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將替代超過50%的工作,你的職業未來會消失掉嗎?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早從《黑客帝國》開始,人們就對未來科技生活展開了想像:在未來,人們將會生活在虛擬世界,平常的感知都將由程序來進行模擬,在本質上,人們已經成為了機器的奴隸。

  聯繫到最近大火的亞文化奇觀賽博朋克,人們總是既期待又感到恐懼,前者自然是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但後者並非只是機器對人類擬態的「恐怖谷」效應,還裹挾著人們對未來生存方式的恐懼。當AI機器一步一步從體能到智力上取代人類,人類最後的生存意義究竟是什麼?

人工智慧將替代超過50%的工作,你的職業未來會消失掉嗎? 科技 第1張

  科技永無止境,從阿爾法狗擊敗柯潔開始,雖然有所稚嫩,但AI機器確實發展迅速。去年一則AI翻譯聘請人類「槍手」的新聞上了熱搜,其中AI翻譯遠沒有達到取代人類的地步,但在自然語言上的進步還是讓不少同傳朋友都心有戚戚然。

  在人工智能領域,《未來簡史》作者尤瓦爾·赫拉利直接豪言:「在20到30年之間超過50%的工作機會被人工智能取代」,「人類將會分化出智神。」

  言之鑿鑿或是危言聳聽,在浪潮下,人工智能替代人類進行工作這件事確實已經是不可逆的存在。

  AI將會從哪些領域進行改變

  那麼AI將會從哪些領域進行改變呢?我們首先需要明確一點,人工智能各種應用本質上還是基於不同的算法建構,因此並沒有超脫出人們的框架。在人工智能領域有一個著名的實驗「中文屋悖論」,其中的實驗內容為將一個不懂中文、只懂英文的人關在封閉的房間里,桌子上有著相應的英語翻譯書,能夠幫助這個人理解相應中文的意思,並且可以讓他以中文的形式傳達出去。

人工智慧將替代超過50%的工作,你的職業未來會消失掉嗎? 科技 第2張

  外面的人只能通過遞出的小紙條來進行交流,對於他們來說,看見中文回應就意味著房間內部是一名中國人。約翰·希爾勒的這個實驗類比到人工智能身上,房間里的人為計算機、翻譯書相當於不同的程序,房間外的人也就是我們。從翻譯的角度來看,人工智能能夠精準翻譯出英文的意思,但實際上它並不是真正理解它的意思,而只是依照程序來進行處理。

  雖然實驗有所紕漏,但簡單來看,人工智能在深度學習下只能明確「給錢」就能獲得「汽水」的對應行為關係,而不能了解到「錢」本身所代表的含義。通過大量深度學習,人工智能能夠做到異常複雜的行為關係,在我們看來,它或許已經達到了人類的層次,但從本質上而言,它還只是算法而已。

  因此人工智能所能替代的領域也只是在簡單的重復工作領域,但對於需要大量創意的地方仍然束手無策。注意,對於很多創意內容,只要有了模板,人工智能也能夠進行相應的模仿,此前火熱的小說生成器就是如此。但在改變寫作,出新的角度上,人工智能並沒有這個能力。

人工智慧將替代超過50%的工作,你的職業未來會消失掉嗎? 科技 第3張

  從此前給出的可能會消失的工作,我們也可以看出重復性勞力的工作將會更加趨近消失,其中電話銷售員已經近乎到了邊緣化。在去年的Google I/O 大會上,Alphabet新任董事長John Hennessy介紹了大量關於人工智能的發展方向,並且表示Google Duplex已經通過了圖靈測試。

  在亮相的時候,Google Duplex的AI對話表現讓眾多用戶炸開了鍋。在現場直播中,Google Duplex能夠與一位電話接線員流暢通話,並且成功預定了理髮服務的時間。在其中接線員要求等待一會兒的時候,Google Duplex居然還發出了「嗯嗯(Mm-hmm)」的擬聲詞,完全讓人察覺不出來對面會是人工智能。

  而圖靈測試一直被認為(業界部分領域)是作檢驗人工智能標準,在1950年,圖靈提出了這麼一個測試:如果機器能夠與人類展開對話,並且不被人類察覺身份,那麼這台機器就意味著擁有智能,可以思考。

人工智慧將替代超過50%的工作,你的職業未來會消失掉嗎? 科技 第4張

  人工智能領域一直對於圖靈測試有所爭論,認為評判標準局限在欺騙人類身上,而非展現真實智能水平,而前者很容易被擬態出來,上面提到的中文屋就是這麼一個例子。但是此次Google Duplex在服務型對話的表現確實讓人眼前一亮,也具有商用化的價值,不過要像推及到其它領域,人工智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破壞即創造 AI能夠帶來哪些新工作?

  在破壞掉一部分工作的同時,發展的人工智能毫無疑問會刺激新的工作崗位形成。

  在這一領域,首先吃香的自然是人工智能「大廈」的建築工們。在《中國人工智能ABC人才發展報告》中,人工智能ABC(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領域人才走勢持續高漲,就業形勢良好。在當下國內人口紅利耗盡,移動互聯網發展觸頂的時期,人工智能領域在未來趨勢、國家戰略、商業落地上都必然會成為「香餑餑」。

人工智慧將替代超過50%的工作,你的職業未來會消失掉嗎? 科技 第5張

  據AI Lab報告數據指出,2019年人工智能缺口將達到110萬,其中領域涵蓋了算法、深度學習、自然語言處理等多個方面,而這一缺口在2022年將會增至594萬。現在無論是BAT,還是字節跳動、科大訊飛等廠商都在進行激烈的人才爭奪戰,並且也都有著相應實驗室來進行人才儲備。

  落到崗位上,在當下算法和機器深度學習成為熱門崗位。無論是產品的驅動還是功能屬性的添加,算法和深度學習都是必不可少的存在。落到產業上,當下人工智能已經逐漸滲透到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智慧出行、智慧城市、智慧安防……人工智能正在重塑傳統傳統產業鏈的架構,在這之中必然會有崗位迭代和供應鏈重組,如何利用自身優勢進入人工智能產業龐大的產業盤子,這是企業需要思考的下一個問題。

  另一方面人工智能的發展需要進一步的資金支持,而在這個過程中,利用人工顯然會是更節省成本更穩妥的方式。包括Google在內發力AI的公司毫無例外都擴大了審核團隊,雖然有著算法查驗機制,但面對靈活變動的違禁信息,人工處理顯然要更為安全。另一方面,機器學習也需要「養料」建立數據模型,而讓眾多公司真正無法回避的問題是——出了問題怎麼辦?

人工智慧將替代超過50%的工作,你的職業未來會消失掉嗎? 科技 第6張

  ​相比人工審核,純機器審核帶來的技術追責在處罰劃分上顯然不夠明顯。人工智能出了問題,可技術只是提供框架模型,具體效果要靠數據「喂」出來,在龐大的數據面前,誰也不能斷言人工智能一定沒問題。此前在國外機器學習中,就出現了因為「對抗樣本」造成人工智能偏差,進而出現圖片識別明顯出錯的問題。說到底,人工智能也只是在數據中進行重復的深度學習,一旦在訓練材料中混入「污點」,這些「污點」在一定條件下就會改變人工智能的識別方向,造成偏差。

  伴隨技術發展,專攻人工智能的黑客也會出現,相應的防護措施也會有所增加。但就落到人工智能完全替代工作這件事上,還需要面臨諸多問題,例如安全、可用性、崗位替代後的社會問題。相比於技術上的障礙,人工智能真正要跨過的是社會本身。

>人工智能將替代超過50%的工作,你的職業未來會消失掉嗎?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