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預告片
好多人看過這片子之後
不敢相信這是中國人拍的
很多人一看標題就明白了,我要說的就是上映後就口碑炸裂的中國科幻巨作《流浪地球》了。
很多人看完這片子之後依舊意猶未盡要二刷三刷。
很多人看完這片子後陷入了沉思。
當最初預告片放出來的時候,我就一陣感嘆了。
真正看完全片之後,剩下的就是已經被震撼到癱倒在座椅上的我了。
這部片子注定要載入中國科幻電影,不,可能是世界科幻電影的史冊。
因為當中國人能拍好自己的科幻故事的時候,世界都會為之驚嘆。
不信,你聽我細細說來。
《流浪地球》是中國科幻作家劉慈欣的一部小說,他更讓大家熟知的作品就是《三體》了。
拿劉慈欣的作品改編成電影,從劇本上就不會輸。
其實,《流浪地球》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劇透預警——
以下含有輕微劇透
《流浪地球》講了一個腦洞十分大的故事。
未來的某一天,人們發現太陽在急速老化,快要炸了,人類唯一生存的辦法就是逃離太陽系。
但是,這可比逃離北上廣難多了。
最近的適合居住的星系是4.2光年外的比鄰星(哦,也就是三體人的故鄉)
拯救人類這個主題已經快被好萊塢玩爛了。
但歐美人的思路和中國人十分不一樣。
比如《星際效應》中,歐美人的想法是派出一只探險隊去尋找能拯救人類的辦法,或者探索人類的新家園。
然而,《流浪地球》是中國科幻,當然有著中國人的老傳統。
安土重遷的中國人,怎麼能捨得丟下這生活了300多萬年的「祖宅」地球呢?
走!咱們帶著家一起走!連房子都一起搬走!
於是,中國人想出一辦法,把地球上安裝上上萬個發動機。
把地球推走。
這就是行星發動機。
人類建造了1萬個行星發動機,遍布世界各地。
建在金字塔旁
建在大城市旁
建在長城山巔
這樣就能把地球推離太陽系。
但是把地球搬家的步驟也很繁瑣,總體需要這樣五個步驟:
第一步,用地球發動機使地球停止轉動,使發動機噴口固定在地球運行的反方向;
第二步,全功率開動地球發動機,使地球加速到逃逸速度,飛出太陽系;
第三步,在外太空繼續加速,飛向比鄰星;
第四步,在中途使地球重新自轉,調轉發動機方向,開始減速;
第五步,地球泊入比鄰星軌道,成為這顆恒星的衛星。
人們把這五步分別稱為剎車時代、逃逸時代、流浪時代Ⅰ(加速)、流浪時代Ⅱ(減速)、新太陽時代。
——來自劉慈欣的《流浪地球》小說
當這一萬個行星發動機全部啟動,地球就是如此壯觀的景象。
但是人類為了這個計劃,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讓地球剎車,並推動地球前進,讓板塊變動,引發了滔天海嘯和地震;地球人口減半,只剩35億人口……上海,北京,陷入冰封。
而幸存的35億人,被迫遷入地下城,因為地面已經低溫將至零下84度了。
就在這種時刻,人類為了生存,艱難前行。
但危險馬上來臨了!
《流浪地球》電影的劇情,和小說中的原著不一樣,可以說是一段原創的劇情。
寫的是在地球還沒有飛出太陽系的時候,飛近了木星的時候,被木星引力吸引,地球逐漸接近木星並最後要撞擊木星的危險時刻。
《流浪地球》的畫面簡直壯觀到令人窒息,首次呈現給觀眾們行星之間因為引力互相吸引的天體級別的壯觀時刻。
特效給滿分!
預告片中的這個場景就是地球接近木星,即將撞擊的最危險的時刻。
當人類首次如此近距離在地球上看到木星的時候,木星的那顆大紅斑就如死神的眼睛一般註視著人類。
就在地球即將撞向木星,導致地球和人類同時毀滅的時候,我們的大英雄——冷鋒,
額不,吳京,出現了!
但其實,吳京在這部片子里並非完全的主角。而《流浪地球》也絕對不是《戰狼2》的太空科幻版。
這里沒有強調什麼「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也沒有強調什麼「中國人拯救世界」的情節。
最終的任務雖然是由中國人提出並實施完成,但是整個流浪地球計劃是全人類群策群力的結果。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中國的科幻,一直都有著有別於歐美科幻的不同的文化內核。
我們看慣了「一人開掛,拯救人類」的歐美好萊塢科幻片,看膩了各種「不到最後一秒絕對不剪斷炸彈電線」的俗套劇情,也看煩了各種「不,為了愛情,我可以不要一切」的男主救女主而把全人類置於危險境地的惡俗情節。
而中國科幻的《流浪地球》帶來了一股清流。
人們看完後會發現,原來,不是所有的主角都是貫穿全劇的英雄,不是所有的努力都會有成功的結果,也不是所有失敗的任務就徹底沒戲了,更不是說拯救地球只是靠著誰的一腔熱血和愛情激情就可以辦得到。
在《流浪地球》里我們看到了一種理念,一種將全人類團結在一起「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理念。
我們也看到一種一直期待的場景,全球各地區各民族的人們,為了同一個目標「讓地球和人類活下去」,團結在一起。
雖然《流浪地球》是一部中國科幻,但是絲毫沒有凸顯出中國的地位,可以說作者甚至在可以弱化中國人的身份,而是把整個人類當做一個命運共同體在撰寫。
這就和一些好萊塢科幻很不一樣了。
「天下大同」,是中國人對美好社會的一個共識,也是最期待的努力方向。在中國人理解的未來世界,不應該是充滿分歧和鬥爭的,而是求同存異,共同發展。
這個,可能也是中國科幻最有魅力的一部分。
人的境界贏在思想格局高低上
國家也一樣
當毀天滅地的災難來臨的時候,中國人在想什麼?
從大禹治水,到98抗洪,再到汶川地震,中國人一直在努力去應對災難,克服災難。
《流浪地球》里也是這樣的做的。
光是建造1萬個大如山峰的行星發動機,就能看出中國科幻作家的思想有多硬核。
不服就幹,一個發動機不行,就造一萬個。
這是行星發動機的原畫設定圖
這種感覺,是不是有點符合如今基建狂魔的民族屬性。
為了解決南北運輸不便的問題,挖了上千公里的京杭大運河。
為了解決洪水問題和灌溉問題,造了都江堰,一用就是2000多年。
為了抵禦外敵,建了長城。一里長不夠用,那就修一萬里……
所以,造一萬座行星發動機,就不要驚訝了。常規操作,常規操作,坐下,都坐下。
五千年了,我們一直在世界的牌桌上打著麻將,而另外幾家已經換過好多輪了。
5000年了,依舊活得如此硬核的民族,怎麼會讓自己和地球一同滅亡?
拼了!
《流浪地球》表面上是一部科幻片,其實承載著許多中國文化的內核。
當冰封的上海和北京出現在螢幕上的時候,鏡頭轉而就是忙碌的人流,兢兢業業工作的人們。
是一種「國破山河在」的悲愴
而當太空員視死如歸犧牲自己拯救人類的時候,又是一種「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的氣魄。
地球從開始流浪到安全要多久?
2500年!
《流浪地球》的劇情里,地球從太陽系出發,到抵達最近的恒星新家園,需要經過2500年的時間,整整100代人。
好萊塢科幻片中,都很少有這麼長的時間設定,以至於像《星際大戰》那樣的經典片子也要用躍遷技術來克服或避免動輒數十光年的距離和上千年的航行時間。
2500年,這是一個難以想像長的時間。
只有擁有長達5000年文明歷史的中國人,才會去想像和設計一個長達2500年的計劃。
不靠什麼神仙指路,不靠什麼第四維度外星人救援,也不靠什麼「電腦病毒」癱瘓外星人,就靠自己的雙手,和付出的汗水血水,犧牲的人命……
天上有十個太陽,太熱了? 就射下九個吧;
家門口有兩座大山? 就祖祖孫孫挖山吧;
天漏了一個窟窿? 就煉石頭補天吧;
同樣是描繪人類對大洪水的記憶,西方人的版本是諾亞方舟,在神的幫助下幸存下來。
而中國人的版本卻是大禹治水,不服就是幹!
而中國人的的災難起源還腦洞更大——天漏了……
這比起神降下大雨引發洪水,硬核多了也直白多了……
中國人什麼時候認過命?
所以中國硬核科幻就只問這一句話:我們是否有勇氣,帶著地球去流浪?
影片的最後,這句話讓我淚奔:
不論人類歷史導向何處,我們決定,選擇希望!
永不服輸,永遠相信希望。哪怕2500年的征途也無怨無悔。
這大氣,這腦洞,這格局,我服!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