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文|kaola
一邊抱著ipad追著肖戰、李現,瘋狂舔屏,一邊穿梭在鳥巢,揮舞著熒光棒嘶喊著倔強,處在對立面的流量與經典,似乎有著明顯的楚河漢界,但左手肖戰,右手五月天的追星一族卻比比皆是。
當蔡徐坤、鹿晗不再屠榜,大IP+小鮮肉不被買單,流量失靈了嗎?倘若與以往相比,它確實沒有那麼靈了。經典又回歸了嗎?其實經典永遠都是經典,只不過早前被一時的流量風浪所蓋過。
流量與經典的交戰,或許只是那時輿論的喧囂。對於追星女孩來說,流量即顏值,哪里火追哪里,經典即青春,其承載的是對流逝時間的回憶。而這或許是流量失靈、經典不落幕的底因。
星粉關係流量不濟 流量的高熱度,離不開那一群群的追星女孩兒,但她們大多非唯粉,唯粉與毒唯的數量只占一小部分。 誰火就追誰!顏值即正義。 為什麼追吳亦凡?帥。為什麼追鹿晗?好看。為什麼追肖戰?可愛。就是這樣的輕易「愛」上了。 流量明星靠顏值輕易圈粉,而顏值這層技術,含金量並不高,最直給卻也最容易被篡奪。就像瑞幸咖啡最開始以不斷虧錢補貼作為主要手段占領市場一樣,高效卻始終無法構造自己的壁壘,在市場上殺出一條血路,而流量明星靠顏值輕易圈粉,缺少自身實力打造的壁壘,一旦有新的對手進來,他們便面臨淘汰。 如今工業化造星以每年400個的速度生產偶像,已不再「年輕」的初代流量們也難免陷入困惑。此時流量二字似乎更是成為了一劑毒藥,任何與之相沾邊的事物,一不小心便處於風口浪尖。 過去造就的初代四大流量,如今正在謀求轉型,而轉型路上,他們要麼默默無聞,未泛起較大聲量,要麼就質疑不斷,嘩然一片。 吳亦凡胖了,而且得罪了造型師。曾經的高貴小王子,如今的形象居然和光頭強聯繫到一起!一言難盡的造型,搭配略微發福而又憔悴的臉,「變老」的吳亦凡被吐槽跌下神壇。 彼時的吳亦凡開始擺脫霸道總裁的人物設定投身綜藝,並開始了人設重造之路。「你看這個面它又長又寬,就像這個碗它又大又圓。」就是這樣一句梗,讓吳亦凡與高冷范分離,也讓大部分網友們,與吳亦凡和解。《大碗寬面》成為了吳亦凡出道多年以來,最出圈的音樂作品。 同有韓國練習生基因的鹿晗則沒有那樣幸運。《上海堡壘》的敗直指鹿晗的流量原罪,鹿晗的演技也再度被質疑。而《古劍奇譚》《青雲志》走紅的李易峰,從《微微一笑很傾城》走出的肖奈大神楊洋,他們或走上綜藝之路,或繼續活躍在劇集之中,但卻也失去了當年的聲量。 30未滿,這個對於普通人而言正值年少青春的年紀,對於他們來說已經相當於「中年」。然而,他們既沒能成為一個實力派演員,也稱不上一個資深音樂人,初代流量們仍在不斷變化的娛樂市場里尋找下一個位置。
青春與經典 此消彼長
此時,流量明星失速,而經典似乎開始愈發有力。
五月天的門票真的好難搶,在閒魚上好不容易買的票,想要加價換成更近一點的票,結果都沒有了。一位飯圈女孩吐槽到。
連續三天在鳥巢開演唱會,場場爆滿,即便在流量的巔峰時代,流量明星也做不到如此大的影響力,但是五月天做到了。
一代人已經老去,盼著下課的人已經在等著下班,但五月天依舊年輕。
「我和我最後的倔強,握緊雙手絕對不放,下一站是不是天堂,就算失望不能絕望。」五月天對於粉絲的意義其實早已經超過了偶像的范疇,化作一種精神和記憶。而那些回憶皆是青春,寄托著年少的精神追求。
他們是音樂殿堂的巔峰人物,但他們的音樂卻直接切中了大眾的最底層情愫。每一句歌詞都太像你我。不解散、不撕逼、不負面,純粹玩音樂,強大的號召力卻無過分粉飾,五月天是流量也不是流量,是偶像也不是偶像。
周杰倫演唱會門票,在不到兩分鐘內全部售罄。7月周杰倫與蔡徐坤的粉絲對戰,再次顯示了經典的力量。
當周杰倫微博數據那麼差,為什麼演唱會門票還難買,一則豆瓣留言引發了夕陽紅們的不滿,夕陽紅打榜團與ikun的戰爭就此拉開,3天時間,周杰倫超話破1億,穩居第一,最終ikun以未來將會把重心放在關注藝人的作品和舞台,數據重心轉移至舞台、音樂等理由退戰。
經典依舊是經典,難以超越。
人民日報的評論更是直接說明:兩名藝人各自擁躉的較勁,雖是娛樂「遊戲」,卻映射了時代征候。這不是代際衝突,更無關價值觀斷裂,而是一場聯合致敬,尋找內心深處的寄托。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偶像,一個群體有一個群體的向往,向美好看齊,夯實審美坐標,歲月就無法帶走我們的鄉愁和堅守。
平時看不到這些「經典偶像」的粉絲,他們沒有把五月天、周杰倫推上熱搜,不控評打榜,沒有PB,但只要演唱會一來,分分鐘就搶光。
經典的身上有著這樣一種魔力:即便不認識,但只要聽一次,便會成為他們的歌迷。而喜歡五月天與周杰倫就像喜歡青春時的自己,時間越長,感情越深。
數據失速 市場剛需
流量的爆發源於互聯網的加速,進而開始了娛樂市場的一場大變。
互聯網高度發展的時代,數據思維盛行,當一個個好看的點擊量成為衡量標準,明星本質上就成為了操控流量,流量明星隨之誕生。但在此之下產生的流量明星就像那些五光十色的泡泡,旋即在空中,卻毫無重量。
彼時,互聯網進入下半場,增速變緩,流量之風開始乏力,此刻的流量泡沫要麼破,要麼落地。
初代流量開始「落幕」,偶像養成類節目也是不溫不火,去年的偶像元年,今年便陷入瓶頸,不僅收視率不佳,豆瓣評分更是普遍偏低,難現水花。而從中走出的新生偶像,出道即巔峰。
一個粉絲能為一個愛豆持續發電多久?根據2018年新浪的調查問卷顯示,一年不到就「爬牆」的粉絲占60%以上。也就意味著,當下粉絲與愛豆的黏性並不高,一旦沒有持續的作品和關注度,便會有脫粉的可能。
劇起人火,劇終人滅,流量造星,壽命減半。他們來得快,去得也快,流量造就的明星就像一個快消品。
但即便流量失速,偶像產業也仍是一塊氪金地,市場始終需要偶像。
據艾瑞數據預測,2020年中國偶像市場總產業規模將達到1000億元。有相關調查數據顯示,近七成粉絲都曾為偶像消費。
偶像的剛需,在於普通人能找到自己的感情投射,在偶像身上找到自己想要卻未能做到的影子,因此他們願意為「未滿的自己」發電。而偶像還有一層本質是陪伴一代代人成長,不斷在產生連接中提供正確價值。
左手肖戰,右手五月天,這並不矛盾,就像在讀韓寒、郭敬明的青春文學的同時,也不妨礙喜歡經典名著,但隨著一代經典的老去,市場上也需要更多五月天們的出現,而更具生命力的圈粉路線也在於始於歌聲,陷於才華,忠於人品。
—The End—
出品 | 米瑞文化
總編 | 韓英楠
編輯 | 青禾
校對 |栗子
熱文
張雪迎:期待、享受、滿足,在表演的世界里舞蹈
為什麼你的抖音號始終無法變現?
《樂隊的夏天》:「解藥」還是「毒藥」?
END
合作交流
商務合作|約稿轉載
微信:hanyingnan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