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作者/王彥心 編輯/賈陽
影視OST市場已然迎來「吸金潮」。
首先是資本層面的大動作。6月23日,世界三大唱片公司的華納音樂集團宣布,戰略投資國內影視音樂公司——完美青春OST,持股20%,未來二者將在國際藝人資源以及優質片方資源等層面展開合作。
具體個案層面,國產影視OST《陳情令》的大賣則讓市場眼前一亮。其付費數字專輯在各個平台目前共計售出了1200萬元的成績,打破了國產影視OST的暢銷記錄。
在大多數人的感知里,影視音樂,似乎只是一門「小生意」。但如今,國內各大音樂平台的年終金曲排行榜上,影視音樂常常能占據「半壁江山」,這讓華納等全球性的大公司,也不得不重視這一塊細分市場。
尤其是,當影視作品熱度過後,不少影視金曲依舊不斷被收聽、播放,這對於版權方而言,就意味著細水長流的版權收入。
目前,國內已湧現出了多家專業的影視音樂製作公司,諸如完美青春、聽見時代、奔跑怪物等等,製作也日趨專業。此前娛樂資本論矩陣號河豚文旅(id:hetunwenlv)就曾報導過,董冬冬團隊為《歡樂頌2》一部電視劇精心製作14首OST的故事。
如果說《歡樂頌2》的OST更多還是片方用於免費傳播,那麼,《陳情令》OST在粉絲群體中的大賣,也讓影視OST的商業變現,從單純的B端片方付費,轉向C端消費者付費的模式。
這無疑打開了OST行業的盈利「天花板」。
華納收購完美青春,
本土影視OST公司的進化論
提到完美青春OST這家公司,也許很多觀眾都很陌生,但提到《紅海行動》《悟空傳》《烈火英雄》等電影的OST,就會恍然大悟。這些作品背後的操刀者,正是來自完美青春的CEO劉碩。
2016年,曾經在唱片公司工作過近十年,又做過平面宣傳和藝人經紀的劉碩,在《野子》這首歌IP化的啟發下,成立了完美青春OST這家影視音樂製作及行銷公司。在當時,影視音樂市場還處於野蠻生長的初級階段,影視公司想尋求音樂製作時,只能自己去找音樂製作人或者公司,而音樂人又不懂版權和經紀事務,其間所消耗的時間和溝通成本巨大。完美青春OST的誕生就承擔了這個「服務者」的角色。
公司成立後,完美青春OST分為四大業務板塊,項目部、音樂製作部、版權部、宣傳部。從一部影視劇的籌備、開拍到製作,完美青春OST都可以從音樂上提供全程服務。據劉碩透露,音樂版權收入目前能占據完美青春業務收入的50%。
“影視音樂市場逐漸起來了,OST已經占據了音樂榜單的半壁江山,而90後他們是榜單聽眾的主力群體,就證明這個市場是很大的。”
當下的影視音樂市場,相比劉碩2016年剛創業的時候,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不僅各平台的音樂榜單上,近乎一半都是影視原聲帶;同時影視音樂作為電影行銷中「打頭陣」的一環,對於影片氛圍和氣質的營造,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目前市場上,各方對影視音樂的投入都在逐年上升。
「音樂之於電影,越來越不可或缺。好的OST不僅可以烘托影片氛圍,更能為影視宣傳帶來肉眼可見的成果。比如田馥甄為電影《後來的我們》演唱的插曲,就引起了極大的關注,該MV物料一經發布,當天僅貓眼平台就新增幾萬的想看人次。」
而綜藝市場,也越發重視音樂在其中的重要性。根據娛樂資本論矩陣號河豚文旅(id:hetunwenlv)觀察,目前在許多音樂綜藝節目,主題曲已經成為出圈的利器,比如《創造營2019》的主題曲《喊出我的名字》,《偶像練習生》的主題曲《ei ei》等,都會優先於節目內容進行傳播。
當問及如何看待音樂類綜藝的火熱,劉碩坦言說更賺錢的還是綜藝節目,因為投資體量大的原因。
此番與華納音樂的合作,在劉碩看來價值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華納音樂在全球範圍內的影響力,可以反哺其國際藝人資源;另外就是影視音樂作為一個新興的垂直領域,與傳統唱片公司合作後,更有利於與音樂或影視平台的合作。
之前幾年,華納音樂在華的擴張步伐頻頻。
2014年收購了香港唱片公司金牌大風,同年又與騰訊音樂達成版權戰略協議。從2017年起,華納音樂開始在國際上布局流媒體平台,此番華納音樂將目光瞄準國內影視OST市場,也是看重了影視音樂未來巨大的市場潛力。
由於國內的音樂平台一直較為強勢,影視音樂作為一個新興的垂直領域,OST公司過去在版權合作上可能處於劣勢姿態,借由華納音樂的影響力,或許可以有效增加完美青春的談判籌碼。此外,完美青春也想探索OST音樂會等新玩法。
把OST做成粉絲周邊,
《陳情令》的變現實驗
7月8日,《陳情令》國風數字專輯在發布的一小時內,銷售額就突破了75萬,在上架九個小時以後,銷售額突破了300萬元,創造了騰訊音樂國內影視原聲帶類別的歷史最好成績。
目前,《陳情令》數字專輯在全網各平台的銷售額已經達到了1200萬元。可想而知,隨著劇情的熱播,後續的歌曲陸續放出,銷售總量的天花板將不可預期。
上一次影視OST在中國有如此影響力的,還是風靡亞洲的韓劇《孤獨又燦爛的鬼怪》原聲帶,在QQ音樂上共銷售出了2704萬的成績。而國內的劇方雖然縷縷嘗試OST付費,卻一直效果不佳。
「其實《陳情令》OST的玩法在偶像圈子中並不新鮮,我們是把大家通常會當做物料的東西,非常用心的去做,然後大膽的拿去賣了。」在接受資本論採訪時,《陳情令》的出品公司新湃娛樂經紀總裁LUFFY表示。
LUFFY認為,過去影視音樂更多是充當物料的角色,他想打造的與他們不同,是一張能盤活粉絲的”周邊產品”。
2015年底,當新湃傳媒拿到《陳情令》這一IP之後,就對其進行了深入的剖析。黃喜注意到《陳情令》跟其他作品不一樣的地方是,里面的人物群像十分鮮活,且支線劇情縱橫交錯,每個人物形象都非常飽滿。
由此,LUFFY決定打造專屬於每個角色的定制單曲,而音樂專輯,也從一開始就被定位為IP開發產業鏈上的一環。其核心是,一切都是圍繞劇中”人”出發的。
從《陳情令》目前專輯的17首歌上,可以直觀看出,每一首都貼合了劇中人物的生命軌跡,歌曲就像是角色命運的二次延伸,歌詞就像一個個人物的生平簡介。
比如,劇中的人物溫情雖出身於反派陣營,卻醫者仁心不沾鮮血,目前播出的戲份,她即將在金陵台赴死,遺憾的是,她在劇中卻少有機會表白自己。而在她的個人單曲中,藝人高秋梓細膩的聲線,將溫情生平如倒敘般展現,一個重情重義的溫情就這樣,再次進入到觀眾心里。
在《陳情令》中,林海操刀主題曲去配樂部分,新湃團隊負責12首角色曲。為了讓歌詞更好的貼合劇情,《陳情令》所找的作詞人不一定是行業非常有名的,但要求卻一定是通讀過故事,對人物性格十分熟悉,LUFFY說,甚至連《陳情令》總制片人楊夏都親自寫了一首歌詞。
從調動粉絲經濟的玩法上,可以看出《陳情令》借鑒了許多偶像藝人沖專輯銷量時的獎勵機制——解鎖福利。
比如每購買1張專輯,就可以隨禮獲得一張獨家高清劇照。每購買3張專輯,就可以聽到配音演員CV所演繹的經典台詞。每購買5張專輯,就可以解鎖藝人的獨家花絮。
這種機制與流量藝人付費專輯的玩法如出一轍,出現了很多粉絲購買幾十上百張專輯的打榜行為。在娛樂資本論矩陣號河豚文旅(id:hetunwenlv)所在的粉絲群中,一人購買5張專輯已經成為標配,餘出部分大家會把鏈接髮到朋友圈讓路人免費領取,在某種程度上,就像充當了一部劇集的”自來水”。
這種模式的優勢在於,普通人通過一首歌去了解一個歌手的門檻是很高的,但是通過聽音樂,對一部劇產生興趣的成本卻是很低的。這在無形之中,既撬動了粉絲經濟的同時,也為劇方的宣發節省了成本。
復盤一下《陳情令》OST的所有玩法,就能看出做這張專輯的思維並非只是簡單的宣傳曲,而是在用做產品的思維,將其變成IP產業鏈上的一環。
《陳情令》數字專輯的製作成本,刨去音樂人林海的部分都已經高達幾百萬。如此高成本的投入,這在國內劇集製作方中還是不多見的,無異於一場「冒險實驗」。
而將產業鏈由「OST製作方——片方」延伸到了「OST製作方——片方+受眾」,這種面向C端受眾的商業模式,也是目前視頻、音樂等內容平台、創作者積極拓展的變現管道。
華語影視OST生態的當下與未來
放眼國內OST市場,《陳情令》OST的做法,實屬孤例。
此前娛樂資本論矩陣號河豚文旅(id:hetunwenlv)曾經就《歡樂頌2》的OST製作,採訪過知名音樂人董冬冬。在當時的採訪中,董冬冬表示,市場上國產劇對音樂的投入,很多都沒到1%,更不要談把OST拿出來賺取額外收益了。
在好萊塢健全的影視工業體系下,後期音樂預算一般占據總成本的8%。像《玩命關頭》《復仇者聯盟》這類的商業大片,配樂水準都可以媲美主流藝人單曲,同時音樂人與製作公司之間5:5的版權分成,這種制度保障也給了音樂人以生存空間。
華語影視OST市場的發展相比歐美雖然仍處於起步階段,但是從版權合作的迭代形式上,已經可以窺見其變化趨勢。
據此前娛樂資本論矩陣號河豚文旅(id:hetunwenlv)的調查,國內目前OST片方與音樂製作公司有以下三種合作模式:
音樂製作公司承擔製作成本,劇方擁有歌曲使用權,不用支付版稅,但歌曲版權歸屬於製作公司,該公司靠音樂平台的保底分成做到收益;
劇方出資做OST,歌曲版權歸屬於劇方,製作公司只做承制,版權保底收入歸劇方。
混合前面兩種模式,版權歸製作公司,歌曲使用權歸片方,收益分成雙方共同所有。收益分成也是共同所有,這樣也能最大程度的激勵雙方一起做好音樂。
在此前,在市場上大部分音樂人為劇方製作時也是「版權買斷」的一錘子買賣,不能收獲長期收益,音樂人的處境,一度處於比較邊緣的位置。
以林海為例,之前雖然做過諸如《大明宮詞》《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等知名配樂,但是在微博中林海卻也表示飽受侵權的苦惱。
但在此次《陳情令》專輯中,林海顯示是出品方之一,新湃娛樂經紀總裁LUFFY表示,在詞曲方面保留了林海的版權收益,也就是說出售的專輯中林海會獲得版權分成。
近期,娛樂資本論矩陣號河豚文旅(id:hetunwenlv)再次聯繫了董冬冬,他也表示,近兩年大的版權環境正在變好,老歌被電視台、綜藝、電影使用大部分會聯繫作者得到授權,如果新歌授權給音樂平台上線,也會得到相應的預付和後期分成。
但是一些小的音樂製作人卻有著自己的擔憂,一家為諜戰劇配樂的音樂人向娛樂資本論表示,近兩年來版權整頓後,音樂人的生存環境的確是得到了改善,但是影視行業從去年開始的稅收政策等限制,也會波及到影視音樂人,可能此後會造成頭部公司發展態勢良好,而小工作室生存環境艱難的情況。
從平台的動作上也可以側面印證其趨勢,騰訊音樂去年成立的影音+聯盟,日前宣布進入新階段之後,也會為合作夥伴提供定制服務,包括為影視OST尋找更適合的詞曲作者、歌手等等。
當談及影視音樂行業是否已經形成「馬太效應」,劉碩的回答是肯定的。她認為此前OST市場還處於1.0時代,影視音樂作坊式的比較多,而目前整合型公司越來越多。影視音樂已經迎來2.0時代。
就像完美青春OST,就是一個為電影人和音樂人搭建橋梁的”服務型”公司,幫助雙方解決經營,版權糾紛等雙方面的問題。隨著影視音樂這個垂直領域的發展,此後這類細分公司會越來越多。
>影視OST「吸金潮」?華納投資完美青春,《陳情令》專輯熱賣120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