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作者:國館
很多人設是莫名其妙出現的
前幾天,范冰冰終於出現了;各路觀眾齊聲討伐之。
別看人家如今好像有些慘兮兮,在以前,她的人設卻是這樣的:
黃袍加身,雌雄莫辯,人稱范爺;
自稱豪門,手撕國民老公萬達公子;
她是現代獨立成功女子的典範,新女性自媒體的最佳例子;
她給自己的人設是武則天,可是潮水一退,終於發現自己不過是另一個楊玉環。
又比如去年高冷禁欲,內里溫柔害羞的吳亦凡。
從媒體塑造的人設來看,是個暖男,帥哥,陽光知性、高冷不可靠近。
翻翻他以前的歷史,你就會發現,吳亦凡其實是個撩妹高手,堪稱當代徐志摩,紛走花叢,不帶走一片落葉。
於是人們驚嘆,贈其稱號,「加拿大炮王」。
現在的娛樂圈是,只要是明星,就會有人設,什麼好男人,好爸爸,好丈夫,國民老公,國民妻子,等等,不一而足。
像畫了一個虛擬人物,用現實中一個人物去填塞,然後,等著你去瞻仰。
你以為的偶像,都是精心根據你的夢幻設計的。
每一個人設,都是商業運作的結果
「人設」這個玩意,最初來自日本。
動漫里出現的角色,基本都是純粹虛構的角色,需要畫師和作者對其進行人設用以填充角色。
沒有人設,動漫角色只是一個紙片人,畫師隨手一畫就能出一堆;
有了人設,他們的形象才能豐滿起來,成為一個有血有肉有靈魂的三維體。
然而不知道哪群家夥發現純粹的虛構人物在性格上更能吸引人,因為虛構出來的人物是沒有一般人缺點的,就算有,也是各種炫酷狂霸拽的缺點。
炫酷狂霸拽的缺點能叫缺點嗎?這是特點。
於是以韓國公司為首的偶像培養所,就開始出現對真人偶像進行「人物設定」這種新奇操作。
把明星當作商品,對其進行包裝,針對特定粉絲群體量身訂造糖衣炮彈,大肆收割少男少女們的注意力和錢包;後來這股風潮蔓延到國內,就成為了人設。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最初發明這種操作的人,簡直是一個天才。
人設可以是完美的。
你可以設計一個好男人形象,帥,有型,衣品好,暖男,噓寒問暖,對妻子兒女,關懷備至,很有禮貌,對粉絲很好。有一切男人的優點。
然後,對這個人設進行宣傳、炒作、行銷。
然而明星不是紙片人,活在現實世界,有血有肉,自然也有各種缺點和毛病。
人設里的吳秀波,找不出缺點,長相討巧,為人謙虛,笑容溫暖,謙虛近人。
而作為人的吳秀波,自然也有七情六欲,自然也可能出軌。
出軌傳聞出來,就是人設崩塌。然而我們都知道,並不是什麼人設崩塌,我們不過是了解了一個更真實的吳秀波而已。
我想說的是,每一個明星打造出來的人設,都不是他本來的樣子,都是商業運作的後果。
而這種人設,大概率遲早會崩塌。
為何人設終將崩塌?
人設崩塌一般有兩種。
一種是粉絲不了解明星本人,依靠第一眼印象或者飾演的角色,來對藝人進行性格預判,後來發現實際上本人性格和預判不一樣。
明星自己沒說,粉絲自己在心里對他設計的一個形象。
這種崩塌崩起來一般也沒有什麼大事,甚至還會有粉絲覺得這可愛真實,很接地氣。
另外一種就是常見的,經紀公司或者藝人本身,有意利用某種易於傳播的人物形象套用在自己身上,並進行炒作宣傳,收割人氣和粉絲的錢包後玩大了崩盤的情況,典型如范冰冰;這種崩塌方式,一般都會非常慘烈。
為什麼說人設終將崩塌呢?這就跟愛情終會走入墳墓一樣:
剛開始的時候,卿卿我我,恨不得給予對方全世界,都將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出來;
時間長了,雙方身上的各種小毛病就會冒出頭來,扮演最佳戀人的耐性也漸漸消磨;
我們都在時間的洗練下,回歸凡人,回歸我們自己本身。
偶像明星自然也一樣,更重要的是,成為完美偶像,不見得是明星本人的意願。
他可能只是被經濟公司,被流量,被金錢綁架了而已。
對明星來說,這可能只是一場心不甘情不願的單戀,站在高處接受著信徒們的慕拜,並為自己的不自由耿耿於懷。
明星人設崩塌,具有一定必然性。
每一個人設,都是完美的,從長相到性格,從三觀到才華,完美得有點不真實。
而這種不真實,造成粉絲眼中的明星,和明星自己之間,存在巨大鴻溝。
這種鴻溝,一旦被曝光,人設就會雪崩。
就像吳秀波出軌,范冰冰偷稅,人設瞬間落到地上,一地雞毛。
別心存幻想,任何給自己貼標籤的明星,都有你不知道的一面,當然,這一面,你遲早會知道。
原形畢露的那一刻,就是人設轟然崩塌的時候。
為什麼那麼多人沉迷於人設不能自拔
人設必然崩塌,但人們又需要人設。
明星有人設,是因為我們愛看。
明星何以為明星?除了顏值高,身材好,一定要符合我們對偶像的想像。
簡單來說,就是同性偶像,需要與我們的理想自我形象符合;異性偶像,需要和我們的理想伴侶形象符合。
生活平淡的灰姑娘,需要事業有成,狂拽邪酷的霸道總裁;
默默無聞的小男生,需要花枝招展,性感耀眼的宅男女神;
無法在活在別人眼中,就希望有一個人代替我們,在人們眼里發光發熱。
因此,粉絲對偶像的愛是瘋狂的,TFBOYS成員生日的時候,粉絲不僅為其包起了世界各地熱門街道廣告牌投放生日祝福,租直升機包郵輪,甚至還收到了兩顆小行星,和四平方米月球表面作為禮物。
而粉絲的失望後的瘋狂,比起其有過之而無不及。
前段時間,鹿晗公布戀情之際,不僅讓大量粉絲崩潰流淚,更有甚者,因為偶像的戀情而選擇自殺。
自殺算瘋狂了嗎?還有更瘋狂的——
1980年一個平凡的夜晚,約翰列儂和妻子散步回到自己的公寓,遭遇一個歌迷的槍擊,經搶救無效後死亡。
槍手殺死列儂的理由,是認為在披頭士解散後,列儂開始迎合主流,風格變得柔和,抒情,不再是那個激烈前衛的男孩。
所以他要守護他內心中那個純潔的男孩,以槍殺的方式阻止了列儂繼續「被成人世界污染」。
明星們似乎已經不再是單純的藝人,他們成了一種宗教:明星本人,是教主;粉絲,是教徒;經濟公司和娛樂公司,是教會背後的財團運作人。
而一旦教主被揭發出不是所謂上帝的使者,只是一個有著血肉之身的凡人之時,這個宗教就會面臨分離崩潰的危險,連教主本人都不能在漩渦中幸免。
明星和經濟公司出於利益目的設立的人設,粉絲們甚至會希望明星用命來償還他們的失望。
這就是人設的力量,也反映,人們對於人設的渴望,有多麼巨大。
已經很難用追星來形容粉絲對明星這種以命相抵的瘋狂,這本身追逐的不是明星,是心底存在已久的夢幻般、理想中的那個人。
對人設的渴望,本質上,是心里幼稚,尚未完全成長的表現。
不願意承認現實,不願意活在現實中。
而人設崩塌,也是粉絲一步一步成長的結果。
對待明星人設,要帶上自己的腦袋
村上春樹在小說《再襲麵包店》里,說過一個故事,一個青年在十年前因為感到「饑餓」而和同夥襲擊了一家麵包店,最後麵包店店主以「聽一首音樂」來交換他們「吃麵包」的權利;
十年後,已經結婚的青年再一次感到莫名奇妙的饑餓,想起十年前搶劫麵包店的事情,他相信自己被店主「忽悠」了,於是又和妻子再次偷襲了一家麵包店,搶來了幾十個漢堡,大快朵頤,終於」吃飽「。
這個故事說出了一個道理:遺憾的力量是可怕的。
大部分人對偶像的瘋狂,往往源於內心深處某種渴望與遺憾。自己沒做到得到的,希望能夠通過對偶像的崇拜來彌補。
深埋在內心的遺憾,欲望,從來沒有被真正忘記,它們需要一個發泄的窗口,或者說,投射的對象。
一個完美的偶像,就是最佳的投射對象;追逐著偶像,在演唱會的人群中呼喊,台上的人就像看到那個我們曾經想成為又未能成為的自己。
然而你人生里的遺憾,不會被追逐偶像這個行為所填補,當舞台燈光熄滅,你還是回到了自己的人生。
那麼如果你已經不可救藥地喜歡上一個偶像,該如何看待自己偶像的「人設」?
答案其實很簡單,帶上腦袋。
你的偶像,如果是清俊男士,那麼他一般也有天下所有男士的需要:戀愛、金錢、名聲、權力和性。
如果是妙齡少女,那她很可能也有天下妙齡少女的缺點:虛榮,物質,自我中心等等。
你不必對他們頂禮膜拜,需知道他們在螢幕上的樣子,只是被創造出來的概念,肉身和你我一樣,貪嗔癡恨一樣不少。
還有一點,回歸生活。
對於粉絲來說,偶像就是他們心里的「麵包」。
當一個人的理想自我與現實自我偏差越大,他對於彌補遺憾的需要就越強,「搶劫麵包店」的衝動也就越不可按捺。
而當一個人本身就活成他想要的樣子,他就不再需要這個「麵包」,至少,不會貪嘴吃到生活不能自理。
無論是明星們創造的形象,你我假裝出來的模樣,人設崩塌,是必然來臨之事。
所以,范冰冰偷稅,被罰,大快人心,這本身不是她人設崩塌,而是她原本就是一個對金錢有著極其癡戀的人,以至於膽敢違法,偷稅,來聚集財富。
這就是原形畢露而已。
別再輕易相信一個人是什麼好男人,好爸爸了,也不輕易相信所謂的勵志偶像了。
與其依靠這種虛幻之物度日,不如活出一個,不需要任何人設的人生。
願我們的人生都能自由伸展,不必再依仗任何偶像。
你不需要偶像,你自己就是偶像。
作者簡介:國館:一個有品有內涵的公號。用文化修煉心靈,以智慧對話世界,在這里,重 新髮現文化的魅力。國館2018重磅新書《圖說二十四節氣》正火熱銷售中。
「手帳+寫字書,日日積累美字正能量」
《美日·美字》全二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