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每年8月中旬至國慶前後,老蘇州念念不忘的蘇州時令美食雞頭米上市。雞頭米和雞無關,是蘇州水八仙之一,又稱芡實,因果實呈圓形、狀如雞頭而得名。其口感軟糯香嫩,營養價值極高,被稱為水中人參,因難種又難剝,價格也是不菲。蘇州有一個80後IT工程師,在成為「婁葑」女婿之後,跨界種植起了雞頭米。 (來自:騰訊大蘇網城事頻道)
一個人,一座城,蘇州日記是一個回歸生活的腳本,演繹他們真實的生活。本期《蘇州日記》關注人物:李德猛,1981年生,老家鹽城建湖,2000年來蘇州讀書,之後娶妻生子,成了一個新蘇州人。雖然是個IT工程師,他副業卻種植起雞頭米,偶爾還會到劇組客串下群眾演員。 (來自:騰訊大蘇網城事頻道)
今年雞頭米價格在120元/斤,每天清晨,李德猛會喝上一碗自產的清氽雞頭米,這樣煮最能原汁原味地吃出它的清香彈糯。吃完,李德猛便開始了一天的工作。早晨七點,他坐在小區樓下和家人剝起了雞頭米。由於蘇州雞頭米是手工剝殼,費人費力費時,所以價格也是達到了120元一斤。李德猛有自己的IT公司,但在這個雞頭米上市的節骨眼上,他投入了自己的全部精力。 (來自:騰訊大蘇網城事頻道)
雞頭米是一種需要搶時間的美食,從采摘到剝出,間隔的時間越短,「雞頭米的水分和活性就保持得越好」,口感便越好。李德猛說,最新鮮的雞頭米是剛采摘上來就剝出來的,這時下鍋最好,「其次,如果加工工藝(主要是冷凍技術)做得好,也能最大程度保鮮」,有的雞頭米可以吃到春節。 (來自:騰訊大蘇網城事頻道)
在蘇州婁葑芡實市場和附近的一些小區,隨處可見三五個人坐在一起剝雞頭米,每雙手都在爭分奪秒,因為賺的就是手工錢,一粒粒如珍珠般的雞頭米需要專業金屬指甲套的配合才能被完整剝出,慢工出細活,人一坐就是半天,等站起時脖子和腰都直不起來。李德猛稱,雖然現在種植雞頭米的人很多,「但想吃到好米不容易,外地雞頭米逐漸流入蘇州市場,一般人很難辨別,但一吃便知好壞,直接到婁葑的種植戶那里買最保險」。 (來自:騰訊大蘇網城事頻道)
從早晨七點,一直剝到下午四點,除去中午吃飯的時間,李德猛工作近8個小時,感覺「比上班累多了」。因為一直低頭幹活,他的頸椎這些天來有些不舒服,頭腦發脹,暈乎乎的。但這一天的工作還沒有結束,臨近傍晚,李德猛從婁葑驅車前往常熟,準備開始另一項工作。 (來自:騰訊大蘇網城事頻道)
李德猛說,蘇州婁葑自古以來盛產雞頭米,農民有技術經驗,但從不外傳。自從婁葑拆遷後,有很多農戶就把雞頭米的種植基地遷移到了常熟的尚湖邊上,或者車坊、吳江等地,而他們家在尚湖和車坊各租了一塊地,租金1000元/畝。「婁葑現在仍有1000多戶種植雞頭米」。 (來自:騰訊大蘇網城事頻道)
40多分鐘的車程,李德猛到達了目的地,周圍是大片水田,只有為數不多的幾處民房矗立其間,有些偏僻。農田里有的栽著水稻,有的種著雞頭米。之所以選擇傍晚出發來采摘雞頭米,是為了讓雞頭米不被陽光直射脫水,「說白了就是為了保鮮」。李德猛說,他家通常在傍晚至夜間十二點采摘,有的農戶是從凌晨兩三點采到第二天早上。 (來自:騰訊大蘇網城事頻道)
李德猛把車停在路邊,走向田里,卻不時有電話打過來,多是來買雞頭米的。從外貌上看,李德猛皮膚白皙,不像成天在地里被曬得黝黑的農民,「以前也沒有種過地」,除了種植,他還負責雞頭米的一部分銷售工作。之所以幹上這個副業,是因為妻子是婁葑人,娘家世代種植雞頭米。 (來自:騰訊大蘇網城事頻道)
走近田邊,一大片綠意躍入眼簾,龐大葉子將整個水田遮得嚴嚴實實,葉子通體油綠。李德猛介紹,雞頭就藏在這些葉子下面,而葉子背部都有刺,「像玫瑰花的刺一樣」,剛種植雞頭米那一年,自己手上和腿上都被紮過。李德猛開玩笑說,田里的雞頭米不怕人去偷,「代價太大,偷了不划算」。 (來自:騰訊大蘇網城事頻道)
在田埂邊走了一圈,李德猛脫下鞋子,光著腳走下水田,邊走邊把幾片枯萎的葉子扔上岸,「這些雜草會影響雞頭米的生長」。這一大片雞頭米在尚湖的滋潤和李德猛一家人的精心養護下,長勢很好。「其實雞頭米的種植過程和水稻很相似」。 (來自:騰訊大蘇網城事頻道)
天色漸暗,白鷺歸巢,這時李德猛穿上了長袖外套和皮褲,在兩條小腿上分別綁上一根短繩,穿上水靴,戴上手套,拿上特制的竹刀和一個蛇皮袋下到水田里開始采摘。頂著夜色,李德猛在一個個布滿巨大綠色葉片的水田中來回摸索。他不時地左右搖頭,以此來驅趕撲面而來的蚊蟲叮咬。 (來自:騰訊大蘇網城事頻道)
在田里采摘了一個多小時後,李德猛看著自己的收獲心滿意足。李德猛說,收割完一碴雞頭米後,還會再長十波左右。今年因為天氣持續高溫,降水少,雞頭米產量受到了一定影響。而真正的蘇州雞頭米大概在8月15日以後上市,「提前上市的多是”假”米,來自外地,中秋前後的口感最佳」。 (來自:騰訊大蘇網城事頻道)
對於蘇州的雞頭米,不止李德猛情有獨鐘,很多人都是一吃鍾情,它會給人一種獨特的江南味蕾。其實,清朝詞人沈朝初就讚嘆過:「蘇州好,葑水種雞頭,瑩潤每凝珠十斛,柔香偏愛乳盈甌。細剝小庭幽。」葑水指的便是姑蘇葑門一代的水田,而近代名聲最響亮的要數「南蕩雞頭」,也就是黃天蕩一帶產的雞頭米。李德猛介紹,除了環境因素以外,品種、農技和加工工藝都是影響雞頭米質量好壞的因素。「選什麼種子,施什麼肥,如何采摘,後期怎麼加工,道道工序都有講究」。 (來自:騰訊大蘇網城事頻道)
在水里收割兩三個小時後,李德猛幹不動了,上岸休息了一下,脫去外套扔在地上,點起一根煙抽了起來。水田里蚊子很多,不時撲到臉上,或者撞進眼里,但他已習慣了這樣的環境。凌晨時分,李德猛已疲憊不堪,準備收工。他把收割上來的幾袋雞頭放在車上,匆匆趕回婁葑。簡單地休息幾小時後,李德猛又開始重復前一天的工作。 (來自:騰訊大蘇網城事頻道)
除了工程師的主業和種植雞頭米的副業,李德猛還有一個愛好——當群眾演員。他說偶然得知蘇州的群演比較少,就加入了這個行列,有時一天也有上千元的收入。這些年,他已參演過不少電視劇和電影,在蘇州的一些宣傳片中也有露臉。據說,在還未上映的電視劇《如懿傳》中,他扮演了一位太醫。但是這兩個月是雞頭米的上市季,他已經忙得沒有時間和心思去管這個愛好了。 (來自:騰訊大蘇網城事頻道)
來蘇州17年,敢闖敢拼,努力堅持,收獲了自己的事業和家庭,而在家人的影響下,從飲食到習慣,李德猛基本變成了一個地道的蘇州人。他平時會帶上家人去郊遊,吹吹太湖的風,好不愜意;到了六七月份就去摘自己種的黃桃,水煮後加入冰糖,冷藏起來當罐頭吃。金秋之際,他還會去陽澄湖吃大閘蟹……蘇州是一個宜居城市,當人與城市融合之時,已然分不清是人改變了這個城市,還是這座城市改變了人,只要我們心中有方向,便可在城市中溫暖前行。(文/圖徐勤霞實習生范心蕙)騰訊大蘇網獨家原創稿件,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來自:騰訊大蘇網城事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