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本周一,觀影團剛剛和大家一起觀看了今年柏林載譽歸來的《地久天長》,並有幸請到了新科影帝王景春與大家共同回首電影里那些難忘的歲月。
這真的是一部很好哭的電影,不是說它會用一些手段刻意戳你的淚點;相反,《地久天長》的手法顯得極為克制而寫實。
可是恰恰是這份寫實,讓那些已經過去的日子顯得如此貼近,令我們想起自己早已忘記的生活,和那些父母曾無數次欲言又止的往事。
漸漸的,銀幕上的劉耀軍、王麗雲,變成了我們每個人父母的樣子。而我們,也真切地體會著那些已經湮沒在歷史塵埃里、卻曾給所有中國人帶來過巨大改變的事件。
《地久天長》的敘事容量,絕對稱得起是一個中國家庭三十年的史詩,而這首史詩里的所有背景,有些已經成了歷史名詞,有些更是這一代年輕人很難投射情感的往事。
如何完全理解電影的故事?這就帶大家重新回顧那些曾經深刻影響過每一個人的歷史時刻,解鎖那些年我們的情感密碼。如果你曾是那時的親歷者,也請一定在評論里告訴我們你的故事啊~
1
知青返城
(1977-1980年代初)
片中在幾家人聚會的時候,美玉放起了蘇格蘭民歌《友誼地久天長》,讓劉耀軍和沈英明不禁回憶起兩個人從插隊的地方離開時,第一次聽到這首歌的情境。
這為我們勾勒了兩個人的前史,也交代了劉耀軍和沈英明兩個人的深厚友誼。他們在同一個地方插隊做知青,返城後又分配到了一個工廠,同時結婚,甚至同年同月同日生了孩子。
「知識青年上山下鄉」,讓從1966到1980年十幾屆高中畢業生經歷了人生中極為難忘、也極為困苦的一段歲月。
1980年,中央正式下發文件,通知下鄉知青可以返城,但是隨之而來的是巨大的人口遷移和安置問題。那些終於回到了家鄉的知青,回首過去的日子,都帶著慶幸和五味雜陳的味道。
1966年的北京知青下鄉車隊
而共同經歷過那段歲月的劉耀軍和沈英明,絕對是共過患難的摯友,他們最終競走到「找不到可說的話」的地步,著實令人惋惜。
2
計劃生育
(1982年起)
對於所有80、90後來說,這都是一個再熟悉不過的話題,畢竟這是我們這一代人,第一次被冠以了「獨生子女」的稱謂,並且從小到大都伴隨著全社會擔心我們會被寵壞的擔憂。
而片中的劉耀軍、王麗雲的悲劇,是因為他們遭遇了「計劃生育」時代最可怕的災難之一:「失獨」。
1982年,計劃生育已經作為基本國策在全國實施。那些年,其實許多家庭都遇到過可能的超生問題。
1990年元旦晚會的小品《超生遊擊隊》,就是講一對為了超生而到處躲躲藏藏的夫妻,並描述超生給他們生活帶來的巨大壓力和各種政策性懲罰。在那個時代,計劃生育真是生活中繞不過的關鍵詞。
《超生遊擊隊》劇照
3
國企改制/下崗潮
(1990年代)
對於許多現代人來說,「下崗」之痛似乎是不可理喻的,但是對於1998年以前的人來說,工作就代表著穩定、代表著不變的舒適區。
在小編家鄉的工業區,至今還能看到當年數萬人的大廠里,有著如食堂、幼兒園、學校、文化宮等設置,幾乎等於一個城市。在那個時代,端「鐵飯碗」是一種約定俗成的生活。
傳說中的「下崗證」
1998年國企改制後的三年「下崗潮」,造成了全國超過2000萬無業人口,被迫下崗的人根本不知道該如何繼續生活,而為了完成下崗指標,許多企業都首先說服「先進工作者」這些優秀工人下崗,這就有了片中王麗雲的經歷。
1999年的春晚,黃宏和句號演出小品《打氣兒》,就是那年下崗工人的集體寫照,那一聲「我不下崗誰下崗」的吶喊,和隨之響起的爆胎聲,是滿滿的擔當。
也正是這次改制,真正帶動了國內市場經濟的大繁榮。許多當年的下崗職工,成為新一批創業者,徹底改變了自己的生活。
《打氣兒》劇照
4
「嚴打」
(1983)
1983年的「嚴打」是改革開放之後,為了穩定社會秩序進行的全國性運動。後來,各省各地在不同時期都進行過名為「嚴打」的行動,很多電影作品里也有過表現,比如《小武》里,就有男主角被銬在市中心的情節。
《小武》劇照
《地久天長》里,追求時髦的新建就在參加「黑燈舞會」的時候,被抓住判刑。從時間上看,應該就是在83年之後,而給「黑燈舞會」定性為「聚眾XX」,也非常符合特殊時期從嚴從重的處理意見。
也就是這一次,徹底打醒了渾渾噩噩的新建,出獄之後,他遠赴南方追求美玉,找到了心靈的歸屬。
5
南下淘金熱
(約1982年起)
改革開放之後,1982年在南方開放了四個經濟特區,吸引了大批南下打工的人,而這些人回家之後把特區吹得金銀遍地,進一步點燃了許多人的南下熱情。
其實片中的新建,很符合那個時代很多南下者的形象,首先吸引他們的未必是錢,反而是通過廣東傳進來的音樂、服裝等文化產品。穿喇叭褲扛卡帶機的新建,那時候叫「弄潮兒」。
而劉耀軍夫婦和美玉或許代表了另一類南下者,他們是無所牽掛的,希望離開自己的故土換一個生活環境。美玉後來和新建回到了家鄉,而劉耀軍夫婦先去了海南,後來定居在福建沿海的村莊里。
6
下海潮
(1980年代起)
再說說「下海」。現在的小朋友不知道還是否了解「下海」的含義,但在1990年之後幾年,這絕對每年都是年度十大熱詞!
其實如果按照「下海潮」的說法,具體的時間至少是在80年代中後期了。在私有經濟剛剛開始向個人放開的時代,許多人辭掉了在國企、學校和政府機關的鐵飯碗,開始創業找自己的「金飯碗」。
《博鰲觀察》所謂的「92派」創業者們
沈英明就是如此,他和劉耀軍本來一樣是包江製造廠的員工,從電影里的時間線來看,他在90年代前後出來創業。
在90年代後期,也就是在劉耀軍遠赴南方前後,他跟新建說「現在生活好了」。而再過十多年,劉耀軍重回故鄉時,他已經成為房地產大老板。
7
出國熱
(1980-90年代)
根據時間推算,片中沈茉莉出國的時候已經大概到了21世紀,出國熱最高潮已經過去。其實要想了解這段時間,《中國合夥人》里的描述其實更加有趣。
1980年代的開放熱潮,讓大家看到了國外更加先進的經濟和文化氛圍,吸引了如孟曉駿這樣不惜一切也要出國的人,也造就了成冬青這種靠培訓考托福的行業。
後來國家發展越來越快,選擇出國的當然越來越理性,就如沈茉莉,就是想換個生活環境。遠隔重洋的她,也成了劉耀軍五味雜陳的惦念。
8
房地產熱
(1990年代後)
從80年代劃分「內銷房」和「外銷房」的時代,房產交易就已經開始。但民間房地產交易的這一波高潮,是開始於1998年《商品房銷售管理辦法》推行之後的高潮。還記得那個時候,一平方才800元……
遠離家鄉多年,劉耀軍再回來的時候,新建提到沈英明已經新開了樓盤,而劉耀軍也開玩笑地說,自己已經買不起了。
9
換發二代身份證
(2004-2013)
非常喜歡最後的這個點,養子離家多年之後,稱自己是為了換二代身份證要回家找劉耀軍夫婦,但背後那種克制而深刻的情感,簡直澎湃洶湧到極致。
2004年開始,全國開始換發二代身份證,這個過程延續了十年。而我們這一代領身份證的時候,很多都是直接拿了二代證,沒有過持有一代證的經歷。
2004年一位換證的阿姨
而「劉星」回家找父母的時間,大概是在2010年前後,二代證換發已經多年,他會宣稱自己不得不回家。但那顆雀躍的心,還有劉耀軍夫婦接電話時候顫抖的手,都有太多的情感借機表達。
在電影《地久天長》中,我們見證了一個家庭在時代的變遷里如何不斷轉向,也見證了一代人逐步改變的生活。
有太多的細節都值得回味,那個在城市化進程中拆掉的大禮堂,那雙因為或許第一次坐飛機緊緊相握的手……
這些三十年里的大事件,還有電影里極為精致的細節,是否也勾起了你關於那些歲月的聽聞或者經歷?不要吝嗇,趕緊在留言里告訴我們你的故事,分享關於你的「地久天長」吧。
本周五,該片就要登陸國內院線,請一定不要錯過!
微博:@藤井樹觀影團2011
公號:藤井樹觀影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