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就在昨天,美國公告牌公布了最新一期 Hot 100 榜單。
在發行半年之後,由 Lady Gaga 和 Bradley Cooper 演唱的《一個明星的誕生》電影主題曲《Shallow》終於不負眾望,拿下了冠軍頭銜。
這距離 Lady Gaga 上次拿到冠軍單曲,已經是8年之後了。
好事成雙,在奪魁的當天,《V》釋出了由重量級攝影大師 Jean-Paul Goude 為 Lady Gaga 拍攝的最新雜誌封面。
她身穿Armani Privé ,Maison Margiela,Atelier Versace三家高定亮相。
艷麗誇張又充滿實驗性,將大眾帶回了她稱霸時尚界的歲月。
在這個十年里她已經拿下了25張《V》封面了。
毫無疑問,這位32歲的女歌手迎來了自己的翻紅。
斬獲奧斯卡
在剛剛過去的2019奧斯卡上,雖說《一個明星的誕生》最終只收得一枚獎項,並未成為最大贏家,但這無論是對於第一次身兼導演職責的Bradley Cooper,還是對第一次擔任電影女一號的 Lady Gaga 來說,眼前的榮光依然是值得萬千掌聲與祝賀的。
這對「新人」在整個頒獎季幾乎從未缺席,甚至還攻下了幾座重量級城池。
對於電影處女作來說,這已經是一次宏大的勝利了。
近期,這部口碑票房雙豐收的翻拍電影,即將在北美1150家影院重映一周。
此次的版本包括12分鐘未曾曝光的片段,甚至還有一首名為《Clover》的新歌也會重見天日。
大家或許會覺得曝光的畫面似曾相識?
沒錯,《一個明星的誕生》的海報畫面就是出現在這段新加入的片段中的。
之所以制片方想要重新上映,或許也是想要為這段關於音樂、夢想,愛的故事,劃下一個完整的句點吧。
同樣,也是 Lady Gaga 對於 Ally 這個角色最完美的告別吧。
或許你會覺得,Ally與 Lady Gaga 有著太多太多的相似。
從懷才不遇到圓夢成功,她們都代表著蘊藏在幾代《一個明星的誕生》中的共同核心——美國夢。
如今,她們也一同站在了代表電影節至高榮譽的奧斯卡領獎台上,不曾留下任何遺憾。
這對於 Lady Gaga 而言,同樣也是職業上的一次豐碑式的瞬間。
從6年前的滑鐵盧至今,她幾乎是脫胎換骨後,再次站在了巔峰之上。
藝術滑鐵盧
為什麼會說是再次站上巔峰?那還要從《Artpop》時期說起。
沒有人能夠否認,甚至作為 Lady Gaga 死忠粉們都無法忽略這張專輯對其上升期事業的影響。
從首單《Applause》遭遇泄露,從而更改日期,並與 Katy Perry 的首單《Roar》撞期時,媒體就開始了對 Lady Gaga 過氣的話題大肆宣揚。
在當下,數據早已成了大眾衡量成績的「唯一」標準。這樣說可能是有些誇張,但事實往往就是如此。
無論是榜單還是銷量,在當時 Lady Gaga 似乎都與同期發片的 Katy Perry 有著一定差距。況且明明在之前一張作品里,Lady Gaga還曾創下為數不多的首周百萬銷量紀錄,曾經風頭無兩。
人們總是樂於看見女星間的爭奪——美劇《宿敵》中就生動地描繪了上世紀60年代里,好萊塢兩大影後 Joan Crawford 和 Bette Davis 的之間的愛恨情仇。
而不久前,樂壇也因為 Nicki Minaj 和 Cardi B 兩位饒舌女將的大戰,被卷得風起雲湧。
自 Lady Gaga 出道以來,媒體們就熱衷於給她製造一系列的假想敵,從Christina Aguilera、Kesha再到 Katy Perry…… 比比皆是。
而最後,這些不和傳聞也統統遭到打臉。
《Artpop》時期,Katy Perry與她的惡意競爭也無非是媒體添油加醋的產物。
如今回頭,也有許多人在感慨《Artpop》的失利。
有人說,這是歐美流行女歌手里的「四專」魔咒。因為如果算上改版專輯《The Fame Monster》,這也恰好是 Lady Gaga 的第四張個人專輯。
從Beyonce的專輯《4》、Christina Aguilera的《Bionic》,再到Katy Perry的《Witness》……
Diva們幾乎都在第四張個人作品上遭遇所謂的「滑鐵盧」。
究其原因,也並非機緣巧合,而是藝人們通常會在發行第四張作品時,進行個人風格或是曲風的轉型。這時就會存在著粉絲流失,或是反響不如預期的風險。
《Artpop》雖然依舊主打 Lady Gaga 最為擅長的電子音樂,但早已與之前的《Just Dance》、《Bad Romance》等歌曲大不一樣。
從取名「流行藝術」就可以看出創作者的野心,這個 Art Pop 的概念其實也是對 Andy Warhol 等人代表著的 Pop Art 的一個反轉。
它是以實驗性為目的(took an experimental approach to the album)去對「流行」與「藝術」進行自由切換。
Lady Gaga對這張專輯傾註的心血也可謂是前所未有。她曾多次宣稱這是她最好的作品,甚至是自己第一張「真正」的專輯。
在專輯宣傳期,她就找來前衛戲劇導演Robert Wilson——
以及行為藝術之母 Marina Abramovic 這些藝術界大咖進行合作。
專輯封面上則是 Jeff Koons 為其創作的裸體雕塑——
背景拼貼了 Sandro Botticelli 的《維納斯的誕生》以及 Giovanni Lorenzo Bernini的《阿波羅和達芙妮》兩幅名畫。
當時的各類街拍與演出造型,都有將藝術作為主題進行延伸創作。
但最後,Lady Gaga的良苦用心卻沒有被大眾買帳,評論界對它的評價也始終褒貶參半。
就算現在聽來,這也絕對是一張好作品。但卻也是一張主題概念太宏大,以至於實際內容無法撐起,完成度低於預期的專輯。
其實這「偽流行」的做法,早在上張專輯《Born This Way》就被放大,並暴露在聽眾面前。
說到底,純流行音樂只是 Lady Gaga 成名的契機,而不是她心之所向,搖滾內核一直在她的精神之中。
即使是冒險,大概她也從未為此後悔過。
關於名利
但「名氣」對 Lady Gaga 來說,依然充滿了誘惑力,她也從未掩飾對名譽的追求。
首張專輯《The Fame》中,交織了拜金、名利、愛恨的種種主題。
如今,人們也依舊會津津樂道10年前 VMA 上一曲變調演唱的《Paparazzi》。
血染舞台,懸吊半空,無數快門聲響起,這是一種對名譽的切膚之愛。
在《Marry The Night》的音樂錄影帶里,她用微電影的形式重現了自己成名前的場景,里面有一段台詞如今依然令人印象深刻:
「I am gonna be a star,you know why?」
「Because I have nothing left to lose.」
在沒有成為 Lady Gaga 之前,這個原名 Stefani 的女孩生活中充滿著打擊和不理解。
沒有人相信她會成功,甚至她身邊最親密的人。
她那時的男友曾對她說,她永遠不會成功,永遠不會被格萊美提名,也永遠不會擁有大熱單曲。
而當時,Lady Gaga對他說:「有一天,當我們不在一起的時候,你就算在熟食店點杯咖啡,都免不了聽到我的歌或者看到我。」
或許,而這些成功對於她說,不僅僅是名利,更多的是一種對 Haters 的證明。
在《Artpop》出師不利後,那一年,她還經歷了音樂錄影帶被雪藏,與經紀人的紛爭、團隊大換血、身材走樣……
一時間,關於她 Flop 的新聞鋪天蓋地。媒體們樂意造就巨星,同樣也熱衷於將他們拉下神壇。
在之後的採訪中,回憶起6年前的這段時光,她也說過有那麼一刻想要放棄。
但是,這位女星依舊咬牙堅持了自己的夢想,並在之後的時間力挽狂瀾,用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方式,曲線救國。
論手段,論魄力,論勇氣,她真的值得翻紅。
那麼,在她重新回到巔峰的道路上,又有哪些 Highlight 時刻呢——
【爵士名伶】
在她事業最為低迷的時候,遇到了一位對她有著巨大影響的長者——Tony Bennett。
「Jazz is the future」是很多歌迷的一句玩笑話。
而爵士音樂也是開啟她另一段嶄新未來的起點。
從一個奇裝異服,風格前衛的現象級偶像,在被稱為 Jazz 音樂活化石的 Tony Bennett 老爺子的帶領下,搖身一變為爵士女伶。
這樣的轉變看似翻天覆地,但其實在此之前,她早就發行過一張叫做《A Very Gaga Holiday》假日EP,里面就翻唱過《Orange Colored Sky》這樣的爵士名曲。
她跟 Tony Bnenett 的結緣也是因為後者合作專輯里的一曲《The Lady is a Tramp》。
那時,大眾就開始驚異於她對 Jazz 曲風的駕馭能力。
早年的古典音樂及傳統表演訓練給她打下了紮實的基本功,可以說,她本身就是一位正統的學院派歌手。
Vocal、表演,演奏、舞蹈、作曲…… 這些曾被光怪陸離的造型遮住鋒芒的過人之處,如今也都開始被觀眾所看見。
驚世駭俗的 Mother Monster 儼然是一副根正苗紅的老派藝術家形象,中國的歌迷們還打趣的給她取了一個外號——李谷鱉。
在接受《Billboard》頒發的「年度女性」大獎的採訪時,Lady Gaga也特別的感謝了Tony Bennett。並表示在他身上學到了很多的東西,也學會去擺脫困境,鼓起勇氣繼續自己的音樂旅程。
【金球視後】
或許是看到了 Lady Gaga 不但擁有駕馭高級時裝華服的能力,並且也有著好萊塢老派女星的風采。
之後,她被著名編劇 Ryan Murphy 相中,接棒奧斯卡影後Jessica Lange,出演名聲大噪的《美國恐怖故事》系列第五季。
在其中飾演吸血女伯爵的 Gaga 除了穿上Yohji Yamamoto、Valerj Pobega的高級時裝,姿態迷人地出現在螢幕前,同時也貢獻了可圈可點的表演。
在第73屆金球獎上,她更是拿下了視後大獎。
從憑借《Cheek to Cheek》勇奪格萊美最佳傳統流行演唱專輯,再到將金球獎收獲囊中。
Lady Gaga成為了一個成功的跨界明星,更是為之後出演電影積累了不少經驗。
【根源歌手】
成為爵士歌手之後,Gaga依然在與過往訣別的路上繼續向前。
第四張正式專輯中(如果算上改版專輯則是第五張),Lady Gaga可謂洗盡鉛華,真正褪下那些浮華外在,深入到音樂本身之中。
這張名為《Joanne》專輯,取名自 Lady Gaga 去世姑媽的名字,同時這也是她自己的中間名。
封面上的她帶著一頂粉色寬簷帽,這略施脂粉的金髮造型,成為了這一時期標誌性的存在。
不僅僅是造型,音樂上 Lady Gaga 也在進行尋根。
粗糲的搖滾、熱烈的Funk,以及那些質樸的民謠與鄉村音樂都被囊括其中。
從「全電子化」的過往,再到以傳統樂器支撐的《Joanne》,這種轉變是割裂的,也是大無畏的。
「Joanne is a progression for me. It was about going into the studio and forgetting that I was famous.」
——Lady Gaga
在許多人眼里,Lady Gaga曾是 Madonna 之後最有時代性的「物質女孩」。
她的野心甚至超越了後者的「金髮雄心」,如一頭叫做「Fame」的野獸般,激進且強大。
在《Joanne》里,她真正學會與自己和解,以一個新生的姿態重新開始。
那些厚重的鎧甲,在高唱的激昂熱烈,低吟的淚眼婆娑中被統統卸下。
就像《Million Reasons》里的那樣,從未如此這般脆弱狼狽,不堪一擊,也從未如此有血有肉,坦誠相待。
至此,她也不再是那個奇裝異服的明星,而是一個名為 Joanne 的歌手。
【偉大表演者】
拋開種種包裝和行銷不講,Gaga本身就是一個業務水平過硬的絕對實力派歌手。
少了那些吸睛的服裝和誇張的舞台裝置後,人們也越來越多的將焦點放在她的表演與音樂本身。
第87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由她致敬 Julie Andrews 的《音樂之聲》組曲表演,引起了極大的轟動。
這是一個極需功底的音樂劇演唱表演,從對 Vocal 表現再到台風把控,都最大程度展顯出了她作為一個專業歌手的實力與大將之風。
一年後,第88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她又憑借《Til It Happens to You》這首控訴女性性侵事件的歌曲,第一次入圍奧斯卡,並再次獻上了令人難忘的表演。
無論是格萊美上與高科技接軌,致敬傳奇音樂人David Bowie——
還是成為 Coachella 音樂節上第一位領銜表演的流行女歌手——
人們對她的改觀,除了外在形象的轉變,更多的是一步步腳踏實地的積累,每一次傾盡全力的歌唱。
很少有人不會被她縱情的模樣所打動,她的每一次演出也絕對都是充滿激情,發著光和熱的。那是一種絲毫不在乎任何形象,真正沉醉在音樂里的姿態。
即使是身體不適在台上暈厥和嘔吐,她都會強忍著完成表演。甚至因為高強度的巡演,導致髖關節損傷,留下終身的傷痛。
那場萬人空巷的超級碗中場秀的籌備階段里,她就一直飽受纖維肌痛症的折磨。
2017年,Netflix所拍攝的名為《五尺二寸》的紀錄片里,就紀錄了這段幕後故事。
鏡頭前原原本本記錄了她被病痛纏身,臥床不起的樣子。
即便如此,她還是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為大家獻上一場精彩絕倫的演出。
因為,她覺得自己屬於舞台。
從2008年一夜爆紅,再到2018年依靠電影《一個明星的誕生》的成為當下最炙手可熱的女藝人,這十年的光景宛若一場跌宕起伏的傳奇故事——
一個巨星也在此獲得重生。
過去的一年,對於她來說注定是難忘的一年。
從最初不被看好,再到最後成為影後熱門人選、拿下第一座奧斯卡……
她一次次證明了自己,並向世界宣告她的可能性。
「There can be 100 people in the room and 99 don’t believe you,and just one does and can change your whole life. 」
——Lady Gaga
這段用來感謝搭檔 Bradley Cooper 的話語,在整個頒獎季里反復出現,以至於最後都成為一個梗。
但每一次聽到,我都可以清晰的感受到 Lady Gaga 那份發自內心的感激。
不僅僅是對彼此的賞識和肯定,還有對自己信念的堅持和深信不疑。
就像是站在領獎台時,她所說的那樣:
「It’s not about winning,but what it’s about is not giving up. If you have a dream, fight for it.」
起起伏伏,兜兜轉轉,最後她依舊還是跟夢想站在了一起。
在她身上,有人看到了渴望,有人看到了才華,也有人看到了成功。
但我看到的是一次成長。
就像她飾演的角色 Ally 那樣,她終究還是學會了如何面對名氣,與自己和解。
看到的還有一份堅韌。
為自己的夢想堅持,不畏懼失敗與挫折,一步步朝著自己的目標前行。
更是一種從始至終不被設限的可能性。
勇敢地成為自己想成為的模樣。即使他人無法理解那又怎樣?
不要限制自己的未來,放手去挑戰更多的不可能。
只有做了,才有結局。
毫無疑問,Lady Gaga就是那個最充滿可能性的存在。
如果要用一句話來概括她,在6年前《WWD》的採訪里,她早已給了我們答案:
「I’m Every Icon。」
這就是今日的Lady Gaga。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版權歸所有者,文字為博主原創。
本期文字助理:Milo
作者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簽約作者
向來不毒舌,內心充滿愛的吉良先生微信公眾帳號,會精選過去未來從前以後的所有時尚界、美容圈、科技業,以及旅行、美食等相關生活領域里的有趣內容,以不負責任的彈幕式吐槽來添加個人觀點。
基本是一個無道德也不靠譜的資訊平台,甚至偶爾偷懶時會以(自認為)迷人的嗓音來跟大家插科打諢。如果這樣的人你都感興趣,那麼請記得關注本平台。
三種關注方式請任選:
1.直接點擊文章最上方作者名,即可一鍵關注(強烈推薦)
2.請搜尋帳號:mr_kira_xoxo
3.長按下圖二維碼識別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