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晨萱
以下為文章要點:
1. 背景,為什麼此時國家要大力推動區塊鏈創新?40年來的經濟持續增長路徑就是政治與知識分子精英們一直的思維范式:中美雙軸心思維------我們的科技進步與經濟發展,一切對標美國,超越美國; 2. 大前提,大方向:發幣的權利是國家的,交易所是國家的,區塊鏈技術的創新要靠全行業推進; 3. 區塊鏈是什麼?技術邊界在哪里? 4. 我們怎麼做?機會在哪里 5. 區塊鏈技術對社會的影響及可能的社會風險
一
2019年10月26日人民日報頭版刊登了習總書記在10月24日中央政治局會議的講話「把區塊鏈作為核心技術自主創新重要突破口,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和產業創 新髮展」。一夜間,比特幣的價格從8千美金飚升到1萬1千美金。
我的朋友圈和各個區塊鏈微信群里也沸騰起來,因為被割韭菜,經歷了比特幣從2萬美金跌到3千美金以及眾多虛擬幣清零的幣圈在沉寂很久之後,突然沸騰起來,認為春天來了。
為什麼國家會在這時提出要大力發展區塊鏈技術和創新呢?
全球正在進入經濟發展的調整周期,觸發的因素之一是世界第二次互聯網泡沫破裂,人們所期待的很多技術突破未能及時做到,而經濟的持續發展正依賴於此。從國內小米上市後的股價下跌,到美國獨角獸Uber上市後由虎變貓的現實,還有Wework的上市不得不因為估值大幅縮水而終止。
這背後是我們原來一直堅信的人工智能,自動駕駛,物聯網等,其技術的路徑在現實遇到無法逾越的困難後,不得不停下來反思發展方向。
比如人工智能,和1997年比爾蓋茨寫「未來之路」時比較,在算法上的突破並不多,獲得天翻地覆改進的只是算力。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大陸的經濟持續增長所依賴的技術進步也同樣碰到挑戰,同樣互聯網圈子也面臨業務無法落地,估值泡沫欲破,全體跑步上市的局面,原本是想通過互聯網+來顛覆傳統行業,可現在連傳統行業都打不過了。
因而我們的科技發展需要新的技術目標。這時區塊鏈技術就被關注了。這其實是我們國家40年來的經濟能夠持續增長,跨越世界上的多個經濟周期的一貫成功經驗。
當西方碰到周期性衰退時,我們總能及時切換到新的增長點,有時是地域的政策性發展,有時是行業的政策性轉移,有時是聚焦發展新的技術,總能在困難的時候找到下一個接力棒。區塊鏈就是現在保障經濟持續發展的接力棒。
區塊鏈技術被提升到創新核心的另一個原因,也是來自我們的國策制定者們的思維模式,我們依賴人口紅利的優勢在互聯網的多個方面就超過美國的算法優勢。而當美國禁止ICO,禁止美國公民參與一切與虛擬貨幣相關的交易時,大陸也在2017年9月4日發布禁止ICO的文件。
而今,當Facebook的佐伯格帶著社會各行業各層面的人搞出來一個Libra虛擬貨幣時,雖然還被美國政府反對,還在雙方辯論中。但是對標美國,以超越美國為目標的中國,將區塊鏈作為技術發展目標,由國家來主導其發展,也是很自然的事了。
二
想清楚為什麼國家會在此時搞區塊鏈,就會清楚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
區塊鏈技術應用的兩個功能,金融貨幣功能,以及對各傳統行業的區塊鏈+。金融承載的是貨幣發行功能,行業應用是技術升級,兩者是分開的。區塊鏈技術通過提升業務流程來提高生產率(生產力),還有改革上下遊的業務協作關係(生產關係)來達到技術進步,從而保障經濟持續增長。
這樣看來,過去幾年,民間的區塊鏈項目,將兩者混為一談了,以所謂行業應用的名義發幣,把utility token和security token混為一談,大多更象是騙局,也該是徹底清除出局的時候了。
想像現在的上交所,深交所一樣,搞ICO規範化也是白日夢。企業融資依然是沿著證券交易的方向,股市的改革也依然是在現有上交所,深交所的基礎上進行。
我不認為會放開ICO,所謂的規範化ICO,早在幾年前,我就曾參與討論清晰:當把ICO所謂規範化後,就是在各個環節加上監管,那就和IPO沒差別了。在那樣的流程里,所謂的幣只是個名稱而已,和證券差別不大,幣圈所講的token相對證券的快捷和費用低,也就根本不存在了。
三
區塊鏈實際是一種分布式記帳的帳本,本質上是一種數據庫技術。因而從事區塊鏈行業的技術人員大多從數據庫和大數據行業轉來。
講區塊鏈概念的公眾號文章太多,在此我就不贅述區塊鏈的技術概念了,而是想講一些不同的東西。
記得某次投資人大會,有人問索羅斯,當時南美的市場會怎樣發展,委內瑞拉經濟危機對石油價格走勢的影響,智利的經濟危機後續如何時,索羅斯回答,這事讓我從1772年講起吧——-現實世界的一切其實都是很複雜,多種因素相關的。
當我們講起區塊鏈時,以為比特幣就是祖先,矽谷就是技術中心時,那麼您碰到的可能只是二流團隊。實際上,區塊鏈技術,甚至我們不該稱區塊鏈是一種技術,而更準確的說法是,區塊鏈是一組技術合成的工程技術。它是巧妙的將密碼學,加密技術,通信傳輸協議的適配,經濟學,金融學等融合在一起的一個系統化工程概念,是一個平台概念。
有人宣傳區塊鏈時,講現在的區塊鏈就象是上世紀90年代初的互聯網,是象早期的email一樣,最終可以形成互聯網殺手級應用的一種重要技術。
實際上,在上世紀90年代,互聯網早期形成的一項業務,BBS里就出現了加密科學和密碼學的討論組,這個以矽谷人為核心的組織,不斷壯大,技術討論的方向也在分支,其中一支就是後來獲得巨大商業成功的PayPal,而在金融支付方向與PayPal並行,並且更進一步發展的就是後來的組織成員中本聰寫出了比特幣的代碼。
這些去中心化如何應用的討論是完全開源傳播的,在另一個區塊鏈的源頭,加拿大的多倫多,是IBM的研發中心所在地。IBM在全球有眾多研發中心,而多倫多是它的數據庫研發中心,技術人員大多來自加拿大知名的滑鐵盧大學。
正是在這里,以解決供應鏈的溯源為目標,IBM研發搞出了Hyperledge超級帳本的無幣區塊鏈。因為它是為供應鏈物流而生的,也因為IBM最大的客戶是金融圈,所以從源頭上,IBM就做無幣區塊鏈,不觸動銀行業的利益。
而為什麼2年前的國內區塊鏈熱潮否定無幣區塊鏈,而熱衷於發幣?是因為項目組們並沒有把用區塊鏈解決業務問題放在首位,而是把解決自己沒錢放在首位了,更看重的是區塊鏈虛擬貨幣ICO的無規則融資屬性。
再談區塊鏈的技術邊界,即可以解決什麼問題,不能解決什麼問題。區塊鏈應用加密技術將信息加密後,在信息網路里通過適配的通信協議做密文傳輸,特別是做到各個節點的信息同步,這讓信息系統里的數據或者說信息是嚴格有序排列的,形成一個信息數據庫。
而且是每個節點都有全部的一致的數據,這樣保證了在傳輸中出錯的數據所到達的節點會丟掉數據包,重傳數據,繼續去與全網同步為一致的數據。
若是節點故意篡改數據,這個與大家不同的節點也會被全網拒絕,而失去數據的合法性。在現有的商業數據庫當中,象是Oracle,SAP,都是集中式數據庫,各個分散用戶節點訪問中央節點,來讀取數據。
為什麼商業數據庫不做區塊鏈式的去中心化數據庫呢?因為實際的商業應用,數據記錄龐雜,數據生成與數據關係複雜,要做到每個節點都是全備份的數據庫,不僅每個節點的成本極高,要短時同步全部節點也是辦不到的,遠遠趕不上新數據產生的進度。
因而至今,我們能看到的最成功的區塊鏈應用是比特幣,而從技術上看比特幣,就是一個轉帳的帳本記錄,只簡單記錄從源帳戶到目標帳戶轉帳的源地址,目標地址,轉帳金額,這樣一些簡單的信息,即便如此,全球2萬餘個全備份的節點,每個節點都要200G以上的空間,而且為了達到全球互聯網上任意地理位置的數據一致,每秒才能記錄7筆轉帳信息。
相比較Visa信用卡每秒處理6萬筆交易,而支付寶每秒可以處理8萬筆交易。比特幣的網路里真正做到了信息的不可篡改,不可逆轉和匿名。
比特幣是目前最佳的區塊鏈應用,
- 因為區塊鏈技術邊界是只能用於數字封閉網路的信息傳遞。
- 區塊鏈技術邊界是只能用於數字封閉網路的信息傳遞。
- 區塊鏈技術邊界是只能用於數字封閉網路的信息傳遞。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因此過往民間的區塊鏈幣圈固然是無源之水的騙局,即便鏈圈,也一直在與各傳統行業對接時,跑不通整個的業務邏輯,因為現實世界里的事物已經是在數字封閉網路之外了,任何人的世界里的事物都可以由人來造假,區塊鏈的防篡改特性解決不了區塊鏈網路終端節點外的信源真假問題。
信息傳遞的數據防偽保真在各個業務場景下都不是最關鍵的,現實世界的業務挑戰從來都是源頭的溯源。舉例來說,醫療互助場景,區塊鏈能保證捐款和醫療款的流轉不出錯,但無法知道參與互助的成員的病史,是否是高危患病人群。
貧困救助的場景,可以保證人們的善款到達每個貧困戶的帳戶,但無法知道是不是在極偏遠的農村,是不是村長把存折都收走了。還有什麼跑步機,有機豬之類的應用,只保證了節點的傳感器的數據能全網同步不被篡改,但源頭的傳感器是否綁在雞或者豬身上,這些都是區塊鏈管不了的。
如果用其他法律,行政的方法解決了問題,那區塊鏈的價值在哪里?
因而至今區塊鏈靠譜的應用場景,就只有銀行間的結算,再有未來可能的場景是全封閉的物聯網應用,這兩個完全不同的場景,正如前面提到的,區塊鏈相對數據庫獨有的utility token和security token,兩個要素是要分開的,不能統為一談。
四
當國家開始正式推動區塊鏈技術發展時,國家各金融,科技部門的管理與推動,一定是先正本清源的。
過去兩年里民間草莽式發展的幣圈一定是被更大力度打擊,而不是象消息剛出來的這兩天,虛擬幣價格漲上天的。這個市場對國家金融穩定,對企業的技術升級,毫無意義。
我們國家要做我們自己的數字貨幣,這是金融行業里的大銀行和少數科技巨頭做的事,少數真正有區塊鏈解決方案的技術領先的小型初創公司有機會以局部技術解決方案的方式來參與,而其價值是整個業務里的一個IT工具,並不會像過去兩年里,互聯網泡沫中看到的那樣高的估值。
但另一方面,因為政策的推出,帶動全社會重視,會有很多投資機構跑步進場,也確實是一個抬高估值,引入投資,甚至套現離場的機會。鏈圈各位只能分析自己的生態位來自行決定自己的策略。
生於轉帳需求的區塊鏈技術在金融的應用場景很清晰,再來談下全封閉物聯網應用的場景。因為難做,幾乎一直無人涉足,即便來自多倫多的第一流區塊鏈團隊,也只開了一個頭,而且在過去炒幣狂熱的兩年,少有VC願意放棄短期的炒幣,而做長期投入。
先拋開區塊鏈談物聯網,現在成為熱點的物聯網應用,從通信行業的歷史看,早在上個世紀,就已經在工業生產中開始應用,先是以有線的以太網為連接方式,後來移動網路發展起來後,用GSM也就是2G網路做承載。
記得近10年前,我在馬來西亞第一大移動經營商Maxis做物聯網方案推廣時,就看到一個非常典型的成功運行多年的物聯網應用,是美國通用在馬來西亞檳城的工廠與美國通用總部應用物聯網連接起來,一線工廠的生產數據在檳城本地做數據收斂(簡單信息處理)後,實時傳回地球另一端的美國總部,用於生產控制與市場決策。Maxis的2G網路承擔了本地數據的傳輸,美國Jasper公司負責國際漫遊的部分。
我認為物聯網之所以20年未能迎來爆發,與20年來互聯網的爆發有關,互聯網的爆發,在改變世界的同時,對於通信行業和經營商來說,也讓它們徹底放棄了更符合傳統通信特性的ATM協議,而全面接受TCP/IP協議,這是互聯網的語音,也是承載一切數據的網路協議。
但物聯網與互聯網不同,互聯網是連接人的,在我們人類作為最終信息接收端到實際的物理網路之間,有多層網路協議適配,上層的協議解決了網路異構的問題,而到達互聯網的統一語言:TCP/IP時,已經是同構網路了。
而物聯網涉及到各個行業的應用,其業務屬性天壤之別,對數據量,時延,同步等方方面面的要求不同,甚至相斥,是一個多種異構共存的網路,導致現在僅存的TCP/IP網路協議無法適配各種物聯網的商業場景。
物聯網是機器與機器的對話,需要創造新的協議,新的網路架構來做到,這將是一個至少10年的發展歷程,而在這種創新里,我認為,在把人排除在各個節點終端之外的物聯網機器連接的網路里,區塊鏈將是不會說謊的,可以互信的機器/人工智能終端的通信語言。也希望有識之士,有資源的技術團隊能深入研究和開發。
重寫協議,重構網路,這不是只為盈利的商業公司願意做的事,還處於技術的早期發展階段。區塊鏈結合AI結合物聯網將是一個可行的應用方向。
五
潛在的風險有兩個維度,第一個是「雙軸心思維范式」下的對標美國。
在近40年里,美國一直是世界第一強國,而大陸的改革開放取得巨大成功,經濟快速並且持續發展,因為是對標美國,讓我們的每一個具體的奮鬥方向上都有明確目標。
而當我們已經是世界第二強國時,恰碰上全球整體的經濟調整周期,美國的科技泡沫破裂,經濟下行。當我們再次對標美國時,發現美國在很多技術領域內都碰到問題,換言之美國在具體的技術發展路徑上也選錯了方向。那我們想要在同一件事上依照美國的路徑去快速超過美國時,就要避免比美國犯更大的錯誤。
比如5G,在技術標準還要等一年才會確定時,我們就提前一年發了商業牌照,啟動了5G建設。為的是不要在5G上落後美國,而如果深入分析美國的5G發展,其實可以追溯到15年前,因為美國私有土地的屬性,無法象我們國家一樣大量挖溝埋光纜,從而無法做到光纖到戶,提供高速寬帶。
因此15年前,美國就開發了WIMAX技術,就是在無線高頻段做到家庭寬帶,但最終技術上失敗了。現在美國在5G標準確定前,就少數地區實驗性的提前實施,也只是使用5G技術中已經確定技術標準的寬帶特性,來做到家庭寬帶。這對於大陸人口密集,光纖可以低成本入戶,普遍做到家庭高速上網的環境下,是毫無用處的。
現在三大經營商都已經明確要建SA的5G網路,即明年技術上支持低時延,網路可分片的真正的5G網路,目前已經暫緩了只支持寬帶的設備安裝,工程上只是在為未來的站點做配套準備。
同樣,在美國的金融,證券,稅務等多個部門對區塊鏈的金融方面的應用提出了嚴格的監管和限制,雖然區塊鏈技術的底層開源代碼來自矽谷,技術力量也從矽谷向全球輸出,但與金融相關的一切區塊鏈應用,目前在美國還都是違法的。即便虛擬幣市值排第三的Ripple,它為銀行提供的頗為成功的商業解決方案,也是一套與區塊鏈毫無關係的技術,代碼與區塊鏈毫無關係。
而近期Facebook與各方聯盟,欲發Libra虛擬貨幣,也受到美國政府的阻攔。這背後是因為美國央行沒有發幣權,而是由美聯儲來承擔發幣功能,而美聯儲背後是多家銀行巨頭,他們的業務領域是傳統線下,如果讓網上業務處於局部壟斷地位的Facebook也有了發幣的權利,並繼而壟斷電商市場,在此消彼長之下,將極大危害傳統銀行的業務,甚至顛覆傳統大銀行。
當我們將區塊鏈創新作為技術進步和經濟持續增長的目標時,並將全球第一個發行國家數字貨幣作為目標時,一定要考慮美國在這方面已經在討論的種種風險。
第二個維度是區塊鏈技術層面的。區塊鏈技術是否能用於傳統行業的應用場景呢?
首先要問這樣幾個問題:
1. 如果不用區塊鏈,這個業務能做到嗎? 2.使用區塊鏈,提升了哪個方面?
實際場景中,在很多情況下,其他技術方案或是無法防止數據被篡改,或是數據因為傳輸中的差錯而不同步。但即便區塊鏈技術在算法理論上可以做到這些目標,而實際環境中因為信源在網路之外,由各個節點以外的現實世界中的公司或者個人提供,依然無法驗證其提交到鏈上的源頭信息是否為真。
為了信源的保真,只有盡量擴充區塊鏈網路將最終取信的環境也機器化,無人化。因為區塊鏈原本就是為了防止人的作假,和惡意修改數據而生的技術,是在所有人各個節點都不互相信任的背景下,通過全節點備份數據並同步而達到沒人可以篡改數據。
那麼這個要求除了需要物聯網技術的進步,也改變了引入區塊鏈的各個行業的生產關係,既包括在一個企業內部的業務流程,也包括上下遊企業間的協作關係。在過往幾年的民間區塊鏈的鏈圈探索中,就是因為沒有將區塊鏈網路擴充和整合到信源部分,而在業務邏輯上跑不通,因而只解決了數據傳輸和儲存的防篡改等功能,但整個業務鏈條里,依然無法完整的保護數據。
之所以沒有去擴充區塊鏈網路到最末端,第一是很多場景下技術還達不到,第二是會動現有傳統企業的蛋糕,會因為改變現有傳統企業的業務流程而改變其權利機構,組織架構,會被企業拒絕使用。
因而整體而言,區塊鏈技術的真正商業做到,會改變生產關係,這將首先改變行業內的業務流程和企業間協作關係,繼而通過行業間的企業合作,和最終客戶消費方式的改變而傳遞到整個社會,最終對整個體制形成挑戰。
這並不是在講西方對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挑戰,而是對包括西方資本主義在內的現行的全部體制的挑戰,正如人類歷史上曾多次發生的社會進步,當氣候,科技等外部因素巨變後,對社會變革和走向產生巨大影響。
一個很近的例子是支付寶,它對整體社會的影響巨大,通過數億消費者傳遞到整體社會,並改變了很多行業的業態,對中國的經濟持續增長起到很大作用,同時也成為國家穩定的關鍵點之一,與銀行的地位是一樣的。
真正的區塊鏈的應用落地對社會的影響力是同樣的,也會極大改變業態,造成第一二三產業的被動調整,對社會形成重構的壓力,對行政部門的組織結構也形成壓力。如何避免這樣的風險呢?
在應用中,第一,是把節點掌握在政府機構手中中,第二,是節點只到外沿的人,由人來輸入數據,或管理數據輸入的傳感器。但如果是這樣的中和方案,又何須應用區塊鏈技術呢?這正是過去幾年里,民間區塊鏈鏈圈各自在多個行業實踐,但始終沒有攻克的難題。
回顧過去數年的區塊鏈技術發展,一直處於如同法國大革命早期的迷霧中,暗夜中,只有ICO炒幣的在發財,用的還是傳統的騙局,而區塊鏈只是他們交易平台借用的一個殼。
而鏈圈始終跑不通傳統行業應用的業務邏輯,也未能解決產業上下遊的數據無篡改,無差錯的連接問題。
2019年10月24日,習總書記的講話,仿佛是黎明的到來,當把推動區塊鏈技術創新放到國家的高度,會有更多的資源支持,更重要的是有更廣範圍的應用場景用於區塊鏈技術實踐探索,為區塊鏈技術在實際應用中破局帶來了希望。
否定幣圈,打擊ICO肯定是不變的國策,鏈圈也應該反思過往對技術路徑的思考,在新的形勢下,擁抱新的資源,爭取更廣泛的商業場景來探索和突破區塊鏈技術。從另一方面來說,區塊鏈技術的創新與進步也將繼續促進大陸經濟的持續增長。(本文首發鈦媒體)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區塊鏈的春天,幣圈的黃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