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歲劉德華罵女兒上熱搜:孩子學習的苦,有多少是父母帶來的?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原創首發:積木育兒

  

  01

  61歲劉德華老來得女,在眾人眼中一直是個疼女兒的好爸爸,沒想到前陣子也「翻車」了。

  他對媒體自曝,停工期間陪女兒上網課,輔導她學習被氣得直罵人!

61歲劉德華罵女兒上熱搜:孩子學習的苦,有多少是父母帶來的? 娛樂 第1張

  要知道,劉德華可從來不是虎爸,平時幾乎都對女兒千依百順。

  日常陪娃,多半是這種自拍、賣萌、嘟嘟嘴模式:

61歲劉德華罵女兒上熱搜:孩子學習的苦,有多少是父母帶來的? 娛樂 第2張

  沒想到呀,遇上孩子學習,也被迫切換到了癲狂模式。

61歲劉德華罵女兒上熱搜:孩子學習的苦,有多少是父母帶來的? 娛樂 第3張

  我理解父母們在輔導孩子學習上的難。

  這個社會真的很容易讓父母焦慮,連家底雄厚的明星家長如今都失守了。

  但是,我仍然想說的是,其實很多時候,孩子在學習上的困難,是家長親手制造的。

02

別怕孩子學習上的「毛病」

  記得網上曾經熱傳這麼一幕:

61歲劉德華罵女兒上熱搜:孩子學習的苦,有多少是父母帶來的? 娛樂 第4張

  這個小男孩正專心地在牆上練習「打擊樂」。

  下一刻,他還會專註地借門練習「手臂力量」。

61歲劉德華罵女兒上熱搜:孩子學習的苦,有多少是父母帶來的? 娛樂 第5張

  沒錯兒,這就是一個孩子寫作業過程中各種「摸魚」的畫面。

  但是我想問的是,你在工作過程中會「摸魚」嗎?

  反正我會。

  我們畢竟是人,不是機器。偶爾跑個神、看起來有點磨蹭,本來不是什麼大問題。問題在於,父母把它放大,變成一個問題。

  我身邊就有這樣的例子。

  一個媽媽的女兒在讀小學三年級。她經常為女兒寫作業的狀態發愁。

  在這位媽媽口中,這個女孩好像一遇到一些麻煩的題目,就抓耳撓腮,或者玩去了。

  媽媽說,看到這樣的場景她就火大,就覺得很生氣,就忍不住要去吼孩子。

  結果呢?孩子寫作業越來越愛墨跡。年級越高越明顯。

  媽媽問:「為什麼我孩子對學習有這麼強的畏難情緒?我到底該怎麼辦。難道就不會打起精神,或者稍微去想想辦法嗎?比如不會的就開口問啊……」

  在講述女兒的問題時,媽媽的臉皺作一團。

  我反問:「你自己有畏難情緒嗎?我的意思是,你作為媽媽,面對孩子有畏難情緒的時候,你心裡有畏難情緒嗎?」

  媽媽愣了片刻,答:「有。我很怕看到這樣的場景,除了吼她,我不知道該怎麼辦。」

  問題的根源就在這裡了。

  原本她可以有更好的方法去陪伴孩子的。可在應用那些方法之前,她和孩子一起,都被情緒給困住了。這導致母女二人都陷入畏難情緒中,無法行動,缺少力量感。這才是真正的難題所在。

  因為太害怕畏難情緒,看不得孩子拖拉的樣子,把它當做敵人,太急切地去評判,去下結論,去認定孩子怎樣怎樣不行,甚至會預測到我這孩子這樣下去未來是不是就完蛋了等等,於是,在大人的評判下,孩子沒有機會去認識、了解和厘清自己內心的難題,只會倍覺壓力山大。

  反過來。

  若我們減少對孩子學習狀態「不佳」的關註度,至少不要輕易去吼叫打罵孩子、或者給孩子貼標簽。

  這樣一個看似不作為的、中立的、不評判的態度,其實會傳遞給孩子一個信號,你這樣子也是正常的,不必有太多負擔的。

  在這樣接納的基礎上,再詢問孩子需要怎樣的幫助。去求助同學、老師,或者課外報班都是可以的。

  我們要去信任孩子,一定能夠克服困難。而在孩子果真克服了自己的情緒狀態完成了作業之後,我們有必要去肯定孩子過程中的努力。這就有助於孩子下次表現得更好,更努力。

  從心理學角度說,一遇到困難就發怵和回避的孩子,他們內心都缺乏力量和支撐。而好的親子關係,能給孩子最好的力量和支持。

61歲劉德華罵女兒上熱搜:孩子學習的苦,有多少是父母帶來的? 娛樂 第6張

03

懂得留白

  也有一種孩子,他們學習起來非常努力,一點兒摸魚的小動作也沒有,但是學習成果卻並不盡如意。這背後同樣跟父母的錯誤陪伴有關。

  譬如,一個很用功的家長,有一個很用功的女兒。女兒在讀五年級。

  這個寒假,她們一如既往地忙。忙著上各種補習班,忙著完成各種假期計劃。然而,假期末尾的小測試成就出來,連補習班老師都忍不住搖頭。

  媽媽疑惑地問:「我也不要求她能夠名列前茅。就是覺得她平時好像明明會的題目和知識點,到了考試就不會做了,就發揮不出來了。這到底是為什麼?」

  問題就出在她們的「用功」上頭。

  我曾經數過,最高峰期,這個女孩的興趣班和補習班加起來,將近有十個。

  但是這個女孩在所有的科目和所有的興趣上,都表現得很一般。

  為何?

  我們就單從認知的角度去看。讓孩子學東西、開拓眼界、發展新興趣是好的,但得有個度。畢竟一個孩子的精力是非常有限的。

  當我們安排得過於滿了,那麼就會有一個副作用,那就是破壞孩子的專註力和深度學習的能力。

  我們必須要明白一個真相,即生活的常態是平淡的,甚至單調和枯燥的。適當的新鮮和豐富的生活學習當然有益身心,但是外界刺激過度,或者節奏太快,頻繁在更迭,在變動,剛在一個事情上集中精神,馬上又要切換到另外一個事情上,很難培養孩子在一件事情上專研深入的能力。

  再從心理層面看這個事。

  這個媽媽之所以把女兒的日程表排得那麼滿,跟她的焦慮是有直接關係的。

  這個小女孩很愛媽媽,她希望媽媽滿意。因此她學任何功課,都非常用力,很希望把學習學好,把考試考好。這導致她內在留給自我的空間很少。

  她也很少停下來反思和調整。

  整個人是一種很焦慮的狀態。

  後來,孩子跟我說過這麼一句令人心疼的話:「上課的時候,我會時刻提醒自己,這個很重要,要認真聽。」

  這是個狀態時刻緊繃著的孩子。就是這種緊繃著的狀態,鎖住了孩子的活力,導致孩子學習事倍功半。而孩子之所以是這樣的狀態,跟媽媽焦慮對待孩子有直接關係。

  鑒於此,我特別想跟所有父母建議:

  請務必學會給孩子的成長留白。讓孩子有多一些獨處的、沒有任何學習目的和負擔的時間,孩子可以去做任何她真正想做的事,哪怕發呆也可以。

  孩子最核心的那些心理能力,包括專註力,就是在這樣的時間裡滋養出來的。

  當然,我們也要學會發覺和管理自己的情緒,梳理好自己的內在。

  千萬別讓自己成為孩子學習路上最大的障礙。

  要真的想對孩子的學習有幫助,最重要的是父母自己能夠保證狀態上的平穩。

61歲劉德華罵女兒上熱搜:孩子學習的苦,有多少是父母帶來的? 娛樂 第7張

04

巧用敏感期

  並非所有父母都把孩子弄這麼苦。

  我認識一個媽媽,她的女兒今年8歲。

  以前做媽媽的也企圖給孩子報興趣班,但孩子都不樂意上,媽媽也就沒強求,只是帶娃這裡那裡遊玩。

  孩子學習上也並不拔尖,媽媽也不特別焦慮,只是始終堅持陪女兒讀書,以及確保一日三餐,作息規律。

  日常生活中,該孩子做的事情,絕不替代。

  周末,會教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或者帶女兒一起烘焙,然後一起享受自己的勞力成果。

  就是這個小女孩,從7歲開始,主動要求學畫畫。學畫的原因則是,老師布置手抄報時,別的同學做得都很漂亮,可她因為沒上過興趣班,畫起來特別費勁。

  就這樣,媽媽曾經費勁要求孩子學的東西,孩子主動要求學上了。

  近一年來,她不僅畫技進步神速,而且每天至少堅持畫一幅作品提交給老師,幾乎雷打不動。這份韌勁兒,連大人看了都自愧弗如。

  是這個孩子天賦異稟、天生就是學習的材料嗎?其實這只是一個普通孩子正常的學習狀態。這個孩子的這個狀態,心理學家埃裡克森將之命名為「勤奮VS自卑」。

  「勤奮VS自卑」這一課題,是6-12歲孩子生活裡最大的成長課題。

  通俗去理解這個「勤奮VS自卑」的敏感期,就是說:

  到了學齡期以後,孩子們慢慢地像個「小大人」了。他們不再滿足於幼時那種好似漫無目的、粗糙的瘋玩瘋鬧。他們需要投入到一種類似成人工作的勞作中去。在這種勞作中,孩子們可以專心致志,體驗使用某種技能的成績感,並通過親手實踐,生產出精致的作品。這樣,孩子才會覺得,自己是有用的,有能力的。

  相反,若孩子未得到有效支持,反覆在生活和學習中體驗到挫敗感,那麼就很可能陷入沉重的消極情緒中去。

  很多厭學的孩子就是這樣來的。

61歲劉德華罵女兒上熱搜:孩子學習的苦,有多少是父母帶來的? 娛樂 第8張

  這給家長的啟示是什麼?

  請不要輕易打擊孩子的努力意圖,更不要日常生活中頻繁給孩子制造挫敗。相反,我們應該多給孩子體驗「我能行」的機會。

  這裡需要特別補充一點:有很多父母會陷入這麼一個認識錯誤,只要我把孩子的生活打理好了,所有家務活我全都包攬了,物質條件也都準備得充分了,孩子的學習就一定沒有後顧之憂了。

  可是,一個生活上被剝奪自主權的孩子,一個連自己的書包都要父母收拾、甚至每天作業都要父母幫著記錄的孩子,很容易會變得「習得性無助」。

  這樣的孩子,要麼學習上同樣無力,要麼把學習變成了自己唯一可以獲得「成績感」的通道——這同樣很危險。

  因為,過分強調學習的重要性,其實就把孩子的其他獲得成績感的通道都堵死了。

  這個孩子對於「自我價值」的認定,就會非常脆弱。那些因為高考試失利就放棄生命的孩子,一般就是生活裡只剩下「學習」的孩子。

  所以,最後給父母的建議是:

  多看到孩子在學習上的努力跟付出。

  孩子的事情,由孩子獨立完成。

  安排一定量的家務,由孩子去承擔。

  不要過分關註、尤其不要單一強調孩子的學習。

  支持孩子發展自己的天賦,幫助孩子在學習以外的環境中,建立起豐富的自信心、價值感來源。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父母要保持發覺和成長,不要讓自己的焦慮挾裹孩子,不要親手毀掉孩子學習的動力跟活力。

  與所有父母共勉。

>61歲劉德華罵女兒上熱搜:孩子學習的苦,有多少是父母帶來的?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