆、徽墨、宣紙和歙硯,它們幾乎是中國文房四寶的代名詞,就像是天賜神物,須臾難分,交相輝映。各地民歌小調聯唱、曲藝與說唱對撞版本的《說唱黃梅》無不用全新的表達形式,讓民俗文化與年輕人同頻共振。
巡禮安徽,各地的民俗文化涵蓋婚嫁、歲時節令、社交往來,甚至烹調飲食,不僅地區特色鮮明,且有極強的觀賞性,地圖輕點,就都是網紅民俗富礦。比如,蕪湖靄裡村的「送灶」儀式就已傳承近兩千年。如今靄裡的大灶臺,長4.6米,寬2.3米,分別以「臘月二十三」中寓含的數字為基數,每年祭灶活動熱鬧非常;適逢虎年,安徽鳳臺「火老虎」這種刺激腎上腺素分泌的火爆大陣仗絕對是民俗賀歲中的絕對頂流,「火老虎」表演時,每當火老虎剪尾、抖毛、彈爪或與獅子搏鬥時,身上麻繩火星四濺,硝煙彌漫,場面極其壯觀。「火老虎」是勇敢者的遊戲,也展現了徽派文化中剛猛、熱烈的一面。而合肥「玩旱船」表演,「燈芯」是女性,旱船主角是艄公,唱詞即興發揮,後生們的freestyle也要讚一聲「服」;滁州的「走太平」更是要拿下中國歷史上最早、傳承時間最長的健身走活動榮譽「勛章」,每年正月十六,城內萬人空巷,數十萬人都要到太平橋上走一走,能從清晨直走到深夜。六安龍的騰舞獅、安慶的許嶺燈會、黃山的跳竹馬和軒轅車會……這些歷史傳承下來的民俗文化活動,無不寄托著人們對新一年美好生活的祝福和希冀。
每一年,人們都在感慨年味變淡,尤其在互聯網讓全球更加趨於同步的大環境下,每個中國人基因中的文化密碼,要如何解碼?一年一度的安徽衛視春晚就是這樣一個守護者,地方戲、舞蹈、民歌、民俗、美食、非遺,形式不限、千言萬語,文化的傳承,需要這樣的儀式感。臘月二十八晚七點半,一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