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今年上半年,天津、浙江、黑龍江等地的田間地頭出現了一番別樣的景色,一台台插秧機在平整的水稻田里有條不紊地工作著,一株株秧苗被整齊地插入稻田中,仔細看去會發現插秧機上沒有駕駛員,所有作業通過全自動完成。這是智慧農業領域採用的新技術——無人插秧機。相比傳統插秧機,可以節省人力成本,並且插秧作業效率更高、質量更好。
在浙江省武義縣泉溪鎮麻蓬自然村的農田旁,工作人員在遙控智能無人駕駛插秧機插種早稻秧苗。該款智能無人駕駛插秧機採用北斗定位技術,在插種田塊四角定位後將數據輸入遙控設備,工作人員按下啟動鍵就能在田里自動插種秧苗,一台機器一天能插種水稻20多畝,大大減輕了農民的勞力強度。
智能農具的「十八般武藝」
基於精準的農業傳感器進行實時監測,利用雲計算、數據挖掘等技術進行多層次分析,並將分析指令與各種控制設備進行聯動,完成農業生產、管理。這種智能機械代替人的農業勞作,做到了農業生產高度規模化、集約化、工廠化,提高了農業生產對自然環境風險的應對能力,使傳統農業成為具有高效率的現代產業。
山東省平度市去年啟動智慧農業項目,研發了一個基於人工智能的植保服務平台。有了它,農作物發生病蟲害,只需用手機拍張照片,3秒就能鑒別病蟲害並給出相應的解決方案。
在小麥田里,一位植保無人機飛手手指輕輕一按,10分鐘工夫,十幾畝的小麥輕輕鬆松就打藥完畢。一架無人機一小時可以完成60-90畝,效率是人工的40倍。除了省時省力,無人機噴灑農藥還能減少人工打藥的漏噴、重噴現象,減少近一半的農藥用量,讓農業生產更綠色。
在四川,「超級大棚」的電腦控制室里,可以看到螢幕上實時顯示的棚內光照、溫度、濕度、二氧化碳濃度等各項環境數據。同時,自動控制灌溉系統、簾幕系統、迷霧系統會根據數據變化,對比預設的植物最佳生長參數,對大棚內的溫、光、水、氣等進行調節。
大數據信息手段的介入,還為2019年出產的每一只西北勒蘋果打上一個專屬的二維碼,這是「蘋果身份證」,消費者通過掃描二維碼,不僅可以在移動端上直接追溯到蘋果的產品特徵、環境指數、地塊信息、質檢報告等,還可以直接觀看蘋果的種植過程。
「互聯網+農業」勢不可擋
中國農業大學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院長高萬林表示:「我們搞智慧農業,首先做到數字化,然後把它變成信息,因而智慧農業不能只是自動化這類數據的堆砌,而是建立在對數據的分析運用,智能機械化和物聯網是智慧農業必不可少的左膀右臂。」
不僅如此,智慧農業這塊大蛋糕還吸引了很多互聯網公司的關注,包括百度、阿里、騰訊、京東等國內互聯網巨頭也都加快了在智慧農業領域的布局。
目前,智慧農業的各種新業態不只是技術層面的進步,更是農業生產方式的變革。只有積極擁抱這一發展趨勢,加強科研攻關、解決技術短板,找準示範載體、加大推廣力度,同時做好智慧農業應用人才的培訓,才能更好迎接智慧農業的春天。
>無人機應用:無人機、精準傳感器、實時監測:地信讓農業更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