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喜劇之王周星馳表白他:我愛他一萬年。
成龍說:沒有他,就沒有我。
拳王阿裡高度評價:他是個偉大的人!
科比在接受採訪時說:他是我的繆斯,是我的inspiration,我從他的截拳道領悟到了很多,就是學會適應。
這些偶像的偶像,都直指一個人——
李小龍。
他甚至成為了一整個國家的偶像。
比如歐洲南部的波黑。波黑生活著三個族群,有著很深的種族隔膜,經常發生槍戰,但他們的共同偶像是李小龍。
他們建造了巨大的李小龍銅像,並說:
「盡管信仰不同,但我們永遠崇敬李小龍。」
傳奇的李小龍,僅僅活了33年。
但他短暫的一生,卻異常的輝煌燦爛。
展開全文
初入好萊塢
在很多人的印象裡,李小龍是個一身肌肉的莽夫,整天打打殺殺,叫著「啊噠啊噠」,還有一張廣為流傳的「我讀書少你不要騙我」的表情包。
這個形象未必讓人討厭,但絕對說不上討喜。
實際上,1965年,李小龍去好萊塢試鏡,在面對鏡頭時,24歲的李小龍是這樣的:
和大家想的不一樣,李小龍在大學期間學的是戲劇,輔修的是哲學。
他操著一口流暢的英語闡述中國傳統功夫時,是這樣的:
在表演中國功夫時,他是這樣的:
在李小龍身上,你可以看到一股中國人特有的溫潤如玉的氣質。
把老外看得目瞪口呆,因為這跟他們印象中的華人不一樣——
這個中國人竟然如此自信,儒雅。
在當時,中國人在西方國家備受歧視,各行各業都如此。
二戰已經結束了二十年,但西方對中國的印象依舊停留在軟弱無能、滿口之乎者也的時期。
在他們眼裡,中國人都是身穿清朝官服,長辮子的奸詐之徒,或是病懨懨、唯唯諾諾的樣子。
尤其是在好萊塢,這種現象更加明顯。
華人飾演的角色往往是暴牙、病夫或惡人,始終低人一等。
只是沒想到,連只看一眼便能打破那可笑偏見的李小龍,卻還是沒能避開好萊塢的「有色眼鏡」。
一開始,好萊塢聘用了李小龍,卻一直都沒有給他一個好角色。
李小龍先是得到了《青蜂俠》助手一角。
盡管戲份不多,但憑借真實的功夫打戲,他受到了觀眾的喜愛。
圖 | 源於《青蜂俠》劇照
當時有個叫Ric的影評人說:
「我相信在電視機前的每個人,都會關註到青蜂俠背後的助手——他能踢能打,移動迅速,不得不被他吸引。」
以至於電視劇拍到後期,導演不得不調整,限制李小龍的發揮。
因為他一登場,就把白人主角的風頭都搶走了。
拍完《青蜂俠》後,雖然觀眾喜歡李小龍,但就因為他是黃皮膚,依然飽受歧視。
給他的都是客串小角色,不是殺手,就是蓬頭垢面的乞丐。
在好萊塢的幾年,李小龍窮到只能借住他人處。
1969年,在電影《醜聞喋血》中,李小龍扮演一個反派殺手,連一句臺詞都沒有。
圖 | 源於《醜聞喋血》劇照,左為李小龍
他很努力在片場勸說導演修改一些動作,但導演說:別廢話。
他對這個地方失望透頂了,處處充滿了種族歧視。
他下定決心,拒絕接帶有種族色彩的角色。
「讓他們見鬼去吧!」李小龍曾經在接受採訪時親口表達了不滿。
失望的李小龍,回到了香港。
圖 | 《醜聞喋血》劇照,帶墨鏡為李小龍
中國人不是「東亞病夫」
李小龍從好萊塢回到香港,種族歧視依舊橫行。
當時香港還是英國的殖民地。香港人被劃分為二等公民,不能與英國公民享有同等權利,如義務教育,醫療保險等。
據1971年調查,17萬多工人的工作時間每周在65小時以上。
其中,1萬多人每周工作達105小時。3千多年齡在10-14歲的兒童做工,約占工人總數的6.9%。
而非法被雇用的童工更是不可勝數。
種種壓迫下,華人對外族的不滿情緒,日益高漲。
只是受制於現實,大家無法找到一個合理的情緒發泄口。
就在此時,李小龍拍攝了《精武門》。
《精武門》於1972年播放。
李小龍扮演的是陳真。
他被漢奸羞辱後,單槍匹馬殺到日本的武館。
他將自己的憤怒凝結在一個個的拳頭裡面。
以一敵多後,鏗鏘有力地說出9個字:
「記住,中國人不是病夫。」
圖 | 源於《精武門》經典片段
在公園外,面對異族的挑釁。
陳真將氣焰囂張的日本人,打得人仰馬翻,並且一腳踢碎了「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的牌匾。
結尾處,警察包圍了精武門,為了不連累師兄弟,陳真毅然赴死。
所有這一切,都讓觀眾看得熱血沸騰,激發了民族自豪感。
數萬人直接在電影院鼓掌,一度打破了香港票房紀錄。
李小龍成為了無數人的偶像,後來的喜劇之王周星馳,此時就在香港到處收集李小龍資料。
西方觀眾看到這個之後,震動了:
亞洲人還可以這樣?他渾身肌肉,充滿力量,拳頭簡潔有力,迅猛犀利的拳腳,以及高亢的叫聲,兼具個性與力量之美。
西方媒體評價李小龍:驚為天人!
在李小龍走紅之前,人們管中國人叫「東亞病夫」;
在他走紅之後,人人都以為中國人會功夫。
他憑一己之力,拉高了華人群體的形象。
因為李小龍,kung fu(中國功夫)一詞,才被寫進英語詞典裡。
他只是一個普通人
李小龍,是電影史的一個奇跡,他創立了「功夫電影」,並推向世界。
他由此獲得了「功夫之王」的榮譽。
電影中的李小龍不僅拳腳了得,還展現了「十八般武藝」:比如少林寺齊眉棍、菲律賓短棍、巴西柔術,雙節棍等絕技。
尤其是看似平平無奇的雙截棍,無論前進、滑閃、旋轉、跳躍、騰空,還是銀蛇環遊、金棍護體,都能被李小龍耍得行雲流水。
因為李小龍,街頭突然多了一群整天揮舞著雙截棍的年輕人,他們模仿著李小龍的招牌動作,擺完pose還要來一嗓子李小龍的經典吼聲。
因此,很多人認為李小龍是「練武奇才」。
事實上,李小龍原本的體格可能連一般人都不如。
1940年,李小龍出生在美國舊金山,成長在香港。
小時候的他,一刮風下雨,就感冒發燒。
還高度近視,達600多度。
看什麼東西都是模糊的,走在路上,一不小心就撞上了電線桿。
以這樣的體格,別說是什麼練武奇才,甚至連庸才都算不上。
李小龍曾坦白練武術的原因:安全感低。
14歲時,李小龍拜葉問為師。
圖 | 左:李小龍,右:葉問
他刻苦練習,邊走邊學,拳不離手。
圖 | 早年李小龍練武術照片
李小龍還特別怕蟑螂,看見蟑螂就渾身打顫。
他父親說:你連蟑螂都怕,還練什麼武?
李小龍便把蟑螂串成一串,做成項鏈戴在脖子上,狠狠地逼自己克服恐懼,延續戴了一個月。
終於有一天,李小龍皺著鼻子對母親說:
媽媽,我連蟑螂都不怕,我是全世界最勇敢的人。
媽媽笑了。
在李小龍看來,既然自己的身體不如別人,那就付出比別人多一倍的努力便是。
很多人崇拜李小龍,並不一定是要學習他的武術。
更重要的是他從不給人生設限。
他從來不說自己不行,總是在做某件事前就認定自己一定會成功。
圖 | 李小龍參加1967年長堤國際空手道大賽
1970年的夏天,李小龍在一次舉重訓練中腰椎嚴重受傷。
醫生診斷他可能會癱瘓,終身無法再練武。
李小龍喊道:「不讓我練武,我寧可死!」
第二個星期,李小龍就在病床上開始艱難地康復訓練,極為痛苦。
他還為自己寫下很多張「堅持下去」的紙條,貼在浴室的鏡子上、門上、牆上,鼓勵自己堅持下去。
令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是,僅僅半年時間,李小龍又像正常人一樣走進練功房練武。
主治醫生都驚呆了。
李小龍說:
一個人必須努力做到最好,只有天空才是極限。
不設限的人生,到底有多精彩呢?
他不是「一介武夫」
李小龍是功夫之王,這無可置疑。
但不止如此。
他還是一位高段位文藝青年。
•他是恰恰舞冠軍。
1958年,李小龍參加全港恰恰舞公開賽。
決賽那天,他才想起自己還沒舞伴,就隨手拉著小自己10歲的弟弟,一舉獲得冠軍。
•他是DJ愛好者。
喜歡擺弄樂器,還會嘗試制作歌曲。
•他是作者。
他喜歡寫詩,尤其酷愛現代詩,他的詩還被美國文學刊物發表。
•他喜歡看書,家裡有整整一面牆的藏書。
1970年差點癱瘓那次,他整日整日地看自己收藏的2500冊書,終於找了精神寄托。
在武術上,他留下了十三本武學筆記和著作手稿。
•他喜歡畫畫。
平常不練拳的時候,就將武術畫成清晰的動作分解圖。
•他還是哲學家。
李小龍在世界頂尖名校華盛頓大學攻讀哲學。
他曾說:「我之所以選讀哲學,是因為哲學會告訴我為什麼而活著。」
美國教授Martin曾說:「李小龍身上有著東方哲學家的思考,他的學術水平完全可以勝任大學教授。」
當功夫遇到哲學,李小龍創建了一個功夫派別——截拳道。
在李小龍看來,很多師傅所教的各種手法,令人眼花繚亂。徒弟所學的只是按照招式,機械的反應。不知不覺中,這些可憐的大腦裡,裝滿了經典的垃圾。
而他的截拳道最大特點是:沒有形式,一切能達到目的之手段,均可為其所用,像水一樣。
當有人揪住你衣領的時候,你要想的第一件事情,不是說我第一步該怎麼做,第二步該怎麼做,就應該直接給他一拳。
截拳道這種直接即興的道理,出圈了。
圖 | 李小龍截拳道的部分組圖
比如RAP說唱,它就是一種即興battll。
和截拳道武術的道理是相通的,都是即興出擊。
因為rap也要在跟人battle時,將腦中的想法有效地表達出來。
還有作曲。
作為龍迷的周杰倫,他的作曲是天馬行空的,融合了各種各樣的風格。
他並不拘泥與某種固定范式的套路……
這也就是為什麼李小龍不僅是武打界的明星,還是跨界多行的偶像。
李小龍曾在一次電視節目採訪中,講過一段關於「水」的話,至今被奉為至理名言:
清空你的思想。無形無式,如水一般。將水倒入茶壺中,它變成茶壺的形狀。
水可靜靜流淌,亦可猛烈沖擊。
像水一樣吧,我的朋友。
李小龍明明可以靠顏值,卻偏偏靠思想,征服了別人。
「死亡從來不是終點」
1973年7月20日,對很多龍粉來說,是最黑暗的一天。
在李小龍去世的消息傳出來的,起初沒有人相信這是真的。
甚至有媒體爆料說,這是對李小龍新電影《龍爭虎鬥》的炒作。
幾天後,人們才不得不相信這個事實,李小龍不會再回來了。
7月25日,李小龍出殯。
2萬多李小龍的影迷和各界的人士自發為功夫巨星送行,香港街頭,一片哭聲。
那一天,李小龍的妻子帶著他的兒女來到香港。
7歲的李國豪看見穿著深藍色唐服躺在棺材裡的李小龍,他指著父親的遺體說:
「movie movie」。
他以為李小龍是在拍電影呢。
李小龍的離世,至今還是留給這個世界的謎。
他的死亡,或許能用影片中的一句謁語解釋:
「生,是一個等待死亡的過程」。
即便如此,死亡也從來都不是生命的終點。
尤其是對李小龍而言。
回望過去,他留下的英雄精神一直在延續著。
周杰倫的《雙截棍》向李小龍致敬!
周星馳在多個場景中,模仿過李小龍的經典動作。
2004年,美國《時代》雜誌評選「影響美國社會的10大明星」,李小龍排第七。
理由是:
當一些明星的本質已經超越明星的時候,
當他們能夠影響整整一代人,
而不是一群人,或者一幫人的時候。
那麼他(她)就成為了一種現象。
無論黃種人、黑人、白人,
受到他影響的數不勝數。
雖然他已經離開我們48年了,但是他的傳奇一直都在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