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長安十二時辰》導演曹盾:水盆羊肉是我對家鄉的感情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專訪《長安十二時辰》導演曹盾:水盆羊肉是我對家鄉的感情 娛樂 第1張

(鳳凰網娛樂實習記者ZM)最近,由曹盾導演的連續劇《長安十二時間》熱播。該劇改編自馬伯庸同名小說,講述了身陷囹圄的張小敬(雷佳音飾)與靖安司司丞李必(易烊千璽飾)共同在十二時間內保衛長安的故事。3日下午,導演曹盾接受媒體訪談,分享幕後故事,回應觀眾質疑。

沒有宣傳就上線,「我一開始知道的時候全部人是懵的。當時手機上連優酷APP都沒有,朋友告知我劇播了我趕緊去下載了一個。」拍攝7個月、後期1年,高燒39.6度、群演千餘名……「我們從沒有想對標美劇,恰恰相反,我們要的是怎麼不拍成美劇24小時。」自制裝備和服裝、經費不夠自掏腰包,團隊精心製作出了一部劇能得到觀眾認可,曹盾很是開心。但連續劇到底是好是壞,「只有整部劇播完了才知道。觀眾認可我們很愉快,但是不能迷掉。我們能做的,只是尊敬觀眾,既然坐了導演這把椅子,我就得對得起自己的身份。」曹盾盼望通過這部長安的故事,為家鄉西安美食美景「帶貨」;更盼望中國人能拍出專屬中華文化的品德「國劇」,走出國門樹立文化自負。

專訪《長安十二時辰》導演曹盾:水盆羊肉是我對家鄉的感情 娛樂 第2張

劇本:反覆修改23次 還原小說將近八成

鳳凰網娛樂:本劇改編自馬伯庸的《長安十二時間》同名小說,你當時為什麼選擇這部小說做影視化呈現呢?

曹盾:當時正在拍《海上牧雲記》,中國IP影視化蓬勃發展,許多簿子來找我,但都是架空、玄幻的題材。《海上牧雲記》就是一個這種題材,就只能在綠布前想像著拍各個鏡頭,所以就想拍一個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這時正不錯看到了馬老師的《長安十二時間》,第一感覺是這個小說不錯看;而且寫的是長安,是我對家鄉的一種情懷;第三就是這個戲拍的時候能看得見摸得著。所以顛末主動爭取,我們拿到了這個小說的拍攝權。

鳳凰網娛樂:在改編劇本時對原著做了哪些修改?和馬親王有過定見不合嗎?

曹盾:改編時根本上沒有爭執,溝通過程很順暢。劇本根本上還是保存了原著的內容,還原度大概有70-80%吧,全部劇也根本上延續了小說的節奏和情節,拍攝進度也大概和小說一致,根本上連續劇第二段結尾時對應小說的前三章,小說第四章結尾留給連續劇的最後一部分。

我在看馬伯庸先生的原著時拿到過兩個版本的小說,這兩個版本的差別就是最終大BOSS不同,馬先生選擇了現在出版的這一版確定有他自己的考量。我在改編劇本的時候,主要是對一些人物角色的修改,包含情節、台詞。

比如小說中王韞秀這條線,原著中有大段大段場景是她被綁架在麻袋里被運來運去,我原本惡作劇說找個演員拍一天,之後就在麻袋里裝個枕頭好了,但這確定不是觀眾想看的,所以就對一些人物做了修改。但是這種修改不是為了討喜,修改一個角色只是為了讓他公道。可能有的觀眾說這個人物沒有原來可愛了,但把某個人物變可愛不是一個導演要做的工作。

再比如說姚汝能在小說里是一個初出茅廬的小白,經歷過許多事最後得到了成長,表面上看可能沒缺點,但站在李必的角,他心思周密,考慮到張小敬是個老狐貍,還是個死囚,如果跑了可是大問題,不成能讓一個小白盯著這麼一個老家夥,風險太大了,所以必須是一個有經驗的人盯著他,這個人必須是一個油鹽不進的人,你拉我趕我都不走,得跟住你了;而且手中得有一定的資源,萬一你跑了能調兵把你抓回來;還得會化解抵觸,(跑了以後)再抓回來還得求著你做事……所以這個角色必須是一個老油條才公道。

鳳凰網娛樂:傳聞第一集光是劇本就寫了23版,這23版都有什麼不同呢?為什麼選擇了最終呈現出來的這一版?

曹盾:最終敲定這一版,是因為我們認為這一版的劇本結構抓住了我們想要的一種節奏,人物更接近我們的想像,也更有利於後續情節的打開。原小說中崔六郎的死發生在前,張小敬出場在後,但我們的劇本一上來就演張小敬,那崔六郎的事怎麼穿插閃回、怎麼處理這種交叉時空的錯亂;還有崔六郎的故事存在兩個版本,一個是李必口述的版本,另一個是張小敬分析得出的真相,這兩個版本怎麼公道安排,包含邏輯問題、人物氣質問題,都是很複雜的,得慢慢摸索才最終斷定。

專訪《長安十二時辰》導演曹盾:水盆羊肉是我對家鄉的感情 娛樂 第3張

拍攝:自制器材紙箱排練 長安八景潛伏其中

鳳凰網娛樂:你之前拍過《海上牧雲記》,有什麼經驗運用在這部劇中嗎?

曹盾:確定會從《海上牧雲記》里拿走許多經驗,不管是成功的還是掉敗的。掉敗是成功之母,所有的嘗試都會面臨被人認可或不被人認可的情形,好的地方繼續保存,不好的下次別犯這種毛病。《海上牧雲記》給我們團隊所有人積聚的實踐經驗是拍攝《長安十二時間》的根基,在《海上牧雲記》之前,投資、體量、製作的理念都和現在不一樣。我們怎麼去管理那麼多人是面臨的很現實的問題,以前劇組可能是2、300人,《海上牧雲記》可能是800人,但十二時間最多的時候有1000多人,這麼大的團隊怎麼公道運作是一個很需要經驗的事。

第二呢,《海上牧雲記》的許多嘗試觀眾提出了批駁,包含節奏,我自己也進行了反思。(那麼拍)本身是想忠於原著的一些文學(內涵),固然觀眾認為慢、拖拉,但我個人還是從中學到了許多。這個經驗沒有扔掉,我帶著馬伯庸的寫作特點去拍攝的十二時間,保存、延續了小說的節奏和一些知識點。

鳳凰網娛樂:這部戲許多鏡頭是長鏡頭,和你攝影製作人的出身有關嗎?拍攝現場有沒有遇到哪些困難?

曹盾:觀眾們誇讚的畫面美、長鏡頭,和我沒有關係,都是攝影團隊的功績。我們在看小說的過程中,發現劇情比較複雜,鏡頭比較多,用長鏡頭表現會更為流利,所以就定了這種拍攝Tone。拍攝過程中許多器材都是自己製作的,現成的器材滿足不了我們的請求,團隊里有專門的一個小組就是負責製作器材的。比如說第一集張小敬在屋頂跑的那場戲,觀眾可能認為是航拍的,其實不是。航拍飛機掛不了那麼重的專業錄影機,我們要保證畫面的呼吸感,不能突然變成GoPro的畫質,所以許多器材只能自己做。

拍攝現場最大的一個困難在於管理、運作。有時候群演有1000多人,對調劑、設計、排練的考驗都異常大。在拍攝前,劇組和演員們都會在室內先用倉庫里的紙箱搭好場景,提前演習許多次。第一場戲,帶著群演練了一整天,不帶群演的,排練了3天。

鳳凰網娛樂:你本身是個西安人,在拍攝過程中有「夾帶私貨」進去嗎?

曹盾:有的,我夾帶了許多私貨進去。比如第一集中張小敬吃的阿誰水盆羊肉、火晶柿子,他後面的人在掰的就是羊肉泡饃。我本身是一個西安人,對這片生我養我的地盤確定是有感情的,我盼望能通過這部劇,觀眾看完後很想來西安吃。開場的一個鏡頭正對的那座山,是西安人都知道的「南山」,因為劇組有許多西安人,我們就定下來用這個西安的地標。這樣的有許多,有的是鏡頭拍出來的,有的是台詞說出來的,其實我本身是很想把「長安八景」都拍進去的,但灞柳風雪的季節不對,就沒拍到。

鳳凰網娛樂:劇中的台詞、畫面是有許多伏筆的,但是觀眾一開始看很難發現這個點,只有看過一些解讀文章的時候才恍然大悟。

曹盾:是的,當他發現以後不就會認為很驚喜嗎?(第一次發現不了)所以這樣他才會返回來看第二次、第三次。我認為一部戲的魅力就在於他能不斷挖掘,就像打電動,二刷三刷的時候總能發現新的彩蛋,這樣的東西才是有養分的。我盼望十二時間的觀眾每次看都能發現新東西,這種過程才是劇組和觀眾的互動,而不是這部劇一次看完就徹底消費乾淨了。

劇中暗藏的「彩蛋」太多了,我不方便說,期待著觀眾主動去挖掘。許多人發現第一集鏡頭中的白蟻對應著台詞中的「蚍蜉」,其實這個「蚍蜉」也有不同的含義,除了李必的台詞,龍波的綽號也是「蚍蜉」。在李必眼中,鯤鵬是君,蚍蜉是民;但在龍波那里,代表的是一種「蚍蜉撼大樹」的內涵,很偉岸的東西卻倒在了渺小之物上。劇中許多伏筆彩蛋,衍生出的思想、比喻、意義都是需要觀眾自己去領會、發掘的。

專訪《長安十二時辰》導演曹盾:水盆羊肉是我對家鄉的感情 娛樂 第4張

演員:高燒39度堅持拍攝 十幾小時超長待機

鳳凰網娛樂:你當時選角時出於什麼考量呢?為什麼選擇了雷佳音和易烊千璽做主演?

曹盾:雷佳音的加入給了我很大的驚喜,當時他剛演完的「前夫哥」很火,擺在他眼前有許多選擇,我們有幸能和他合作是一個很驚喜的事。千璽的話是我看完小說的時候,感覺李必就是他。他有著中國文人的風骨,自己也多才多藝,會書法、雕鏤。固然當時才17歲,但已經有了超出他年齡的沉穩,有種少年老成的感覺吧,拍攝時候有時也會笑場,但很快就可以繼續進入狀況。其實我在拍《海上牧雲記》的時候就想讓他演牧雲笙小時候,這次合作他的表現真的是讓許多人讚嘆。他是在演這部戲的時候考的中心戲劇學院,最後考上了我很愉快。他當時只有17歲,但已經展示出一個大演員該有的本質。身邊那麼多老戲骨,千璽一點也不掉水準,這是讓全組許多老的話劇演員讚嘆的。周一圍老師和他拍完第一場戲後,跑過來和我說:「這孩子將來不得了,太棒了!」

在拍攝的過程中,有一場戲拍的時候千璽高燒到39度多,拍完了一個人挨著暖氣蹲在地上,也不告知我們。當時是冬天,外面天氣很冷,年輕人工作太多累倒了。我當時遠遠地在機子前看不清,看他似乎在顫抖,還認為是太入戲,後來拍完了才發現他原來是高燒,但他都自己扛著。

鳳凰網娛樂:除了主演很專業,這部戲的配角的演技、服道化等也受到關注,你對此怎麼回應?

曹盾:我們請的特約演員、配角許多也都是專業演員,能得到觀眾的認可我很欣慰。十二時間的群演是很辛勞的,為了滿足劇情中節慶(上元節)的設定,副導演會提前準備許多主題街,比如小吃街、祈福街等,背景里的群演都是在做和這條街相幹的事,而不是單一地走來走去。一場戲少則300個群演,多則1500人。如果拍夜場戲,他們需要下午1、2點鐘就到場,這麼多人化妝、換服裝完了差不多就晚飯時間了,然後再拍一晚上戲,等拍完了再把頭飾摘了、衣服換了,回家又得很長時間。冬天天氣很冷,姑娘們的衣服是很薄弱的,群演確切是很辛勞的。但都做好了自己的本職工作,大家都能來,沒有跑路的(笑)。

專訪《長安十二時辰》導演曹盾:水盆羊肉是我對家鄉的感情 娛樂 第5張

相較而言,狼衛的服道化確切不那麼精致,因為他們是已經亡國的一群人,不成能有太好的東西。外形上需要有一個統一的形象氣質,來說明他們是一個群體。但他們其實只是一個符號,外形上不能有太顯著的地區、文化指涉,以免引起觀眾不需要的聯想。畢竟我們這部劇是商業片,不是文獻片,沒有事無巨細展示唐代歷史文化的義務,但要符合人物氣質和時代特徵,這才是我們應當不遺餘力展示的「真實」。比如群演的衣服都是劇組自己做的,大部分是用織布、印染的技術,沒有刺繡。固然不少劇為了體現大唐盛景,衣服上許多刺繡,很不錯看,但我認為這不是阿誰時代該有的東西,就沒有效。

鳳凰網娛樂:整部劇講述的都是一個「保衛長安」的故事,你怎麼看待劇中人物的這種使命感?

曹盾:我們都愛這個家園,這個家園才是值得保衛的。而且我想樹立張小敬作為一個軍人的氣質,他本身是當兵的,後來做了不良人,他的職責就是保家衛國。其次就是李必,他又要鯤鵬,也要蚍蜉的政治理想,他說我要當宰相是為了守護更多的國民,所以這是他的抱負。其實守護的是長安也好、家園也好、每個人的理想也好,都不是一個口號,而是落實在每個人身上的行動,就像劇中台詞「不要看男人說了什麼,而要看他們做了什麼」。

這部劇劇名叫《長安十二時間》,講述的是長安一天的故事,而不是張小敬、不是李必的故事。其實為什麼我們要較真「時間」而不是「小時」,為什麼自己搭建實景,都是為了營造一種真實感,只有場景真實了,演員的情緒才是真實的,傳達出的價值觀也才是真實的。

專訪《長安十二時辰》導演曹盾:水盆羊肉是我對家鄉的感情 娛樂 第6張

期望:不學美劇24小時 三五年後不被淘汰

鳳凰網娛樂:目前《長安十二時間》將陸續上線海外多地,這是你製作時候的一個預期嗎?

曹盾:我當然盼望我們的劇能走出去,當年《甄嬛傳》登陸美國的時候我特別沖動。我們確切需要一些東西走向國際舞台得到認可,我們的專業程度、器材、人員都不比外國差。我之前也有和國外團隊合作的經驗,他們對我們的評價其實挺高的。拍戲的時候請來了好萊塢明星傑曼·翰蘇,有一天他單獨過來找我,說:「導演,你願不願意拍一個反盜獵題材的電影?在非洲有許多販賣象牙的現象,如果有一個中國團隊能拍這部戲的話,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8天的拍攝經歷,我之前從來沒發現中國的連續劇能拍得這麼好。」

他的這句話讓我興高采烈了很久。我們太久沒有被國際上認可,一直是在自high,爭個第一第二。真正能走出去的話對中國的影視業是一件好事。這也是我為什麼一定要較真做「十二時間」,我有一次和一個亞洲國家的導演哈拉,給他看我們的造型,他當時就清楚為什麼當初那麼多人憧憬唐代的中國。他說盡管以前的古裝劇服化投資也異常大,但都不太美。因為那些劇,都是現代審美意識下的創作,這種當下的審美沒有顛末時間的查驗,過了3年、5年以後就會被淘汰;但是(本劇中展示的)唐代的美是顛末幾千年的考驗的,直到今天還有所保存,這才是真正的美。聽了以後我反思了很久——我們是不是把一些自己真正可貴的東西丟掉了,而是撿了一些我們現代認為的美,丟了西瓜撿了芝麻。所以既然有這樣的一個機會,我就想依照國際的標準去做這個電影。

鳳凰網娛樂:你曾經提出過對標美劇、韓劇的「國劇」的概念,也說要打造「超級劇集」,《長安十二時間》是一個「超級劇集」的嘗試嗎?

曹盾:「超級劇集」是我們之前提出的,但其實不管是韓劇、美劇、華劇,不用太刻意思考這個概念。不是說我一拍腦門說要拍個美劇就能拍出美劇的Tone。因為文化這個東西各有差別,各種劇也有各自的特點,我們只能拍出自己Tone的東西,這是我們拍這部劇的(理念)。

網上有種聲音說《長安十二時間》是中國版的《反恐24小時》,但其實我們的初衷是怎麼不拍成「美劇24小時」。為什麼不叫「長安24小時」?因為我們的文化里沒有分、秒這個概念,我們這個劇不成能像美劇一樣出個讀秒的字幕。中國古代的時間、農歷、節氣等概念都是我們民族獨占的計時方法,分秒這個概念其實是很歐美的。如果說「時間」都不是自己的,那(劇中人物的)生活方法怎麼能是自己的?傳達出的文化怎麼能是自己的?所以這就是我們為什麼在片頭把時間啊、一些文化的東西拎出來,目標就是為了差別於美劇24小時,這是我們文化獨占的東西。而且每一集劇的片頭,寫了時間、「陽光將暗」之類的字,也是和本集劇情有所關聯的。

表面上劇中是李必、林九郎的權利之爭,實際上也代表了法道之爭,相似前面講的「時間」的概念,這種法道之爭也是我們想傳達的中華文化獨占的東西。唐代道教盛行,李必代表的就是道教文化;相對應的,林九郎是法家思想。爭權鬥勢每個國家都能拍,但只有中國有諸子百家之爭。但是這個東西不能形而上,不能讓觀者看不懂,我們要先把鬥爭衝突體現出來,再加入道法思想的博弈,這是一個東方的、民族的哲學思想衝突。

緊湊的劇情是原小說帶給我們的,如果我們能在這個根基上加一些自己民族獨占的東西,這個東西走出去,讓其他的人看到,他們才會對你尊敬,對你的文化感愛好。這就是我了解的「超級劇集」的模式。

專訪《長安十二時辰》導演曹盾:水盆羊肉是我對家鄉的感情 娛樂 第7張

爭議:三年國小可懂台詞 內容易懂門檻不高

鳳凰網娛樂:劇中服化道和對白都比較複雜、加之劇情比較緊湊,你會擔憂有些不了解歷史的觀眾,跟不上戲的節奏嗎?

曹盾:我不是特別擔憂。因為我自己是一天看完的十二時間的小說,我問了身邊許多人他們多久看完的,有的三天有的兩天,大部分也都是一口氣看完的。那既然小說那麼多知識點都能看懂,為什麼到了劇里就看不懂了?而且唐文化應當是我們最熟悉的古代文化吧,一個唐、一個宋,這是中華古典文化最殘暴的時代;長安也是許多人都知道的一個城市,長安的氣質、雍華、漂亮,許多人都知道,我不認為觀眾會看不懂。

還有人和我說劇中有不少半文半白的對白,觀眾可能會看不懂。我想了想,83年的時候我看《西遊記》、還有87版的《紅樓夢》,當時我都能聽懂,為什麼到了今天大家看不懂了?九年任務教育,應當是國小三年級就有古文教育了,我認為大家應當是能看懂的。

鳳凰網娛樂:有些觀眾反應這部戲的門檻比較高,劇情燒腦,很難入戲,你對此做何回應?

曹盾:實際上我認為這部劇的門檻並不高,主要是觀眾多,眾口難調。德雲社、趙本山的東西夠接地氣了吧,但還是有人不喜歡,我們也不請求被每個人接受。

其實觀眾內心深處,對國劇和引進劇是有兩個不同的標準的,他們盼望在國劇中看到娛樂和爽,在引進劇中看到品德和優異。這其實是對自己文化的不自負。但我們想依照一個國際化的標準去請求自己,盡力靠近這個方向的過程中,確定會有被接受和不被接受的過程,這都是我們預料之中的。但不能因為這些聲音,就動搖了自己的意志,你自己清晰要去哪里,要往阿誰方向盡力。在這個過程中,非議也好、阻擋也好,這都是困難的一部分,要扛得住才行,我們不能自己倒下。

鳳凰網娛樂:劇中有時候某個角色的聲音會突然從原聲變成配音,這是為什麼?

曹盾:後期對台詞、人物稱謂做了修改、刪減,所以出現了後期錄音和現場錄音之間聲場匹配差別,這確切是我們這次做得不夠好的,下次一定盡量做好。

專訪《長安十二時辰》導演曹盾:水盆羊肉是我對家鄉的感情 娛樂 第8張

鳳凰網娛樂:有人說這部戲可以對標美劇,有「電影質感」,你怎麼回應?

曹盾:說對標美劇、對標電影其實都不現實,我們(製作時)花的時間就不一樣。一部電影幾小時,而我們一部劇要多長時間?除非(和美劇、和電影的)製作工藝、時長、流程都一樣了,能力談得上「對標」,否則就像安卓和蘋果系統,沒有可比性,一代一代更新只是在自己原有根基上的創新。

而且我認為連續劇也無需刻意像電影,首先「電影質感」這種說法也比較奇葩,我也見過拍的很差的電影。這二者沒有什麼可比性,(不管拍電影還是連續劇)還是得依據自己的題材定,像《摩登家庭》、《武林外傳》,固然是連續劇,但我認為對於這個題材而言,他們的拍攝伎倆就是最好的。

鳳凰網娛樂:《長安十二時間》的口碑爆棚是從服道化開始的,其實從去年《延禧攻略》等連續劇開始,觀眾越來越注意到畫面、服裝等製作向的東西,你對此怎麼回應?

曹盾:我認為去年的一些劇得到熱議可能是行銷手段、宣傳手段的領導。「品德劇」、「良心劇」這種主流的宣傳手段差別於以前說「大製作」這樣的名詞。但我們這部劇是沒有前期宣傳就播了,沒法談這些(宣傳行銷)東西。觀眾看到說好,很有可能是因為每一個中國人的情懷,就像(外國人)對自己的羅馬文化、法老文化是自滿的,唐代文化在中國也是深刻人心的。第二可能是因為這部戲隻播了12集,情節還沒有完全打開,大家不知道這部劇到底好不好,就只能先就一些第一印象的(畫面、服裝)分享、探討。

具體是不是「良心劇」,只能等連續劇全播完了再看觀眾的反應。觀眾的勉勵我們是很開心的,但是自己不能迷掉在其中,作為一個創作者,還是要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要尊敬觀眾。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