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原創 Vesper木葉 秦朔朋友圈
· 這是第4016篇原創首發文章 字數 5k+ ·
· Vesper木葉 | 文 關註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 ·
「粉絲的錢真好賺!」
那天路過上海大劇院廣場,耳邊冷不丁響起這麼一句話。
一轉頭,是幾個黃牛在樹下乘蔭私語。這讓我想起,前些日子沸沸揚揚的山河令演唱會,一張原價2280元的門票被炒到4萬往上;當紅明星代言的某款售價30萬的汽車,兩天賣出2600輛;偶像聯名系列680元一套的香水,35000份開售即空,連搶都搶不到……
不得不感嘆,粉絲花錢都不叫花錢,那簡直是一江春水向東流!更讓人驚嘆的是,這些粉絲都很年輕,尚無多少賺錢的本領,就開始瘋狂向明星輸出財力。
粉絲經濟的帝國已然蔚為大觀。《中國紅人經濟商業模式及趨勢研究報告》稱,中國粉絲經濟關聯產業規模已從2016年的16146億元上漲到2019年的35868億,年復合增長率約為22.1%,未來還有望加速擴張。
展開全文
烏合之眾
粉絲圈層有一套自上而下的運營機制。從職業粉頭(粉頭:粉絲中的領導者)到小組長,各部門層級分工明確,協作互助,內部管理堪比公司級別。
粉絲運營的精細化與分工有其必然道理。
首先,粉絲的個人行為具有自發性,身上卻帶有偶像粉絲的群體標簽,如若出現不當行為,很容易給偶像造成負面影響,並牽連整個粉絲群體,必須得到正確的引導和管制;
其次,與偶像相幹的主體與產業日益龐大,經紀公司、品牌方、平臺方,各家利益千絲萬縷,粉絲們需要一個群體引導者找準輿論風向,抱團行動;
最後,每個粉絲的能力與偏好不盡相同,個人價值體現在不同的領域,需要有人為其找到合理的位置,發揮出最大作用。
調配粉絲資源,從而達到團隊最大效益,並不是多數粉頭的職業目標。在職業粉頭之上,必然有一雙資本的手在操縱。對於資本而言,粉絲群體是一種變現的序言,這股力量必須擰成一根麻繩,為自己所用。
只要一有愛豆相幹的活動,經紀公司便會先向粉頭放出消息,提前告知時間地點、應援形式等資訊,由粉頭向下傳達,組織粉絲內部「多點式聚集」或規模化應援,撐足偶像的排面,也鼓動眾人的購物欲望。
還有一個原因,使得資本必須要將粉絲們組織化。為什麼呢?因為好管。
當一個人成為群體中的一員,他的很多特質就會發生改變——19世紀群體心理學著作《烏合之眾》如此寫道。群體的特征將會覆蓋個人的特征,一個人不再是一個人,而是群體的一份子。
群體的心理有如下的幾個特點:
第一,沖動與多變。
當事情突發時,感性往往會壓倒理性,情緒與感受被放大,而邏輯與思考被壓制。比如明星的代言發布時,粉絲們往往會忽略價格的高低,隻在乎是不是我粉的愛豆代言,我買了會不會離他更近一步;再比如明星傳出黑料時,大多數粉絲們都會盲目地維護、反擊,而不去考慮這件事是否真的屬實。而沖動消費與盲目保護都是資本,或者說明星的經紀公司所樂於看見的。
群體的第二個特征,是易受暗示和輕信。
勒龐指出,群體成員彼此間通過暗示與情感傳染,會加快無意識個性的顯現。這種個性的顯現會使其相信別人相信的東西,而不是自己相信的東西。在群體中,經紀公司更易於去傳達思想,潛移默化地塑造粉絲,變成經紀公司希望的任何樣子。這也可以解釋,粉絲們為什麼常常相信他們的愛豆如神仙一般美好,而忘記他們與我們同樣生活在這污濁的塵世。
第三,群體的情緒是誇張而單純的。
群體的「輕信」特征,某種程度上可以加固粉絲的凝聚力,卻也使他們變得更加極端。當一個人喜歡上某位愛豆,又遇到另一個粉絲時,這種喜愛就會因共識而升溫。
因此,我們常常看見聚在一起的粉絲都是狂熱且情緒高漲的。在群體感情的狂暴中,個人對自己的言行感知度較低,只會被別人不斷鼓動情緒,從而使整體達到一個情緒的頂峰。粉絲們失去判斷力,思維變得簡單而妄誕。經紀公司也正期望著這一點,他們要的,恰恰是這無條件的熱愛。
群體的最後一個特質,是偏執而專橫,這種偏執與專橫體現在粉絲群體的排他性。在飯圈裡,就連喜歡同一位明星,都有著統一而清晰的鄙視鏈:唯粉看不起CP粉,CP粉看不起團粉,更遑論不同偶像的粉絲。粉絲們之間是互不包容的,這種強烈的競爭性來自於當代娛樂圈中激烈的流量競爭。打榜,投票,控評……應援時刻都在網上如火如荼地進行,每一天都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流量可以直接反映出一個偶像的咖位和人氣,因此粉絲們拼了命在為自己的愛豆去爭。
這種「伐異」心理是可怕的,若是青少年將這種特性代入現實,拒絕接受和包容,就會形成極其危險的性格。但資本不管這些,此時此刻,每一個粉絲都是他們指間的棋子,為自己麾下的「完美人設」開疆拓土,所向披靡。
但好在,每一個人都自得其樂,甘之如飴。這就是群體的力量。
被神化的偶像
那天,和一個七八歲的小朋友聊天,談到喜歡的明星。
「姐姐,你猜我最喜歡的明星是誰?」
我的大腦卡殼了一下,實在沒料到她會問我這樣的問題。我想起自己在這個年齡的樣子,七八歲……大概在看金龜子主持的《七巧板》吧。我猜她應該是希望我說出這類人的姓名,然而金龜子早已退隱,這個時代的金龜子我又不知道叫什麼,只好無奈搖頭。
「我最喜歡蔡徐坤!」
我著實嚇了一跳。蔡徐坤,那不是我這個年紀才該知道的明星嗎?我呆呆地回問了一句。
「你為什麼喜歡他?」
「他又帥,又高,唱歌也好,跳舞也棒,沒有他不會的事情,他沒有缺點!」
我說:「傻孩子,他怎麼會沒有缺點呢?是人都有缺點的呀!」
「但他就是沒有。他是完美的。」
小姑娘有點生氣,把頭轉了過去,不再理我。
我過了一會兒才恍然大悟,這或許就是愛豆在粉絲心中的形象:一具完美無瑕的肉身,一個只有光亮沒有陰影的形象,一個被推上神壇的凡人。
前段時間,某TFboys成員被抓拍到抽煙,粉絲們大呼「粉轉黑」(從喜歡變成厭惡),開始無下限的毀謗和謾罵。幾年前,鹿晗官宣與關曉彤的戀情,朋友圈與微博哀嚎漫天,網友們直呼「無法接受」,甚至傳言有人為此獻出生命。在飯圈,粉絲以「塌房」一詞暗喻自家的愛豆戀愛了,這比喻當真生動而形象。偶像戀愛,猶如地震山搖,房屋崩塌,唯一的港灣頃刻間成了斷壁殘垣,那種悲痛真是難以承受。
再向前回溯,2009年一代天王麥克·傑克遜隕落,據說海外至少有12位粉絲隨之而去。這種瘋狂的舉動在我們看來無異於精神疾病,但就像弗洛伊德所說,所有的精神疾病都不是病,只是你無法理解而已。
若將神化後的偶像代入進去,去想像粉絲的處境與內心,或許能夠明白其中秋毫。
神能夠抽煙和談戀愛嗎?當然是不能。神是不能夠有七情六欲的,他只能博愛眾人,永遠像太陽一樣散發光和熱。神又怎麼能死呢?他就該長命不衰,與世界同在。因為,他可是神啊!
粉絲過度的崇拜和喜愛,再加上經紀公司刻意引導,在遠距離條件下,愛豆的形象就被神化了。她們愛的不再是「xxx」,而是她們幻想中的「xxx」。粉絲們與這個幻想中的人,產生了一種「擬社會互動」的關係,即粉絲對偶像單方面的心理迷戀。這種關係是不滿於現實關係的補償或替代,說白了,就是精神寄托。這種精神寄托,使得粉絲將愛豆放在了一個很高的位置——他們是榜樣、是支柱、是信仰。
沒錯,信仰。
在舊神已死,新神源源不斷的年代,娛樂工業義無反顧地填補了年輕人精神世界的空白,各大經紀公司將粉絲對於偶像的崇拜不斷催化,最終成為自己的經濟來源與影響力。
對於粉絲們來說,為自己的信仰花一點錢又算什麼呢?金錢不過是他們朝聖的路徑,於是,他們揮金如土,將一個月,甚至幾個月的生活費花出去,甚至不惜為此負債累累。
其實,人們對偶像的崇拜,在一開始是有益的。
心理學家弗洛姆表示,偶像崇拜是人們把理想化的幻想作用在現實社會的一種投射,是人們對自己內心世界的重建,對個體的成長具有積極作用。
2016年,新加坡21歲遊泳選手斯庫林,在里約奧運會100米蝶泳比賽中以50.39秒的成就擊敗了菲爾普斯。而8年前,斯庫林還只是菲爾普斯一個小小的粉絲。斯庫林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正是出於對菲爾普斯的崇拜,才促使其不斷努力奮進,最終在賽場上打敗他。
打敗他,就意味著首先要將自己與對方放在同一水平線上。一旦崇拜的對象被神化,後果就不堪設想。
戀愛、抽煙、死亡,對於一個人來說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可粉絲們卻無法接受,只因為神明是不被允許的。粉絲這種過度「聖潔」的喜愛,也將偶像變成了綁在神座上的傀儡。
我們無權否定別人的愛與恨,但希望他們在愛與恨之前,都能保持一顆清明的心。
希望他們在看清熱愛的對象後再傾註感情,明白偶像在被推上神壇之前,他也是一個人。
是人,就要活在這世界上,就是三維的、立體的,站在陽光下就會有陰影。而不是遙遠神域中的泡沫,風一吹就破滅。
在喜歡之前,先高看自己。或許這樣,就不會有人為了追星傾家蕩產,在所不惜。
殉道者
許多年前,曾讀過一本小說,裡面描寫一幅名為《殉道》的畫作。
「慘白的畫布上獨留一道深紅,慢慢延伸至天際,變得淺淡,直至消失不見。」
配文寫道:
「從不祈求理解與懂得
揭開欣欣向榮的和諧
梵谷割了耳朵
誰是藝術家、誰為畫匠」
許多年後,這副從未存在的畫作仍然在我心中印象深刻。
人世璀璨,然而對比殉道者的紅,是那麼的蒼白而無力。在藝術之途上,在真理之道上,殉道者留下驚天動地一筆,而後慢慢淡去。更多的人趕來前赴後繼,他們留下痕跡,繼而又慢慢淡去。
殉道。當我把自己的大腦當作資料庫,在腦海中勾勒一個粉絲的畫像時,突然想到這個詞。
近年來的一系列選秀節目,以《創造營》《青春有你》系列為代表,從百位練習生中選位出道,築造素人成星之夢,火爆了綜藝界,更在粉絲圈掀起大風大浪。在打投榜單中,《青春有你3》的選手劉雨昕,在短短5小時內集資了759萬,《創造營4》的選手劉宇,在5小時內獲得了344萬的粉絲集資,《青春有你4》的餘景天,後援會募集到了超200萬的粉絲資金。
這些數據,讓我們看見練習生背後,站著千千萬萬希望跳出現世樊籠、飛上枝頭盡享人間繁華的粉絲們。這些粉絲大部分也正在現實中掙紮,在自己的路上為未來,為幸福拼搏奮鬥著。他們深知生活不易,眾人總是枷鎖纏身,身不由己。因此,會更希望他們所喜歡的偶像逃離枷鎖,獲得自由。
當他們知道自己的偶像正遭受著社會的「毒打」,在出道的路途上艱難求生時,粉絲們是不能容忍的。他們會不由自主地產生一種類似殉道的狂熱傾向——以金錢的犧牲作為殉道的方式,成績愛豆的出道偉業。雖然我無法跳出這現世的泥沼,但我的愛豆可以就夠了。
這種殉道之舉在群體中極易傳播。勒龐在《烏合之眾》中寫道,在群體裡,只要一種情緒和行為是獨特的,它就非常容易傳染開來,其程度之強,足以讓一個人隨時準備為一個毫不相關的人做出犧牲。
資本也恰恰利用了粉絲的殉道者心理,通過一個又一個素人選秀的節目,獲利豐厚。
選秀節目泛濫,隨之而來的就是如雨後春筍的練習生。據統計,中國每年至少有15000名練習生在等著登上選秀舞臺,盡管名額一共只有兩三百。這些練習生被稱為「三無青年」,沒有未來,沒有學歷,沒有童年。他們在各大娛樂公司追尋那一點幾乎不可能的概率,為此葬送掉本該在學校讀書,充盈內心的時光。
一個素人出道了,成為明星發光發熱,但千千萬萬未曾誕世的星辰都暗了下去。
殉道無可厚非。在某種意義上,粉絲是無私且偉大的。但他們殉的道,真的是大道嗎?
時代英雄與娛樂偶像
5月22日,袁隆平院士在長沙湘雅醫院逝世,享年91歲。
送行那天下起了小雨,長沙城的花被買空了。前來悼念的人們手捧花束,在靈堂前排起了長長的隊。人們撐起黑色的傘,在雨幕中緩慢前行。
我沒來由地想,這才是這個時代應該追的星。
三年前,核試驗工作者
院士一段在病房中工作的視訊在網上被廣為流傳。視訊有6分多鐘,畫面上的人渾身插滿十多根管子,戴著氧氣面罩,在筆記本電腦前,費力地移動滑鼠,病房中時不時傳來微弱的點擊聲。
他說,「坐著比躺著好,躺下就起不來了。我是搞核試驗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隻怕沒有時間。」
這段視訊曾讓多少人淚流滿面,我不知道。我隻知道,這位院士在風華正茂的壯年時期,在他於羅布泊參與了45次核試驗時,我們從不知曉他的姓名。
被娛樂公司刻意塑造的偶像從來都只是錦上添花的「花」,那些隱姓埋名的時代英雄,才是錦上添花的「錦」。
在為袁隆平送行的隊伍中,我看到了和我一樣的無數年輕人,以及心中的星。
做袁隆平、林俊德們的粉絲,也許可以對沖一些飯圈的瘴氣,不會被資本牽著鼻子走,或許也可以逃離烏合本性,讓內心保持一分平和與安寧。
「 圖片 | 視覺中國 」
開白名單:duanyu_H 商務合作:[email protected]
內容合作、投稿交流:[email protected]
原標題:《粉絲、偶像、殉道者與英雄》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