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已經公開批評過好幾位藝人的官媒,最近又公開點名了幾位娛樂圈當紅明星,指責了流量藝人普遍透支信譽的現象。
在報導中首當其沖的是某流量藝人被粉絲刷上itunes榜單第一的事情,
前不久,某流量藝人新專輯閃現後,短短一天時間內就通過粉絲打榜登上了美國ITunes榜單第一名
該藝人新專輯熟居然是排名第二的國際知名流行歌手Lady Gaga的幾百倍……
itunes第一 ,力壓lady gaga ,流量藝人,這幾個關鍵詞都似乎在映射吳亦凡粉絲疑似刷榜一事,因為榜單數據差距太懸殊,在國外就引起了很多網友不滿,吳亦凡也一直被質疑是打榜造假,
哪怕吳亦凡粉絲一直強調自家愛豆不是刷榜,是實紅,但也沒能阻止吳亦凡刷榜這個輿論的發酵,很多人都開始diss起了刷榜這個行為。
本來這個事情已經平息了,但直到這兩天,因為官媒的點名,吳亦凡刷榜一事又被拎出來公開批評,還指出了現在刷榜刷數據已經成為行業亂象了。
並且官媒這次在文章里不止批評了吳亦凡,還非常直接犀利的批評了一眾曾涉及數據造假的明星。
比如文章里談到的迪麗熱巴,因為迪麗熱巴前段日子在金鷹節上打敗很多老戲骨奪得了金鷹節影後,導致口碑一夜之間被嘲到谷底。
官媒也不客氣的說,某流量小花打敗老戲骨,還引發了網友對該作品打低分的仇視,從而影響了該作品的其他主創人員。
以及某選秀節目出道的蔡徐坤,因為微博數據造假的太過龐大,超過一億,從而被官媒點名批評,但批評後卻被蔡徐坤的粉絲控評及攻擊。
同時,針對這種娛樂圈盛行的流量明星喜好漂亮的數據行為也進行了批評,畢竟在剛剛過去這一年,眾多的流量明星都在數據這塊雙撲街,
像鹿晗和關曉彤的《甜蜜暴擊》,官媒批評是定情之作暴擊了觀眾,
某流量藝人的大IP加大導演的標配也不可避免的撲街,
整個市場上,流量明星+大IP+漂亮的數據這種模式正在面臨終結,虛假的繁榮已經撐不起他們的人氣和口碑,
通篇文章下,官媒主要針對批評的還是流量明星的數據虛幻王國,以及這種虛幻帶來的行業惡性問題。
這些惡性問題在圈里一直是客觀存在的,大家一直也是在diss的,但是一般來說,如果事態不是特別嚴重,官媒很少公開批評一位藝人,但卻是總有藝人,在這種危險的邊緣不停試探,
像去年的皮幾萬,算是鬧的前無僅有的一種,除了自身的那些桃色緋聞,被批評最多的是歌曲傳達不健康三觀的硬傷,
而且還是被多家官媒集體批評,
而皮幾萬的粉絲,也因此貢獻了年度沙雕操作,將紫光閣當成了飯店,還搞了個紫光閣地溝油,
如此作死的操作,換來的自然是全網的封殺和難以翻身的退圈,
畢竟作為公眾人物,帶來的都是負面影響,從而會間接接影響很多未成年年入。但除了這種極端例子,官媒對其他藝人的批評,更多的還是集中在行業問題比較顯著的藝人身上。
比如被批評的比較多的楊冪,楊冪身上存在的問題大家都知道,演技差,急功近利,注重商業價值多過於演員本身,
當她新作《談判官》上映的時候,因為作品差加演技差,這部劇的評分只有3.4分,
而且作為一部職業劇,這部劇里並沒有過多闡述專業技能,講的大部分情節倒是談判官怎樣談戀愛,
所以這些因素綜合之下,評分可想而知,加上楊冪之前拍過的《翻譯官》也是辦公室談戀愛的套路,在如此多的職業戀愛劇下,楊冪開始被官媒點名批評:
有些電視劇披著現實題材的外衣,本質卻是偶像劇,全都是霸道總裁愛上我的網文套路。
畢竟楊冪作為圈內數一數二的流量小花,三番五次演這種作品,呈現的價值永遠都是戀愛大過天。
楊冪很快就認識到了這種錯誤,她開始把目光瞄準了文藝片《寶貝》,企圖用來轉型。
在《寶貝》上映之前,很多人對這個片子還算是關注的,但上映之後,一直號稱要轉型的楊冪,卻呈現的還是老樣子,演技要麼看不出情緒,
要麼就是歇斯底里的粗暴,
尤其是跟其他角色做對比的時候,演技差異更是明顯,
楊冪轉型的誠意沒看出來,給人的感覺反倒是急於給自己貼了一張轉型的標籤,
所以在《寶貝》票房慘淡撲街後,楊冪再次被官媒點名,被公開戳穿了西洋鏡:
藝術片不是鍍金片。
如果形象被透支,就不能怪觀眾不買帳。
楊冪的問題確實不是什麼道德問題,但卻是娛樂圈一種比較畸形的模式,作為演員沒有盡到演員的本分,卻享受到了很多頂級演員都享受不到的福利,這是一種不公平的碾壓。
而且作為圈內流量小花,地位舉重若輕,如果帶起了這種頭很容易引起不好的影響,這放任何流量小花身上都一樣,
像之前Angelababy的摳圖劇就曾被批評明星摳圖演出的底氣從何而來?
鐘漢良也因為摳圖、軋戲等行為被官媒批評是淪為了表情包,
畢竟作為演員,認真拍戲是最基本的職業道德,就算用摳圖,也應該是部分劇情需要,而不是摳圖拍完全劇,演員這份職業更不是軋戲圈錢的最佳場所。
蔡徐坤的一個億數據也是一樣,漂亮的數據仿佛已經成為了當紅流量小生,仿佛有了極高國民度,但作為一個剛出道的新人,如此大張旗鼓的做面子工程,自然也逃不開被點名。
但明星們已經流行被這種虛假繁榮綁架,讓整個娛樂圈關注數據已經多過關注作品本身,使整個產業鏈畸形的厲害。
這種因為利益沖昏頭腦而被點評批評的例子還有很多,而官媒,表面是批評某個藝人又演了什麼流量劇,又造假了某個數據,但實際批評的還是整體娛樂圈的一個心態問題和產業問題,給其他從業者敲響一個警鐘。
警告每一個人氣高超的流量生花,不管你人氣多高,數據多繁榮,一旦做出格了,必會「槍打出頭鳥」。
因為娛樂圈說穿了,到底就是個演員好好拍戲,用作品說話的地方,在這地方大家比的應該是誰演技更好,誰把人物演繹的更深刻形象,而不是整天比誰的作品有多少億的播放量,微博有幾個億的數據,
因為這些東西,無關演技,無關演員,也從來就不是真正的娛樂圈該有的樣子。
想看更多圈內精彩爆料
記得點個「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