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江湖,三年河東,三年河西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京東和蘇寧的境遇對換只用了三年,阿里反超京東只用了三年,拼多多崛起也只用了三年。

硝煙從未離去。

京東與蘇寧:莫笑他人窮

2015年8月10日,在這場改變零售業格局的戰略合作發布會上,阿里和蘇寧達成戰略合作,鏡頭的主角必然是風頭正盛的阿里,在騰訊科技的新聞稿中幾乎都沒有提到蘇寧的管理層;新浪的新聞稿中直言——「強弱結合方可才可長久」。

電商江湖,三年河東,三年河西

顯然那個弱的是蘇寧。

在2013年蘇寧淨利潤從25億暴跌至1億以後,這家江蘇最大的民營航母始終在艱難地轉型。苦於沒有線上的流量入口,蘇寧的收入連續兩年原地踏步,資本市場也用腳投票,從2013年10月到2014年8月,蘇寧股價下跌超過50%。

最艱苦的時候,蘇寧在2015年和2016年,連續兩年變賣資產給控股母公司來調節利潤。

2015年,蘇寧將PPTV賣給蘇寧文化,增加投資收益16億,扣非淨利潤-14億。

2016年,蘇寧將北京分公司賣給蘇寧集團,增加投資收益14億,扣非淨利潤只有-11億。

新聞和研報提到最多的,就是京東的崛起給阿里和蘇寧帶來了極大的壓力。

在2015年6月之前,京東連續10個月同比增速超過50%,兩年時間GMV翻了五番。依靠服務和速度,京東在電商行業打下一片天。

在2015年8月入股之後,蘇寧很快就獲得了豐厚的回報——四季度收入增速超過40%,是蘇寧4年來最高的增速。

增速高高在上的京東和苦苦掙扎的蘇寧,似乎沒有人會相信他們的命運會有一天反轉。

今年11月京東發布了2018年三季報,京東GAAP準則下淨利潤高達30億,同比增長超過200%。

一筆高達34億的其他收益,被京東一筆帶過——「Others,net「。甚至在財報附錄里面也找不到這一筆將原本-5億利潤改寫成29億利潤的交易。

不過在後文調節GAAP的過程中披露:」Gain from fair value change of long term investments「(長期投資公允價值變化)36億,原來如此。

電商江湖,三年河東,三年河西

那個將蘇寧的存在稱為「恥辱」的男人,最終也走到了這一步。

回到那張增速對比圖,蘇寧在阿里的加持下,線上收入節節攀升,收入增速在今年二季度首次超過京東,三季度也是如此。

馬雲在蘇寧和阿里的戰略合作會議上說:「電子商務活得也不是很爽。前段時間我在德國講過,幾乎很少看到互聯網公司能夠活好三年以上的,其實活好三年的確實不多,除了像Google也好,亞馬遜也好,騰訊,我們活了這幾年,每家都活得很累很辛苦。」

莫笑他人窮,三年河東,三年河西。

京東拆拆拆,阿里買買買

2017年2月,劉強東在京東年會上說,2021年以前超過阿里巴巴成為中國最大的電商平台。

這個願景,在今年二季度之前都是有可能做到的,京東的GMV一直把阿里甩在身後,但是社交電商的崛起、宏觀形勢的下滑一起拖累了京東的發展。

阿里巴巴只計算了核心電商收入,阿里雲、優酷、高德地圖等娛樂和創新業務的收入都沒有計入,京東以整體營收計算。

從收入增速上來看趨勢更加明顯,從2017年一季度開始,阿里收入增速正式反超京東,從那以後扶搖直上。今年三季度阿里甚至是FAANG+AT(Facebook、Apple、Amazon、Netflix、Google和騰訊阿里)中收入增速唯一超過30%的公司。

京東究竟做錯了什麼?阿里又做對了什麼?

京東的核心競爭力在於「速度」和「服務」。作為對標「中國亞馬遜」起步的京東,在2017年4月和8月,京東將京東物流和京東金融分拆。作為獨立經營的京東物流,一方面在盈利壓力下必然會進一步縮減成本,對京東來說也可以減少物流費用,畢竟京東一直是中國除了順豐以外單件物流成本最高的公司,並且始終沒有體現出規模效應。

京東的履約成本率(倉儲費用+配送費用/總收入)從2013年以來基本沒有下降,甚至還上升了。

但是不得不承認,京東的快捷服務就是由這幫看起來不怎麼給公司省錢的快遞員鑄就的。根據天風證券的測算,京東快遞員每天的寄送量只有通達系的一半,而且還有完整的五險一金以及不低的薪水,優厚的待遇是快遞員對顧客真誠服務的重要一環。

在京東物流獨立後,盈利成為主要目標,優厚的待遇不復存在時,京東的服務水平將如何保持一致?

阿里做對了什麼?

阿里和京東發展的軌跡正好相反,通過不斷的並購投資整合完善自己的平台體系,例如收購餓了麼補全點對點物流的短板,投資大潤發發力全國零售商超的數據化改造。

阿里很清楚,哪些部門是必須在一個體系內共同協作、共同發展才能形成最大的合力,而京東卻把最有價值的兩個部分拆分出去,這才是自損八百的招式。

拼多多:還能暴漲多久?

阿里永遠也沒法放鬆下來,一個誕生才三年的公司把電商行業攪得天翻地覆。

三年又三年,電商從未滅去硝煙。

拼多多的故事就是一個「指數故事」,它的GMV增長和整個社會消費品的增長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曲線,從0到1000億,京東花了11年,拼多多只花了3年。

指數故事的好處就是,用「同比」(和去年同期相比)來看,公司的增長永遠是600%、700%的增長,正如在新聞里看到的那樣。從圖中可以看出,就算是指數增長轉換成了S型,在放緩增速以後,由於前期的累積效應,同比的增速也仍然是驚人的。

投資人和商家們更關心的,應該是拼多多什麼時候會停止增長?

事實上拼多多已經放慢下來了,2018年第二季度環比增長已經比天貓和京東都慢,三季度環比回升到32%,但是過去兩個季度翻一番的好日子已經不再。

拼多多放緩腳步還有一個原因是,由於拼多多增加了流量變現的強度,部分微利的商家已經面臨出局的困擾。

這就是拼多多體現經營智慧的地方,是並沒有在GMV增長最快(商家收入增長最多)的時點選擇提高收入。而是先把市場做大,吸引更多賣家進來,在去年四季度讓這些賣家嘗到甜頭,把賣家的收入規模和利潤都做大——使商家對拼多多的平台形成依賴,在這個時候開始下刀收割。

拼多多的貨幣化率已經達到3.2%,距離阿里的貨幣化率只有1.2%的距離。說明很多商家在兩個平台之間的利潤已經逐漸趨近,當拼多多高速增長不再,就是兩個平台比拼服務、產品質量的時候了。

三年河東三年河西,只有不斷變革者才能跟得上行業的發展,馬雲看上逍遙子的,就是原生阿里人不敢做重資產的勇氣吧。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