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盒馬模式和上海模式,只是為中國的新零售大業開了一個好頭,這僅僅是開始與序曲而已,新零售所開啟的是一個新時代與新大陸,這塊大陸,肯定不會只被一個或幾個新物種所統治,那將是雨林般繁茂的新世界。
「新零售之都」和「上海模式」
改革開放四十年以來,北京與上海這兩座中國最頂級城市一直在暗中較勁–至少在吃瓜群眾眼里大概如此,魔都是商業之都,帝都是文化之都,雙城各有所長,多年來一直不相上下。然而近十年以來,隨著互聯網經濟在中國的崛起,又漸漸有一種「互聯網把上海拋棄」的說法開始流行,令魔都蒙羞。
但到了2018年,形勢又有改觀,上海在互聯網的下半場因為新零售的崛起而扳回一局。整個2018年,大概有十幾座一二線城市都在參與爭奪「新零售之城」的榮耀,而上海,天時地利人和之下,成為在「新零售之城」方面獲得最大共識的中國城市,略壓帝都一頭。在DT財經發布的《2018年中國「新零售之城」發展報告》中,上海被評價為「當之無愧的新零售排頭兵」。根據南都商業數據部零售實驗室課題組發布的《2018中國新零售之城指數報告》,上海新零售指數綜合評分也居於榜首,力壓北京、深圳、杭州。而在坊間,也漸有「全球新零售看中國,中國新零售看上海」的說法,一些專業人士甚至開始研究新零售的「上海模式」。
被質疑「錯失這些年互聯網機遇」的上海為何在新零售時代忽然鹹魚翻身,背後歷史原因非常複雜,但如果總結起來,主要還在於兩點:其一是上海舉世無匹的商業底蘊。在互聯網的電商時代,一切交易都在線上,這其實無形中抹平了上海的歷史優勢,但線上線下融合的新零售時代,作為中國現代零售業的發源地,上海在服務、意識等方面的優勢就發揮出來了。
「上海模式」實際上就是「盒馬模式」
更值得研究的則是第二點:盒馬在上海的率先成功。上海成為中國新零售第一城,絕對與馬雲將上海作為阿里巴巴新零售橋頭堡脫不開幹系。2016年10月,馬雲提出新零售概念之後,到次年新零售落地,第一步就是2017年2月20日在上海衡山賓館宣布與百聯集團達成戰略合作,由此揭開新零售時代到來的大幕,而真正讓中國消費者看清新零售到底具體為何物的,還是盒馬鮮生這個新物種在上海的出現。
在盒馬鮮生出現以前,人們只聽說過新零售,但具體什麼是新零售眾所紛紜,甚至馬雲、張勇也是摸著石頭過河,直到盒馬鮮生橫空出世,人們才恍然大悟,蜂擁而至。到了今年底,阿里巴巴再次架構調整的時候,盒馬地位大漲,已經成為阿里新零售戰略的重中之重。
所以,所謂「新零售上海模式」的成功,在本質上其實是「盒馬模式」在上海的成功。
盒馬就誕生在上海,創始人也是上海人,盒馬在上海的門店位居全國之首,而「盒區房」的概念也是在上海誕生,三公里半小時配送在上海成為新時尚生活的標誌,之後,又從「盒區房」衍生出「三公里理想生活圈」的戰略在全國推廣。
更關鍵的是,雖然現在新零售名震全球,除了阿里外,永輝超級物種、京東7Fresh、美團小象生鮮等也都在紛紛布局,但在本質上,中國在新零售領域真正跑出規模的實際上只有盒馬,幾乎所有的新零售模式都脫胎於盒馬。
從這一點上說,不但盒馬是上海的光榮,身為上海人的盒馬創始人侯毅更是功不可沒。
畢竟,無論是有意還是無意,無論是異想天開還是水到渠成,侯毅所開創的盒馬模式都是中國互聯網發展史上少有的世界級模式創新。短短數年之間,侯毅不但開出了122家門店,讓超過2000萬人住上了「盒區房」,享受最快30分鐘無門檻免運費配送服務,還吸引到亞馬遜創始人貝索斯這樣的國家大鱷前往上海考察學習,更不用提國內各大互聯網企業的追隨。
2019年中國零售業最熱鬧的大戲或就是「賽馬」
在2017年底之前,盒馬鮮生在全國只有22家門店,而在2018年一年,盒馬整整開出了100家門店。2018年,可說是盒馬全力大躍進的一年。
如果放寬到「盒馬模式」角度去看,速度更客觀,除了阿里,幾乎所有布局新零售的企業都在落地「盒馬模式」,比如去年一口氣開出26家門店的超級物種,今年再開30餘家門店,總門店數已經突破60家,達到盒馬的一半。美團小象生鮮開出7家,如無意外,京東7Fresh也將在年內迎來第十家門店。
盒馬的大量招數被應用的更廣,從以大海鮮作為爆款切入點、電子價簽的應用做到線上線下打通,到「生熟聯動」的產品組合邏輯,以及懸掛鏈等硬件設施和機器人餐廳等新業態創新,已相繼成為業界標配。除了學習能力強大的互聯網企業,越來越多的傳統線下零售企業也開始試水新零售,一大批新零售商超在2018年發芽擴張。
預料2019年,各種各樣的「盒馬」和「盒馬模式」會加速出現,在新零售領域,2019年也將是一個「賽馬」年,大家比賽落實「盒馬模式」。
「學我者生 似我者死」
「學我者生 似我者死」是齊白石的名言,後來在互聯網圈被廣泛引用,其實核心無非是因地制宜、形似不如神似這些道理。
新零售大戰落實為「賽馬」對消費者無疑是一大利好,就像今年8月侯毅所寫:「現在海鮮缸在超市里越來越常見,不少行業內的朋友都在賣活帝王蟹、龍蝦,在超市里做起了堂食餐飲,上線了APP,用戶的選擇更豐富了」。因為盒馬和盒馬模式的出現,人們生活變得更好一些了。
但具體到商業競爭,「賽馬」卻擺脫不了「學我者生 似我者死」所帶來的隱憂,大批企業跑步跟進,大批資金紛紛進入,必然會有「掉坑者」和摔倒者,必然會有資源浪費。
因為「盒馬模式」的成功,絕不是看不是看起來那麼簡單。在中國,只要不惜血本,能夠復制盒馬鮮生的企業不少,能做到三公里半小時配送的肯定也不少。但真正要掌握「盒馬模式」,就沒那麼簡單了,這是術語道的區別。
用侯毅的說法:從盒馬三年的經歷來看,新零售需要考慮和大膽實踐的,是如何站在商業本質上,用技術去提升零售效率,優化客戶體驗。如果僅僅停留在點狀思維、局部優化,而不是系統性創新、模式重構,很難做好。
盒馬鮮生的成功,是因為背後站著阿里這樣的巨無霸企業,很多事情,看起來簡單,真做到起來其實複雜無比。比如生鮮的採購與配送,背後阿里雲象供應鏈、安鮮達冷鏈的努力就功不可沒,這是業內NO1級別的生鮮供應鏈。一般企業能復制盒馬模式,但卻很難做到與盒馬一樣的服務質量和成本優勢。沒有成本優勢則難於持久。
事實上,在2018年已經有盒馬的學生倒下了,比如在商超領域,被稱作「像素級拷貝盒馬」的地球港,就在今年11月宣布全國停業,這距離首家地球港開業僅過去11個月,停業前,地球港在北京、青島共有5家門店。
還有上海這樣的特殊地域,這是盒馬成功的重要地域因素。也因此有上海模式的說法,阿里對盒馬的布局,也都是選擇與上海在商業土壤上不分伯仲的城市出手,離了上海這樣的城市,盒馬還能否成功,可能阿里現在心里也沒譜。這背後所體現的是中國零售行業分散不集中,區域化特徵明顯的特點,盒馬的成功經驗如何在全國復制,是阿里在2019年必須關注的話題,也是零售行業的共有問題。
總之,盒馬模式和上海模式,只是為中國的新零售大業開了一個好頭,這僅僅是開始與序曲而已,新零售所開啟的是一個新時代與新大陸,這塊大陸,肯定不會只被一個或幾個新物種所統治,那將是雨林般繁茂的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