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2019年北京國際通信展,將會在大陸通信發展史中深深留下自己的印記,因為它見證了大陸通信產業正式進入了5G時代。
就在剛剛結束的北京國際通信展開幕式上,大陸5G商用啟動儀式舉行,工信部副部長陳肇雄致辭,中國電信董事長柯瑞文、中國移動董事長楊傑、中國聯通董事長王曉初等共同啟動5G商用。
Part.1
「發牌」4個月後正式「落地」
時間回到四個月前,6月6日,工信部向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和中國廣電四家企業發放了5G牌照。這開啟了大陸 5G時代的大門,但並非意味著5G規模商用的開始,因為當時缺乏支持5G的手機終端,經營商5G網路覆蓋範圍狹窄,規模商用條件不成熟。
經過產業界的共同努力,大陸5G快速成熟,5G手機終端逐漸豐富起來,5G基站數量和5G網路覆蓋水平在快速提升,為5G正式商用做好了準備。
以上海為例,截至10月中旬,共計開通了11859個5G基站,做到了包括中心城區、虹橋商務區和自貿區新片區等核心區域的5G室外覆蓋,並力爭在年內完成外環線以內主城區的基本覆蓋。除了網路建設,在5G應用拓展方面,上海區域的三家經營商聯合寶鋼、中航商發和中國商飛垂直領域的相關企業和科研單位,積極推進「5G+工業互聯網」「5G+AI」「 5G+智慧醫療」等應用試點,取得不錯效果。
「十年磨一劍」,經歷了研發、試驗和部署的漫漫長路後,大陸5G終於迎來了商用的全新起航。
Part.2
解讀:5G資費關鍵點在哪兒?
隨著5G商用的啟動,三家經營商宣布在11月1日正式啟用5G套餐。對於用戶來說,5G套餐資費無疑是大家最為關心的內容。那麼5G資費到底貴不貴呢?5G套餐和3G/4G套餐相比,不同之處在哪里呢?根據三大經營商正式發布的5G套餐,告訴你答案。
三家經營商的資費套餐發布之後,大家心里都在計算,5G資費到底是貴了,還是便宜了?不妨從三個角度來比較:4G之初的套餐資費;目前的4G套餐資費;目前國外經營商5G資費。
對比4G初期資費
5G套餐流量提升30倍
對比4G服務在國內剛推出時的資費,現在的5G套餐,便宜非常多。
2014年是國內4G元年,這一年三家電信經營商都推出了全國統一套餐,改變了以往不同地方資費「各自為政」狀態。中國電信當時推出樂享4G套餐,以129元檔樂享4G套餐為例,包含1GB國內流量和500分鐘通話時長。中國聯通當時推出的是3G/4G全國統一套餐,其中136元套餐中包含1GB全國流量和500分鐘通話時長。在當時中國移動推出的全國統一資費方案中,158元組合套餐中(70元流量包+88元語音包)中包含1GB全國流量和500分鐘通話時長。
也就是說,在4G初期經營商的資費套餐中,「1GB全國流量+500分鐘通話」組合的費用需要用戶花費129元到166元。
這一次,三家經營商5G套餐都是從129元(128元)起步,以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套餐為例,129元5G套餐中都包含30GB流量和500分鐘通話。對比2014年時的中國電信129樂享4G套餐、中國聯通136元全國統一套餐,月租費基本持平,但現在5G套餐中包含的流量足足提升了30倍。
而且,當初最高檔次的4G套餐所包含的流量只有11GB,現在5G套餐,則是30GB起步。
對比目前4G資費
資費相近時5G套內流量更足
和現階段各家經營商的4G全國套餐相比,5G套餐起步門檻較高,月基本費都在百元以上。但是,對比之後發現,在月租費相近的情形下,5G套餐中包含的流量相當甚至更多,可以享受權益或者服務也更多。
以中國聯通5G版冰淇淋套餐和4G版冰淇淋套餐進行對比,129元5G版套餐中包含30GB流量和500分鐘通話時長,而4G版129元套餐中包含20GB流量和500分鐘通話。其他檔次套餐比較結果也是如此,月租費持平,但是5G版套餐中包含的流量更多。
再對比中國電信5G暢享套餐和4G暢享套餐;月租費129元檔次,5G版套餐中包含30GB流量、500分鐘通話,4G版套餐中包含20GB和500分鐘。
中國移動5G套餐也是如此,188元全球通暢享4G套餐中包含30GB流量、500分鐘通話和100M寬帶,月基本費相近的198元5G套餐,包含60GB流量和500分鐘通話。
總體而言,資費相近的情況下,5G套餐中所包含的流量更多。
對比國外經營商
中國5G套餐門檻最低
現在,國際上已有多個國家和地區推出了5G服務。對比來看,大陸5G套餐的入門門檻較低,資費也相對低廉。
今年4月,韓國三家經營商韓國電信(KT)、SKT和LU U+推出5G商用服務。在這三家經營商中,LG U+資費相對便宜,其最低兩檔5G套餐是45000韓幣(約合人民幣273元)/月/8GB流量和55000韓幣(約合人民幣333元)/月/9GB流量。對比之下,目前中國三家經營商所推的5G套餐最低門檻是129元(128元)套餐,其中包含30GB流量。以此計算,在入門級5G套餐中,韓國5G流量單價是34元人民幣/GB,而中國是4元/GB。
在美國,經營商Verizon在4G不限量套餐的基礎上,疊加5G服務,用戶每月需要額外支付10美元。Verizon目前最低的4G不限量套餐月租是80美元(針對單個用戶),雖然是不限量,但Verizon只向用戶確保使用25GB高速流量,超過限值後在網路擁堵情況下網速會變慢。也就是說,用戶Verizon每月至少需要花費90美元(約合635元人民幣),才能用上5G。
在澳大利亞,經營商Telstra推出了四檔5G套餐,最低檔的是50澳元(約合242元人民幣)/月/15GB流量,而且目前是體驗期,2020年6月之後辦理此套餐的用戶如果還想繼續使用5G服務,需要每月再支付15澳元。Telstra最高檔5G套餐為100澳元(約合人民幣484元)/月/150GB流量,對比下來,在中國用戶可以辦理399元5G套餐,套餐內包含150GB流量。
Part.3
5G套餐還有什麼不一樣的?
很顯然,和以往2G、3G、4G時代的資費套餐相比,5G套餐發生了很大改變。
最明顯的不同之處在於,計費方式變了。以往,經營商基本上採用的是單一維度計費模式,語音時代以通話時長作為計費依據,流量時代是以流量使用量作為計費依據。高帶寬、大連接、低時延的5G為經營商帶來了更大的想像空間,也為套餐制定帶來了更大的騰挪空間,開始從過去的單一維度轉向多維度、多量綱,按速率計費只是開始。
而且,和過往的移動通信技術相比,5G發展不僅僅是依靠技術驅動,應用驅動也占據重要地位。通過 新髮布的套餐,明顯看出5G時代經營商思路的轉變,不僅僅是提供流量、語音,也向用戶提供應用和更多權益,推動應用生態的成熟。
多量綱計費開始
為速度買單
「多量綱」是通信消費者需要熟悉的一個新名詞。這一次在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在5G套餐中,不僅採取了按流量使用量計費的模式,同時也搭配了按照上網速率計費的模式。
在中國移動的5G套餐中,128元和198元兩檔套餐,分別提供30GB和60GB的套餐內流量,5G網路峰值速率為500Mbps;198元以上的套餐,除了提供更多的套餐內流量,5G網路峰值速率為1Gbps。中國聯通的5G套餐與之類似,引入了速率計費模式,199元檔及以下套餐,5G網路峰值速率為500Mbps,199元檔以上套餐,提供1Gbps的5G峰值速率。
實際上,速率計費已經成為國際流行的5G計費模式。比如國際上首個推出5G套餐的芬蘭經營商Elisa,其推出的5G套餐就是按照速率進行區分,1Gbps最高網速的套餐月租50歐元(約合人民幣391元),而600Mbps最高網速的套餐月租為40歐元(約合人民幣313元)。
還有英國經營商沃達豐,也是如此,它推出了三檔不限量套餐,4G用戶和5G用戶都能辦理,不過月租23英鎊套餐提供的最高網速只有2Mbps,月租26英鎊套餐提供最高10Mbps的上網速率,月租30元的套餐則對上網速率沒有限制,網路有多快就為用戶提供多快的速率。
隨著流量價值的不斷貶低,5G時代全球經營商都在尋找更加多樣化的變現手段和商業模式,速率變現首當其沖。同時和過去相比,5G時代經營商按速率計費的條件更為成熟。在4G時代,網速之間差距只是從幾兆到幾十兆,沒有拉得夠開,對用戶吸引力不大。在5G時代,經營商能夠提供幾兆、幾十兆、幾百兆甚至上千兆的峰值上網速率,空間夠大,完全可以針對不同用戶提供不同速率的服務。
以後,5G計費模式會更加豐富和更加多維度,按流量、按速率、按帶寬、按時延、按切片、按功能計費等等,從而滿足更加細分、更加多樣化的場景需求。
套餐模塊化設計
更加注重應用和用戶權益
5G時代,網路和應用必須融合發展。沒有足夠豐富的應用,5G將會無法健康持續發展。對於經營商而言,5G時代比拼的不僅是網路質量、資費高低,還有應用的豐富程度。
這一次,中國電信5G套餐率先採用了基礎套餐+5G應用+5G權益的模塊化設計思路,更加側重於應用與權益內容的打造,來滿足用戶在5G網路下衍生出的更廣泛的應用。
面向個人用戶,中國電信首批上線5款自主開發的應用產品,包括雲VR/AR、雲遊戲、超高清視頻、雲電腦、天翼雲盤。其中,雲VR/AR、雲遊戲、超高清視頻均提供包月和點播兩種資費,雲電腦提供經濟版和尊享版,天翼雲盤提供多檔存儲容量。
中國電信5G套餐內的權益模塊,分為網路權益、生態權益兩類,網路權益是向用戶提供應用加速、網路優先保障等,生態權益則是中國電信與其他企業合作,為用戶提供視頻、音樂等方面的服務。中國電信首批上市的生態權益包括愛奇藝、優酷視頻、騰訊視頻、QQ音樂、酷狗音樂、全民K歌等等。
實際上,在一些國外經營商經營商提供的5G套餐中,對5G應用同樣重視,不僅僅是關心能為用戶提供多快的速率、多少流量,也注重能提供多少應用。比如說英國沃達豐為5G套餐用戶提供天空體育、Prime Video、Now TV等服務和用戶權益。
【本文首發騰訊科技,由《IT時報》、騰訊科技聯合發布。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作者/錢立富
編輯/挨踢妹
圖片/IT時報、東方IC
來源/《IT時報》公眾號vittimes
往期回顧