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偷家族》:那些偷來的時光,不就是愛與溫柔嗎?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今天想和大家來聊聊日本導演是枝裕和斬獲2018年法國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的這部電影——《小偷家族》。

不少人可能都看過了,如果你還沒有看這部電影,我非常推薦你去看,並建議你看完電影之後,再來看這篇文章,因為本文中會有明顯劇透,哈哈。

當然如果你不介意劇透,想在觀片之前了解更多電影里值得留心的細節,那就請往下看吧!

電影主要講的是一個由各種「社會邊緣地帶人物」組成的特殊家庭的故事,略有殘酷卻仍溫暖,家庭里的六個人沒有任何血緣關係,並且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秘密。

影片的敘事結構鬆弛、自由、溫暖,沒有跌宕的情節,只有很多的對話和日常片段,帶點幽默帶點無奈,就像是生活原本的樣子。在合適的時候,殘忍的現實像大調轉小調一樣炸開蔓延,讓人心酸地珍惜僅有的美好。

微笑著心碎,大概就是是枝裕和導演百試百中的高能催淚彈。看的時候經常會讓人忘記它是一部電影,還以為是一部真實的生活紀錄片。

沒有血緣關係的「壞人」

卻更懂得珍惜彼此

這個不帶任何血緣關係的6口之家,彼此埋怨也彼此照顧,沒有一個人是完美的,或者說世俗眼中的「正常人」,但也沒有一個人是真正的「壞人」。

奶奶初枝(樹木希林)是家庭的主要收入來源,每個月有固定的養老金,6口人住的房子是她前夫的遺產;爸爸柴田治(中川雅也)是一個建築工人;媽媽信代(安藤櫻)在洗衣店工作。

姐姐亞紀(松岡茉優)在風俗店打工,靠隔著玻璃「自摸」給客人看賺錢;弟弟祥太(城檜吏)沒上學,和爸爸一起偷點東西補貼家用;妹妹樹里(佐佐木美雪)也跟著哥哥學習偷東西。

▶奶奶,愛著家里的每一個人

奶奶就像家里的主心骨,不僅僅是家里的經濟支柱,還是精神支柱。

將妹妹撿回來的第一晚,奶奶會將妹妹愛吃的面筋吹涼了再喂給她吃,會不嫌棄妹妹尿床提出讓她睡自己的床,會為妹妹親手織衣物。

姐姐亞紀睡在奶奶腿上撒嬌時,奶奶淡淡地說,「你今天不開心嗎?你的腳比平時要涼」。能記住一個人的體溫變化這種細節,可想而知奶奶對亞紀的關心有多深。

畢竟太細微的東西是裝不出來的,連一個人平時的體溫都記在心里的奶奶,心里怎麼會不愛亞紀?

奶奶臨去世前,一家人去了海邊玩,她坐在沙灘上一個個地看著家里每個人的背影,眼里全是不舍,最後張了張嘴用口型說,「謝謝你們」。

劇中奶奶每個月都會去亞紀家,可以拿到3萬日元,但這筆錢她一分未動,藏在了假牙盒里,直到去世被家人找出,也算是為家里留下的補助吧。

因為奶奶其實領的是前夫的贍養費,前夫拋棄她娶了新的老婆組建家庭,前夫去世後,奶奶每個月還會借探望的名義去拜拜遺像,順便領取前夫繼子給的贍養費。

奶奶生前偶爾還會去彈珠遊戲廳玩一玩,可愛又慈祥。

▶媽媽:想做一個真正的好母親

媽媽信代被前夫家暴,自衛反擊殺死了前夫,治幫她埋屍掩藏;但無法生育孩子的信代,嘴上不說,心里是多麼希望有一天自己能成為一個母親。

所以,當她遇到祥太和樹里時,媽媽不忍,把他們撿了回來,自己養。

撿祥太時,祥太被關在汽車里無人看管;撿樹里時,樹里的家里有家暴,她親爹親媽說「不想要這個孩子」。

媽媽為妹妹樹里「買」衣服,沒錢買就去偷。

媽媽為樹里剪頭髮,剪完會說很卡哇伊,在樹里難過的時候,媽媽會抱著她說,「你要知道,他們不想要你,不是因為你不乖,而且喜歡你的人是不會打你的,喜歡你應該像我現在這樣抱著你。」

媽媽和樹里一起洗澡時,樹里發現媽媽和自己一樣,手臂上都有一條被燙傷的疤,心疼地問是怎麼弄的,媽媽告訴她說是被電熨鬥燙傷的,並且說「沒事的,已經不疼了」,樹里還是摸了摸媽媽的手臂,表示很心疼。

媽媽還會陪在樹里身邊,和她一起睡覺。

當面臨被工廠辭掉的抉擇時刻,二選一的名額,誰去誰留自行決定,此時平日里一起嬉笑工作的同事竟然威脅她,如果她不走就會把他們家誘拐小女孩的事情說出去,媽媽很驚訝很氣憤,選擇了自己走人,然後很兇地跟那個同事說,「你要是敢說出去,我就殺了你」!

但母親的責任並不只是給孩子吃穿,當她在審訊室里被警察問道,孩子平時怎麼稱呼你時,她才恍然認識到自己對孩子來說是「遠遠不夠的」,個人覺得那一刻抹著眼淚無奈的她,才是最接近「母親」這一角色的時刻。

後來,即使媽媽獨自承擔了所有罪名去坐牢,她還讓爸爸把祥太帶過來,只是想告訴祥太,怎麼才能找到自己的親生父母。因為她知道孩子需要什麼,她放手了。

▶爸爸:我希望你們能有更好的人生

爸爸的日常工作是一名建築工人,是不被重視生命的那種辛苦工,發生了意外摔傷事故,也沒能拿到工地的賠償金還就此失了業。

但好在爸爸還有一個比較樂觀的心態。

爸爸喜歡釣魚,但技術卻不怎麼樣,有一次專門去商店里偷了一根釣魚竿,也沒捨得拿去賣錢,而是當傳家寶一樣珍藏在家里,日子過得這樣艱難了,還能對愛好的事情保持著一種儀式感。

爸爸很愛媽媽,有一次亞紀問他和信代在一起靠的是什麼,是性嘛?還是錢……爸爸指了指自己的心臟位置,亞紀當時還似信非信。

爸爸還給弟弟取名祥太,其實祥太是他自己的本名。大概也是希望祥太能擁有更好的人生吧,「自己這輩子是過不好的了,希望你能帶著我的份好好過完這一生」。

爸爸其實心里是有愛的,他把自己能付出的,都付出了。爸爸教祥太怎麼偷東西來養活自己,還一直讓祥太叫他「爸爸」,但祥太一直沒叫出口。

最後被警察審問時,警察問「你為什麼教孩子偷東西?」

爸爸表情迷茫又痛苦,「這是我唯一會的,我只能教給他這個。」

爸爸會聽祥太講小黑魚的故事,會在祥太性意識萌動時,告訴他「你一點都不奇怪,這是正常的。」

爸爸也很喜歡妹妹樹里,記得第一次發現樹里被關在陽台,還是爸爸主動把樹里帶了回家(雖然事後是媽媽堅持讓樹里留下來的),從此經常陪妹妹玩耍,祥太在一邊看的都覺得有了醋意,好像爸爸更愛妹妹一樣。

祥太最後離開時,爸爸在公車後面追了很久,滿是後悔和不舍,一直也沒聽到祥太當面喊他一聲「爸爸」。

▶姐姐:叛逆又敏感的一個存在

姐姐是奶奶前夫和新老婆的大孫女,她還有個妹妹叫紗香,但在家里大家都偏心妹妹,所以她離家出走後遇見了奶奶並從此一起生活(好像電影里沒講到奶奶和亞紀是怎麼認識的)。

姐姐跟奶奶的關係很好,她也是家里唯一一個不用給家用,也不用偷東西補貼家庭的人,奶奶願意養她。

姐姐在風俗店打工,他的父母只知道她在澳洲留學,卻不知道她早已回國並且從事了特殊職業。而且她不喜歡用自己的名字,工作中她總是用妹妹紗香的名字來代替自己,表達出一種對她妹妹的不喜歡,這里我猜也有可能她的父母也不是原生家庭吧!

姐姐在工作時,遇到了一個有點心動的男孩,男孩也有一點不愛說話,童年的經歷可能和她類似,都屬於被家庭忽視的那種孩子。

兩個孤獨的靈魂在有原罪的關係里得到慰藉,突然想到,信代和治當年也是這樣走到一起的。

當姐姐穿著好看的裙子回家時,不用她開口全家人都能看出來她有情況,姐姐會大方地和家人分享這件事。

這種不用說話也能時刻感受到你變化的家庭氛圍,有話也不需要遮遮掩掩可以直接說出口的家人,大概是缺愛的姐姐所依戀的吧。

所以,最後當所有人都離開老房子之後,姐姐還是會偶爾回老房子看看。

▶弟弟:不想再讓妹妹偷東西了

弟弟祥太不愛說話,但心里特別懂事。

之前「爸爸」治告訴過他,商店里的東西是不屬於誰的,所以可以拿走,只有店鋪倒閉了才沒法「偷」了。

但來自小賣鋪爺爺的溫柔規勸,讓祥太強烈感覺到了這樣做是有問題的。再之後,小賣鋪沒開門,店外貼著「忌中」。

因為祥太不認識「忌」字,以為店鋪倒閉了。治跟他說過「只要商店不倒閉就沒關係。」但現在店倒閉了,祥太多少會懷疑自己的行為和店鋪倒閉之間的關聯吧。

他一直對於「偷盜」這個行為心中有不確定,他不願意砸爛車窗偷別人的包包,也不願意讓妹妹偷東西。

妹妹像一個幼小版的他,他得以從旁觀的角度察覺並思考自身的行為。他開始想,以後也要讓妹妹和自己一樣偷東西嗎?

所以最後有一次在超市,妹妹也主動去偷東西後,他就故意被人發現,然後被人抓住,大概也是想讓妹妹再也不偷東西,結束這種偷盜生活。

我想這其中有保護妹妹的成分,有對現有生活的失望、放棄和逃離,也有想要改變的突圍之心。

祥太和爸爸最後一次見面時,主動說「我今晚留下來住吧」,他知道爸爸對自己的愛,所以不用爸爸開口先自己主動表示。

即使知道了在出事時,爸爸要帶著家人丟下自己逃跑,祥太也選擇了理解和原諒,並和奶奶一樣,用口型喊了一句「爸爸」。

家人就是這樣,會自私,會犯錯,但還是會互相理解,彼此原諒。

▶妹妹:我還是最喜歡你們

5歲的樹里,親生父母是一對極不負責的年輕夫妻,父親家暴,母親時常打罵她,兩人經常把她一個人丟在家里,吃喝也沒有人管,甚至沒人給她梳頭。

妹妹是最遲進入這個家庭的,但是每一個人都對她很好,沒有生分。

妹妹每天跟在哥哥後面,一起出去玩出去偷東西。回家了就和其他人一起聊天、吃飯、睡覺。

這應該是一個小女孩最需要的陪伴與愛了,最後即使回到了原生家庭,她還是抱著哥哥的玻子,哼著奶奶唱的數字歌,眼睛看著老房子的方向。

在柴田治家,她才真正體會到什麼叫「家庭的溫暖」,大家為她取了新的名字,給她穿上好看的泳裝,他們讓她知道不被打也可以有新衣服穿(雖然是偷的)。

白天有哥哥帶著她玩,晚上有奶奶抱著她一起睡,媽媽給她剪頭髮,她掉了一顆乳牙全家人會當成大事情,認認真真幫她扔上房頂。

雖然這在法律上是「誘拐」行為,但是對於家人來說,想的只是把一個從家暴家庭中的孩子解救出來。

很笨拙,但有真心。

▶鄰居:溫柔的善意

我還想提一下這個小超市老板,一個善良的老爺爺。

有一次,祥太教妹妹偷東西時,老爺爺發現了。但他沒有讓妹妹把東西交出來,反而是拿了兩個零食給祥太,讓他別再讓妹妹偷東西。

過幾天後,他們再去那間店時,發現門口貼著「報喪」,老爺爺去世了。

我猜老爺爺早就發現了祥太和妹妹偷東西的行為,但是一直沒拆穿,直到彌留之際,這也是一種最善良的力所能及的保護。

如果爺爺的反應是打罵,給祥太的衝擊可能沒有他溫柔平靜的勸說來得大。

因為學習道德最根本最有效的辦法,不是懲罰,而是激勵。當一個人「真的看到真善美的存在後,會激勵自身的信心和活力。」

爺爺給祥太上了人生第一堂真正意義上的道德課,也讓祥太意識到,在小偷家族之外的世界里,不是只有拋棄他、傷害他的人,也有不求回報、善意對待他的人。

這給了他奔向外部世界的信心。

就是這樣的一家子,他們其實是一群走投無路的人,沒有錢、見不得光、不為世俗和法律接受,只能靠互相取暖掙扎求生。

即使活得不光彩或艱難,也不忘彼此關愛和享受生活,他們一家人在海邊度假玩水的場景,完全就是一個家庭最幸福的樣子。

到底是「小偷家族」有問題

還是其他地方出了問題?

家里的每個人都不是「好人」,貪錢、誘拐、偷竊……

但是他們為什麼會變成這個樣子呢?

其實電影反映了很多現實問題,而且這些問題在日本歷史上都曾發生過。

電影的結尾,當被警察審問的時候,為什麼一家人里沒有一個人告訴警方,樹里的父母一直在虐待她。不應該讓樹里回去跟那對虐待、忽視她的父母繼續生活啊。

可能說了也顯得無力,只是給自己的「誘拐」我行為打掩護,但還是覺得,讓樹里和哥哥一樣被政府福利院收養,去和那六個孩子住在一起,也比回去和家暴的親生父母生活好。

比血緣更重要的羈絆,是愛

所謂「小偷家族」,偷盜的不僅僅是商品,更是在這個情感貧乏的世界里,心靈之間依賴著彼此而存在的情感,於無人問津處的溫暖。

影片中有幾幕場景,讓人再三回味。

一幕是父親治因為受傷無法工作,信代雖然也被裁員後全家人一起去海邊玩耍,奶奶坐在岸邊,看著孩子們在海里玩耍,用口型說出「謝謝你們了」。是啊,不是親人,卻勝似親人。

一幕是他們在晚上看不到樓頂和天空的窗邊享受著被大樓包圍著「全靠想像的煙花大會」的聲音,每一聲煙花出來,他們都在描述著它的樣子。

還有一幕,在經歷過「堆雪人」那一夜後,祥太與柴田治分別,但祥太從始至終都沒有喊出「爸爸」這個稱謂,雖然在心里早已默認,但叫出口卻依然很難。直到祥太上了公車,看著在車後拼命奔跑的柴田治,他才終於用口型叫了聲「爸爸」。這一刻,讓人淚目。

影片由一系列細膩的筆觸勾畫,動作細節、轉場銜接、畫面結構和台詞設計等,都能感受得到溫柔而喃喃細語的口吻。即便再艱難,生活還是要繼續。

「生下孩子,就是母親了嗎?」

很喜歡電影里媽媽信代跟奶奶說的那句話,「家人啊,還是能選的比較好。」

真的一想到,樹里媽媽對樹里說「我帶你買新裙子」時的眼神,我就不寒而栗,因為接下來的就是一頓暴虐。

沒有任何感情是不需要經營的,親情作為最親近、最深刻的感情,更需要用心。所謂的血濃於水,可不是天生的,而在於日積月累的付出。

如果孩子們能選擇家人的話,可能有些孩子寧可選擇無父無母做孤兒,有被他人領養的機會,也不會想要自己現在的父母吧。

電影片名雖然用了一個負面的表述《小偷家族》,似乎是要告訴大家,這是一個見不得光的家庭。但事實上,揭開生活的表面,包裹著的都是一個個「人艱不拆」的生存無奈啊。

是枝裕和通過這部作品再一次將「家庭」這個命題拋向觀眾,「是什麼讓一群人成為一個家庭?」沒有人能夠選擇自己的原生家庭,但是我們都知道什麼是自己想要的。

就像其中一個角色說的那樣,「難道生下了孩子,你就成為母親了嗎?」將賦予生命的行為削弱成這樣冰冷的表述,看似無情,卻道出了「是血緣重要還是經歷重要」的答案。

反映的日本社會現實問題

是我沒想到的

▶家暴

妹妹樹里的原聲家庭中,爸爸經常打媽媽,而且父母還回將怒氣撒在孩子身上,對樹里使用暴力,甚至將她囚禁在家中不給食物。這個問題在電影的最後,並沒有人關注也沒有解決。

▶將孩子困在車里

日本曾發生多起真實事件,父母將孩子放於車中長時間,車門車窗都緊閉,導致孩子中暑、脫水而死。電影中媽媽撿回祥太,也是在一部汽車里發現他的。

▶無故被辭退

中年人無故被公司辭退,並沒有任何的補償,甚至在過程中還會遭到威脅。媽媽就是這麼丟了洗衣店的工作。

▶工傷得不到補償

受教育程度不高,缺乏知識缺乏管道的底層人民,受了工傷也得不到任何補償,反而還需要自己貼錢看病,工傷期間也損失了薪水。電影中的爸爸便是如此。

▶家庭教育

父母沒有盡到自己的撫養教育責任,不管孩子吃喝,打罵軟禁孩子,不關心孩子的精神成長教育,只會用物質來搪塞。電影中樹里的親生媽媽,發現樹里與自己生疏後,只會說「媽媽給你買新裙子」。

▶社會風氣

電影中進行審問的警察,代表著包括你我在內的主流群體,自認為自己高人一等,喜歡幫別人做決定。

警察把妹妹樹里送回她親生父母那,他們理所應當地認為「孩子需要自己的媽媽」,不關心孩子的想法和家庭的真實情況;

警察告訴姐姐亞紀,奶奶收留她是為了每個月去和她親生父母要錢,但卻不關心事情的緣由和真相到底是什麼;

警察問弟弟祥太話時,總是暗示他「你現在這個家庭的所有人逃跑時都是想要拋棄你」。

最後,這個電影教會了我們什麼?

電影看完我陷入了深深的反思。

第一:我是不是和「警察」一樣?

警察並不是壞人,只是自己覺得高人一等,並對自己的判斷深信不疑。

當我們在看待一件事情的時候,有沒有關注他背後的原因和真相?還是說想當然地認為自己的想法和判斷就是對的?

看事情時還是別太快下定論,多想想它的兩面性吧。

第二:我有沒有珍惜身邊的家人和朋友?

這樣一群沒有血緣關係的人,彼此之間的關心比很多原生家庭還要多。

因為他們缺失過,所以更珍惜這份聯結和感情。

那麼我們這些家人朋友愛人都在身邊的,是有用行動去珍惜,還是以血緣和愛為借口在揮霍?

家人朋友是不是過得開心,難過時有沒有給他們一個擁抱,睡覺前有沒有給孩子講故事,他們擔心你時有沒有說「沒事的沒關係」……

從《小偷家族》里要反思學習的事情太多了,不如就從今晚開始,給愛的人一個擁抱,或者打一通電話。

從現在開始珍惜,也不算太遲。

第三,把別人多餘的情感和關係據為己有,算偷嗎?

別人家不要的東西扔在路邊,喜歡的人可以隨意撿走,但人卻不行。這是世俗和法律的界限,「小偷家族」卻偏偏是以這樣不合規矩的方式組建而成的。

第四,我們是不是有耐心和家人好好說話溝通?

片中,亞紀說,維系自己和他人之間關係的東西是錢。

但這其實並不是她的真心,反而是她的恐懼。

她無比害怕這是真的,她這麼說只是為了降低自己的心理預期,只是因為害怕別人讓自己失望。她比任何人都需要一個證明,證明自己是有人要的,是被愛著的。別人和她在一起不是因為利益,而是因為愛。

她覺得奶奶不收她錢就讓她住在家里,就證明了奶奶真的愛她。後來,當她知道奶奶每個月都從她爸爸那里拿三萬塊之後,她的世界崩塌了。

可是,她不知道的是,奶奶從來沒有花過那筆錢。拿錢但從來不花這背後有無數種可能的原因,折射的是人性的複雜。但我相信,奶奶絕對不是為了錢而收留她。但這一點,亞紀沒有機會知道。

類似這樣的不知道,電影里有好多。

樹里不知道,亞紀覺得她穿著喜歡的泳衣就不肯脫很像小時候的自己;柴田治跑著追公車時不知道,車上的祥太最後終於無聲地說出了「爸爸」;其他人不知道信代是為了留下樹里而放棄了工作;就像其他人不知道奶奶在海灘上用口型說過「謝謝你們」一樣。

關於對導演的一點點解讀

是枝裕和的家庭劇,代表著日本中產階級和知識分子們對當代社會的一種看法,精致、現實,像一杯冰水一樣清澈,偶爾會有暗湧的情緒,但從不感情用事,在含蓄與釋放之間的平衡一直拿捏得當。

在這一點上,是枝裕和本人也在一次採訪中談到過,很多人都說他像小津安二郎,但其實不然,他覺得自己更像多愁善感的民粹一點的成瀨巳喜男。

談到創作《小偷家族》的靈感,是枝裕和表示一切源於日本媒體報導的一則有關養老金欺詐的新聞。家中的老人去世後,家庭成員隱瞞了老人的死訊,繼續違法領取老人的養老金。

「在日本,階級分化在過去五年越來越明顯,對那些生活沒有保障的人群,我認為應該給他們一個發聲的機會。家庭其實都是有欠缺的。而這個家庭所欠缺的其實是一個能夠保護弱者的政府,一個維護邊緣人群尊嚴的社會。他們已經足夠相愛,為什麼還是不能獲得幸福?」

這句反問一語中的,開始我們以為讓一個家庭破碎的是無愛,當電影冷靜克制地收回內核中,才發現謎底其實是生存。

關於電影里一些其他值得推敲的細節

不得不說導演真的很用心了

電影里其實很多細節都草蛇灰線般相互勾連。

比如奶奶說,亞紀你有個高鼻子,後來奶奶去她前夫的兒子,也就是亞紀爸爸家,用手指著他鼻子那塊喃喃自語一般說,他的臉部輪廓很像他爸,也就是奶奶前夫。我想,奶奶應該在亞紀身上也看到了前夫的印記吧,那因為血緣而流傳下來的印記。

奶奶收留亞紀,和奶奶去拜訪她前夫的兒子,有可能是因為奶奶在心里還想要和前夫保持一種聯繫吧。哪怕前夫為了其他女人離開了她,哪怕前夫後來都不在這個世界上了。

另一個可以佐證的細節是,奶奶家里擺放了前夫的照片,回到家之後會敲磬祭拜。我記得之前看過一個說法是,日本民間相信,死去的人只是去了另一個世界,你敲磬之後,就像打通了給那個世界的電話一樣,逝者能聽到你在心里跟他們說的話。

比如,奶奶去取錢時,大聲說出密碼,陪著她一起去的亞紀在她身後提醒她,你輸入就好了,不用說出來哦。

奶奶去世後,信代和祥太一起去把奶奶卡里的錢取了出來。正常按遺產法,信代肯定是沒資格繼承奶奶遺產的。信代能取出錢,唯一的解釋是,他們也就知道奶奶的密碼。

我忍不住猜測,奶奶當時是故意把密碼說出來的吧。

比如,祥太和由紀在河邊撿拾蟬蛻。由紀看到一只正在艱難蛻殼,還沒有成功的蟬,喊祥太去看。兩個小朋友就並肩站在樹下,給努力破殼而出的蟬寶寶喊加油。

這只蟬也是祥太的命運隱喻吧。要成長,必然要掙脫、要飛走。

從最初沉迷於他們的幸福,到最後感同於他們的痛苦,直至觀後久久不能散去的愁緒,都讓這部電影有著直擊人心的力量。

關於電影的一些補充說明

——故事的地點背景

東京的荒川區或者足立區(片子里沒有直接說明,但是從外景取景地來看,)。這一地帶建有大量的政府公租房,同時還大量混雜著二戰之後興建的獨棟住房。在隅田川沿岸,很多房屋都已經破舊不堪。

在這一區域居住的人們,大部分收入不高,很多只能靠打零工等方式獲得微薄的收入。與東京中心地帶老居民中的「隱形地主」不同,這里的地價常年低迷,商業開發速度緩慢,所以即使擁有一方土地,也很難發大財。

——「消失的老人」

日本與很多國家相同,老人在退休後都依靠退休金過活,在日語里被稱為「老人年金」。老人年金屬於社會福利,只要按年頭繳納居民稅,無論是否曾經工作過,都可以獲得這一福利。相對應地,日本的企業在員工退休後,並不會按月發給企業退休金,而是一次性地支付「定年金」。

然而,隨著日本經濟在進入90年代後出現的歷次低迷,以及戰後第三波嬰兒潮進入就業市場,很多目前50-60歲的日本男性都在21世紀開始的十年里,被企業裁員離崗,這些人構成了東京社會中的底層 —— 日雇勞力者 和 流浪漢。

盡管如此,這些50-60歲的中老年人,其實大部分人的父母仍然健在。由於老人們可以獲得老人年金,於是一些人就不得不「厚顏無恥」地成為了「啃老族」,一家人甚至帶著孫輩,都依靠著老人並不寬裕的退休金過活。

但是,這樣的日子並不會長久,一旦老人過世,按照政府規定,就必須向戶籍所在地申報死亡。

這樣一來,老人每月可以從社會福利中獲得的老人年金,也就會一並取消。對於「啃老一族」來說,這樣就相當於宣告了收入徹底切斷。於是為了能夠繼續冒領老人年金,一些人不得不鋌而走險,隱瞞了老人離世的消息,甚至悄悄地處理掉老人的屍體。這一現象,在2010年前後成為了日本社會的熱議話題。

——為什麼不申請低保?

日本的所謂「低保」,其實分為兩種:一種叫做「低收入者納稅免除」,另一種叫做「生活保障」。

低收入者納稅免除,也就是之前提到過的低收入人群,為了能夠減少家庭開支,便主動向區役所進行申告的一種福利。在這種福利的覆蓋下,這些人仍然有勞力的權利,可以獲得合法的勞力收入,同時享有平等的社會醫療福利,並且不用繳納住民稅、醫療保險費等等。

而另一種「生活保障」,是由戶主以家庭的名義,由於全部或部分喪失了勞力能力,於是向政府申請支付生活保障金。保障金的金額以家庭內人口為基準,按人頭份發放,每月5萬日元,可5萬日元是遠遠不夠生活費的。

然而,一旦申請「生活保障」,便意味著申請人自動放棄了進行社會勞力的權利。

依照生活保障提供的條款,被保障者不得從事任何可以獲得收益的活動,包括就職、打零工、賭博、買獎票等等。如果被生活保障調查人員發現了被保障者從事了上述活動,便會全額取消生活保障,並且禁止再次申領。

因此,「生活保障」是被大多數人視作「最後的一根救命稻草」的,不到老到動不了的程度,誰都不會去申請生活保障。

同時,生活保障的保障對象,要求是「有固定居所」。所以,流浪漢們也無法申請生活保障。

之所以要求如此嚴格,是因為日本政府發現這一政策,已經給國家財政帶來了巨大的負擔。為了應付這樣的規定,日本的底層群體也想出了一些辦法:

a 由家中已經不具備勞力能力的人申請「生活保障」,而其他可以勞力的人去偷偷打工。只要不被調查人員發現,這種做法可以使家庭獲得更多的收入。

b 借用他人名義,租下一間房屋後將流浪漢們的戶籍遷至此處,並申請生活保障。流浪漢們同時再隱姓埋名地去打黑工,或者靠撿廢品來賺得額外的收入。

總體而言,日本的底層群體,幾乎每天都過著「打遊擊」一般的生活,一面拼命地尋找掙些小錢的機會,一面還得跟政府人員鬥智鬥勇。

——日本超市沒有防盜竊設備嗎?偷盜如此容易嗎?

是的。日本無論小型便利店或是大型超市門口都沒有防盜竊警報裝置,進入超市也無需存包;不少超市、藥妝店等因為店鋪面積有限,商品會直接擺放在外面。因此如果存心想要盜竊的話,是一件相對容易的事情。

每年商鋪都會因盜竊承受一些經濟損失,允許6%左右的呆帳出現,其中就包含了被偷竊的損失。有數據顯示,即使沒有採用防盜竊警報設備,日本每年的盜竊案發生率保持在相對穩定的水平,並無上升態勢。

——兒子祥太是如何被撿到的?

祥太的父母因玩彈珠遊戲將年幼的兒子遺忘在車內,中川雅也飾演的父親治在試圖砸車窗盜竊的時候,發現了求救的祥太,於是將他收養。

彈珠機遊戲是一種在日本隨處可見的具娛樂與賭博成分的遊戲,男女老少都愛用它消磨時間,影片中的奶奶初枝也會去玩上一把。現實中,日本曾發生過多起父母因沉迷於玩彈珠機,看管疏忽而導致小孩被拐、或遺忘車內導致死亡的案件。

——日本法律中的「誘拐」如何定義?為何治被逮捕後辯解「他們是自願的」是無效的?

在日本法律中,「誘拐」指通過欺騙、誘惑等間接手段,使對方從原先的生活環境中脫離,處於自己、或第三方的控制之下。「誘拐」並不涉及暴力行為。

一旦對未成年人的拐取行為成立,根據法律規定,判處3個月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影片中安藤櫻飾演的信代受到了相應的懲罰。如果嫌疑人以營利、或販賣人口為目的,則最多可判到無期徒刑。

圖 | 網路

文 | Jenny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