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今年有很多大IP小鮮肉的劇撲街了,但最爆的劇讓所有人都大跌眼鏡,就是《娘道》。
相信關於這部劇,很多人早已有所耳聞。
一邊熱度爆表,大比分領跑第二名,拿下了兩個黃金檔衛視的收視冠軍,連平時從不關心家庭劇的年輕人都在討論它。
圖片來自衛視那些事兒
一邊口碑奇爛,豆瓣只有2.6分,86.1%的人給了最低分,堪稱教科書級的「腐朽女德班教學現場」,《中國婦女報》直接批它是把「把毒瘤扮成了鮮花」。
《娘道》豆瓣評分截圖
中國婦女網官微截圖
名場面:一言不合就下跪。
名台詞:我要給你生兒子!
面對大家的瘋狂吐槽,導演郭靖宇發了一篇微博長文講述這部劇曾經的遭遇,稱在開播之前被某衛視要求找「大神」買收視,價格高達每集90萬,不買就不會獲得成功,比如《天盛長歌》因為不買收視而遭到了腰斬。
截圖來自郭靖宇導演微博長文
導演認為是自己拒絕了這個行業「潛規則」,所以《娘道》也遭到了報復,得到大量差評是「有組織的黑」,大家批評的那些封建落後思想,他也在批判的。
截圖來自郭靖宇導演微博長文
炮轟收視率造假,指出行業亂象固然勇氣可嘉,但怎麼看都覺得他對自己的作品還是有些避重就輕。
畢竟《娘道》的導演郭靖宇,以前也拍過不少年代劇,比如《鐵梨花》、《紅娘子》、《打狗棍》等等,口碑都沒有這麼慘,甚至還有8分多的佳作。
為什麼這次的《娘道》掀起如此的軒然大波?造成如此兩極的口碑分化?
這其中不只有電視劇的本身問題,也是審美分級的現做到狀。
首先毋庸置疑,《娘道》是個集各種奇葩劇槽點於一身的大奇葩。
里面的女主角柳瑛娘,竟然難得的攢齊了「封建苦情」「聖母白蓮」「開掛瑪麗蘇」等等所有年輕觀眾最討厭的俗套光環。
她苦逼,天天三從四德重男輕女,卻還是受到各種封建思想花式迫害,從小被祭河、嫁人被宅鬥、丈夫掛了、孩子丟了,自己還被土匪抓了……從頭哭到尾,堅持逆來順受不反抗。
她搶手,劇中所有的男人都愛他,丈夫的親弟弟愛,丈夫的結拜兄弟也愛,土匪頭子對她一見鍾情,軍隊將領也要娶她……可惜她的心里只有一個男人,她兒子。
最神奇的是,她還是體質滿格的天選錦鯉,什麼投河、難產、摔懸崖都是小case,胸口中槍都能滿血復活……背著老人小孩走山路,連精壯土匪都追不上。
除了價值觀、劇情邏輯時刻掉線外,女主角分不清是哭是笑的僵硬演技,和一秒把人變沒的尷尬特效也相當趕客。
但這些都不是重點,真正耐人尋味的是導演郭靖宇曾經提到的一句話——「這劇根本就不是拍給年輕人看的」。
「我是個年輕的老導演,從事藝術工作28年了,從第一天起講的就是為人民服務,人民包括很多坐在電視機前的中老年觀眾,他們不會上網、不會付費買視頻網站會員,如果都去為年輕觀眾拍戲,他們在電視上看什麼呢?我不反對為收視率服務,但我覺得為人民服務更高級。」
在網上瘋狂批評的你們,根本不是人家的目標群體啊!
《娘道》就是一部專為思想傳統、觀念固執的老年觀眾量身定制的逆襲爽劇啊!
故事年代和主題價值觀,契合了老一輩人的生活背景和思想觀念。慢到仿佛自動開了0.5倍速的台詞節奏,也照顧了老年人的看劇習慣。
更重要的是,在年輕人看來太過狗血的橋段,在老年人眼里卻是必不可少的「精彩」,什麼婆媳對峙啊、捉奸偷人啊、手撕鬼子啊…《娘道》里面全!都!有!
前面虐得有多慘,後面笑得就有多歡,一步步逢兇化吉喜提大團圓的瑛娘,在爺爺奶奶眼里就是個大女主好嘛!
只不過,引發輿論崩盤的是個巧合——國慶假期。
給這劇差評的時間點大多集中在10月上半旬,而這里面又有很多是國慶回家,被迫和長輩一起看了這劇才驚訝的發現,都8012了電視上竟然還有這種一鼻子塵土味兒的存在。
這種因「三觀不合」造成的代際割裂感,並不是第一次出現了。
比如今年年初的票房黑馬《前任3》,以豆瓣5.5分的評價砍下近20億票房,口碑兩極化程度簡直不輸《娘道》,有人喊著「俗」「尬」「爛」,也有人為它流淚N刷。
《前任3》豆瓣評分截圖
在過去幾年的大銀幕上,像這樣「票房很高但口碑分化」的案例大把大把,《情聖》、《小時代》、《西虹市首富》……都是如此。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
因為真正光怪陸離的不是奇葩影視劇,而是現實本身,《娘道》們大行其道的背後,是審美分級已經到來。
審美分級又是怎麼形成的呢?
01
平台受眾的急劇變化
在一家老小圍著一台電視機的年代,電視節目少,有什麼看什麼,什麼都一起看。但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電腦、平板、手機和院線逐漸取代了單一的電視螢幕,留下來在家乖乖看電視的只有年長的那一輩人。
從而形成了「我們抱著手機刷網劇、美劇、日韓劇,他們守著電視看抗戰、宅鬥、年代劇」這樣井水不犯河水的局面。
因此,很多電視台已經放棄年輕觀眾,開始迎合中老年人的胃口。
02
學歷造成的審美差異
不管你承不承認,在中國受過高等教育的人還是少數。
根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大陸在1982年接受高等教育人口僅為443萬,1990年增加到1576萬,2000年增至4402萬,2010年進一步增至1.18億。到2015年,高等教育人口達到1.71億,占全國總人口的12.4%,每年提高不足一個點。
雖然人無三六九等,但學歷帶來的差異包括並不局限於三觀、認知、審美、眼界、需求……
你以為大家都喜歡聽周杰倫,但大街小巷廣場上放的更多的音樂其實是鳳凰傳奇。你以為大家喜歡到知乎上看精英的故事,但更多人每天刷的其實是快手上的土味老鐵。
那些你以為「很low」的通俗文化,其實就像拼多多一樣沉淀在最基礎的受眾群體里。
03
小鎮青年的飛速崛起
小鎮青年一般指來自於三四線城市及以下的年輕觀影者們。能抓住他們的胃口,就有極大概率變成爆款。
比如之前提到的票房黑馬《前任》系列,根據電子售票平台的數據顯示,《前任3》的票房收入,確實都是來自於二三四線城市的觀眾在看,一線的票房占比只有12.3%。
截圖來自貓眼專業版
電影里那些「女人的黃金期只有幾年」,「給女人花錢的男人不一定愛她,但不花錢的男人一定不愛她」等等感情金句,可能對於很多人來說不敢茍同,但這確實是大部分小鎮青年的感情觀。
那些看似狗血抓馬的劇情,恰恰滿足了他們在平淡生活中對感情濃度的期望和需求,一如快手上情感小劇場的存在一樣。
另外, 2018年前三季度城市電影票房數據顯示,雖然北上廣深的市場廣闊,但增速已經被二三四線反超。
圖片來自電影票房吧
可見相較於忙碌的大城市青年,小鎮青年可支配收入與薪水收入的相對比例高且閒暇時間多,文化產業競爭環境也相對比較寬鬆,娛樂消費市場潛在發展空間較大。
04
不同地域的文化差異
大陸幅員遼闊帶來的生活文化差異,在影視劇作品上的影響是不可避免,這一點在喜劇片上表現得尤為明顯。
北方觀眾,一般難以get無厘頭、粵語語境帶來的笑果,最典型的案例就是《春嬌救志明》,當時廣東的票房收入占全國總收入的38.7%,而遼寧的票房占比僅為1.5%。
而南方觀眾,也不習慣相聲包袱、東北話語境下的笑點,像《煎餅俠》、《祖宗十九代》這類喜劇片明顯在北方更吃得開。
05
互聯網造成的信息繭房
人們總是習慣性被自己的興趣引導,從而對「順眼」的事物格外關注,而互聯網時代的內容算法技術則加劇了這個狀態的變化。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自己日常生活中無論是看頭條新聞,還是購物看劇,現在系統都特別人性化,會為每個人的興趣定制專屬的內容推薦。
事實上,信息時代的每個人都活在大數據「猜你喜歡」「為你選擇」的世界里。
你以為你看到的是世界?其實你只看到了自己以為的世界。
在這個多元化的世界里,影視劇已經不能用單純的「流量」「口碑」等標準來衡量。
因為A眼里的垃圾,可能是B眼里的神作;A習以為常的三觀,在B眼里可能不可理喻;A趨之若鶩的熱點,B可能完全不感興趣。
這不只是三觀的交鋒,更是不同生活方式下審美分級的結果。
根據不同的市場定制不同的產品本沒有錯,但影視劇並不單單是商品。
可能觀眾不在乎影視劇的價值觀,但影視劇的價值觀卻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觀眾。
根據電視劇《娘道》宣傳所言,該劇主旨就是展現母愛的偉大與無私,即所謂的「哺而無求,養而無求,舍命而無求」的娘道。
但歌頌母親,就一定要把她放到最壓抑的時代虐個死去活來嘛?
更重要的是,在經歷不公的壓迫磨難後,這位母親並沒有怨恨那個時代,而是把幸福的結局歸功於自己恪守「娘道」。
讓一個跪著的女人,懷抱不合時宜的三觀,成為人生贏家,導演你真的是在批判封建思想嘛?
也許在部分觀眾看來,這劇是記錄了過去的真實,迎合了長輩們的娛樂需求,但《娘道》的創作者無疑是在投機取巧中迷失了自己。
都說速食時代,無暇品味,但對於影視劇的把關而言,我們在大喊救救孩子的同時,是不是應該也要救救老人呢?
/ MORE /
這年代,女明星轉型只剩這一條出路了?
寶藏男孩郭京飛,真好
日本的新娘命運多舛?女主角總患些奇怪的病
《寶貝兒》好嗎?侯孝賢告訴他堅持自己就是好
少女「人肉」百部iPhone闖海關,竟是為了這事!
在平遙,賈樟柯與杜琪峰都聊了些什麼?
/ HOT /
文淇|土豪|姚晨|廖凡|單壓
動物園|20|影|哭暈
44|黑科技|黃渤|戲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