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2015年林心如的採訪《題材放寬有利於對外輸出》言之有物,作為制片人,林心如認為韓劇、美劇有如此強的生命力是因為制作費真的是放在制作上面,內地的劇集可能更多的壓在卡斯上,有一點本末倒置。當然也需要好的演員,也需要付一定報酬。
而且應該盡量少的一窩蜂、跟風。現在紅什麼戲,就一窩蜂全都做,就開始良莠不齊。或者是突然一個演員紅了,大家就瘋搶,看誰的比價高。同時題材可以再放寬一點,當然不能影響到三觀,還是要有很正確的三觀。不管是做戲還是做一個藝人,其實都是有社會責任的。
「我覺得我們一直是在接受別人的輸出,但是我們輸出的戲,憑良心講除了古裝劇之外,其他的非常的少。古裝是我們中國傳統文化,因為我們有我們的底蘊,所以我們做出的古裝比其他國家都要強,也都要好看,都要有文化。」
展開全文
韓國做的很好的是他們把戲當成非常好的觀光的營銷。看了韓劇可能今天想去江原道,明天想要去濟州島,想吃拉面吃烤肉。中國有這麼多好山好水好吃的,好的城市,如果可以在這上面琢磨的話,可不可以讓別人說「我好像吃中國的麻辣火鍋」。做到這樣,那就是非常成功了。
林心如說的還是很有道理的,文化就是這樣啊,放開限制百花齊放才會繁榮,歐洲文藝復興也要反神學反封建,不是說不監管,是適當監管。現在拍戲還喜歡虛構城市架空歷史,好好的文化搞得七零八落,偶像劇的外景千篇一律,室內是樣板間,從不在意細節,美食風景被忽略,制作費用都花在了卡司上面,本末倒置。
其實我們中國每個城市或者地區都有自己的文化,武漢過早,廣州早茶,蘇州評彈等等,好看的風景也特別多,現在拍的劇都特別懸浮,一看就不是真實生活。服裝編劇導演都各幹各的,不是這個拉胯就是那個掉鏈子。
韓國那寒酸的老三樣在不同的劇裡不斷重復強調,這點在國產劇裡就沒有。像丁真家鄉的風景就完全不遜於歐美風景。還有關於標誌建築,點開美國影視不是自由女神就是金門大橋,而我們的影視劇呢?還記得《流浪地球》裡出現了很多著名地標或商店品牌,大家都好開心。
我們的三亞,重慶,上海,北京,青島,都是很美的地方,如果好好宣傳,不比別人差,只是電視劇比較缺乏生活氣息,不管什麼階層都住很好的小區,也很少會有展現美食和美景的鏡頭,導演沒有這種意識吧?而且連服道化和最基本的劇情都做不好,怎麼指望還帶動風土人情呢?
我國不少現代劇也拍的不錯啊,《一米陽光》紅了麗江,《心花怒放》紅了大理,只是真的沒那麼會營銷。主要也是旅遊電影少,偶像劇更多的還是自己搭的景,沒有那種可以留下來的特別浪漫的地方。韓國的好多電視劇景最後都保留了當作景點。
盡管林心如後來成了有爭議的明星,但對影視劇制作方面的見解還是很深刻的,也有一點挺令人佩服的是她現在出去拍戲,老公在家帶娃,女人生了孩子也有權利出去做自己的工作,孩子不止是媽媽的責任,也是父親的,希望娛樂圈更多女星生了孩子也還能出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