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文|馬二
這是雙平平無奇的手。
但在這雙手里,誕生過楊凌,誕生過丁浩,誕生過柳隨風,誕生過數不清的胸中溝壑,更誕生過跨越千萬年的歷史煙雲。
從2007年的處女作《回到明朝當王爺》以來,從業十二年,月關創作出無數經典的故事——或是取材春秋,橫點江山的《大爭之世》;或是輔佐朱棣,乾坤入袖的《錦衣夜行》;或是快意江湖,開疆擴土的《夜天子》——「人生有無數扇門、門後有無數條路,每推開一扇門,每踏上一條路,都是不可預知的未來」。在他的如椽巨筆之下,一條條歷史長河依稀可見。
《大宋北斗司》是近兩年他開辟的又一條新路。這部由徐可、代露娃、張雨劍等領銜主演的古裝奇幻探案劇,是月關的第一部原創劇本。繼去年《夜天子》贏得不錯口碑之後,他的作品再度在螢幕之中接受觀眾的檢閱。
值此,影視Mirror獨家專訪了《大宋北斗司》的編劇,「網路歷史小說之王」月關,和他聊起了該劇的前後始末,以及他從事網路小說以來的創作體驗。
「風」起北斗
談起《大宋北斗司》,月關興致勃發。2016年下半年末,耀客傳媒聯繫到他,想要依托古代歷史的大背景,創作一個故事。問清楚基本的需求和具體的風格類型之後,《大宋北斗司》應運而生。
和過去的作品相比,《大宋北斗司》無疑是特殊的一個。雖然在網劇開播之前,網友就能在網上看到作品的原著,但它是先出的劇本,後來在劇本的基礎上進行豐富而形成的小說。這與月關之前先寫出小說,再改編成劇本,恰好是完全相反的一個過程。
作為他的第一部原創電視劇劇本,月關煞費苦心。巧妙的角色設定和人物能力,層層遞進、逐步展開的故事線索,以及透過浩如煙海的歷史背景流露出的幕後隱秘,都是《大宋北斗司》的亮點所在。
在月關看來,創作《大宋北斗司》是一個相對困難的歷程。既要讓它的人設和人物能力有新意,但又不能過於跳脫,畢竟假如能力設計得太過玄異,會有審查、製作、觀眾接受度等各種方面的問題。月關告訴影視Mirror,他筆下的「北斗星君」們,是凡人世界里的英雄,而不是不接人間煙火氣的異人。
關於「北斗司」的角色結構,月關的態度十分坦誠。「北斗司」的人物們,既受到X戰警和神盾局的故事啟發,又有來自於中國古代志怪故事、傳奇小說的影響。「中外合璧」般的設定,不僅可以控制故事行進的「度」,同時也讓相關的內容更接地氣。
所以,《大宋北斗司》里的很多細節,都可以在古代典籍中找到原型。比如其中的幻術應用,太歲那招「攀繩入雲」的戲法兒,在《劍俠傳》與《太平廣記》中均有過相關記載。
又如開陽的機關術,在大陸古代傳說中也早有提及,春秋戰國時期的偃師就是機關人、機甲術的超級高手,墨家的機關術也被渲染得神乎其神。
事實上,在創作之初,耀客傳媒與月關便定下了這部古裝探案劇中的奇幻基調。《大宋北斗司》不是簡單的少年奮鬥成長故事,而是透過一樁樁懸疑案件給觀眾展示出特有的人文關懷。
為此,月關給每一個故事都鑲嵌了一個核心風格。目前播出的《大宋北斗司》故事中,上部里的案件與發生動機,戳中的是「忠義」二字;而下部故事,則圍繞著「欲望」展開。
「如果以後創作第二季的話,我會從「永生與真情」的取舍與選擇方面,來詮釋一些人性的思索。」
宋時「明月」
倘若統計國內有關懸疑探案的劇作,宋代必然名列前茅。不論是80、90年代TVB歐陽震華、馬國明主演的《洗冤錄》《四大名捕》《寒山潛龍》,還是大陸千禧年前後上線的《少年包青天》《大宋提刑官》,都無疑是經典之作。
珠玉在前,同樣主打宋代歷史的《大宋北斗司》自然讓月關倍感壓力。當然,和憑空想像出一篇恢弘巨制的著作相比,以宋朝皇城司為前身的「北斗司」似乎更加有趣。
和明朝的錦衣衛、清朝的黏桿處(血滴子)相似,宋代的皇城司也是特務機構,其中一個重要職能就是偵緝。不過,熟稔歷史的月關並不想設計一個慣常的公案風格的故事,他設想在皇城司之下有一個特別行動部門,即「北斗司」,專司天下奇異案件。
古之北斗有九星,除天樞(貪狼星)、天璇(巨門星)、天璣(祿存星)、天權(文曲星)、玉衡(廉貞星)、開陽(武曲星)、瑤光(破軍星)七顆「現星」之外,又有左輔(洞明星)、右弼(隱元星)兩顆「隱星」。在道教文化中,這九星形成了鬥部的九曜星官,主司戰鬥。
這也構成了《大宋北斗司》的基本故事脈絡,左輔右弼的洞明隱元兩顆「隱星」為主管者,另外七人則主要負責行動,偵緝非常人之力可以招致的奇異案件。「北斗司」下設南堂和北堂,北堂是總部,設立於汴梁,南堂在杭州。這一季的故事主要圍繞著北堂的柳隨風、開陽和瑤光,以及後加入的太歲展開。
雖然從播出的網劇來看,《大宋北斗司》走得是輕鬆、搞笑的風格,但初創之時的艱難,也讓月關生生薅掉了幾束頭髮。
這部作品的創作難點,大致有二,其一是它的背景放在古代,為了落地,必須落實到一個具體的朝代上。「一些有名歷史人物的融入,是添彩的;可是由於種種原因,原本有歷史原型、確實發生過的一些事跡需要改掉」,這也是小說中部分人物名稱修改的原因。
其二,則是關於異能特效的收斂。即使一開始的定位就是不能太跳脫,但受制於特效難度的影響,對於機關術的刻畫、狂化時的效果等方面,後期都做了二度調整的設計。
比如太歲和德妙比試幻術的場面,幻中有幻,一層套一層,如盜夢空間一般。這種設置,可以讓觀眾不自覺地進入其中,而不知道此時仍在幻境之中,等揭開時則會令人豁然開朗。
架空,更不能忽視歷史
歷史小說,究竟是源於歷史還是來自生活呢?
「你要懂得大量的歷史故事才知道怎麼和人物結合。同時,當你完全沉浸在故事里、缺少生活經驗時,可能寫別的還行,但如果寫歷史類小說,缺乏對人物的觀察是寫不活人物的。」月關笑稱,這兩者間存在著對立統一的規律。
回望月關的歷史小說,幾乎在所有的主人公身上,都能看到現代人的處世原則。或許,這與他故事中常見的架空元素息息相關。不過,當影視Mirror詢問他的作品中為何會經常出現穿越環節時,月關的回答卻出乎記者的意料。
雖然他的歷史小說多是「穿越文」,但這種穿越只是利用穿越的噱頭,讓習慣了看穿越的讀者有更好的代入感而已。他筆下的人物,不會大開金手指,不會改變歷史。
相比起其他「吃了穿越的蟠桃就大鬧天宮」般的作品,他的穿越者更像是嚴肅歷史的見證者。所以,即便設定上不是穿越者,也絲毫不會影響原著劇情的演繹。
比如《錦衣夜行》里的男主角夏潯,正是一個嚴肅歷史的見證者。為了滿足網路讀者的喜好,月關先是賦予了他穿越者的定位;等他穿越回明朝之後,再抖出夏潯的第二層身份,一個墮民。這是明朝歷史上士農工商之下,永遠不得翻身的一個階層。
「一方面他是穿越者,知道燕王會成功,所以選擇追隨燕王;另一方面,他要改變這種命運,也只能追隨燕王才有機會。」大抵,這正是月關的高明之處。
如果允許拍穿越劇,第一層背景理由就可以支撐後邊的故事發展;假設不允許,墮民這個第二層身份,就算他是一個明朝「土著」,做出這些事來一樣有動機,合情合理。
這種設定,來自於月關對於歷史的敬畏之心。從他的角度來說,不擾亂歷史的穿越和架空,才是對於歷史類小說的最大尊重。「我之所以這樣設定,主要是我覺得大開金手指、無腦爽很沒挑戰性,也沒有真實感,我更喜歡寫真實背景下的個人傳奇。」
這種尊重,也延續到《大宋北斗司》的劇作之中。依托著宋代皇城司背景翻開的「北斗司」故事,縱然有架空和原創的存在,但一切只是在歷史的細枝末節之中,在史書沒有記載詳盡的空白處,揮灑著月關生活的筆墨。「你可以覺得它有奇幻成分,但它又比較接地氣,傳奇英雄在這里不再是神,他就在我們中間。」
是編劇,更是作者
網文作者兼職編劇,在如今這個IP流行的時代並不少見。對於月關來說,雖然近幾年他有多部作品被改編成影視劇,但真正算得上自己操刀的改編劇本,不過《夜天子》一部而已。從去年的《夜天子》到今年的《大宋北斗司》,月關踏出了至關重要的一步。
其實,原著作者擔任編劇更多的是一種無奈之舉。很多時候,一個好的小說IP,在被改編成影視劇之後,經常會出現「折損」的現象——或許是源於理解文本的不統一,或許是改編、演繹、製作環節的不用心,或許是項目創作的整體「敷衍」——所以,編劇的把關十分重要。
談及網文作者與編劇的區別,月關覺得兩者的跨度並不像大家所說的那麼大。不管是原創劇本,還是改編劇本,只要還沒有拍成影視劇,從文本方式呈現的就是一個故事,它的創造者就是一個文學創作者。
「要說區別,小說創作者一個人一支筆就是一個劇組;編劇、導演、演員、服化道、後期,所有的一切,要靠他一支筆來呈現。而編劇創作劇本,會略去或簡化該由其他環節人員負責的部分,但故事的核心部分仍是由他來完成。我可以稱它為一部簡化版的小說。」
不過,月關也認為,即使編劇創作的是一部簡化版小說,它對編劇的要求也是高於小說創作者的。小說創作相對自我,而編劇在創作時會考慮更多,不僅要隨時考慮觀眾的想法,更要考慮整體的劇情節奏和畫面呈現。
「以鏡頭語言寫成的劇本,對於人物的刻畫自然不能像小說一樣動用旁白、心理獨白等巧妙的方式」,所以,這對編劇提出的挑戰更高、更難。他必須通過動作、台詞和人物互動,將小說中易於表達的部分用更複雜的方式讓觀眾一目了然。
事實上,《大宋北斗司》帶給月關的體驗遠不止如此。這種古裝奇幻探案題材的作品,對於想像力、案件,以及特效和劇情的搭配和演繹方式要求更多。
然而,這種高難度的要求在艱辛之餘,也讓月關看到了網文作者擔任編劇的好處。「在前期創作中,網文作者習慣進行充分而詳盡的設定」,月關笑著說,從前期所設計的案情,到中期如何配合特效嘗試最優的解扣方案,再到幾個主角不同能力的配置,「這樣製作方在後續製作中才會盡可能的‘不失幀’」。
「北斗司」的故事剛剛展開,月關的後續創作已經及時跟進。在《大宋北斗司》創作前後,他還和央視六台的朋友們進行了合作,與他的好友天使奧斯卡共同設計了電影劇本《鑿空者》五部曲。據月關透露,該故事目前業已拍攝完成,正在後期製作過程中,或許在今年的下半年就能與觀眾見面。
—The End— 出品 | 米瑞文化 主編 | 鐵皮小鼓 編輯 | 昆侖 校對 | 黃平
熱文
攤開現實的冷熱後,《都挺好》為何還能治愈我們?
「寵粉」導演蔣家駿
曹可凡:拿起麥克風的「白大褂」,當了回「老中醫」
END
合作交流
商務合作|約稿轉載 微信:hanyingnan123 微信:a18810502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