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在診所或醫院領藥窗口,常見病患諮詢:「消炎藥怎麼吃?」,林伯伯問:「骨科醫師開了『消炎藥』給我,這要怎麼吃?可以痛的時候才吃嗎?」,張媽媽問:「小朋友中耳炎,沒有疼痛情形為什麼要吃『消炎藥』?要吃多久?」,最後一位李先生說:「上次氣喘發作,醫生開的『消炎藥』很有效!」,這幾位提問人口中所說的消炎藥有何不同?到底醫師開的「消炎藥」是什麼呢?臺北榮總桃園分院莊經正藥師表示,依照大部分病患對消炎藥的描述,大概可以分為消炎止痛藥、抗生素或類固醇等三類。
莊藥師進一步說明,前面林伯伯說的「消炎藥」是「消炎止痛藥」。所謂的消炎止痛藥即是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s),常用於止痛、退燒及抗發炎。慢性長期疼痛者,通常會選用長效的;急性發炎疼痛,如痛風情況,常會選用短效的;牙科術後疼痛處置,也常開立來止痛;也有用於需長期使用的關節炎、肌肉骨骼疾病,兼顧消炎止痛。醫師在挑選NSAIDs時,也會考慮其副作用,常見因素如腸道副作用、心血管副作用、腎臟負擔等等。
張媽媽家的小朋友中耳發炎,她所詢問的「消炎藥」是「抗生素」。抗生素依藥品特性可分為抑菌或殺菌兩種作用,主要用於治療各種因細菌感染的疾病,如:常見的傷口感染、肺炎、中耳炎、泌尿道感染、胃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等。而細菌感染可能導致身體受感染部位產生發炎症狀,可透過使用抗生素來對抗細菌感染,進而改善感染部位的發炎,因此抗生素本身不具有抑制發炎、止痛的作用。依醫囑正確使用抗生素可維護身體健康,減少細菌抗藥性增加。
最後一位李先生提及氣喘發作,使用的「消炎藥」很有效!此處說的消炎藥是指類固醇。類固醇具有強大的抗發炎效果,也有免疫抑制的作用,廣泛應用於各種發炎反應或類固醇分泌機能不足的疾病治療,包括緩解發炎反應如紅、腫、熱、痛的症狀,也用來治療關節炎、氣喘、紅斑性狼瘡、異位性皮膚炎等,甚至預防器官排斥、治療癌症。只要正確認識類固醇,搭配正確的使用方式、適時監測相關副作用及適當的預防處置,即可安心而安全的使用類固醇。
臺北榮總桃園分院王智弘院長指出,最常被一般民眾當作消炎藥的包括:止痛藥、抗生素以及類固醇。不論是哪一類藥物,只要正確使用,都可以得到很好的療效。藥物的使用須經醫師專業判斷,尊重專業並配合醫師指示完整服藥將可達到最佳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