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歷時兩個月,《如懿傳》終於迎來大結局。
這部劇從開播之初便爭議不斷。除了「疑似抄襲」的劇本之外,被推上風口浪尖的還有演員周迅。
對於抄襲這件事,各方眾說紛紜,至今沒有定論。
而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媒體人,在法庭宣判之前,毒藥君無權評判。
至於,演員周迅,看完《如懿傳》,毒藥君確信,她確實被冤枉了。
既然說她是被冤枉的,那就要先有罪名,「冤枉」二字才能成立。
今天,咱們便就社交網路上談論最多的周迅兩宗罪,來聊一聊她。
第一宗罪,角色差。
具體表現為:不宮鬥。
很多人認為周迅接拍《如懿傳》就是一個錯誤。
然而我要說,這是因為很多人誤解周迅,也誤解了如懿。
作為這部宮廷劇的唯一女主,周迅飾演的這個如懿,既不會討皇上歡心、不懂爭寵,又「自視清高」,不願意出手害人。
無論被逼到怎樣的境地,都堅持不宮鬥,確實讓人感到壓抑。
比如,情敵皇后送的避孕手環,她帶了十幾年,差點不能生育。
可她呢,也不「以牙還牙」,最終還是答應了皇上,保全皇后顏面的建議。
不管受到怎樣的誤解,她都只是一句話:「臣妾相信皇上會還臣妾一個清白」。
這讓人多網友不能接受,直呼,我們只想要黑蓮花,請白蓮花走好不送。
你看看《延禧攻略》里的魏瓔珞,首集五顆人頭,從不忍氣吞聲,全程開掛,任何妖艷賤貨到她面前都變成小白鼠,分分鐘被解決。
不僅如此,她的禦夫術更是了得,弄得大豬蹄子乾隆對她寵愛有加。
再看看《甄嬛傳》里的甄嬛,最後不也是一一清算,逆風翻盤了?
誠然,毒藥君也對這種「爽劇」欲罷不能。
因為現實太殘酷啊,我也需要在影視劇里找到打怪升級走向人生巔峰的快感。
這麼一比較,《如懿傳》里的如懿戰鬥力顯然太弱了。
另外,如懿真的是一朵白蓮花嗎?
並不是。
所謂白蓮花,是指忍氣吞聲,不反抗,默默忍受,用「忍讓」和「無條件的自我犧牲」來獲得其他人的認可。
典型代表,《娘道》女主。
請注意,白蓮花的最終目的是獲得他人認可。
可是如懿恰恰相反,她所有的決定不是基於「期待認可」,而是守住本心。
「不害人」是如懿的底線。
從這個角度來講,如懿不是戰鬥值低。
而是,她的反叛更徹底。
皇上問如懿,你會算計人嗎?
如懿回答,如果有人想欺負她、害她,她必然不會坐以待斃,會自保。如果這是「算計」,那麼她會。
你看,紫禁城的紅牆里每時每刻都在上演著明爭暗鬥,似乎「謀求算計」已經成了某種潛規則。
它太普遍了。
可偏偏如懿就不,她不茍同於這種活法,即使不能改變世道,但起碼不會同流合污,成為人渣去害人。
就像周迅說的:
「我希望觀眾能夠從看《如懿傳》這個角度去看到宮鬥有多殘酷,而不是去學習。」
大結局里,如懿的死對頭魏嬿婉的罪行終於被揭發。
魏嬿婉掉進了如懿設下的局,而她之所以會入局還是因為自己的貪念。
魏嬿婉伏法之後,如懿只做了一件事,就是為所有被魏嬿婉害死的人做了一道經幡,然後把這些經幡送到魏嬿婉面前,讓她好好看看,自己究竟害死了多少無辜的生命。
鏡頭一轉,此時的如懿並沒有表現出大快人心或是如釋重負,而是默默說了一句:「可是那些去了的人到底還是回不來了。」
當如懿被誤會和侍衛凌雲徹有染時,好友海蘭私自以如懿之名賜死凌雲徹。
如懿沉默良久,說了一句:「我知道你這麼做是為了我,可你不該這麼做。」從此很長一段時間里疏遠海蘭。
《如懿傳》看到最後,太后甄嬛道出了如懿「不宮鬥」的原因:
「恩寵也好,權勢也好,後位也好,她都沒放在眼里。唯有將情分盡到底,求一個善惡有報,生死無冤。哀家在這宮里苦熬了一輩子,與如懿這般,保留一絲本心,哪個是真自在呢」。
一個人的行為一定是出於合理的動機。
以往的宮鬥劇女主之所以執著於爭寵,貪心點是為了「權力」,前朝後宮,為了自己的榮華也為了家族的榮光。
不貪心的,為了活下去,也得爭一爭。古時候女性沒有經濟來源嘛,生兒育女相當於勞力績效,是一種謀生手段。
而如懿更像是一個「理想主義者」,或者說有些「精神潔癖」。
她要的不是權勢、後位。
她要的是公道人心,是深宮規則下的堅守和良知。
這是她不參與爭鬥的第一個原因:為人處世的態度。
另一個原因是:婚姻觀。
對待愛情,如懿想要的東西更純粹,方式也更執著。
怎麼講?
如懿,不像《甄嬛傳》里的甄嬛,四郎(雍正)傷了自己的心,她也可以當斷則斷,再去愛其他人。
而如懿愛的自始至終都是當年的那個「少年郎」。
周迅聊到這個角色的時候說,一生一世一心人是這個人物的核心。
舉個例子。
如懿斷發那場戲里,兩個人其實是在討論一件事:在這段婚姻里,在歲月的打磨下,雙方都發生了改變。
如懿說:「皇上與臣妾曾經結發為夫妻,如今臣妾斷發為祭,給去了的青櫻和弘歷」。
這就是如懿的精神潔癖,從一而終的「一」,是靈魂,而不是某具體的人。
對待婚姻,如懿這個人物又被賦予的現代女性某些獨立的氣質。
她出生的環境讓她明白爭鬥也厭煩爭鬥。所以她無意成為皇后,但是因為她的命運,她愛的男人成為了皇帝。
在劇中,如懿死前,回憶往事,發現支撐自己走過來的是皇上當初的那句話:
「萬人之上,無人之巔,朕孤單得很,到朕的身邊來。」
都說「母儀天下」,最重要是一個「賢」字。
可什麼又是「賢」呢?是對君王百依百順還是箴言勸誡?
歷史上,皇后烏喇納喇氏命運的轉折點就是那次南巡,其中流傳最廣的就是江南獵艷說,皇上留戀杭州煙花女子,皇后再三勸說無效,矛盾激化。
《如懿傳》借由這個傳說完成了如懿和皇上這段婚姻最後的決裂。
所以,相較於那些討好獻媚的宮鬥女主,如懿這個角色更獨立。
就像導演汪俊說的:
「《如懿傳》是對封建帝王式婚姻的控訴」。
周迅本人對於這個角色的理解也很深,忽然演技翻車?
當然不可能。
所以,周迅第二宗罪:演技翻車,也很冤。
《如懿傳》開播之除,關於周迅「裝嫩」的罵名便不絕於耳。
毒藥君同意,少女時期的如懿讓年44歲的周迅去演,從觀感上來講確實有些違和。
可是,劇情往後走,毒藥君就越是嘆服周迅的演技。
首先,體驗派演法,絕不用一個表情蒙混過關。
比如哭戲,每場都哭,都不一樣。
當被心愛的人誤會,慘遭掌摑時,周迅是這麼演的:委屈、不解、傷心全在眼神里。
當知己受到牽連,從臣子變成太監,周迅表現出的是心如刀絞的悲憤與愧疚。
再來看周迅是怎麼生氣的。
好姐妹海蘭被冤枉,面對位分比自己高的高貴妃,周迅表現出的是正面剛,滿心不服氣。
眼神就是在說:動我可以,敢動我姐妹,我跟你沒完。
而到了皇上這里,看到心愛的「少年郎」竟然為了個人的臉面和名聲讓無辜的人(貼身丫鬟惢心)受冤枉,周迅又把這個人物內心的不解和失望寫在臉上。
當所有的失望積壓到最後,同樣是爭吵,斷發的那場戲里,周迅的眼睛里已經沒有了對皇上的不解,而更多的是對這段感情和人生的疲倦和憋悶。
演員最重要的是信念感,所有的感情都不可能是單一的,要投入進去才會演出情感的層次。
有人形容周迅演戲「綿里藏針,內里強大」,毒藥君覺得很貼切。
如懿這個人物,從不忿、到失望、再哀莫大於心死的淡然,越往後看越有韻味。
大結局中,有一場戲是如懿終於沉冤得雪,皇上放下身段向如懿示好。這個時候的如懿已經病重,也對一切不再留戀。
周迅是這麼演的,二人相見,她淡淡一笑,然後行禮,沒有愛也沒有恨,只有陌生感,距離感。
角色和演員之間本來就應該像是過命的兄弟,只有演員把自己完全置於角色的境遇之中,深度相信,觀眾才會相信。
周迅在進組之初就跟隨劇組學習禮儀。
為了使行為舉止更貼近於角色,周迅特意留了真指甲,這樣即使在脫掉指甲套的情況下依然可以保持古人的習慣。
而為了讓自己走起路來更加遊刃有餘,她也把清宮里的花盆底鞋作為自己的日常。
也正因為這樣,周迅讓自己更像如懿。
《如懿傳》不聊宏大史詩,它只聊大時代里小人物的生存境遇。
盡管這個人物身居高位,但說到底不過是時代浪潮中的渺小個體,也有太多的身不由己和無可奈何。
男權社會下的帝王婚姻,必然造就了無數的悲劇人物。
娛樂至死的時代,一流演員也會被暫時誤解。
但,都會過去。
近 期 熱 點
直接點擊即可查看
闞清子,主角臉,配角命
豆瓣9.1,騷劇回歸,配方升級
人設崩塌,「好男人」吳秀波要涼了
今年最高級商業片,年度十佳真的穩了
國內被罵國外封神,中國第一大片真被冤枉了,嗎?
一年一炮!他說出了爆款的秘密,12條金句刷爆影娛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