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涵為張大大奕「打工」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如涵為張大奕“打工”

來源 | 36氪

作者 | 喬芊 編輯 | 李洋

張大奕的淘寶店 2016 年就能賣出 3 億銷售額,但她背後為其提供支持的網紅電商第一股如涵控股,最近在納斯達克的首個交易日卻以暴跌 37.2% 告終。

暴跌原因並不來自公司仍在虧損,而更可能是它的故事沒有被投資者理解——他們顯然對於如涵的商業模式和定價邏輯存在重大認知分歧,而大幅破發正是這種分歧的體現。

至今,網紅張大奕仍要向如涵貢獻 51% 的收入(其他如涵KOL當然更高),而後者為其提供粉絲經營、開店、供應鏈、物流、客服的全鏈條支撐,相當於自營電商,這塊業務貢獻如涵收入的9成。另一塊是讓旗下網紅為其它品牌導流,提供行銷服務。也就是說,前者賣貨,後者賣廣告。

為什麼如涵不賺錢?它的未來是否像投資人預期的那樣悲觀?我們來看看什麼影響了它的價值。

議價權。雖然如涵有 113 位網紅,但前三位卻貢獻了 55% 的GMV,這種聚集的壞處在於,頭部網紅擁有非常高的議價權,比如張大奕就單獨成立了子公司,她網店營收的 49% 都歸屬於她個人,如涵公司只能分到一半。有機構測算,單獨考慮張大奕網店帶給如涵的收入、成本和費用(銷售、履約、管理),這一塊其實是虧損的。但張大奕是品牌,也是小網紅的號召力,虧損也得「養」。

「影視公司」。KOL的網店自營生意是如涵收入的大頭,但毛利不高,所以如涵正在發力第三方行銷服務,它模式更輕,有望提升公司的盈利水平。這塊業務的占比已經從不足 1%上升到了 11%,但卻稀釋了如涵的「電商」故事——眼下它越來越像一家影視公司,一面簽大明星確保電影賣座,一面額外做藝人的經紀生意。這個故事對於提振股價沒有太大幫助,畢竟從華納、迪士尼到國內的光線傳媒,影視股的市盈率普遍偏低。

代際更替。新管道催生新品牌,新平台催生新內容,網紅界也在發生代際更替。張大奕這代網紅在微博上成名和變現,但現在年輕人更喜歡的是抖音、小紅書、淘寶直播,最熱門的玩法是短視頻、直播,最帶貨的主播是薇婭、李佳琦。如涵需要復制這個時代的張大奕,而這種難度可能不亞於華誼復制一個范冰冰。

最受益的人還是張大奕。做完服裝店,她又開始做起自己的美妝品牌和內衣品牌了,這都是利潤超高的品類,但投資者能分到的可能依然不多。這個時代可以放大個體價值,但高度依賴個體的生意,回報也終會流向個體。這就是商業。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