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了新專輯又占領美國iTunes榜單的吳亦凡,被diss了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最近,美國歌手「A妹」Ariana Grande發布了新歌,在iTunes排行榜排名第四,而排在她前三位和後三位均為吳亦凡的作品。

根據美國地區的排行榜預算系統顯示,吳亦凡的銷量是Lady Gaga的1750倍。

11月6日,這件事情在國內外引起廣泛關注,有一些美國網民詢問吳亦凡是誰。

隨後,有消息稱歌手A妹ArianaGrande經紀人Scooter發推,疑似指責吳亦凡刷榜。11月6日,A妹經紀人發文否認指責吳亦凡刷榜。

今天,iTunes官方將吳亦凡新專輯下架,專輯歌曲在多個下載榜單內也不見蹤影。據網友爆料,新專輯下架是因為海外眾多粉絲的不滿投訴。

這一切都屬實嗎?

01

Kris Wu,Kris Who?

11月2日,吳亦凡發行了自己的新專輯《Antares》。

直至4日,吳亦凡的三首歌曲居然將此榜單榜首常客、美國知名歌手「A妹」 Ariana Grande的最新單曲擋在三甲之外——也就是說在美國,他的新專輯下載量力壓A妹、Lady Gaga以及皇后樂隊。

另外,在榜單前十中,吳亦凡占了7首。

根據digitalsalesdata的統計數據顯示,吳亦凡有三首歌排名前三,分別都賣出去了1萬5千多次以上,A妹的新單則是1萬3千多次,而Lady Gaga和Bradly Cooper的新單《Shallow》只有6千多次。

感覺自己「被代表」的美國歌迷集體蒙圈,在社交媒體上發出「誰是Kris Wu」的疑問。

全Twitter都在問吳亦凡是誰

令故事更加精彩的是,Twitter上還流傳了一張截圖,上面疑似A妹的經紀人Scooter發推說,懷疑吳亦凡的團隊正在用機器人刷榜。結果引發大量A妹、Lady Gaga的粉絲加入大舉指責吳亦凡和他的團隊刷榜行為的大戰。

之後不久,Scooter表示自己沒發過上述推文,也不認識吳亦凡。如今,這兩條推文都「被消失」。

可在今早,美國iTunes下架了吳亦凡新專輯,A妹新單美區登頂。

隨著iTunes數據已被清除,專輯榜和單曲榜也已看不到吳亦凡新專輯和歌曲,排名更是直接掉到了100名開外,iTunes實時下載榜上更已經看不見任何Kris的影子。

今天中午,環球音樂發聲明稱,「吳亦凡新專輯在iTunes美區下架」消息不實,屬於惡意造謠,吳亦凡的專輯和單曲均在榜並可正常購買。上述所指應為跌落熱門榜。

此外,吳亦凡方還強調相關信息發布者應立即刪除不實言論,停止進一步擴散,並表示己方保留一切法律措施,對惡意散播謠言的行為堅決追究到底。

02

不是第一次完成屠榜

近年來,吳亦凡對於歌手身份的回歸和越發認同,不僅是對自身的做到,同樣也為音樂行業帶來了新氣象。

2016年年底首支英文單曲《July》開始,歌手吳亦凡便開始發光發亮。

截止目前,《July》MV播放量達到了2465萬次觀看。

《July》MV在Youtube上線14小時點播量即突破百萬,48小時就已經突破300萬。這首融合了Electro、HipHop、Future Bass等元素的單曲,可以看作吳亦凡對於海外市場的一次試探,結果卻收獲了首日美區iTunes下載榜前50的亮眼成績。

緊接著今年1月,單曲《Juice》一經上線就沖到iTunes總榜28的位置,打破了2個月前《July》的成績。

去年吳亦凡跟Travis Scott合作的歌《Deserve》登上了美國iTunes top songs和Hip Hop songs榜第一。

今年5月,吳亦凡發布了新專輯《Like That》,在美國iTunes總榜以及Hip Hop/Rap分榜上雙冠,並且僅僅用了一個半小時時間,持續登頂了近4天時間。

《Like That》成功刷新此前《Deserve》上線兩個小時登頂雙榜並持續19個小時的個人紀錄。此外,《Like That》在Google Play的Top Songs拿下第一,並成功進入Apple Music Hot Tracks。

從《極限特工:終極回歸》的電影插曲《Juice》,到《Deserve》再到《B.M.》,吳亦凡的確在不斷完成他進軍歐美的音樂改良,在說唱中更加重了旋律Loop的成分,並日益熟悉歐美音樂的語言與流行模式,加上每一次都有歐美大牌音樂人保駕護航,無論吳亦凡到底唱得怎麼樣,音樂製作本身都可圈可點。

不同於過去市場上流行什麼音樂,歌手便紮堆做什麼音樂。隨著自我身份認同成為越來越多先鋒音樂人開始關注的內容,去同質化、建立個人風格便成為後粉絲經濟時代音樂人需要思考的重要問題。

2015年,吳亦凡參與推廣了關於美國西海岸嘻哈傳奇人物Dr.Dre的傳記電影《Straight Outta Compton》(沖出康普頓),這些與國際代言比起來顯得有些不起眼的動作,卻最能梳理出音樂人吳亦凡個人風格創造的前因後果。

實際上,東亞偶像闖美國也並不是只有吳亦凡能屠榜。

今年,蔡徐坤新專輯登上iTunes美國總榜第一、POP榜第一,有趣的是,當時的第二名也是A妹。

張藝興在2016年發行的《LOSE CONTROL》刷新韓國單人歌手各項紀錄(首日/首周/年銷量),並刷新iTunes華語專輯榜單最好成績。今年10月,張藝興還成為首位登上美國iTunes POP Chart流行音樂榜前60的中國藝人。

另外,吳亦凡進軍歐美的國際化之路走得真的挺堅定,某種意義上說,這值得佩服。就目前來看,我們並不知道吳亦凡創造力的下一站在哪里,卻也正因為如此,才會讓人更加期待。希望在他繼續努力的情況下,不用再靠美國全網都問「吳亦凡是誰」找到歐美市場的存在感。

03

粉絲經濟的時代

現在的明星不僅顛覆了傳統的造星模式,也催生了粉絲經濟產業的崛起。

粉絲原指是對某個明星或團體的狂熱、熱愛的一個群體,而如今的粉絲已經不單單局限於此了,除了粉絲在稱呼上出現了變化。

如吳亦凡的梅格尼、迪麗熱巴的愛麗絲、趙麗穎的穎火蟲、魏晨的樂橙……

這個群體的成員有著共同的目標,共同的價值觀,對群體具有歸屬感和認同感,所以其價值和力量就在於其成員思想和行為上的一致性,於是乎在這龐大的粉絲群體下又形成了利用明星效應促使粉絲進行消費,抓住粉絲對這個明星(意識的集合體)相關的人事物的追隨與喜愛心理,從而反向進行銷售,這就是——粉絲經濟。

吳亦凡已開始為LV代言

歌手的專輯、影星的電影票,這是最基本的粉絲消費,而明星們代言的產品,如手機、電腦、化妝品,服裝也會引起粉絲紛紛購買,這是明星們的廣告效應。

周邊產品,也就是明星們的吃穿用行的相關產品,如印有明星形象的海報、服裝、手袋、貼紙,甚至是明星提及的某個物件,都有粉絲們對其進行消費。

在淘寶上搜「吳亦凡 周邊」,有100頁的內容。

從平均購買力來看,粉絲人群比非粉絲人群高出約30%,從品牌線上行銷活動的轉化率來看,粉絲人群是非粉絲人群的5倍。其範圍小到明星去過的餐廳,酒店,大到明星住宅周邊的房產。

由此可見粉絲經濟的驚人之處,況且在當下,得粉絲者得天下。

不可否認的是,粉絲經濟背後主要是85後、90後消費人群,他們的購買力也會越來越強,如果能緊扣消費升級趨勢,深挖年輕群體消費潛力,突出產品和服務特色,未來粉絲經濟的市場空間還會不停增大。

精彩回顧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