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把不適合上把位TT休息姿勢。
來自日本的Shimano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旗下的Pro產品更是受到車友的青睞,即便是職業車手也不例外,比如PRO專門為原來的天空車隊定制了TEAM|sky隊版把組。
LT變VIBE逼格提升10+倍
小編有幸拿到了Shimano Pro vibe碳纖彎把,單看包裝,的確有些感人:塑膠紙套在彎把上,三根易拉得將彎把固定在紙殼上。雖說這不是Shimano家的鍋,但還是讓人比較有一絲害怕,一旦在運輸過程中遭遇了暴力快遞,彎把可能會受損。反觀SRAM旗下的zipp,大氣的紙盒將彎把全部包裝起來,這樣一來,至少使自行車圈內的氪金玩家心里舒服一點。
裝車之前先來一波紙上談兵:首先,顏色和材料問題。由單向T800的碳纖維製作,所以底色自然而然只有碳紋黑色。但是其上把位處有金屬質感的PRO與VIBE字樣,辨識度較高。其次,規格問題。廠家提供400mm、420mm、440mm的寬度(小編手里的是420mm), Reach值為80mm,Drop值為130mm。該有的還是有,彎把鎖緊處和手變頭安裝處都有磨砂質感的漆面,目的是增加摩擦力,當然還是建議塗抹包裝盒里附帶的碳纖止滑劑。彎把中間被把立鎖緊的地方為常見的31.8mm規格使得整體硬朗,搖車沖刺不會軟。除此之外,該彎把支持Di2電變內走線,末端開孔,可以插入電變控制器。
彎把包裝盒內自帶的碳纖止滑劑
說一下對於外觀的個人感受:由於小編喜歡時不時將胳膊搭在上把位形成TT休息姿勢,所以上把位圓型的橫截面對我來說真的不是很舒服。
由於我是一個Shimano pro系列把組的忠實用戶,車上裝配著LT的彎把和把立,那麼就為大家橫向對比一下這兩款彎把的區別,看看到底差在哪。
車上的PRO系列LT把組
首先亮一張比較滲人的照片,由於原車的LT彎把對我來說太軟了,導致彎把倒放在水平桌面上時,下把位兩個點與上把位沒有貼到桌面,這說明在騎行時彎把受力過大導致變形。
下把位的邊緣移位大約2毫米
再來看看碳纖維的VIBE,沖刺時一點軟的感覺都沒有,搖車感覺非常硬朗。而LT的彎把就會有種瀉力的意思,輸出的力量似乎會被抵消一部分。
討論一下型號問題:Shimano廠商推出了400mm、420mm、440mm三種規格。不管是上把位還是下把位,中到中的距離是一樣的,這對平地沖刺型選手就不是很友好。舉個例子,如果上把位需要400mm,那麼下把位最好寬出來兩個公分,即420mm最好了,多出來的20mm有助於搖車沖刺,如果沒有多出來,沖刺時反而感覺有點過於蜷曲,而要是使用利於沖刺時的規格,在持握上把位就會感覺有些過於伸展。現在的網紅THE ONE碳纖一體把,就完美地解決了這個問題,每一個規格的下把位左右各外擴10mm。
THE ONE彎把左右外擴
在上文中就說過,這根彎把的上把位的確有些頭疼:圓形的截面對手掌的壓力太大了。而對於習慣上把位不纏把帶的車手來說,這種疼痛肯定是被「放大處理」了。想要解決這個問題,方法並不是非要改成扁管型,而對於這個問題,LT的彎把就設計得比較巧妙了。「平頂截面」的確可以釋放手部壓力,仔細研究它的管型,不難發現,上把位手持處要比把立鎖緊的部位寬一些,同理,如果vibe的上把位也寬一些或者說管型再粗壯一些就更好了。其實,上把位發力爬坡還好,一旦上把位休閒爬坡,就會感覺手部肌肉有些疼痛。那麼,如果有一款介於爬坡把與破風把之間的彎把就很不錯,既保證了輕量,又解決了車手手掌的疼痛問題。
在上把位末端向下彎的地方有些過於纖細,還是那個老生長談的問題,為輕量化考慮的爬坡彎把不適合上把位TT休息姿勢。
上把位過於纖細導致手掌壓力過大
最後做一下總結,官標185克的重量真的很優秀,搭配上輕量化的把立可以媲美碳纖一體把了。此外,這麼纖細的管型能有這麼好的剛性從而導致搖車不軟,這更能體現出製造商Shimano製造水平的高端。這個彎把其實更適合於進階玩家,頂級玩家或者是職業車手,如果是入門或者說是預算有限的話,就需要好好考慮考慮到底要不要購買這款彎把了。最後再說一點不足:現在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的比賽,主將在爬坡沖刺時也會注重破風效益,這樣以來,更窄的彎把會更受車手青睞,以減少迎風面積,建議Shimano推出380mm寬度的規格。縱觀其性能,結合其售價,滿分5分的話,可以打到4.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