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78歲潘先生,在開刀治療腫瘤前,準備好好享用一頓大餐,不料卻在開動前突然倒下,意識喪失。救護車到場施以心肺復甦術同時送往醫院。到院時仍呈現心跳停止,急診醫師持續施以心肺復甦術並使用電擊器去顫。在恢復心跳後隨即轉入加護病房,昏迷指數只有3分,意識並未恢復。
在焦急的情緒下,家屬仍希望醫師能盡力救治病人。但大里仁愛醫院心臟內科李明峯醫師表示,像這樣的病患,常常在心跳停止的期間,腦部就已經因為缺乏氧氣的供應而有受損的情形,也就是所謂的缺氧性腦病變。目前在醫學上,比較有證據能夠改善缺氧性腦病變的治療就是低溫療法。
經李明峯醫師評估,病患腦部無出血情形且在12小時黃金搶救時間內,立即為病患進行了低溫療法,很幸運的,病患在幾天以後甦醒了過來,之後慢慢脫離了呼吸器,轉到普通病房,安然歡度父親節平安的出院返家休養,且按時回診定期追蹤心律不整療程。
李明峯醫師說明,傳統治療到院前心跳停止病患的方法是以支持治療為主,但這些病患幸運地活下來而沒有殘留神經學上的損傷卻相當罕見。一般而言在心跳停止超過5 分鐘後體內的自由基就會開始對大腦造成傷害,而低溫可減少大腦的活性和氧氣代謝率。因而改善缺氧後的腦損傷,也可以使人體代謝速率及氧氣消耗量下降並且抑制自由基反應、減緩分解酵素的活性。
李明峯更進一步說:在低體溫的情況下被認為可以抑制很多因為組織再灌流時所造成的傷害,這些傷害包括自由基的製造、有活性的氨基酸被釋放及鈣離子在細胞內的轉移,而這些變化會導致粒線體的傷害甚至於引發有計畫的細胞凋亡。
李明峯醫師指出,過去執行低溫療法的方式,一般分為體外和體內兩種。傳統的體外式,多半採用冰敷袋、冷卻墊等,降溫效果較緩慢且不穩定。而體內式的則是採用植入式導管的方式,讓導管中的液體和病患的血液產生熱交換,藉以降低病患的體溫。這樣的方式,不僅降溫較快,而且降溫的效果較穩定,能夠維持病患的體溫在一定的範圍。
李醫師更說,像這樣突然心跳停止的病人,除了仰賴緊急救護體系的快速施救,恢復心跳後的救治,也是極為重要的。目前體內導管式低溫療法的治療術式,是有健保給付,讓這些病情危急的病人能夠接受最先進的治療,恢復意識和腦部功能,避免了家屬的遺憾。
房市糾紛專題報導
- 維護不動產交易安全 南市加強查核並公布違規名單
- 維護居住權益 租屋簽約務必使用住宅租賃定型化契約
- 不動產爭議事件多 想打官司還不如交付仲裁 效力等同判決
- 中信房屋未告知是海砂屋 免責協議無效
- 小心黑心仲介隱瞞成交行情 竟害地主損失千萬!
- 房子疑遭賤賣 半年差價高達45%!?
本文來源:台灣好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