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化療後副作用多 中醫輔助治療成效佳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乳癌化療後副作用多 中醫輔助治療成效佳 台灣好新聞 第1張

乳癌化療後副作用多,大林慈濟醫院中醫輔助治療成效佳

四十歲的王小姐,因罹患乳癌而進行化療,但伴隨許多副作用讓生活品質大受影響。大林慈濟醫院中醫部婦兒科主任陳柏全表示,乳癌化療後可透過中醫體質調理,加入疏肝健脾理氣中藥及營養師飲食衛教,可大幅改善腸胃不適、焦慮不安及睡眠不佳問題。

陳柏全表示,近十多年來乳癌發生率及死亡率上升幅度,為各類癌症之首,儼然成為臺灣婦女發生率最高的癌症,好發於45-55歲之婦女,但近年乳癌有年輕化的趨勢。在臨床上,二、三十歲的乳癌患者已不少見。一般乳癌認為除與家族史有關外,不當飲食(高脂、高糖)、肥胖、抽菸喝酒、晚生育、接觸塑化劑、更年期接受荷爾蒙補充治療及缺少運動皆有相關。

陳柏全說,乳癌常見的治療方法有手術、化學藥物、放射治療、標靶治療及荷爾蒙療法。前三種是大多患者接受的治療,後兩種則是依癌細胞特性選用。自民國九十八年開始,健保實施西醫住院病人中醫腫瘤輔助醫療試辦計畫,中醫師、中醫腫瘤個管師及營養師會依據患者病況及接受治療的方式來共同照護患者,期使減輕患者治療的副作用、提升生活品質;化學治療常見的副作用包括容易感染、噁心嘔吐、落髮,胃腸、口腔黏膜破損發炎,造血、生育功能降低;另有些副作用是特殊類別藥物引起的,如心臟肌肉的傷害,過敏反應、皮膚紅腫癢、噁心嘔吐、神經病變、肝腎功能下降等。

陳柏全表示,有位五十多歲林小姐罹患乳癌,接受脂質小紅莓及紫杉醇化療時,口乾舌破、手腳刺麻、紅腫脫皮嚴重,在每次化療前先給予清熱滋陰中藥及冰敷衛教,有效減少黏膜及手腳皮膚的副作用;另一位五十歲的張小姐從小就有過敏性鼻炎,罹患乳癌,在每次打標靶藥物(賀癌平)後感到很疲憊;根據研究統計,5%的癌症患者在標靶治療後會有像重感冒般,咳痰及流鼻涕,甚至產生鼻竇炎等情況,嚴重影響生活品質,而中醫除提供症狀治療外,還在每次打標靶前給予補氣血中藥,預防呼吸道之副作用發生,此後重感冒般症狀的副作用就明顯減輕。

本文來源:台灣好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