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摘要:深以為然,父親毫無掩飾的愛是孩子成長最好的養分,在一個溫和而有愛的家庭里成長的他們,心里都是充盈的,比別人更是多幾分溫情。不要再端著了,孩子們更願意看到我們為人父母真實的一面,有愛有恨、有輝煌也有落寞、有成功也有失敗,甚至有更多的不堪。
作者:雪兒(富書專欄作者)
年老的金馬獎影帝含淚致歉
女兒心疼得不能自控
《一路成年》正式開播了,這部被稱為成人版的《爸爸去哪兒》瞬間吸引了無數吃瓜觀眾。
節目開始的第二天,不少網友迅速被金馬獎梁家輝給圈粉了。
主持人李銳為老爸們安排了「誰是臥底」的遊戲,讓老爸們用吸管喝不同瓶子里的飲料,4瓶中都是酸梅湯,只有1瓶是礦泉水,看誰在喝到礦泉水後,能不動聲色的掩蓋自己「臥底」的身份。
經歷了三輪對決,主持人李銳通過表情分析,指出「臥底」的身份:梁家輝。
但較真的梁家輝不懂綜藝節目的套路,面對大家的誤解,直言冤枉,並當眾「指責」村長李銳:「你真的是太失敗了。」
爸爸們都來勸解,梁家輝仍然怨氣不消。
晚上聚餐時,冷靜下來的梁家輝意識到自己白天的情緒有點過激了,他眼含熱淚站起來真誠地跟李銳和欄目的工作人員鞠躬道歉,哽咽地解釋了自己錯誤的行為。
身旁不明就里的兩個雙胞胎女兒看著老父親佝僂著身子一個勁道歉,心疼得淚水奪眶而出,難過地放下碗筷站起來想要緊緊抱著爸爸。
看到這溫情的一幕,我真的也忍不住濕了眼。
大名鼎鼎的金馬獎影帝在女兒們面前豪不掩飾自己的脆弱和錯誤,讓人心疼之餘,對他更是敬佩。
知乎上有一個戳心的言論:他(父親)總以為自己很能,牙齒都掉光了還想維持著他口中頂天立地的男子漢形象。
我們放不下高高在上的架子,孩子們就無法真正抵達心里。
中國很多父母,尤其是父親從不願意在孩子的面前坦露自己的情感,哪怕心力交瘁也要挺成一個硬漢的樣子。
父愛是最好的養分,
被愛滋養的孩子都是命運的寵兒
美國專欄作家米奇·阿爾博姆在《一日重生》中說:孩子們喜歡追逐他們得不到的愛,對我來說那就是爸爸的愛,他把他的愛藏著像文件箱里的文件,而我想方設法要得到它。
小時候看作文書總是很不解:為什麼父親的愛從不說出口,「嚴父」是唯一形容父親的詞語。
看梁家輝對和女兒的相處,讓我想到了一個流行詞:別人家的父親。
女兒出生後,梁家輝像所有的初為人父一樣認為賺更多的錢才能讓孩子們過得好,所以拼命地接戲。
直到有一天,他拍戲回來,伸出雙手想擁抱女兒的時候,孩子們卻被陌生的他嚇得躲在保姆身後。
梁家輝非常自責,於是便推掉了了很多戲,專門陪伴孩子們的成長,整整兩年多時間幾乎不怎麼工作,孩子們還曾一臉認真地問:為什麼別的小朋友的爸爸有工作,你卻沒有。
在孩子們的成長過程中,梁家輝常常曬出和孩子們的親密照,兩個和自己一般高的女兒經常被擁抱在懷里,他的每個皺紋里都寫滿了愛。
出發《一路成年》節目現場前,梁家輝精心準備了一整套保護女兒的設備,被網友戲稱「逃難」,兩個女兒坐在一旁的沙發看著他邊念叨邊收拾,無奈又幸福地笑了。
看到這里,突然明白了:為什麼這對含著金鑰匙出生的姐妹花出落得如此健康美麗,落落大方。
看過一句話:從來不缺愛的孩子才不會花盡心思去追逐得不到的愛。
深以為然,父親毫無掩飾的愛是孩子成長最好的養分,在一個溫和而有愛的家庭里成長的他們,心里都是充盈的,比別人更是多幾分溫情。
父母習慣隱藏愛的脆弱,
有些和解要用大半輩子來完成
曉松說他這輩子都沒有問過他爸任何問題,任何。
就連姜文也曾多次在節目中坦露,他這輩子最大的失敗,就是一直不能跟媽媽搞好關係。
這是中國許許多多親子關係的寫照,尤其是老一輩人,對兒女們的愛深藏不露,諱莫如深,閉口不談,真的好像見不得人一樣。
蔡國慶在《你好爸爸》節目中「指責」過他的父親:我一定不會做你這樣的父親。
面對著主持人,他眼含熱淚說父親小時候對他太苛刻,眼里嘴里也從不曾流露過半點疼愛。
哪怕再功成名就,對於小時候未能在父母身上感愛到的愛,一輩子都耽耽於懷。
主持人馬丁曾經寫過一篇演講稿,敘述了父親從小對他的苛刻和挑剔,他前半生都是在和父親的對抗中度過。
馬丁以優異的成績考了全班第二名,父親第一句話能把他噎死:那第一名是誰,你們差多少分。
他賭氣在第二學期考第一名,把成績單自豪地甩在父親面前,心想這回該沒話說了,誰知父親卻死死地揪著一條錯題不放:人最大的愚蠢之處就在於在同一個地方摔倒兩次。
馬丁毫不猶豫地反擊道:爸,我覺得人生最大的愚蠢就在於他明明想誇他的孩子,但是他不會誇。
直到馬丁當了父親,在他老父重病彌留之際,他們才達成了和解。
多少愛明明可以很柔情地表達出來,卻硬要以一副六親不認的面孔死死捂著;多少次明明想要展開懷抱疼疼眼前這個可愛的小人兒,卻擺出一副給老子走開的架勢。
據心理學家研究表明:受中國的傳統思想影響,男人習慣在子女面前掩飾自己,認為表達愛就是證明自己脆弱及無能,所以中國的父親大多不會在子女面前展露真實的自我。
營造一個輕鬆而充滿愛的成長環境
人生不要留太多遺憾
作家李月亮曾寫道:父母子女這一場人世相逢,是用來相親相愛,而不是相恨相殺的。
當親子關係出了問題,我們一定要學會從自己身上找原因,不要總是拿別人家的孩子來懟自家娃,先反思一下,我是否是那個別人家的父母呢?
著名心理學家賀嶺峰認為,良好的親子溝通很重要,是處理一切親子關係的重要根基。
這要求我們做到以下幾點,在孩子小的時候就要給他們營造一個輕鬆而充滿愛的成長環境。
1、承認自己的不足
電視劇《請回答1988》里有一個情節非常打動人:
因為家境貧困,二女兒基本被忽視,好吃的給了姐姐和弟弟、衣服是大姐淘汰下來的、沒有自己的隨身聽,好像活成了姐姐的影子。
當父親發現二女兒的落默時,幡然醒悟說:爸爸也是頭一次當爸爸,所以,請女兒稍微體諒一下。
父母不是聖人,也有眼光看不到的地方,也有脆弱,害怕失去的時候,這都不是丟人的事,而是人的最真實的一面。
在孩子面前坦露出真實,更能得到他們的理解,拉近心的距離,令他們願意和我們談心,心疼我們堅強外衣下的脆弱,更懂得感恩。
2、及時表達愛意
心理學上,有一個詞叫「低溫燙傷」,這種傷害最容易出現在父母和孩子之間。
如果父母總對孩子進行否定教育,不認可、不接納孩子的種種,就會導致孩子的低價值感、自卑,更可能一輩子都無法痊愈。
及時向孩子們表達愛意是對他們最大的認可和讚美。
1916年3月梁啟超寫信給大女兒思順說:「吾此時深望吾愛女,安得汝飛侍我旁耶?」
梁啟超在給其他的兒女寫信的時候,更是經常把「愛」字掛在嘴邊。
正是因為有了滿滿的父愛的支持,才有了後來「一門三院士,九子皆才俊」的家族榮譽。
愛不要深埋在心底,勇敢地大膽說出來,時刻讓孩子們感覺到愛,這比任何昂貴的禮物都讓他們感到知足和幸福。
3、平等交流
父母只有「變」成孩子才能更了解他們想要的是什麼,只有真正俯下身子來才能和他們平等地交流。
父母跟孩子的交流最忌以一副唯我獨尊的態度要求孩子,這樣不但給雙方造成巨大的壓力,很大程度上就是在變相逼著孩子造反。
孩子成長有三個叛逆期。
2-4歲第一個叛逆期:他們會通過「不」「才不是」等來表達自己初期形成的主觀意識;7-9歲準大人期:開始有較強的獨立意識,有時甚至有點不講道理,總認為自己長大了;12-17歲第三個叛逆期:青春期更不用說,對個體的獨立、自由追求更甚,討厭一切束縛。
面對這三個時期的孩子,家長需要拿出十足的耐心和寬容,並且保持和孩人子們的平等交流。
做個真實的父母
張小嫻說:父女一場,這深深的緣份,無論悲喜,沒有替補,也無可復制。世上沒有另一個男人會像你父親。
孩子們都深知,無論父親表面有多冷酷多麼不近人情,內心都是愛著自己,可卻總要極盡一生的才能去靠近一點,傾聽愛的聲音。
孩子們受到傷害永遠不會停止愛父母,只會認為自己不夠好,而停止愛自己。
愛TA就抱抱TA,親親TA吧,哪怕再大年紀的孩子都渴望父母的愛。
不要再端著了,孩子們更願意看到我們為人父母真實的一面,有愛有恨、有輝煌也有落寞、有成功也有失敗,甚至有更多的不堪。
每一個歲月和生活留下的傷疤都是愛他們的痕跡,盡情向他們坦露吧,做一個真實的父母。
作者簡介:雪兒,富書專欄作者,80後老女孩,向往遠方的詩意也沉溺眼前的茍且,喜歡寫有溫度的文字,願在溫情的歲月里,你我共勉。本文首發爸媽精讀,真正的教育就是拼爹拼媽,富書2018重磅推出新書《好好生活》,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影帝梁家輝含淚致歉,女兒心疼落淚:做個真實的父母真的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