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對於我這種又窮又宅的人來說,假期最大的樂趣就是在家網上沖浪,論壇、貼吧、微博逛得不亦樂乎。我想我們對互聯網世界的喜歡更多是來源於志同道合的歸屬感,不管哪一類人,在網路世界都能找到同類,享受思維碰撞所帶來的樂趣。或者見識到新鮮有趣的事物,各色的人,各樣的世界。我曾認為網路世界是一種精神寄托,必不可少的。
不過這段時間,竟然更加感覺到網路的聒噪與無聊。所有人,所有事都不可避免的被娛樂化拿去調侃。當我看到「杭州殺妻案」的新聞,評論全是「化糞池警告」「兩噸水警告」時真的是一陣煩躁。看到發大水洪災的新聞,評論準有「看海景」「撈魚」;看到漂亮的小女孩,評論準有「三年血賺,死刑不虧」,看到這些被幾萬點讚的時候,我開始厭倦整個互聯網。
「一切的公眾話語都日漸以娛樂的方式出現,並成為一種人文精神。我們的政治、體育、宗教、新聞、教育、商業都心甘情願地成為娛樂的附庸,毫無怨言甚至無聲無息。結果就是我們成為了一個娛樂至死的物種」——《娛樂至死》
關於娛樂,我們難道只能這樣墮落了嗎?關於娛樂,我期待著更高級的方式。
或許是現實世界裡人們過於鼓吹「閉嘴」的美德,生活中再大的事都寧願選擇沉默,網路上卻喜歡持續不斷的輸出自己的觀點且不容許反駁。大到中美關係,小到女生該不該穿安全褲,都能引起激烈的爭辯。任何一件無聊的小事,都能是雙方爭論起來的源頭,這倒是非常有趣的現象。
我回憶著,在我初次踏入網路世界的時候是否也是這樣,對所有事都有強烈的表達欲,享受表達觀點以及雙方爭辯的樂趣,我試圖分析我當時這樣做的原因,暫且認為是「刷存在感」的一種吧。每個人都想當點評者,每個人都帶著上帝的視角,然後每個人都變得無比聒噪。
我不能說這些爭論是完全沒有意義的,雖然中間存在著部分偏激,但至少說明人們開始思考了,所以到底是好是壞,我也說不準。不過不論如何我都不想過多關心這些了,因為很可能就介入到了論戰的某一方,我也不是一個三觀非常明確的人,假若再一不小心扯到道德問題上,我十張嘴都說不清,只好時常勸自己,不看不聽不想,實在有人問起某件事會怎麼看時,就盡量躲到安全區以外,免得網路的炮彈轟炸到自己。
前些天,一個女孩子在漫展上穿著JK服裝擺拍的視訊曝光,被紛紛議論火速登上熱搜,視訊中女孩穿著短裙在拍照,被另一位女性站出來指責公眾場合,動作不雅,並聲稱該女孩在給JK文化丟人。
視訊爆出後,評論導向一致指向這個女孩不知檢點。在這一片罵聲中也有少部分人表示這是女生的穿衣自由,不過這小部分聲音很快便淹沒在大規模的辱罵中。隨後該女孩發微博為這件事道歉,同時也報警應對網上的謾罵,並稱自己穿的都是正常的衣服而已。在這之後,一段另一個角度的視訊被放出來,是女孩在擺拍時的正面視角,從這段視訊上看一切都是毫無問題的,更談不上不雅的動作。這個視訊的出現,讓輿論有了大轉變,從之前對女生的辱罵攻擊,到呼籲女性穿衣自由,大喊女權口號,也就幾個小時的時間。所有人又開始亢奮,每個人仿佛都正義凜然。
活在網路世界的人們好像已經喪失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每個人都是隻被牽著線的木偶,稍微動點心思擺動那根線就可以去操控你,而你還以為自己是伸張正義,是為民除害,得意洋洋的炫耀自己的那份「英雄主義」。
於是如今的互聯網仿佛變成了一場場的鬥爭,有人刻意鼓動輿論達到自己的目的,有的樹立人設騙人騙己,有人帶著上帝視角當個吃瓜大眾,殊不知早已充當了這場鬥爭中的一枚子彈。
在我看到的所有網路事件中,有個印象深刻的,大概幾個月前,網路上有位母親在微博上求助,表示自己女兒被老師虐待導致哮喘復發,差點喪命,並配上孩子的圖片。網友一下子炸鍋了,憤怒辱罵,人肉了那位老師,並呼籲一些微博大v、藝人轉發關註該事件。然而並沒有一位公眾人物站出來關註此事,所有有影響力的公眾人物一致假裝看不見,事件持續發酵,熱搜掛了兩天,隨著網友的憤怒值高增,當地警察廳發布了公告,表示該事件純屬捏造,是那位母親和老師有一些私人恩怨,才故意去抹黑捏造的,那些證據圖片也都是合成的。一瞬間所有人都像被打了一拳,每個人都鼻青臉腫,難堪至極……
國內網友總是愛吐槽公眾人物不關心時事新聞,不像歐美國家的明星,會利用自己的影響力為一些社會事件發聲。那是因為國內藝人不確定事件會不會反轉又反轉,不知道自己的表態會不會適得其反,當然不敢隨便站隊。太多藝人在這些事上栽過跟頭,好心不成反倒被網友臭罵,就乾脆不去碰這些。結果就是那些真正需要社會各界人發聲,需要求助的人,不管呼救多少遍,也都達不到該有的效果了。
在這個網路時代下,我當然不會站在互聯網的對立面,當然不是在反對人類的這項發明成果。網路時代的到來是隨著人類社會進步而發展的必然結果,是棄不掉的。而我們作為這個時代的主體,我們應該去批判、去反思、去糾正,只有這樣才能避免成為那隻被牽著線的木偶。
晚安。願我們的時代是最好的時代。
>關於娛樂,我期待著更高級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