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大家周五晚上好!先給梨們說一句抱歉,我們本來計劃在今天推送的文章因為一些原因要延期到明天上午了,我們想與其倉促發出來,不如再花點時間把它改得更好,所以我們明天中午一點,不見不散喔!
又是一個工作日的周五夜晚,你下班了嗎?打算自己回家煲劇還是跟朋友出門聚餐喝酒?今天本梨想跟大家分享我最近看到蔡康永在WeLens訪談節目上坦誠內心的一段話,是近期最擊中我的一段話:
看完後我覺得,像蔡康永這樣活得冷淡的人,真的會很快樂啊。
廖一梅在《悲觀主義的花朵》中說,克制是一種美德,必須要借助人格的力量。
蔡康永訓練自己「不要」,也是同一個意思,不輕信別人對自己的讚美,不沉溺在那些輕如鴻毛的犒賞中,才不會被這些東西挾持,做出言不由衷的事,才有能力不被別人攻擊。
就像成功的投資人會跟市場保持距離,演員跟娛樂圈和流量市場保持距離,作家跟微博熱搜保持距離一樣。
他至少讓我懂得,不要在還沒開始做一件事的時候,就帶著「尋找意義」的念頭去做,因為你那時候能尋找到的意義,很可能會讓你置身於一個虛妄的世界。
只有當你拋棄掉尋找意義的念頭,仍然想去做那件事的時候,才是一個開始,那時候你不在於成功還是失敗,只會沉浸在創造的過程中。
不過抵達這種境界真的很難吧,需要努力。
渡邊淳一有一本書叫《鈍感力》,正本書都是在講那些感受遲鈍的人所失去的和擁有的,我覺得像蔡康永這樣的人,鈍感力也一定很強吧,內心的細膩敏感留給自己,對外界的風起雲湧起起落落遲鈍,對洞徹的悲觀主義和盲目的樂觀主義也遲鈍,用蔡康永的話說,「才有能力輕易不被別人攻擊」。
已經進入2019年,過去這一年,年輕人被批判得最多的一句是「太喪」、「太佛系」,而不像他們上一輩那樣孜孜以求,義無反顧。
雖然這不代表所有年輕人,但至少我對這種標籤可以安然接受,每個年代的人都有富有時代特色的自我保護機制,上一代人用改寫命運的方式保護自己在時代大潮中不至於跌落,這一代人也可以選擇令他們有安全感的方式。
野心可以很有能量,但一定不會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