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 10 年的科技圈,將會因這 10 項技術而顛覆!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日新月異的科技圈,未來十年之內將會有哪些極具顛覆性的技術帶來變革,本文將做一個大膽的猜測!

未來 10 年的科技圈,將會因這 10 項技術而顛覆!

按思科首席未來學家 Dave Evans 的說法,3D列印機、傳感器網路、虛擬人等技術將在未來十年徹底改變世界。

計算能力正呈指數而非線性增長,技術演進亦如是——這意味著未來10年的技術變革會比過去的10年更多。

盡管顛覆性技術不可預測,但仍可通過各研發實驗室正在開展的工作,推斷未來的線索,這正是 Dave Evans 的工作。下面是他認為將在未來10年改變世界的10大技術。

1. 物聯網

連接在互聯網上的「設備」,已經比人更多。向 IPv6 過渡是擴大連接數量的重要解決方案。我們預測,2020年,聯網設備將達到500億,相當於每人擁的聯網設備超過6個。當下,許多人已經至少擁有3個,如 PC、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電視等。下一步,將會出現傳感器網路,使用低功率傳感器進行「大規模收集、傳輸、分析和分發數據」。

基於 Zigbee、6LoWPAN 和 Z-wave 等標準的傳感器目前正被快速應用到各個領域。Zigbee 正在被嵌入到智能家電和電表中;互聯網之父Vint Cerf使用 6LoWPAN 構建其酒窖的氣候監測系統;Z-Wave 是 Verizon 智能家居自動化服務的重要基礎。

一些更具創造性的應用還在不斷湧現:Sparked 是一家荷蘭的初創企業,他們在牛的耳朵上植入傳感器,以監測奶牛的健康狀況和行蹤;有的傳感器被嵌入鞋子、醫療器械,甚至在瑞典,有一棵樹通過傳感器和愛立信開發的解釋引擎,把自己的情緒與想法發布到Twitter上(@connectedtree 或 #ectree)。

2. 超越大數據的 zettaflood

2008年產生的數據大約在5艾字節(Exabyte,相當於1024PB)左右,相當於10億張DVD。3年後,我們製造了1.2澤字節(Zettabyte)數據,1澤字節相當於1024艾字節。這樣的數據量相當於地球上的每個人發100年的推文或者連續觀看1.25億年時長一小時的電視節目。」 我們對高清視頻的青睞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這種增長。

3. 雲智慧

大部分的數據源都將存儲在雲端。當然,絕大多數數據都可通過雲訪問,而不是只通過私人網路。到2020年,三分之一的數據都將存儲在雲端,全球雲服務收入將維持每年20%的增長率,用不了幾年,創新和雲計算的 IT 支出就足以創造出另一個Google。

視頻之外,雲技術將賦予終端設備溝通能力。智慧型手機已經具備語音搜尋功能,將用戶的問題傳給Google雲進行處理,而後將結果返回用戶。我們還將見證更加智能化的溝通方式,基於上下文和地點的信息將大量出現。

借助於永遠在線的設備,網路可以更精細地顯示狀態信息,點擊個人傳感器以了解人的睡眠狀態,並將來電轉入語音信箱。如果得知用戶正在時速60英里的汽車里,傳感器便會意識到此時用戶不便接聽視頻電話。當然了,等到那一天時,或許我們已經開上了無人汽車,在車內聊天將變得自由自在。

4. 下一代網路

Evans 將自己的家作為網速提高的一個例子。自1990年他只有一個 telnet 連接以來,如今網路性能已經提高了17萬倍。

如今,他擁有38個始終在線的設備,聯絡朋友、觀看影片、玩耍遊戲。接下來的10年,Evans 預計他家的網速將會提高300萬倍。

新一代互聯網正在形成當中,Vint Cerf 正著手創建一個行星際網路需要新協議,該網路能在不受延遲干擾的情況下進行超長距離數據傳輸。利用雷射的多比特網路也在研發之中,還有量子網路——這項技術使用「量子糾纏」,無論相隔多遠,兩個粒子都會同步。量子網路有望在幾十年內成為現實。

5. 世界越來越小

通過永遠在線的連接,社交網路能夠改變我們的文化,就像孕育出「阿拉伯之春」的埃及革命一樣。社交網站的影響力將在不同文化之中快速傳播。

較小的世界也意味著更快的信息傳播速度。在日本大地震中,日本居民的推文在美國地質調查局向阿拉斯加、華盛頓、俄勒岡和加利福尼亞發布海嘯預警前就已在網路上鋪天蓋地。

信息的捕獲、傳播和消費將從「及時」升級到「實時」,這種轉變將對文化產生深遠而快速的影響。

6. 太陽能發電

隨著人口數量的持續增長,每年都會出現一座人口達到100萬的大城市。更有效的城市供電方式將成為必然選擇,尤其是太陽能發電。

如果利用充分,單是太陽能發電便可滿足我們的能源需求。滿足全球的能源需求,可以通過建造25座每個占地面積達到36平方英里的超級電廠做到。否則,每年需要砍伐面積為17萬平方公里的森林。這種超級太陽能發電場只需短短3年便可竣工。

技術的進步將提高太陽能發電的效率,俄勒岡州大學的研究人員曾展示了一種新穎、實惠的新方法,利用噴墨列印機「列印」太陽能電池板。

7. 3D 列印

更多事物將從「實體」走向「虛擬」。現在,越來越多的人下載電子書和影片,而不是購買書籍和 DVD。3D 列印技術允許我們立即製造從食品到自行車的任何物品,與《星際迷航》中的復制機十分相似。

根據3D模型數據將材料融合在一起,通常是一層層列印,從玩具到汽車再到生活中的各種物品皆可由此製造,與傳統製造物品的方式沒什麼兩樣。

在不遠的將來,我們還可列印人體器官。我親眼見證了Anthony Atala博士現場列印了一個概念驗證腎臟模型,雖然不是活組織,但仍舊是了不起的突破。

8. 虛擬人

包括機器人和在線化身在內的虛擬人將成為重要勞力力。Evans 表示:「動畫人物已經具備語音識別能力,同時還可以將文字轉換成語音,辨認出此前遇到過的人」。

IBM 的「Blue Brain」計劃為期10年,將利用硬件和軟件製造一個人類大腦,他們認為10年內便可讓這個大腦湧現意識。

到2025年,發達國家的機器人數量將超過實際人口數量。到2032年,機器人將在智力上超過人類。到2035年,機器人將完全替代人類勞力力。

未來,我們將看到更複雜更先進的化身。IBM 的 Watson 便是虛擬人的一個范例。Watson 能夠解答問題,給出準確的答案。未來,患者可以利用虛擬醫生取代家庭醫生,醫院也可利用虛擬護士改進護理水平。

增強現實和基於手勢的處理技術將走進教室、醫療機構並應用到通訊設施,提高教學水平和服務質量。機器視覺能夠利用智慧型手機拍攝 Sudoku 拼圖,並立即完成。

9. 更先進的醫療技術和設備

Evans 表示:「心臟起搏器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物。」 在接下來的10年中,他相信醫療技術將隨著計算能力的提高越發先進,醫療設備也將做到小型化。諸如奈米機器人這樣的裝置和利用患者自身組織培育替代器官這樣的能力將變得更為常見。他說:「終極集成的夢想是大腦-機器界面,最終讓脊髓損傷患者過上正常的生活。」

如今,我們已經開發出了擁有思維控制的視頻遊戲和輪椅。英特爾研發的軟件能夠掃描大腦,了解他人的想法,進而預測下一步行動。

10. 人類還是博格人

斯蒂芬·霍金表示人類正在進入一個自我設計的進化階段。隨著醫療技術達到一個新高度,人類將擁有一系列工具提高自身能力。

雖然這些技術在早期主要用來幫助修復病態組織或者大腦損傷,但最終所有人都可以使用設計師做到「自我設計」的夢想。

未來,人類可以利用大量技術對身體進行修補、改進或者增強,將自己變成博格人。未來暢想家 Ray Kurzweil 是這一想法的倡導者。隨著相關技術發展到一定程度,人類與機器將做到融合,變成一種新物種。Ray Kurzweil 用「奇點」形容這一想法,根據他的預測,這一夢想將在2054年前成為現實。

雖然Evans並不信奇點,對 Ray Kurzweil 預測的2054年更持懷疑態度,但他不否認,我們確實正沿著這條軌跡前進。

在公眾號(駕禦智行 ID:Jiayuzhixing)後台回復【1225】即可獲取原文。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