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今日在此,要說的不是男女愛情的流水桃花,而是一些關於對離異家庭中孩子的思考。影片中,汪峰說的一段話引發了北辰媽對離異、重組家庭中孩子的思考:
「骨肉親情,是任何東西都勉強不了的
如果在見面時你感到任何別扭,都要告訴我。
「子怡在很多方面讓熙熙感受到了溫暖,這一點是完全沒有任何人可以代替的,但又是熙熙最需要的。我從熙熙身上明白了一個道理:有時候陪伴,比血緣還重要。如果你是他的爸爸媽媽,但是這麼多年完全沒有陪伴,就跟陌生人完全沒有太大區別的。」
小蘋果熙熙是汪峰與葛薈婕的女兒,當年18歲的葛薈婕沒有做好當母親的準備,在生下小蘋果後便跟攝影師泡了,女兒一直由汪峰撫養。這麼多年來,葛薈婕馬不停蹄地追逐著自己理想中的愛情,卻從來沒有對女兒有過實質性的陪伴。
汪峰與前妻、大女兒熙熙的合照
反觀章子怡在成為小蘋果的繼母後,如汪峰所言,讓小蘋果重新感受到母愛。2017年底,章子怡在澳門獲獎,頒獎典禮後立刻回到酒店與孩子相擁分享喜訊,並稱「這是我最幸福的時刻」。
《演員的誕生》節目中,章子怡在看完一段關於重組家庭兄弟情的表演後,突然哽咽地說:「我的大女兒,她不是我親生的,但是我要把我所有的她都給她,也許會勝過我的親生女兒,我都願意給她。」
五年的陪伴時光,從小蘋果12歲到現在17歲。小蘋果的每一次生日,章子怡都不曾缺席。
每一次家庭活動,都是一家四口。小蘋果有了更多的幸福時光。
有人會懷疑章子怡是在作秀,這也是很多人對「後媽」存在的刻板印象。畢竟從小時候的《白雪公主》、《灰姑娘》到如今社會上曝光的後媽虐待兒童事件,總會讓人將「後媽」與惡毒、兇狠聯繫在一起。
但是,一個人真心對你好,孩子是能夠分辨出來的。在一次小蘋果的直播中,她拿著手機找章子怡,一口一聲叫著:「媽媽」,看到章子怡在專心玩手機她便改口調侃:「仙女」。緊接著她倆做了冷笑話互動,章子怡的眼神很溫柔,她們之間的交流也非常自然,這種感覺演不出來。
正是因為章子怡的溫柔與愛,讓這個從小母愛缺失的孩子臉上再次綻放笑容。家庭之所以親厚並不是因為血濃於水,而是在於漫長的陪伴和無微不至的關愛。二、 離異家庭對孩子的影響
有著章子怡這位好媽媽,無疑,小蘋果熙熙是幸運的。但回到現實中,隨著離婚現象越來越普遍,與小蘋果同樣是重組家庭的孩子不計其數。
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結婚率為7.2‰,創下2013年以來的最低。同時,2018年全國離婚率達到了38%,接近四成,東北三省更是排行前三,最高的黑龍江省達到了63%。我們這個曾號稱「世界上婚姻最穩定的國家」正在經受著」結婚率每年愈減、離婚率每年升高」的強烈衝擊。
1.單親家庭或許會造成兒童悲劇
幾乎所有這樣的家庭都有一個擔心,就是離婚對孩子的影響,即便是很多處於瀕臨破裂的家庭,經常也有這樣的說法,如果不是因為擔心孩子受影響,我早就離婚了。
兒童心理學家李.索克曾經說過:「父母離婚帶來的創傷僅次於死亡。」耶魯大學兒童研究中心主任阿爾伯特指出:「離婚是威脅著兒童的最嚴重和最複雜的精神危機之一。」對於尚且懵懂知世的孩子(4歲-青少年階段)來說,不論何種形式的離異,都會給孩子留下不同程度的創傷。離婚是孩子的悲劇,他們不懂什麼出軌、不懂什麼情感破裂、不懂什麼是不將就、不懂什麼是追求真正的愛情,年幼的他們只知道,父母離婚,他們不是失去爸爸就是失去媽媽!而爸爸媽媽是幸福的代言詞啊,失去了其中一方,他們會感覺世界坍塌了,今後再也得不到原來那麼多的愛,便再也與幸福無緣了。
有的孩子甚至會覺得父母離異是因為自己的不聽話造成的,進而形成自卑、孤僻、懦弱、粗暴等性格。且有的離異父母可能會因為抱著補償的心理,對孩子百般溺愛,導致依賴型人格;或是離異父母都抱著「甩包袱」的心理,對孩子放任不管,輕則使孩子毫無安全感,重則容易讓孩子形成極端人格。如果離異家庭中的孩子缺乏正確引導,其行為上會具有較多的叛逆表現,並且會有較強的報復心理,甚至可能會有一定的反社會傾向。在日常生活中,他們可能會比較自卑敏感,當看到其他小朋友的家長對孩子關心時,便會聯想到自身,常常反問自己:「我為什麼沒有爸爸/媽媽?」於是大部分離異家庭的孩子會選擇逃避現實,沉迷於網路遊戲。
2.單親家庭也能培育獨立堅強的孩子
如今,很多完整家庭的父母往往不能容忍自家兒女在擇偶上選離異家庭的孩子當伴侶,生怕他們的性格不端、生怕他們的家庭複雜。但我想說:離異家庭的孩子不一定性格缺陷,完整家庭的孩子也不不一定人格健全。單親,只是他們的一個附屬特徵,就像有錢還是沒錢,並不是構成這個人的因素之一。
告訴我這個道理的,是我的丈夫。
北辰爸,我的丈夫,他就是來自單親的原生家庭。在他兩歲那年,他的生父出軌了,對愛情容不下一顆沙子的婆婆毅然決然提出離婚了。我其實是很感激我的婆婆。早年的她既當爹又當媽,既進廠打過工又在廚房里炒過大盆飯,一個人含辛茹苦地將我丈夫拉扯長大。婆婆告訴我,為了這個兒子,她放棄了很多追求她的人,只要不對兒子好的,一律不予考慮。婆婆還告訴我,小時候我丈夫不聽話,當她怎麼管也管不住時,就拎出長板凳、掏出麻花繩,把年幼的北辰爸綁在板凳上,一邊打他一邊掉眼淚,而北辰爸被打完也不敢頂嘴,因為他深知自己沒有爸爸了,他生怕再惹媽媽生氣,連媽媽也會不要他……
每每聽到這些片段,我總是忍不住地心疼我的丈夫,而但凡我對他小時候的經歷表露出一絲遺憾時,他總會溫柔地說:「傻瓜,別搞得我小時候那麼可憐似的。沒有父親不假,但就好比有些東西你生下來就沒有的,就好像有錢那樣,你不可能生下來就像王思聰一樣有錢啊,難道你會為此而感到遺憾嗎?」
是啊,雖然沒有父親,但他有母親足夠的愛,也因此他早早地學會照顧母親,學會心疼人,學會了獨立……離婚既可能使孩子委屈、恐懼和孤獨,但也可以教會孩子面對、勇氣和獨立。父母選擇了什麼態度,孩子就會在潛意識跟隨。
三、 重組家庭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離婚後,很多人會選擇重組新家庭。在重組家庭里,不是每個家庭都能像章子怡和小蘋果熙熙一樣融洽,在如何平衡親子女和繼子女的關係這個問題上很多家長都會如臨大敵。
1.繼父、繼母難當
由於孩子與繼父、繼母既沒有血緣基礎、又沒有親情基礎,孩子對繼父、繼母不大信賴、存在戒心。於是孩子要不就是敬而遠之,要不就是小心翼翼,還有的會表面裝裝樣子。使得繼父、繼母很難走近孩子的內心。有的孩子懷念生父、生母、甚至是認為繼父、繼母奪走了原來生父、生母的位置,便總感到新家庭不溫暖,看到繼父、繼母與父親或母親親近非常反感。
在他人眼中,繼父、繼母對孩子好,被懷疑是獻殷勤、收買人心,要是對孩子稍微有點不好,就容易就落下一個「不公平對待」的小氣名號。對孩子稍微管教嚴厲了,孩子很容易產生「你又不是我親爸、親媽,憑什麼管我」的逆反心理。可是管淺了,孩子就更加放任自我,到時候釀成的諸多毛病又全都可以怪責在繼父、繼母身上。教也不是,不教也不是,實在是舉步維艱。
陳麗帶著3歲的兒子小晨再婚。丈夫家里也有個兒子小銘,今年3歲兩個月。由於兩個孩子年齡相近,陳麗也出於愛屋及烏的心理,視小銘為己出。自己兒子有的東西,都給小銘買一樣的,無論是衣食住行,都給孩子同樣的標準。所幸,小銘也特別喜歡陳麗,常常和小晨跟在陳麗身後,兩人爭先恐後地喊媽媽。
為了彌補小銘沒有媽媽,陳麗每次都會先抱小銘,再抱自己的孩子。有一天,小銘把自己的鼻子摔破了,而小晨也發著燒,陳麗囑咐孩子奶奶幫忙看著小晨,自己便風風火火地帶著小銘去醫院。陳麗問心無愧,給小銘的愛一點都不比自家兒子少,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可是在某個星期天,丈夫卻指責陳麗薄待自己的兒子小銘。原因是小銘的指甲特別長,可小晨的指甲每次都被剪得好好的。小銘頭髮一個月都沒帶著去剪一次,可小晨一個月剪了兩次頭了。
陳麗有理說不出:小晨小銘的指甲都是她剪得,可上個星期因為夫妻倆吵架,兩個孩子的指甲就都沒有剪,可丈夫卻只留意小銘的指甲。小晨的頭髮長得厚,夏天又熱,所以得剪得勤快點,可是小銘頭髮比較稀少,所以陳麗和小銘奶奶商量過,打算給小銘留一下頭髮,到時候剪個髮型比較帥。
自己平時全心全意地照顧兩個孩子,而丈夫卻百般刁難和猜忌,讓陳麗這個後媽著實寒了心。
2. 孩子心思複雜
①情緒比較內隱的孩子,對自己過不去。沉默寡言,缺乏安全感、自信心,精神負擔重,甚至自我封閉、暗恨。有時候繼父、繼母努力想走近孩子,想了解孩子喜歡吃什麼、喝什麼,但孩子仿佛自己築起高牆,圍成一個圈,蜷縮著保護自己,一句「隨便」、「不知道」看似平靜,實則拒人千里。
②情緒外顯的孩子,跟別人過不去。他們容易無故憤怒、躁狂,對家庭採取猜忌、蔑視的態度,甚至主動挑釁,出現攻擊性行為。
張華是小莉的繼父,他給小莉買的新衣服,小莉從來不穿;
家長會如果媽媽沒時間,小莉就編個假時間騙張華;
每次給外婆打電話,小莉都會說自己挺好的,媽媽也挺好的,家里的小貓也挺好的,唯獨不提他這個繼父。
有一次,張華本想和小莉說點親近的話,最後卻被小莉惡狠狠地瞪著說:「你永遠是個外人!」四、 如何盡可能避免重生家庭的矛盾
如上文所提,重生家庭不易經營好,但不代表就不能幸福,除了陪伴外,幸福的重組家庭還需要有什麼要素呢?
1. 寬容
在孩子的心里,永遠給親生父母留著一個位置和空間。繼父、繼母不必切斷孩子與親父母的關係,也不需避而不談親生父母,不要嘗試著取代親生父母的地位,那反而會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孩子既可以接受來自親生父母的愛,也同時可以接受繼母、繼父的愛,這點並不矛盾。只有繼父、繼母充分尊重前任,允許孩子與親生父母保持親密和穩固的聯繫,孩子才願意與繼父母建立新的家庭關係。
我的丈夫不止一次背著我、背著生母和繼父偷偷地去探望他的爺爺、偷偷地給他的奶奶上墳。為什麼要偷偷呢,因為從小我的婆婆便告訴他:「不要在繼父面前提任何原來家庭的事,他不喜歡。」我的丈夫跟我說:「爺爺和奶奶是我的親人,可為什麼我連探望他們都要偷偷摸摸呢?」
2. 有度的關愛
若一味覺得孩子可憐,為了彌補孩子就給予孩子過多的精神上及物質上的安慰。但是家長往往沒有意識到,這樣做往往會起到反作用,會讓孩子走上畸形之路,讓孩子變得焦慮、暴躁。父母對孩子越好,孩子就越覺得這是應該的,是父母離婚後虧欠孩子的,當孩子走進社會,發現社會上的人不像父母那樣對他百般呵護,那麼孩子就會憎恨社會。
凡事過猶不及,適度的關愛能會讓家庭中的每一個人都有良性的心理成長狀態,保持大家的獨立意識,這反而能夠促進家庭的和睦。
3. 真誠付出
無論是哪種感情,都是只有真心才能換來真心,獲得愛的最好方法就是付出更多的愛。
雖然是重組家庭,但只要家庭中的每一位都是以真誠真心相待,願意去付出自己。當你不再是家庭資源的索取者,而是懂得給予和付出,總有一天,一定能夠將堅冰融化,重組家庭也能溫馨幸福。
最後,祝願每位重組家庭的孩子都能被溫柔所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