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壁藏~唐代壁畫文化特展 青春開幕 南華大學 喜見唐代青年男女生活風華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盛世壁藏~唐代壁畫文化特展 青春開幕 南華大學 喜見唐代青年男女生活風華 台灣好新聞 第1張

大會邀請六位貴賓進行焦點儀式,從左至右為嘉義市政府文化局陳嘉麗秘書、社團法人中華翰維文化推廣協會陳春霖理事長、陝西省文物交流協會段紅升理事、佛光山圓福寺覺禹法師、佛光大學文資與創意學系張譽騰講座教授、南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葉宗和院長(社團法人中華翰維文化推廣協會提供)

在眾多粉絲期待下,2024「盛世壁藏~唐代壁畫文化特展‧三部曲」,首站將於9月13日起至10月11日在南華大學藝文中心盛大展出。繼首部曲介紹唐代的皇家威儀、時代風尚、大國外交、中外交流等盛世輝煌,二部曲走進長安生活,從壁畫中介紹唐人的節慶與日常後,第三部曲將以「青春年華」為題,從新的視角讓觀眾領略唐代壁畫中一代盛世青春男女的身心活動與生活情趣。開幕式於9月20日上午9點30分準時在南華大學中道樓國際會議廳展開。邀請兩岸主辦方及教育界、藝文界、媒體界貴賓及南華大學師生共約300多人共同參與。

南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葉宗和院長上台致詞(社團法人中華翰維文化推廣協會提供)

南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葉宗和院長上台致詞(社團法人中華翰維文化推廣協會提供)

開幕式首先由南華大學民族音樂學系同學分別表演「行者」古箏曲以及伴隨精湛古典舞蹈的「盛世國樂」古箏曲。開幕式上,南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葉宗和院長期許師生能從展覽所運用的科技展示載體與傳統繪畫中發掘出更多古今創意結合的可能性。南華大學高俊雄校長因公在外,特別錄影致詞及鼓勵師生看展,他認為展覽主題有關藝術與設計,期望能激發師生的創作思維。佛光大學文資與創意學系張譽騰講座教授在致詞中提及,唐代的多元文化、自信與抱負,值得臺灣年輕人學習。他深深覺得這項唐代壁畫展不僅是展覽,更是重要的文化交流活動。社團法人中華翰維文化推廣協會陳春霖理事長代表兩岸主辦方致詞時表示,從唐代壁畫中,不僅能觀賞其中的藝術成就、學習保護壁畫之道,更能領略唐代盛世的「時代精神」。這項展覽能夠持續第五年辦理,是兩岸合作單位通力合作、積極配合的成果展現,很不容易!

陝西歷史博物館藏品保管部王晶晶副研究館員為貴賓進行展場導覽(社團法人中華翰維文化推廣協會提供)

陝西歷史博物館藏品保管部王晶晶副研究館員為貴賓進行展場導覽(社團法人中華翰維文化推廣協會提供)

展覽由中國宋慶齡基金會、陝西省文物交流協會、陝西歷史博物館、社團法人中華翰維文化推廣協會主辦、南華大學合作。本展自2020年首部曲開展後遇到疫情作祟,導致大陸主辦方始終未能來臺共同揭幕,而是透過網路連線「共同」參與。本次展出係首度由陝西省文物交流協會段紅升理事率領專業人士一行6人來臺共襄盛舉,實難能可貴。唐代被譽為藝術與文化的黃金時期。20世紀中期以來,在陝西考古及文物保護工作者的持續努力下,重現了一千二百年前的唐墓壁畫,讓世人得以一窺當時的繁華景象與時代特色。精選自陝西歷史博物館所珍藏的四十多幅精彩壁畫,共區分為「夢想之都」、「錦瑟年華」、「歡歌笑語」、「逐夢青雲」、「青年力量」等五個單元,循序漸進,向觀眾從長安城的生活空間起,一路介紹唐代青年男女的生活、娛樂與運動等,追尋他們的成長軌跡與求學歷程,最後則展現立志投入壁畫保護與修復工作中的當代青年男女身影,由於他們的努力,使唐墓壁畫成為溝通古今青春歲月的跨海大橋,使今人可以透過壁畫,穿越時空,遇見唐朝。

社團法人中華翰維文化推廣協會陳春霖理事長致詞(社團法人中華翰維文化推廣協會提供)

社團法人中華翰維文化推廣協會陳春霖理事長致詞(社團法人中華翰維文化推廣協會提供)

展場也設計多項周邊活動,讓觀眾能夠更深入地了解唐代文化和壁畫藝術。包括壁畫臨摹體驗、漢服體驗、曲水流觴遊戲臺、手機解謎遊戲、票選活動等,期待以多元有趣的互動模式,邀請觀眾一起走進唐代,共赴一場青春之約!唐代文化講座於開幕後隨即展開,由陝西歷史博物館藏品保管部王晶晶副研究館員以「妙絕動宮牆——唐墓壁畫的題材內容及藝術特色」為題進行演講,王老師透過豐富的文圖材料,介紹唐高宗與武則天乾陵的章懷太子、懿德太子、永泰公主三大陪葬墓的精彩壁畫。有觀眾表示,通過演講再看展覽,則有更深入的體悟與收穫!

繼南華大學之後,今年展覽還計畫巡迴臺東、臺北展出。精彩資訊請上官網:https://tdbh.hanwei-hanya.com/或臉書粉專查詢:https://www.facebook.com/hanyaculture

南華大學高俊雄校長致詞(社團法人中華翰維文化推廣協會提供)

南華大學高俊雄校長致詞(社團法人中華翰維文化推廣協會提供)

佛光大學文資與創意學系張譽騰講座教授致詞(社團法人中華翰維文化推廣協會提供)

佛光大學文資與創意學系張譽騰講座教授致詞(社團法人中華翰維文化推廣協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