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雅察類綜藝:催成婚又戳「社畜」點,我們的焦炙成了「經濟學」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觀察類綜藝:催完婚又戳“社畜”點,我們的焦慮成瞭“經濟學”

文|石榴

「社畜的苦只有社畜知道!」

當聚焦職場的《我和我的經紀人》的第一期節目播完,粉圈討論的是楊天真的業務能力,粉圈外更多感慨的是娛樂圈「社畜」話題。

白宇的經紀人琪仔因為跟不上藝人的成長速度而情緒崩潰;喬欣的經紀人浩浩因為合約問題而抉擇不定;張雨綺的經紀人筱雅面對藝人的未來發展問題而不知道如何開口……

如此種種,看得螢幕外同樣被工作裹紮著的觀眾「焦慮症」上頭。盡管工作各異,但蔓延的焦慮情緒卻殊途同歸。

觀察類綜藝:催完婚又戳“社畜”點,我們的焦慮成瞭“經濟學”

實際上,從情感觀察類綜藝走向「爆發」的上個夏天開始,這類節目似乎就和各類焦慮綁定了。

為什麼還是單身?為什麼還不結婚?為什麼還不生娃?你對父母的關心夠嗎……

進入2019,觀察類綜藝甚至有了「生活工作兩手抓」的趨勢。

不管觀眾在勞忙一天後,是否還想再在螢幕上看「一地雞毛」,從群體性焦慮中尋找觀眾情緒的出口,已經成為了越來越多綜藝節目的核心主題。

從文化到情感

焦慮經濟學接過「接力棒」

如果網路投票選出近年來最熱門的詞,「焦慮」即便不是最高票,但一定會是前三甲。

在這個節奏越來越快、競爭日益激烈的時代,快速興起的新技術和快速變革的社會所導致的不確定性,讓人們或者孤獨,或者焦慮,或者既孤獨又焦慮。

當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通過「報復性熬夜」來疏解壓力;算得上螢幕夜餐的綜藝集體湧向「焦慮致富」的道路,便也不足為奇了。

在知識文化渴求的焦慮下,文化類綜藝被催生。那些詩詞朗誦、國寶名著成為彌足珍貴的情感寄托,為浮躁的社會帶來一種精神滿足。

為化解都市人生活、工作忙碌的焦慮,慢綜藝的「詩與遠方」開始盛行。擺脫了霧霾的山林鄉村,似乎連空氣都帶著清甜的氣味,透過螢幕撲面而來。

這兩年來,我們看到了新風口的興起,也見證了舊風口的隕落。而如今,站在「風暴眼」的綜藝類型輪到了情感觀察類。

開年幾檔親情觀察類綜藝,把女藝人來自父母、工作、生活方面的焦慮盡情展露在大眾面前:

《我家那閨女》里,對比其他同事後,吳昕就曾因為工作不見起色、戀愛更無處可談而崩潰痛哭。一事無成的自我懷疑戳中了螢幕前不少觀眾的痛點。

《女兒們的戀愛》里,Selina和比自己小十幾歲的張軒睿約會時「你年紀太小,我們的相處會讓我覺得不太真實,會讓我覺得你是腦子壞了才會喜歡我」的感嘆,也讓不少觀眾心窩一酸。

觀察類綜藝:催完婚又戳“社畜”點,我們的焦慮成瞭“經濟學”

在充滿著「心動的信號」的素人戀愛的觀察秀中,選擇與被選擇的感情焦慮也無處遁形。

《遇見你真好》里第五次落單的鄭曉雯在節目播出後迅速登上熱搜,節目中鄭曉雯的孤單透過螢幕化成「心疼」的話題,在社交平台上蔓延。

觀察類綜藝:催完婚又戳“社畜”點,我們的焦慮成瞭“經濟學”

「即便身處於素人眼中絢爛繁華的娛樂圈,來自工作的焦慮也一脈相承。」

《我和我的經紀人》的開播,讓觀察秀的維度再次延伸至工作焦慮。隨之,類似「原來工作對於大家的安全感是一樣的」的討論聲音不絕於耳。

比起文化綜藝傳達的思考,或是慢綜藝中的一時逃離,年輕觀眾們開始越來越喜歡將鏡頭對準自我表達的節目。焦慮經濟學下誕生的社會熱點,儼然正在成為綜藝節目中新一輪的政治正確。

正像有媒評所言「比起看節目,‘觀察類綜藝’更像是觀眾在觀看自己。」

消費「焦慮」的綜藝們

同樣難逃焦慮

但需要注意的是,就像為了收獲推文下角那行「10w+」而苦練各路招式的自媒體勇士們一樣,焦慮的紅燈警報同樣高鳴在迷霧繚繞的娛樂圈中。

「爆款」「熱度」同樣是擺在節目製作人面前的一座大山

如何戳中吃瓜群眾們的嗨點,將輿情風浪掀得更盛?在快節奏的社會互動模式下,這也成為每檔綜藝掙脫不掉的枷鎖。

從開播到現在,期期承包熱搜的《女兒們的戀愛》雖然是當仁不讓的爆款綜藝,但幾位嘉賓的輿論方向卻「好惡參半」,觀眾的爭議也愈加激烈。

在杜海濤、沈夢辰展示的飽含趣味的情侶生活的對比下,傅園慧走馬燈般「換男人」的「騷操作」,讓節目局限在湊CP的一方天地之中,遠遠沒有達到以愛情反述親情的目標。

同樣的,在《我家那閨女》中,被過分強調的「催婚」話題,讓「大齡剩女」這類並不友好的標籤深深的烙印在這些女明星的身上。

明星也許不怕「自我犧牲」,但聚光燈下的討論卻不算友好。

觀察類綜藝:催完婚又戳“社畜”點,我們的焦慮成瞭“經濟學”

觀察類綜藝:催完婚又戳“社畜”點,我們的焦慮成瞭“經濟學”

觀察類綜藝:催完婚又戳“社畜”點,我們的焦慮成瞭“經濟學”

不過,相比於「黑紅」的口碑焦慮,讓更多綜藝人焦慮的或許還是同質競爭。

在文化綜藝爆火的那一年,張國立老師曾說:「要注意一下市場需求,不要從一個極端到另一個極端」。

把這個主語換成如今的情感觀察類綜藝似乎也同樣適用。縱觀2019年第一季度的綜藝市場,儼然成為了情感觀察秀的天下。

並且,這個局面或許並不會隨著第一季度而結束。依據各大平台早前公布的2019片單,優酷的《想談個和偶像劇一樣的戀愛》,愛奇藝早前公布的《愛情捕手》《喜歡你,我也是》,騰訊視頻的《心動的信號2》《女兒們的男朋友》,芒果TV的《我的年下王子》《劇想談戀愛》等等都等著「排隊出廠」。

毫不誇張地說,今年觀眾即將被淹沒在「情感焦慮」的海洋之中。

觀察類綜藝:催完婚又戳“社畜”點,我們的焦慮成瞭“經濟學”

用網友們的話來說,即「想像一下,你一周七天,天天泡麵。雖然,美名其曰,第一天辛拉面,第二天日式豚骨面,第三天幹拌面……但是,對不起,我厭倦了,大眾厭煩了。」

不久前,各平台關閉了以咪蒙為首的「販賣焦慮」情況嚴重的一批帳號。然而,咪蒙雖已不在,但「咪蒙模式」卻還在大行其道。

不過,當被「刺痛」的新鮮感散去,觀眾便會清醒。當越來越多的質疑聲響起,懸在頭頂的「達摩克里斯之劍」或許也就將要落下了。

「情感關照」與「販賣焦慮」

只隔一條細線

對於綜藝節目的「情感共鳴」,幾乎是與中國人隱私生活的開放和多元同時發生的。

真人秀的拍攝視角讓觀眾從觀察者變成了共感者。節目中各個嘉賓所顯示出的私密環境和心理狀態,在觀眾不斷對比自身的不斷構建中,有了化虛為實、相互作中的可能。

這也正是情感觀察類綜藝,最能參與現實的抓手。

也就是說,談到情感關照,觀眾最需要的是戳中痛點的同時獲得勇氣。如果把語態永遠設定為質疑與反問,在點燃公眾的負面情緒後,剩下的就只有「喪」了。

觀察類綜藝:催完婚又戳“社畜”點,我們的焦慮成瞭“經濟學”

可是,綜藝節目們到底應該如何把握焦慮之度呢?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首先需要搞明白的或許是痛點與焦慮的區別。

痛點是對於用戶尚未被滿足的,而又被廣泛渴望的需求。相對而言,焦慮則是由危急情況和難以預測、難以應付的事件而產生的煩躁情緒。

也就是說,焦慮和痛點的最大區別在於一個是「瞄準恐慌」,另一個則是「情緒關照」。

換言之,「販賣焦慮」與「戳中痛點」中間的界分,在於是否「被治愈」。

這也正是相對於催婚的焦慮,《我家那閨女》中僅僅一期節目中就下車的郭躍或許更是直戳痛點的原因。

因為人生選擇和父親發生激烈的爭議,兩代人的觀點差異通過節目而有所緩和,父親學著理解,女兒學著改變,而觀眾在被治愈。

觀察類綜藝:催完婚又戳“社畜”點,我們的焦慮成瞭“經濟學”

如果說一檔情感觀察類節目的最大價值做到是情感共鳴,那麼想要後續源源不斷的長尾效應則不應該止於「共鳴」。

「人生是一場孤獨的旅行,但也會有溫柔的相遇」,當「治愈系」漸漸成為一劑洗滌心靈、治愈都市病的靈藥,也在為焦慮中的情感觀察類綜藝節目指明另一條出路。

是要取材生活,但也要溫暖而明亮。

這個準則不僅對現實題材電視有效,對觀察類綜藝也同樣適用。無論從市場層面還是從創作風險控制角度而言,能否劃好這條焦慮與痛點的界線,對觀察類綜藝都至關重要。

—The End—

出品 | 米瑞文化

主編 | 鐵皮小鼓

編輯 | 昆侖

校對 | 黃平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