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釣魚與釣竿製作 中興大學通識課結合康堤特色超搶手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教釣魚與釣竿製作 中興大學通識課結合康堤特色超搶手 台灣好新聞 第1張

教釣魚與釣竿製作 。林重鎣

通識課,釣魚去!中興大學緊鄰綠川水域,興大康堤週邊更是熱門的釣魚休憩景點。111年2月由酷愛釣魚、歷史專長的中興大學文學院院長吳政憲結合校園景觀特色,開設「康堤釣魚趣」通識課,這學期新開「竹釣竿製作、設計與銷售」,融合釣魚文化、、釣魚技巧、釣竿製作與釣具商業模式,成為校內最搶手的通識課程,31個名額吸引600人預選,中籤率僅5%。

吳政憲院長國中開始釣魚,中學時期時常隻身坐公車到處釣魚,從士林外雙溪到新北市坪林,再到北宜公路往宜蘭的𩻸魚堀溪,投身大自然,從釣魚中獲得不少樂趣。2年前結合自身興趣與校園特色,開始嘗式開設0.33學分的微型通識課,逐步將課程發展為1學分的「康堤釣魚趣」與2學分的「竹釣竿製作、設計與銷售」,課程除了釣魚外,更拓展至自製竹竿、台灣釣魚史的探討、釣魚產業的商業模式等,獲得教育部教學實踐計畫補助,廣受學生好評。

課程問卷顯示,90%同學沒有釣過魚,但經過一學期的上課,90%以上同學都能釣到魚。吳政憲表示,釣魚時最難的是綁魚鈎,他們使用自製的調餌配方包含甜奶酒、五香粉、地瓜等各種材料,不加各種香精,同學要嘗式排列組合與記錄不同配料,找出最適的配方。同時採用的是無倒刺的魚鉤,釣起的魚皆回放水域,若是釣到侵入性高的外來種則會移除,從課程中,也讓同學學習尊重不同型態與物種的生命價值。

吳政憲說,釣魚課最貴、最不需要的釣具就是釣竿,百年前釣魚用的都是竹釣竿,小時候在雜貨店都還能買到一組三節的竹釣竿(並繼竿)。但如今釣竿材料已進化成玻璃纖維或碳纖維,雖然輕,但卻脫離自然材料,也缺乏循環利用,特別每學期因為同學誤踩或揚竿過速,導致釣竿斷掉後,無法修復,丟棄也造成環境負擔。因此,112學年度第2學期的釣魚課,開始教導同學剖竹製作竹釣竿,並有少數人透過竹釣竿釣到魚,若有斷竿,也能修補,不會造成環境負擔,讓同學體驗百年釣魚文化最自然的材料,擺脫商業消費的循環。

隨著百年釣魚文化變遷,水域環境在都市化過程中,原生魚種逐漸消失,康橋水域目前多數魚種是吳郭魚、紅魔鬼、魚虎等,少數是原生的鯽、鯉魚,至於香魚等,只能在史料中追尋。吳政憲院長認為,如果希望釣魚文化能夠持續,人類的生活與經濟活動,需與環境永續的平衡,這也呼應近年聯合國SDGs第14項:「保育及永續利用海洋生態」的課程目標。

釣魚課也創造了很好的師生陪伴與互動機會,釣魚過程中,同學們輕鬆的聊天,對於人生或科系的迷惘,老師也能在無形中給予開導,曾經也有強迫症的同學參與課程,從中慢慢突破自己的關卡。

吳政憲院長,興大釣魚文化系列課程仍會持續開發,希望每個階段透過與學生互動,建構課程的脈動、行動研究與社會意義,利用得天獨厚的康堤環境,讓興大將成為國內大學中,水域活動課程最豐富且具特色的國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