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雄並起,決戰5G之巔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文章目錄[ 隱藏 ]

  • 1. 5G基帶
  • 2. 5G射頻
  • 3. 5G天線
  • #專欄作家#

摘要:2013年,三星占據中國手機市場一度高達35.5%。當然,由於美國對中國互聯網企業一向就不信任,華為在美國幾乎就沒有市場,有沒有幾乎沒有區別。

現在需要的不是一部被5G定義的終端,而是一部能夠重新解構5G的載體。

群雄並起,決戰5G之巔-雪花新聞群雄並起,決戰5G之巔-雪花新聞

我們或多或少都還記得1996年瀛海威的那句口號:

中國人離信息高速公路有多遠———向北1500米。

但誰還記得,早在1984年,中國的通信市場就被瑞典愛立信看作是一塊巨大的蛋糕;此後,愛立信與秦皇島合作,這才有了新中國第一套投入使用的移動通信設備系統。

當時還因為一個非官方機構「巴黎統籌委員會(《瓦森納協定》的前身)」的干涉,合作一度陷入僵局;以至於愛立信只能出售落後的「蜂窩450兆的移動通信系統」給中國,不過在執行合同的時候愛立信把450兆的設備換成了900兆——這就是中國移動通信市場的起點。

1987年,中國第一個移動電話通信系統在秦皇島開啟。這一年恰逢任正非從南油辭職,集資21000元在一家破舊廠房創立華為公司;此後的華為一直都是中國通信市場最靚麗的那一抹剪影。

  • 1G時代: 科技逐漸滲透中國人的生活,但整個1G時代這種通信科技都被「七大國」把持著:美國朗訊、法國阿爾卡特、加拿大北電、德國西門子、瑞典愛立信、比利時BTM、日本的富士通和NEC。
  • 2G時代: 年青一代創業者和冒險家粉墨登場:馬雲、馬化騰、李彥宏、張朝陽、陳天橋、王志東、丁磊……他們不再執著於挖礦、蓋樓和辦廠,他們開始在互聯網上拓荒。
  • 3G時代: 智慧型手機嶄露頭角,成就iPhone神話的同時也讓人看到了中國製造的力量;在全球金融危機的大環境下,中國人自己制定的3G標準「TD-SCDMA」應運而生。
  • 4G時代: 當蘋果三星合力把諾基亞推下深淵的同時,從中華酷聯到華米OV,一批又一批中國企業踏浪而來在價格、拍照、音樂,造型等方面全方位突擊;後者更是在蘋果表現疲軟、三星人設崩壞的間隙站穩腳跟,甚至做到超越。

從最初900兆的起點開始,我們經歷過1G的拿來主義、2G的抄襲主義、3G自成一級到4G同台競技。看似每一個時代都在健康發展,但是始終都能站在風口浪尖的卻只是極少數,而那些掉隊的互聯網企業又遭遇過什麼?

不說1984年前我們的「科技樹」被人鎖死,沒有掌握核心科技的我們只能任人宰割。在第一、第二代互聯網創業者發憤圖強的時候,他們面對的不只是一個蠻荒的市場、他們還需要面對歐美日韓各國的口蜜腹劍。

  • 這里不僅有2004年松下、日立、SONY的專利圍剿,美國北部地方法院落井下石;
  • 在三星2006年發布全球首款8GB微硬盤手機的同時,中國當時唯一的微硬盤項目解體;
  • 這里還有美國在1999年給華裔核物理學家李文和扣上「中國間諜」的帽子;
  • 2001年逮捕想在中國設立高科技企業的三名華人;
  • 2002年巨頭思科更是以「知識產權」為抓手全面圍剿新晉企業華為;
  • ……

要知道早在1984年美蘇冷戰時期,中國通信市場就已經籠罩在美系「巴統」陰雲之下,而在蘇聯解體之後美國又開始忙著制衡歐盟和日本。

2001年,我們在一種巨大的不確定性中加入WTO,被迫在金融、農業、電信、能源、知識產權保護等諸多領域「全面開放」,西方以為可以馴服中國成為他們的廉價勞力力市場。

幸而在走過不少彎路之後,我們成為全球化進程中的受益者之一,而今更是隱隱和在全球肆意挑起貿易摩擦的美國站在兩個極端。

如果不是阿爾斯通的美國陷阱,我們不會知道美國法大於國際法;如果不是中興被制裁,我們還活在拿來主義的烏托邦。而這之後,美國更是主動掀起了曠日持久的「中美貿易戰」;但是在華為攜手5G亮劍的時候,整個戰場似乎突然就變了風向。

  • 2019年2月,華為發布首款5G手機Mate X;
  • 7月26日,發布首款雙模5G手機Mate20 X(5G),同時支持SA和NSA;
  • 9月6日發布首款旗艦5G晶片麒麟990;
  • 9月19日又發布首款內置全制式5G基帶晶片,麒麟990新機Mate 30系列。

或許,Mate X不是第一代5G手機, 但華為加速了5G時代的節奏這卻是毋庸置疑的。

2019年4月,韓國成為了全球最早商用5G的國家;隨後,美國、英國、瑞士等國家的經營商也相繼推出了5G服務。

2019年6月,工信部正式為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和中國廣電四家企業發放5G牌照,正式開啟5G元年。

夜幕之下,彌漫的是整個時代對於5G的狂熱。

GSA全球移動設備供應商協會發布的《2019年8月5G生態系統報告》顯示:5G元年全球已有32個國家的56家經營商宣布部署5G技術、41家供應商宣布已推出或即將推出5G終端設備。

對比之下,4G元年全球只有4家移動經營商和3家OEM廠商推出網路和終端。

政策大開綠燈之下,各國政府還為5G「砸入」重金:雷鋒網報導,韓國政府計劃明年為5G投資6500億韓元,相比今年增長86%;美國也提出政策刺激5G投資,美國無線通信產業預計未來在5G網路上投資高達2750億美元;GSMA預測到2025年,僅中國就將為5G投資1840億美元。

巨額的投資讓大部分經營商選擇更為經濟風險也更小的方式建設5G網路,數據顯示:全球5G的商用網路均為NSA(非獨立組網)。

放眼全球,中國市場對於5G的響應最為激進:中國移動董事長楊傑表示從2020年1月1日開始NSA的手機就不能入網,中國將全面轉向SA(獨立組網)。

除此之外,四大經營商也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8月26日,中國廣電5G高新視頻實驗園區項目在青島揭牌,探索5G新業態。

  • 9月9日,中國聯通在《關於與中國電信進行5G網路共建共享合作的公告》中表示將與中國電信合作在全國範圍內共建一張5G接入網路。
  • 9月20日,中國移動在《5G+合作新生態,共創新未來》主題演講中表示,中國移動已經建設超過3萬個5G基站,今年還將建設超過5萬個5G基站,並將在超過50個城市提供5G服務,到2020年為所有地市級以上城市提供5G商用服務。
  • 9月22日,中國電信在《中國電信2019年終端洞察報告》指出,在用戶高漲的5G消費熱情之下將進一步降低5G消費門檻,並於明年上半年上線2000元以內5G手機。

如此種種,你們還覺得5G是空穴來風嗎?

一、5G基礎競技

自從華為的5G手機Mate X亮相以來,各種關於5G炒作、5G早熟、5G無用論的話題就不絕入耳;更有甚者,5G能被黑的地方都被黑得體無完膚。

要知道發布會和概念機原本是科技市場的兩根定海神針,但近幾年發布會各種被劇透、概念機又是各種放棄治療,這讓消費者有些無所適從。而5G就是這樣一個不怎麼成熟的概念。

但在2018手機行業遭遇瓶頸,當高端機淪為大路貨,並且各種自降身段的時候,5G沒準就是一個不錯的伊甸園。

雖然5G依舊還是「生米」,但在各大通信廠商的「通力合作」之下變成「熟飯」也不是毫無可能;畢竟,米都已經下鍋了。

而在5G手機這一塊,我們的科技底蘊也沒有想像中的貧乏。想要過渡到5G時代,就不只是5G終端、5G基站和5G網路架構需要同步升級。

在4G過渡到5G手機終端這一塊,變化最大的三個模塊:基帶、射頻前端晶片和天線。

1. 5G基帶

基帶晶片主要作用是:在語音、數據等信號和基帶信號二者之間進行合成轉化解析;包括CPU處理器、信道編碼器、數字信號處理器、調制解調器和接口模塊等子塊。

而在硬件技術方面目前只有三個國家發布了5G基帶晶片:

中國有三家,兩家在大陸,華為的巴龍5000和紫光展訊的春藤510;一家在台灣,聯發科的M70 5G,但目前尚未有手機廠商採用。

美國也有兩家,分別是高通的X50和它的升級版X55與英特爾,後者的5G基帶業務被蘋果10億美金收買。

韓國有一家,三星的Exynos Modem 5100。

2. 5G射頻

射頻前端晶片,主要作用是做到信號發射接收,要無線連接,就必須要有射頻前端晶片;它包括射頻開關、射頻低噪聲放大器、射頻功率放大器、雙工器、射頻濾波器等多種晶片模組。

目前來看,射頻前端晶片市場完全由國外主導,美日德荷四國占了95%的市場;其中美國有博通,skyworks, Qorvo三家;日本、德國、荷蘭各有一家。

國內雖然也有卓勝微、韋爾和銳迪科、國民飛驤,以及維捷創芯,但它們的市場占有率很低。

3. 5G天線

手機天線主要作用是接收傳遞各種各樣的信號。這個市場信維通信已經具備為高通、立訊精密為蘋果供貨的水平。

在5G手機終端技術方面的相對落後,但在5G基站以及5G市場的開放度上我們絕無僅有。

要知道在4G時代,全球大概有500萬個基站,其中就有340萬個在中國。

但由於5G波長短於4G,為了取得良好的信號效果,新建的5G宏基站就至少要比4G基站翻一倍;這就決定了全球將會有1000萬個5G宏基站,將近700萬個在中國,至於微基站只會更多。

而華為和中興又恰好是宏基站和微基站領域的「頭號玩家」:華為更是在宏基站領域連續四年第一,全球市場份額已經高達30%;還拿下全球7000億5G基站天線需求中34.4%的市場;在全球5G標準必要專利技術儲備上,又以1970件聲明專利名列第一,占總專利的17%。

中興雖然沒有華為那麼耀眼,但在宏基站領域也拿到了9.4%的市場,並且在發力5nm工藝5G晶片。

手機終端和基站之外需要進一步升級的自然就是「5G網路架構」,它包括光模塊、光纖光纜、運維商。

光纖光纜算是一個「早熟」的行業,這個沒什麼可爭的。運維商也往往是近水樓台。

光模塊其主要作用是完成電信號與光信號的互相,它的主要玩家是美國。但隨著Avago、Finisar、Lumentum、Oclaro等相繼將光模組業務出售給中國公司,國內光模塊廠商市場份額已經有了相當規模的增長,但主要集中在低端市場。

而在集成光模塊的光器件領域,中國與日本接近,只有14%左右的市場,遠遠落後於美國。

至於光晶片這一塊,主要玩家還是美國和日本,國內落後於它們1-2代。雖然華為海思也設計光晶片,而且目前國內能用於5G基站的25G以上的高端光晶片,僅海思能夠設計,但海思明顯滿足不了國內5G光模塊的胃口。

發現沒,從5G專利、5G手機、5G基站到5G網路架構,雖然發布不至於面面俱到,但華為在它力所能及的領域都基本做到了最好。就算在全球領域存在爭議,但在國內幾乎都做到了頂尖,說它以「一己之力」把中國推到了5G技術的風口浪尖,也不為過。

華為的表現固然亮眼,中國也有最好的5G市場環境,三星已經不足為慮但高通依舊是強大的對手:

  • 5G領域依舊有高通專利繞不開;
  • 手機向2G、3G信號兼容的時候依舊有高通的專利;
  • 小米、OPPO投入高通懷抱形成直接競爭。

但這也帶來一個怪相:中國在5G市場高端有華為重拳出擊、低端有性價比因素站穩腳跟,但是中端腰部卻是鮮有企業能夠跟上華為的節奏。

二、「悲壯」的華為

以上,我們就能發現在5G這一塊,我們的硬件積累其實沒有想像中的羸弱,而且隨著分布式操作系統鴻蒙OS和原生支持5G的Google系統Android 10的出現;5G生態最大的那幾塊拼圖已經被我們補全。

而5G手機作為5G生態的第一塊「處女地」,雖然有「利用」龐大的手機用戶群體「餵養」還不成熟的5G生態之嫌,但4G手機已經看到天花板需要更進一步的「用戶體驗」拯救這也是事實。

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5G手機」也算是天作之合。

但這個趨勢既不是「親兒子」蘋果、也不是「私生子」三星引領的, 這就是華為的原罪。

2019年4月,特朗普第一次在白宮羅斯福廳內描述了「5G美國夢」,他提到這是「一場美國必須要贏,也一定會贏的比賽」,因此拉開了美國政商打壓華為的序幕。

2019年5月,美國宣布進入「緊急狀態」,實體清單、ARM晶片斷供、Google暫停部分業務、IEEE禁止華為員工參與對華為展開全方位圍剿。

而這之後美國還要求其它國家向華為施壓:澳大利亞、紐西蘭馬上表示忠心立刻禁止華為;英國、加拿大、法國、德國等7個重要盟國則表示已經在認真考慮這項提議;只有義大利、西班牙、丹麥選擇了不考慮禁止華為。

但不管美國有多「氣急敗壞」,華為的節奏沒有亂。

華為如期發布了Mate 30系列,側屏操控、隔空手勢讓人眼前一亮;而它更是敢於豪賭5G和AI,和蘋果A13展開正面競爭。

但在AI晶片這個戰場,華為需要面對不僅有蘋果、三星和高通這樣的老對手、還有Google、微軟、亞馬遜、IBM以及英特爾和英偉達等生力軍。

可以說,華為又選擇了一塊難啃的骨頭。

中國5G市場環境的開放自然是華為的利好,但國際市場在「美系5G」的圍堵之下,華為事倍功半,這會極大拖累華為的國際化戰略。

當然,由於美國對中國互聯網企業一向就不信任,華為在美國幾乎就沒有市場,有沒有幾乎沒有區別;但是美國要求Google暫停GMS服務就比較坑了,因而也就有了外媒對Mate 30 Pro的評價:「痛失Google,沒能成最好手機」。

為什麼GMS如此重要?

因為國外用戶搜尋、郵箱、地圖、YouTube、Android Market等服務都涉及到GMS,它可謂是空氣,可以不注意,但不能沒有;所以這一次Google不讓華為用GMS,是有恃無恐的。

雖然華為對此提供了一整套「備胎」服務HMS,並且還為此整合了45000+個APP,但用戶的習慣不是那麼容易改變的。這也是餘承東承諾「若禁令解除,Google服務和應用將被重新添加到Mate 30/Pro中」的根本原因。

被人欺負卻不還手,這不是華為的風格,於是也就有了近來華為轉戰計算平台、一口氣發布112款雲服務和車聯網的最新動向。

華為已經成長為巨獸,一紙禁令就想封殺太想當然了。

回到Mate 30系列和華為本身,華為的優勢很明顯,但它的劣勢也一樣明顯。

Mate相比於蘋果x 、xs、 11pro除了背後有點變化幾乎一張臉,它太多變了;從雙攝、三攝到四攝,它總是不斷顛覆自己,造型動不動就改的面目全非——這樣固然能夠給人「新鮮感」,但新鮮感之後呢?難免會有些空虛啊。

萬一,用戶很喜歡上一代的某個特徵呢;一旦這其中的某個造型不太讓用戶喜歡,比如,Mate 30像極了多燈泡手電筒的圓形四攝就存在爭議;哪怕它依舊比蘋果煤氣灶優秀,但也好不了多少。

而華為本身在宣傳上也有美中不足的地方:它一直在強調這個它能幹、那個它能幹,它的指標有多優秀,但卻少了那麼一絲「人情味」,多了一點炫技的「工具感」。

而這之外,華為的攤子鋪得太大,也就難免招致更多的「罵聲」;它能夠迎合一部分人,卻沒辦法迎合所有人,就像鴻蒙和方舟迎合了非技術人員卻在開發者那里失去了口碑。

至於那些黑粉,連Google的「量子霸權」都能強行跟華為捆綁;真的沒必要過多在意,他們的圈子有限、精力有限,真正的花粉大多都是沉默者。

三、「危險」的蘋果

不管蘋果的地位在果粉的心目中有多神聖,它「跌下了神壇」這是事實。

一項最新的年度中國消費者態度調查顯示:蘋果的品牌聲譽從一年前的第11位在今年跌至第24位;而在2017年之前,蘋果的品牌聲譽曾排在第5位;與此同時,蘋果的最大競爭對手華為,今年上升兩個名次,排在第2位。

令人唏噓的是:華為因為力促5G,太過努力被美國市場針對。

蘋果卻因為暫緩5G,不夠創新而讓中國用戶耿耿於懷。

關於蘋果「缺乏創新」一度在雙攝、三攝、四攝、超級夜景、超級快充、真全面屏等落後於安卓這件事,我們不必過度解釋。

對於世界上第一台3G手機是松下、第一台4G手機是HTC,但蘋果依舊後來居上成為了最受歡迎的智慧型手機這件事,我們也最好也不要太過樂觀。

我所理解的創新本質,是企業組織競爭力的溢出,但很顯然近年來與高通的官司、高管離職潮、泰坦裁員、蘋果向軟、美國製造和144億美元天價罰單等問題占據了蘋果太多的組織能力,讓它無暇進行創新。

而庫克對於創新的定義「創新並不一定是改變,而是做的更好」,更是與喬布斯時代1984的顛覆、Think Different的差異相距甚遠;這就決定了庫克時代蘋果的創新更加審慎,也更慢。

但是在5G元年交了一張白卷卻並非一句「5G有一點超前」可以解釋:

要知道當初的Retina視網膜螢幕、不銹鋼框架天線、蘋果地圖、Siri、指紋識別和結構光,哪一個上線的時候足夠成熟;就算是最近上線的Wi-Fi 6,居然還要用專用路由器才能「蹭上」?而這些或多或少都成就了蘋果。

那麼iPhone 11不支持5G的根本是什麼?

  • 美國電信行業的衰退趨勢明顯,在5G時代美國已經沒有一家能與諾基亞、愛立信以及華為抗衡的電信設備供應商;迄今為止,沒有任何一家美國公司能夠製造出建設新一代無線網路所需的設備。
  • 美國低頻資源都被軍工或其他領域占用,剩下的高頻資源毫米波在連續傳輸中有明顯的缺陷,不僅覆蓋範圍小,還很容易被干擾、斷掉。

當然,也有人說蘋果是選錯了供應商,沒能按時拿到零件而錯失5G,這個也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而這一次iPhone 11明顯面對的是美國市場,推出5G手機不合時宜,用來補充5G的Wi-Fi 6倒成了最優選擇。因此2020年蘋果轉向5G也有點懸,但這不妨礙蘋果出一個概念體驗版。

回到iPhone 11,在信號、續航和發熱上的升級固然讓人驚喜,但要把它們吹捧為亮點就有點小題大做;畢竟,一部手機做好信號、續航和發熱這是本分。

這一邊,iPhone11 Pro Max螢幕剛剛獲得A+評級,另一邊iPhone11就驚爆各種問題,信號差、高維修費、暖手寶……甚至還有這樣的論點:iPhone 12出來之前的所有5G手機都是小白鼠,這不是成心找罪受麼?

回到蘋果本身。

蘋果一直以來的廣告質感,營造的一種「文化語境」這是華為很難一蹴而就的。

而且照蘋果目前的發展戰略來看:蘋果在內容領域站穩腳跟之後,可能會越來越不關注硬件;畢竟基於硬件建立生態壁壘、然後在壁壘之中「快樂的收稅」,這樣「零投入、小規模、多頻次」優雅的賺錢方式更符合蘋果股東利益;另一方面它還能產生強大的用戶「黏性」。

所以對於蘋果而言:在基礎科學(電池續航,儲存單元,晶片邏輯等)沒有出現大的突破之前,保證自己的產品序列處於第一梯隊,只要蘋果的硬件沒有做到「天怒人怨」,它的生態就能圈住好大一波粉,以它現在的體量超然個一年半載也不是問題。

而且作為拿走整個手機行業全球60%利潤的科技行業,這些錢不管是購買新技術、開荒新市場,甚至是回饋果粉都夠它忙的。

四、「僥幸」的三星

對於三星,我們長話短說。

  • 2013年,三星占據中國手機市場一度高達35.5%。
  • 2014年,三星手機出貨量穩居中國前三。

但隨著口碑和銷量的下降,越來越多的代理商跑到了華米OV陣營。

Strategy Analytics報告稱:由於三星無法跟上中國本土品牌與蘋果的腳步,2017年在中國市場的份額已經跌破1%。

  • 2018年底,三星關閉天津工廠。
  • 2019年8月初,三星手機在中國二季度的出貨量曝光,據調研公司Strategy Analytics最新數據顯示,三星手機二季度中國出貨量僅70萬部,市場份額僅0.7%。
  • 2019年9月,三星在華的最後一家手機工廠惠州三星也將於月底關閉,這意味著未來國行版三星將不會在中國生產。

作為三星的最後一搏,5G手機被給予厚望。

  • 8月21日,三星Note 10系列正式發布,作為一款驍龍855手機,國行起售價6599。
  • 9月23日,三星表示該公司的首款折疊手機Galaxy Fold將於9月27日在美國市場推出;該手機最初定於4月26日以2000美元的價格推出,但由於易於損壞而被推遲發售。

但Note 10系列卻沒沒有多少呼聲,重新上線的Galaxy Fold依舊同樣脆弱。

但在中國市場的失利卻並未影響三星的國外市場,而且在華為在歐洲和北美被「禁賽」的同時,第二季度三星在歐洲重新確立了大幅度的領先優勢;而且在整個東南亞市場獨占鰲頭。

華為被各種「拒之門外」,歐美5G市場很顯然就成了三星的「禁臠」;但在歐美政府對5G建設肆無忌憚的干涉之下,5G在市面上的主觀輿論必然不會太健康,再加上蘋果有意無意的引導;就算是在華為手機的「真空地帶」,留給三星的時間真的有限。

不過,三星基於韓國5G政策紅利,很可能在歐洲和北美市場被放大,再加上韓國通信市場本身基礎就不錯,在5G領域成為華為的對手也很有可能。

所以,大可不必急著唱衰。

五、其它5G手機的戰鬥力?

對於其他的5G手機還真沒什麼好說的。

按部就班上線的有MOV,指望著靠5G翻身的也有金立、酷派、HTC。,就連愛立信似乎也找到了自己在5G時代存在的意義。

雖然,5G的到來確實會對當下的手機市場進行一次洗牌,但金立、酷派、HTC現在才開始投入重金研發5G智慧型手機和相關服務就未免有些遲鈍;而且就像金立、酷派用來復活的千元低端機產品並無多少亮點,這個在華米OV+蘋果的霸權之下很難存活。

更重要的是,這是一個貫徹通訊邏輯和底層晶片的技術專利競爭時代,不掌握核心科技的他們真的很難殺出重圍。

這個時候它們最好的選擇,不是冒然去研發「千元機」直面華米OV的競爭,而是基於5G時代的大趨勢趁早轉戰硬件又或者是軟件,為華米OV提供元器件又或者是5G生態應用。

誰說5G時代就不能出現下一個微信和抖音呢?

至於華米OV這些5G的主要戰力,OV暫時沒看到多少新意,但小米卻在昨天又劃了一條底線開了一個「腦洞」:3699元起的小米9 Pro(支持以舊換新,最低1600多)和預計12月底上市19999元的小米MIX Alpha環繞屏概念手機。

雖然有人評價小米MIX Alpha是「PPT」手機,沒有太大的實用性;但就像雷軍說的:「不惜代價、不考慮量產性,做顛覆性產品」。

如果我們認同了庫克對創新的定義,我們就沒有理由質疑雷軍對於「概念機」的設定。因為,它更像是小米集團一次手機技術的集中練兵,全面屏之後的環繞屏這是小米對於未來手機形態的探索。

誰說未來的5G手機只有平板、折疊兩種形態呢?

就算這種環繞屏在手機上有些「浪費」,在腕表、家庭電視和居民,巨幕影院也沒有實用價值嗎?

六、5G手機要不要買?

5G是否超前,這個自會有公論,而對各大廠商是否要趁早投入5G,有幾點卻必須提:

  • 5G網路的普及特別是在中國市場,遠遠比我們預期的要快;
  • 搶先一步布局5G手機,這不會成為一家互聯網公司的劣勢;
  • 根據以往經驗,搶先跟進5G制式並不會一直站在浪潮之巔。

當然,這是5G對於互聯網企業的影響。而作為個人,是否需要及時跟進購買5G手機呢?

我們並不確定,5G手機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有多不可或缺,現階段更是除了網速更快、流量狂跌之外,幾乎不會有其它感覺。

但在當前「消費主義」橫行的大環境下:5G手機比4G手機「更高級」,這卻是大部分人的「共識」。

但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現在的手機剝離了折疊屏和5G的外衣,更像是一個越來越貴的「相機托架」。

本來一個錄影頭就夠,現在動不動就雙攝、三攝、四攝,不就是自拍麼,關人家月亮哪門子事?錄影頭再多、濾鏡再複雜、AI再先進,這人還真會變漂亮?

所以目前5G最大的顯性意義,就是成為高端機新的標配而已。

手機最大的利潤空間都富集在「高端機」,但現在高端機在全面屏和錄影頭方面都快玩膩了,晶片又不是那種很「顯性」的東西。所以,這一波手機廠商爭搶5G,很大程度是在爭搶對於「硬件溢價」非常敏感的極客型玩家,他們是科技領域的「弄潮兒」,也是比較容易左右輿論的那一部分人。

而沉默的大多數卻不會以科技創新作為首選,而是夾雜了大量的社會因素;網路輿論雖然能夠左右這一部分用戶選擇,但網路輿論卻代表不了真實的購買意向。

所以,5G手機影響的只會是技術創新者(技術極客)、非理性消費者(嘗鮮者)和一部分理性消費者(更在意性價比)。

至於5G手機的功耗可能會帶來體驗的倒退,這個在即將到來的快充可以彌補。但要說5G能夠顛覆手機體驗,這個卻未必。

5G確實有可能在萬物互聯時代找到更有顛覆性的通用型載體,但手機的存在「意義」決定了它的局限性。

當2007年喬布斯在通話的基礎上加入拍照、遊戲等功能重新用iPhone定義智慧型手機的時候,誰能看到3G更多的可能?

而這一次我們又何嘗不是站在智能機的「功能時代」,遙望世界另一端5G的可能?

至於現在,我們最需要的不是一部被5G定義的終端,而是一部能夠重新解構5G的載體。

PS:部分素材來自於@36Kr @知乎 @雷鋒網 @鈦媒體 @觀察者

#專欄作家#

幻夢邪魂,微信公眾號:wanyidongxi;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每一次輸出至少都有一次有價值的思考。

本文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於CC0協議

>群雄並起,決戰5G之巔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