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1月26日晚間,電視劇《昔有琉璃瓦》在正版視訊平臺上線,開啟了首播模式。這部電視劇由林一、陳鈺琪等演員主演,講的則是故宮修文物的工作人員們,他們已經中年,孩子已經長大了,這群孩子在父母輩的影響感召之下,工作和事業選擇的事兒。基於目前已經上線的劇情內容來講,《昔有琉璃瓦》屬於典型的打著故宮的幌子,搞著言情劇的實質。
劇作失真,是《昔有琉璃瓦》最重要的問題。這種失真,處於一種全方位的失真狀態當中。簡單層面上來看,在這部電視劇當中,所有的場景都是失真的。尤其是胡同街景的內容,嚴重失真。北京胡同的樣子,很多觀眾都熟悉,像劇作當中這種臨時搭建一看就是棚內造景的胡同,真的讓觀眾出戲了。
中級層面上,則是故事失真。或者說,這部電視劇作品當中,甚至於並未形成有效的故事內容,太軟了,太浮空了。吃個火鍋,過個生日,都能湊一兩集劇情出來,這種模式之下,整部電視劇就瞬間淪為了小兒子的為賦新詞強說愁,實際上,他們一丁點都不愁,就是整天瞎鬧騰。說這部電視劇是《鄉村愛情》的變種,也不為過。但是,《鄉村愛情》至少還好笑,這部劇,連笑點這一層,都無法保障。
更深層面上,則是這部電視劇的痛點失真。但凡劇本及格的影視劇作品,主角們必須要有一個有效的人物行為動機才行,簡單講,就是角色們知道自己想要幹嘛,觀眾才能形成期待。而要形成這個人物行為動機,則需要抓角色「痛點」。角色在劇情當中沒有痛點,就必然淪為晚會式的熱鬧,缺少電視劇本身的故事性了。在《昔有琉璃瓦》當中,觀眾們是看不到有效痛點的。
展開全文
這一層面上的失真,也是最為嚴重的。劇作如果真心想要展現故宮工作人員及其家屬們的生活、工作狀態,不如認真采風,發現大家在日常當中的一些生活「痛點」,這裡邊講的「痛點」,不一定就是貧困啊、疾病啊之類的大問題,而是日常當中,大家關心什麼,有什麼麻煩,有什麼不容易解決的事情,有什麼牽絆時間的內容等等。這些內容,形成劇本之後,才會讓劇作實現生活的真實。
反觀當下《昔有琉璃瓦》這部電視劇的內容,角色們沒有一丁點的愁苦,不是吃火鍋,就是過生日,動輒還來個秀恩愛,這就造成整部電視劇沒有矛盾沖突了。沒有這些,故事性也就喪失了。與此同時,這部電視劇又拿男女主角的「言情」內容當作一條重要的敘事主線去展開。這麼一搞,其實還不如大大方方地說自己是言情劇,不要打著故宮工作人員們的幌子才好了。
《昔有琉璃瓦》的問題,就出在創作態度上:它把「故宮」當作金箔,試圖貼在自己臉上了。而嚴肅現實主義層面上的創作,完全不是這樣的,而是應該深入采風,深入生活本身,去提煉故宮工作人員們的日常。現在的部分影視劇,就是創作態度問題嚴重,造成一種胡編亂寫的狀態,沒有生活,沒有采風,隻靠著言情劇的路數來瞎編,最終出來的東西,則是四不像的了。
至於演員們的表演,中老年的這批,在該劇當中,就是本著晚會式的表演來的。而青年這批,則是本著言情劇、偶像劇式的路數來的。尤其是兩位青年男主,缺少最基礎的表演表情,簡直就是行走的衣服架子罷了。至於女主,倒是頗有一點小品演員陳嘉男的意思。我看了多集內容,也不知道這位女主是誰,一直覺得,是不是陳嘉男的妹妹也開始演戲了呢。
稍後,查了一下,竟然是陳鈺琪。印象當中,她已經主演過不少的電視劇了。但是,她的演技,就是給人留不下任何印象。甚至於更直白一點講,她還沒有讓觀眾記住她長相的電視劇代表作。在《昔有琉璃瓦》當中,倒是給老編留下另一個印象,這孩子長得是鄰居家閨女的樣子,不出眾,個字挺矮的,演技上,和陳嘉男水平差不多,沒什麼亮點。
如是,《昔有琉璃瓦》可以作為影視院校戲文專業的改錯范本來用,問題太多,不一一細說了。(文/馬慶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